我一個國家隊,混娛樂圈很合理吧第443章 ...嗨,飲茶先啦!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我一個國家隊,混娛樂圈很合理吧 >>我一個國家隊,混娛樂圈很合理吧最新章節列表 >> 第443章 ...嗨,飲茶先啦!

第443章 ...嗨,飲茶先啦!


更新時間:2024年02月14日  作者:武劍仙  分類: 都市 | 娛樂明星 | 武劍仙 | 我一個國家隊 | 混娛樂圈很合理吧 

作者:→

熱門小說

不得不說,魏霞老師給自己的這個題材,確實相當不錯。

將民間文化,非遺,武術融合,以舞劇的形式展現一段許多人都不知道,但應該被人知道的故事。

三元里抗英。

本地人,廣東人,知道的相當多,對本地人來說更是嘗試。

但實際上,華夏太大了,對于很多北方人來說,確實不知道還有這方面的事情。

就好像一些南方的朋友平時只是聽過,偶爾在歷史上瞥見一眼,但直到去了爾濱后,才能清楚的知道某細菌部隊毀滅人性到了何種地步一般。

很多事不該被遺忘,很多事也應當廣為宣傳。

原本,南方舞獅,起源于祭祀,所以,以“祥瑞”為名,一開始,這項運動稱作“瑞獅”。

可在粵語中,“瑞”同“睡”。

在面對侵略者時,瑞獅,變成了醒獅。

這便是民間藝術變遷中,對歷史的呼應,歷史,也賦予了藝術獨特的含義。

李景霖確實很想,非常想要開始進行這個作品的創作。

中文最大的特點,便是有聲調一說。

聲調,就是語言的音調變化。

華夏人自己不覺得如何,但實際上,聽在一些外國人耳中,華夏人說話那就像是在唱歌。

一般來講,只要普通話說的很好,抑揚頓挫清晰明朗,那么,其對音樂的感知力也會較高。

聲調,就是音高不同,完全可以用音樂中音階的音高來模擬。

中文的聲調,一般是慣用五度標記法。

中古漢語的聲調,一般便是平,上,去,入四聲,四聲分陰陽。

隨著朝代的發展,中原人士的北遷南遷,各自保留了不同的聲調特征,這便形成了方言。

如果從低到高,按照五度標記法,標記為12345。

那么,東北話就是213,所以聽起來多少帶點213。

而東北話照比普通話的214很相近,這也是為什么很多東北人會覺得自己妹有口音的原因。

反觀粵語。

僅僅是入聲便有三種。

九聲六調,這便是粵語經常被古漢語研究者拿出來做研究的原因。

而作為音樂方面學者的李景霖,自然更是知道。

許多民謠,民間音樂,其音樂的走向也是一定符合當地語言的特色的。

二人轉就得東北腔,粵語歌如果按照字面普通話來說就很怪。

在聽眾耳中,就很容易產生“這沒靈魂”的感覺。

甚至若是一些粵語歌,為了遷就音樂音階的變動,強行改變這句話本該有的聲調,在廣東人的耳中,聽起來就會相當不正宗。

不僅怪異,還容易聽岔劈,空耳成其他的內容。

之所以李景霖之前《野狼》歌曲中,塑料粵語聽起來相當魔性,正是因為其雖然看似是粵語,但其實完全就是東北話的發音邏輯,會說粵語和不會說粵語的都沉默了。

哪怕是流行音樂的創作。

也必須要遵循語言的邏輯。

除非是閑暇無事,整活惡搞,玩點有趣且無傷大雅的的東西。

不然,遵循語言邏輯是一定的。

更何況,這次的作品,還是比較嚴肅的,不能在這種作品里瞎搞。

甚至于.

寫三元里故事,就得去研究三元里的粵語,但凡你搞港式粵語,聽在當地人耳中那就是天雷滾滾。

這還真不是矯情不矯情的問題。

換位思考就知道了。

有人搞了個你家鄉的作品,但說的方言不是你家鄉的,而是隔壁方言。

哪怕兩種方言十分類似,聽在外地人耳中是一樣的。

這甚至有搞事情的嫌疑。

“壞了,我從未想過,困住我創作的不是音樂本身,而是方言。”

李景霖開始撓頭。

眉頭都鎖緊了幾分。

對于語言,李景霖是有研究的,不然,當初在給《英靈殿》創作古北歐語的音樂時,根本不可能那么順利。

但對北方人來說,學粵語的難度,怕不是要比學外語難度高上不只一籌。

起碼,外語一開始學的時候是真的啥也不懂,學粵語,則經常會說著說著就串臺。

“先不多想了,去三元里轉一圈再說。”

說走就走。

李景霖幾乎是兩個小時后便踏上了飛往廣東的飛機。

書上學來的東西,終歸要通過親自去看,去體會,才能實踐。

距離洛詩瑤這邊審核結束,起碼還有兩三天的時間,這段時間反正也見不到面,不如先去三元里抗英紀念館看一看再說。

不能浪費時間嘛!

李景霖在飛機上直接開睡。

而此時,魏霞正在給李景霖打電話。

皺著眉,聽著手機里的聲音。

“這怎么還關機了呢?”

一邊嘟囔著。

魏霞一邊整理著自己手里的文件。

文件中有著很多作品創作題材。

只是因為尚未整理完畢,便挑了一個整理好的題材,發給了李景霖,讓李景霖先看看,聊聊,然后,等后續手里這些題材整理好了以后,做些對比,然后再確定。

可這才一天,電話就打不通了。

于是,魏霞只得將其余的文件發給了李景霖。

等待良久。

一直到晚上吃飯的時候,魏霞看李景霖一直沒有回話,便試探性的又打過去一個電話。

這回接通了。

“喂?李先生,您在哪呢?”

“啊?我在三元里。”

李景霖下了飛機便開始趕車。

這才剛在三元里村的聚龍酒店安置好。

這附近位置很不錯,旁邊就是地鐵站,而另一邊,則可以直達紀念館。

“啥?!”

魏霞驚呼出聲。

李景霖說了一個魏霞最沒敢想的地點。

“三元里啊,咋啦?到廣東了。”

李景霖長長的出了一口氣。

“今天有點晚了,我現在就在這附近隨便逛逛,明天再去紀念公園那邊轉轉。”

魏霞懵了。

家人們,誰懂啊。

一個不注意,這人就從京城直接干廣東去了。

“你別說哈,走在這邊街頭還挺有意思的。”

李景霖的語氣似乎還挺開心。

“走在老廣東的街頭,右邊是老京城布鞋,左邊是老上海大餛飩,等哪天咱也在這附近開個店,就叫老東北麻辣燙。”

“哈哈哈,我開玩笑的,魏霞老師您別介意。”

這一刻,魏霞甚至有種想要吐血的感覺。

“先打斷您一下,李先生。”

“.您.看自己的郵箱了嗎?”

李景霖愣了愣。

總感覺仿佛要有大事發生。

“沒看。”

魏霞實在是不知道該怎么開口。

“要不您還是先看一看的再說吧。”

“哦哦,好,馬上看。”

李景霖應了下來。

撓了撓頭。

也沒掛打電話,將正在通話拉到后臺,點開自己的郵箱。

不看不知道,一看李景霖直接是傻掉了。

“啊?”

“啊?”

李景霖哪還能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啊!

原來自己會錯意了!

自己原本以為魏霞老師是想和自己合作這個題材。

但萬萬沒想到,她是想把她手頭里的項目題材甩出來給自己瞅瞅,讓自己挑。

你說這不是扯吶嗎?

我來這干啥來了?

丟雷滴臭嗨喲,坐飛機來打燒汁的?

李景霖重新點回通話。

卻突然尬住了。

猶豫了片刻后,李景霖咂了咂嘴。

“魏霞老師,我看了。”

“.嗯,看了啊.”

魏霞老師也有點發麻,不知道該說些什么

看了就好,看了就好。

“你這些題材是都要進行創作的嗎?”

聽聞李景霖這有點類似于打岔的問話,魏霞頓感少了些許尷尬。

“嗯,差不多吧,全國上下各地的都有,都是一些比較需要聯動整個文聯協會成員的作品,一般來說,地方作品是地方來牽頭,不過如果在任務比較多,手頭上又有其他需要排練的節目時,為了創意不浪費,這些申報就會往上送的。”

“有時候會交給其他創作者來進行聯合創作,整合資源,有的時候則是會先留一留,以后再啟動。”

“這樣啊。”

李景霖撇了撇嘴,點了點頭。

“行吧,那我回去再看看。”

看?看什么看?

來都來了。

白跑一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原本沒這么想過,但現在,基本可以說已經是非做不可了。

“好好,到時候咱倆合計合計。”

“嗯嗯。”

掛掉電話后,李景霖沉默的走了一會兒。

看了一眼四周人生地不熟的街道。

“算了,想那么多干啥。”

李景霖搖了搖頭,嘬了一口手里的奶茶。

“飲茶先吶.那小籠包看起來不錯哦”

時間一晃。

便過去了兩日。

此時的李景霖,已然回到了京城。

快速而短暫的超長距離旅行,讓李景霖產生了一種短暫的恍惚感。

雖然中間發生了一些事情。

但回到了京城的李景霖,和剛離開京城的李景霖,想法卻出奇的一致。

還是覺得。

要做這舞劇《醒獅》的創作。

想法上,完全沒有動搖。

這兩天,李景霖詳細的,近距離的了解了一下這“三元里抗英”的故事。

但這個故事,卻和李景霖想象中的故事大相徑庭。

似乎,很多細節,都充滿了落差感,但正是因為這樣的落差感,反而讓李景霖覺得,將其變為一部藝術作品,是相當有必要的事情。

(本章完)


上一章  |  我一個國家隊,混娛樂圈很合理吧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