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挽歌第746章 生死存亡之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盛唐挽歌 >>盛唐挽歌最新章節列表 >> 第746章 生死存亡之秋

第746章 生死存亡之秋


更新時間:2025年03月22日  作者:攜劍遠行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攜劍遠行 | 盛唐挽歌 

國雖大,好戰必亡

“前些時日,吐蕃犯河西,殺我百姓占我城池,還遣使者到汴州,要割讓河西五州。

天子面見使者時,官家捉刀于側,扮做侍衛拱衛天子,以防吐蕃小人作祟。

事后,官家派細作向吐蕃使者打聽,使者曰:天子儒雅異常,但天子身邊捉刀者,乃真英雄。

官家遂派兵追趕使者,斬首乃還!

傳官家有三把刀,一刀斬賊寇,一刀斬貪官,一刀斬昏君。這第一把刀乃是從吐蕃贊普處得來,名曰:疾風幻影,曾經斬賊寇無數。

至于這第二把刀和第三把刀是什么樣,官家又會如何痛打吐蕃,欲知后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汴梁城狀元樓二樓大廳,一個說書先生,唾沫橫飛的說著故事,卻是在關鍵之處停了下來。

臺下一張又一張桌案旁邊,都坐滿了人,正聽得如癡如醉。

說書先生講的這種“時政傳奇”,讓臺下這些升斗小民們,也體會到了上位者們殺伐決斷的快感。

換言之,聽故事的時候,他們就是方清,正在前線跟吐蕃人廝殺呢!

“你聽說了么?蘭州已經失陷,現在吐蕃人準備攻隴右了,游騎據說已經在長安周圍徘徊。

最近好多關中來的流民到汴州,我聽他們說,現在吐蕃人推進的速度很快,根本攔不住啊!”

汴州鉅富何百萬聽書正聽得過癮呢,忽然身旁一個突兀聲音傳到他耳朵里了。

蘭州都丟了?

何百萬心中一驚,頓時暗叫不妙。對于他這種跟汴州朝廷綁定極深的大商賈來說,他手里有大量的“軍工”訂單,包括軍靴、軍服、旌旗等軍中附屬輜重。

可謂是與時局息息相關!

如果汴州軍吃了敗仗,也就意味著前線拿不到收益。剩下的,他們這些人被朝廷白嫖也是遲早而已,只是方式未知。

反正不管怎么說,吐蕃軍在隴右勢如破竹都不是什么好事情!

拿下蘭州,說明吐蕃北路軍已經打通了前往隴西的關鍵節點,跟位于河湟谷地的吐蕃南路軍連成一片,不必再走大斗拔谷互相支援。

接下來,合兵一處的吐蕃人,目標就是蘭州以南的渭源等地。這些地方到大震關之間,基本上都是崎嶇的山路,非常險阻。

然而一旦經過大震關再往東走,便是關中平原,沒什么險要可守了。

到時候,這里便是吐蕃人的樂園!這可不是開玩笑的事情。

“誰說不是呢,可現在關中的情況,又怎么可能擋得住吐蕃人。

我要是吐蕃人,直接把金城公主之弟立為大唐天子,吐蕃軍接下來可就有得玩了。

挾天子以令諸侯這種事情誰又不會呢?說書先生的故事聽聽也就罷了,還真把吐蕃人當做茹毛飲血的啊。”

另外一人搖搖頭,嘆息說道,面帶憂慮。

吐蕃人想一口氣打到汴州,那自然是癡人說夢。可是,既然大家都可以立一個李氏的宗室割據一方,為什么吐蕃人不行呢?

要知道,金城公主遠嫁吐蕃,對外公布的,算是現在這位贊普名義上的母親。而金城公主之弟李承宏還活著呢,名義上是現在吐蕃贊普的舅舅。

甚至有可能是親舅舅(但吐蕃不會承認贊普的生母是金城公主)。

聽這個人咋呼咋呼了一番,何百萬的心都涼了半截。之前他還以為“區區吐蕃”,哪里是銀槍孝節軍的對手,方清讓一只手都能打贏吐蕃人。

絕對是優勢在我好吧!

因為在何百萬他們印象里面,吐蕃人就跟獅子老虎一般的野獸差不多,人怎么可能搞不定猛獸呢!

然而今日聽到一些內情,頓時讓何百萬感覺事情或許不會那么順利。

因為漢人會玩的連橫合縱,擁立天子,操縱傀儡的戲碼,吐蕃人也有可能會演一把!這就不好辦了!

何百萬連忙起身離開,前往開封府衙去找方重勇。

王韞秀在亳州待了沒兩天,就被王彥舒親自送回汴州了。其實也不是王彥舒想摻和這種家務事,而是方重勇給他下了調令,讓他“回京述職”。

簡單說,就是讓王彥舒擔任汴梁城皇宮的禁軍統領。

這道政令一下,即便是王韞秀還在生氣,也不得不回汴州了。老爹的仇恨如何報復另說,弟弟的前途不能不顧。

不過,相對于吐蕃人的大事來說,王韞秀的心情顯然只是件不值得擺在臺面上說的“小事”。王彥舒到汴州后就發現衙門里氣氛十分緊張,顯然是有大事發生。

“姐夫,李抱玉這件事我已經勸過阿姊了……”

開封府衙書房里,王彥舒撓撓頭低聲說道,有點不適應這里嚴肅的氛圍。

方重勇輕輕擺手,示意他不要說話。

“官家,前線傳來消息,隴右有大量流民逃難到關中,吐蕃人的攻勢在加快!”

李筌對方重勇叉手行禮稟告道,面色很不好看。

吐蕃軍如何攻克蘭州的,細節還不清楚。不過這一帶確實是防守薄弱,沒有成建制的唐軍主力,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吐蕃人入侵的這一刀,切得很有水平,屬于典型的“分進合擊”,而且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的戰略任務。

方重勇估摸著,達扎路恭的方略,第一階段就是切斷河西走廊,讓唐軍兵馬不能集中。然后南北兩路吐蕃軍,分別控制涼州與河湟谷地這兩個戰略支點,再合兵一處向東。

沙州沒有被攻克,確實是給吐蕃人第一階段的戰略帶來了很大隱患,但是不影響大局。

現在吐蕃人開始執行第二階段的戰略,即:合兵一處進軍隴右與鳳翔府,最后兵臨長安!

當然了,吐蕃人并不是很清楚關中的事情,所以他們的戰略是偏向保守的。根據方重勇推測,只要自己不去支援關中,那么吐蕃人將會千里突進,在長安扶持傀儡政權!

整個戰局會加速崩壞!

等到那個時候,大家都成了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了。

所以,現在他們的任務,就是在吐蕃人尚未擊敗李寶臣以前,把關中的資源整合起來,在鳳翔府以西的地段,將吐蕃人死死按在這里不再向東!

這一點,生死攸關。等吐蕃人打進關中平原,局面就不好收拾了!

“樞密院有什么建議?”

方重勇沉聲問道,掌心全是汗珠。

“官家,事不宜遲,中軍要立刻出兵。車將軍那一萬人,擋不住吐蕃人的。”

李筌憂心忡忡建議道。

車光倩為什么要前出到關中?

因為要把刀頂在李抱玉和李寶臣的后背,讓他們不再內斗,讓他們不敢作出投降吐蕃人的舉動!

但是這點人馬,表達戰略意圖綽綽有余,防備吐蕃人就不夠看了。

方重勇,以及現在汴州朝廷的天子李琦,必須立刻帶中軍入關中,以穩定大局。吐蕃人來了,人心思變,誰敢保證李寶臣和李抱玉,不會扛不住壓力,直接投了吐蕃人呢?

所謂“借刀殺人”的計策,根本就不頂用。歷史上無數次證明,喜歡借刀殺人的,最后都成了別人手中的刀,沒落到什么好下場。

“糧秣,軍械夠用嗎?糧道能維持多久?”

方重勇看向劉晏詢問道,面色雖然還算平靜,但語氣已經相當嚴厲。

“官家,糧秣與軍械是絕對夠用的,甚至庫存都可以支撐到明年冬天。只不過,到了明年春耕,人力就有可能不足了,需要民夫來耕田。

下官……需要時間組織人手運糧。”

劉晏面有難色說道。

汴州有充足的糧秣,是因為運河的便利,如果在這里跟吐蕃人打仗,方重勇能打到吐蕃人困死餓死,打十年他都打得起。

但是在關中甚至是隴右作戰,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光有糧食不行,還得將其送到前線才行!就算路上人吃馬嚼的不慌缺糧,也得有足夠的人力去運糧,而不會影響春耕與秋收啊!

這些事情就是考驗一個政權的綜合實力,如木桶理論,最短的那個板,才是最要命的!

“把流民組織起來,把各地監牢里的囚徒組織起來,把大戶家里的家丁都組織起來運糧!

一切為了打贏吐蕃人!沒有法令就制定新法!鄉里鄉間的各種閑散人員,都抓起來編練組織起來!不要讓人力閑下來!”

方重勇大手一揮,不想再聽劉晏辯解。

“得令,下官一定辦好。”

劉晏叉手行禮說道,沒有再扯那些客觀理由了。

方重勇的脾氣是明擺著的,他要做的事情,一定會推進到底,除非你能說服他改變主意。

現在劉晏當然找不到不出兵對付吐蕃的理由。眼前這會,砸鍋賣鐵也要出兵。要不然等吐蕃軍橫掃關中,后果不堪設想,到時候估計都要打汴州保衛戰了!

“你們各自去準備吧,待本官稟明天子后,即刻出兵關中,不用再等李寶臣和李抱玉他們的意見了。

等我們到了關中,不愿意歸順的,直接殺,不用講什么道理。”

方重勇冷著臉說道。

吐蕃人這次雄心勃勃,顯然不是小打小鬧的。歷史上他們就做成了,然后大唐西面邊陲百年不得安寧。

如果歷史重演,也不會比那一次好多少。

在這個大前提面前,不管是李寶臣還是李抱玉,全都不夠看。他們的想法不重要,不肯團結起來一起對抗吐蕃人,那就是吐蕃人的幫兇。

直接滅了便是!

方重勇從來不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跟別人做PY交易。

眾人散去之后,王彥舒留了下來,只是面色有些尷尬。和剛才那些朝廷重臣們說的事情相比,如何處置涼州安氏,反倒是不那么重要了。

一句話,面對國家大義,這些都要靠邊站。

王彥舒不由得感慨,方重勇確實有他自己的難處。如何處置涼州安氏,關系到抗擊吐蕃的大局,方重勇不可能為了報仇,就把邊疆軍民的生死不當回事。

“姐夫,真要出兵關中了么?這好日子還沒過幾年呢……”

王彥舒嘆息道。

汴州朝廷的蒸蒸日上,哪怕他在亳州,也是有感受的。所謂潛龍勿用,不能在還沒有完全壯大的時候就直接出去浪啊!

他內心是覺得應該暫時忍一忍的。

“你說的某也知道。

只不過,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朝廷要變成天下人的朝廷,就要為天下人扛起這份責任。

你當做是立國之戰也可以,反正逃是沒辦法逃的。”

方重勇輕輕擺手。

他看到王彥舒似乎沒什么話要說了,于是點點頭繼續道:“讓你擔任汴梁城皇宮的統領,看起來官職變小了,權力卻大了許多。現在看還沒什么,將來你就知道了,這是在提前布局。”

方重勇微笑解釋道。

王彥舒似懂非懂的點點頭,他當然知道方重勇的能耐,卻也隱隱感覺到了局面的詭譎與復雜。

方重勇的敵人只有吐蕃人么?那顯然不是,至少李琦,將來也可能會成為一個“障礙”。

這些麻煩,都在時刻考驗一個權臣的手腕與能力。

“你阿姊心情不好,你多勸勸她。

好多事情,我也是身不由己。要說仇恨,始作俑者是李隆基,難道我入關中后,把他的墳刨了么?”

方重勇反問道。

王彥舒默然不語,王忠嗣是他爹,面對這樣的問題,他還能說什么?王彥舒也知道,當年的安重璋,只是負責背鍋而已,命令是李隆基下的。

安重璋不動手,那要怎么辦?再說誰也沒想到王忠嗣那么剛烈,寧折不彎!

“妹夫,你……多多保重,吐蕃人兇得很,我祖父便是亡于吐蕃人之手。”

王彥舒嘆息道,當年他祖父王海濱,就是力戰吐蕃而死。他們這些將門之后,其宿命常常就是死在某一場被史書銘記的大戰之中。

將軍難免陣上亡,無甚可說的。

王彥舒離開后,方重勇長嘆一聲,整個人都陷入到一種焦急的情緒中。

好在他并沒有等太久,就在這天夜里,李寶臣庶長子李惟誠,帶著李寶臣的謀主李史魚,來到了開封府衙門前。

方重勇大喜過望,連忙將二人請到書房,商議招安大事。


上一章  |  盛唐挽歌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