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挽歌第682章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盛唐挽歌 >>盛唐挽歌最新章節列表 >> 第682章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第682章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更新時間:2025年01月16日  作者:攜劍遠行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攜劍遠行 | 盛唐挽歌 

國雖大,好戰必亡

登州,蓬萊港,這邊風景獨好。

海船停泊在海港內,鱗次櫛比。船帆互相依靠,遮天蔽日。

海鳥在海風中飛舞,一派祥和景象。

海港的棧橋上,一隊又一隊的稅警團士卒上了海船。

這次他們出征的軍令,是去渤海國,找某些逃稅的海商討要稅賦!

至于渤海國國內政局如何,他們去渤海國的真實目的是什么,那就沒必要說給這些丘八們聽了。

等到地方以后,再宣布亦是不遲。

大欽茂站在方重勇身邊,看著這些精壯的士卒,內心一片火熱。這些丘八的戰斗力,他是親眼見過的,這都是汴州朝廷拿軍餉日夜操練喂出來的精兵。絕非是從什么地方隨便招募的雇傭軍。

這次回國奪位,機會很大!

這也是他人生之中最重要,也是最后的一個機會了。

眼看要上船,大欽茂這才跟方重勇告辭,他叉手躬身九十度,行了一個大禮說道:“官家,微臣這便去渤海國了,請官家保重身體。”

大欽茂自然是不敢邀約方重勇同去的,畢竟,這位掌管汴州的大帥,還要回去主持大局呢!

大欽茂也很清楚,如果沒有汴州朝廷的支持,渤海國新政權就無法獲得長遠的利益,那樣的話,他也就無法穩住基本盤了。

底下人的人支持大欽茂,是因為這一位可以從大唐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花花轎子人抬人,你吃肉大家跟著喝點湯,都挺圓滿自在的。

沒好處的事情,沒人愿意去做,起碼得有長期的利益能籠絡人才行。

“渤海國這些年以文治國,商貿發達,鮮有刀兵相向。

你若為國主,也要以發展民生為要務,莫要窮兵黷武才是啊。”

方重勇告誡大欽茂說道,如同長官訓誡下屬。

大欽茂無不稱是,恭敬告辭。

待他上船后,方重勇又將崔乾佑叫來,告誡他道:“渤海國土特產極多,在當地并不值錢,唯有運回中原方能賣出價來。你去那里之后,切記要約束軍紀,莫要擾民。封賞之事,待回登州后絕不怠慢。”

“得令,末將明白的。”

崔乾佑抱拳行禮道,面色十分鄭重。

其實這些不需要方重勇特別強調,因為渤海國的有些土特產非常不好攜帶。即便是搶了,當地也沒什么地方好消費的。

簡而言之,不如將戰功記賬,回登州后再兌換,拿到手的一定不少。比如說陶瓷品,特色稻米,良馬,這些渤海國的玩意士兵們壓根就沒有搶的價值,只有運回登州才值錢。

“渤海國之策,運籌數年,影響以數十年計,造福兩國百姓。

崔將軍此行,必定名垂青史,莫要讓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好粥啊。”

方重勇長嘆一聲,用力拍了拍崔乾佑的胳膊。

造不造福渤海國百姓崔乾佑不知道,但是肯定造福大唐百姓,這個沒什么好說的。

他點點頭,抱拳行禮,轉身離去。

很快,海船便啟航離港,一艘接一艘魚貫而出,消失在了海天盡頭。

與崔乾佑同去的,除了稅警團的士卒外,還有很多海商的大海船,他們也是跟著過去碰碰運氣的。

渤海國會割讓“東京”龍源府的事情,已經在小范圍內流傳,大家都看到了機會。

渤海國國內也是說漢文的,服飾與生活習慣都仿照大唐,原先極端原始的經濟與政治模式,以飆車的速度在更替,只三代人時間,便儼然是一個除了沒有武德以外的“小唐”了。

這個地方對于海商們來說,吸引力很大。

扶持渤海國,就可以壓制契丹。壓制了契丹,就等于是緩解了大唐北境的一大威脅。事實上,遼國的發家,正是利用渤海國的尸體,極速成長起來的。

通過實控龍源府,實現間接控制渤海國。

通過控制渤海國,來穩定大唐以北的各個半農半牧的游牧民族。

方重勇覺得自己這一招,應該能換取幽州五十年和平吧。至于更遠的,他已經沒有辦法了,只能祈求“后人的智慧”。

他離開港口,回到登州府衙。剛剛一進來,就看到大聰明似乎是有急事的樣子。

方重勇連忙叫住他詢問道:“你父親今日登船,你似乎都未去棧橋送行,這是何故?”

大聰明嚇得一抖,連忙叉手行禮答道:“屬下要留在府衙接公文,不敢擅自離開。”

“你們父子二人,倒是很忠橙啊!”

方重勇意味深長的吐槽了一句,大聰明不知何意,只好彎著腰低頭不語。

“說吧,什么事。”

方重勇也不想逗他了,直截了當詢問道。

“官家,車節帥的信,剛剛送到府衙來的,就在書房案頭。屬下不敢離開,又等不到官家,故而著急。”

大聰明低聲說道。

方重勇點點頭,直接來到府衙書房,果然有一封厚厚的書信。

他拆開信一目十行看完,心中暗道:果然如此。

校長有句話叫:攘外必先安內。

李寶臣出兵旗開得勝沒問題,但關中內部不穩,那就很有問題了。

韋堅雖然可以算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人,但是,既然將他看成是政敵,總不會以為身體沒力氣的人,就掌握不了兵權吧?

李寶臣大概還沒昏聵到這般程度。

方重勇此前就估計,李寶臣會退兵回關中,處理掉韋堅和一干不服他的關中天龍人。李寶臣現在唯一不知道的,是汴州朝廷已經有謀取洛陽的計劃。

僅此而已。

“打點行裝,我們準備回汴州了。”

方重勇對大聰明招招手道。

“得令,屬下這便去準備!”

大聰明激動壞了!登州這邊他早就待著淡出鳥了,想早點回汴州,看中原大地,各方勢力會如何鏖戰。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何等波瀾壯闊!

總比在登州這邊數海鷗要強啊!

作為方重勇的貼身文書,大聰明也知道:安守忠與李懷光已經出局了,李寶臣看樣子要丟洛陽,李歸仁和田乾真不知道會如何。史思明收拾了兒子史朝義,也可能把兵馬從平盧調到河北南面。

在他看來,汴州這邊可謂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要是再不回去,就趕不上趟了!

方重勇不急他都要急死!

“怎么,你很想打仗么?”

方重勇看著大聰明,似笑非笑問道。

“打,倒是不想打,就是想……比劃比劃。”

大聰明面露難色,做了個“小小的”手勢。

方重勇秒懂。

不知道戰爭可怕的小年輕,總以為自己掌管兵權后,紙上談兵派別人打仗,如何微操一下,就能大破敵軍。

可真正的主將,卻知道戰爭的殘酷,一人一條命,不能讀檔,死了就游戲結束,重新投胎。

當幾百人,幾千人,幾萬人的性命,都被一人所決定,這個人在做決定的時候,沒法輕松快樂得起來。

除非是那種完全不在乎生死的戰爭狂人。

“打仗,從來就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止戈為武這句話,你要好好領會,以戰止戰,方為武德。”

方重勇拍了拍大聰明的肩膀,轉身便走。

懷州城內,李歸仁手里拿著汴州那邊派人送來的軍令,還有車光倩的親筆信,一時間竟然感覺頗為無可奈何。

這道軍令,是命令他們三日之后,攻打河陽三城。

是三日后開打,不能早更不能晚。至于大軍什么時候開拔,軍令里沒說,反正就是只看結果。

而車光倩的親筆信,內容就多了。

第一個,他告訴李歸仁,李寶臣大軍精銳已經撤走,往西面的陜州方向而去,估計是要回長安。

第二個,李惟岳人在汴州,已經通知了李寶臣派人來接。

第三個,你們若是不遵守調令,之前的承諾全部作廢。如今李寶臣大軍已經撤走,你們即使不去打河陽三城,汴州軍也不在乎,攻下洛陽十拿九穩。

“汴州那邊,好像沒上當啊。”

劉龍仙嘆息道。

他和李歸仁一樣,都以為李惟岳是硬牌。什么李寶臣嫡長子啊,什么派系繼承人啊之類的,名頭很響。

汴州那邊將其咔嚓了,兩邊斗起來,想想都美得很。

然而,車光倩直接把這張牌廢了,甚至都不想去打!

這讓李歸仁他們很是失望。

這招禍水東引不成,那就只能硬上了。

車光倩其實也是在告訴李寶臣:洛陽這邊,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在你,而且你兒子還在我手里。

你乖乖回關中去辦你的事情,你兒子也會順利回歸。

你要是咬著洛陽不放,那可別怪路上盜匪多,你兒子在回歸的時候死于非命!

現在這兵荒馬亂的,一切皆有可能。

“節帥,那這份軍令該如何處置呢?”

劉龍仙有些撓頭,語氣顯得很心虛。

畢竟,汴州那邊承諾的好處,是讓他在河陽三城建節,最大的好處是他得,而不是李歸仁。

如果李歸仁跟汴州那邊翻臉,損失最大的人,其實是劉龍仙。

反正汴州朝廷也從未管理過河陽三城,更是沒有收過一文錢的河陽關關稅。

自然也不存在什么損失,頂多是沒得到而已。

李歸仁看了劉龍仙一眼,見對方眼巴巴的望著自己,忍不住長嘆一聲。

“明日開拔,攻打河陽三城。現在已經是打明牌了,不存在偷襲的可能。不如早做攻城準備。

李惟岳那家伙說了,他的精兵就五百騎,已經被我們伏擊,剩下的都是老弱。

汴州那邊,之所以拖時間,便是想洛陽能增援河陽三城,減輕他們攻城的壓力。”

李歸仁冷哼一聲道。

這位車大帥,也不是省油的燈啊,私底下不撕破臉的小手段一套一套的。

“那末將這便去準備。”

劉龍仙對李歸仁抱拳行禮道。

劉龍仙轉身離開,沒有發現李歸仁正眼神深邃的看著他的背影,臉上似有深意。

哪怕是李歸仁,也不得不承認,汴州朝廷這一手分化策略,當真是擊中軟肋,防無可防,破無可破。

如果他磨洋工,那么劉龍仙肯定明白,自己不希望他發達,二人之間的裂痕會持續擴大。

翻臉也就是朝夕而已了。

如果他不磨洋工,劉龍仙確實滿意了,但是汴州那邊要的是洛陽,對河陽三城暫時沒什么想法,不過順水人情而已。車光倩等人,不過是希望有人分擔壓力,順便隔絕河陽三城的增援。

他們又沒什么損失!

將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劉龍仙變成了劉節帥,跟李歸仁平起平坐。

二人還能如從前那般同心同德,抱團取暖?

人心,是會變化的,甚至可以變得很快。未來會如何,李歸仁已經預料不到了。

或許,還有第三個選項。李歸仁眼中寒光一閃。

心中生出一股惡念來。

李歸仁在想什么,車光倩并不知道,他只能做好自己的事情。

銀槍孝節軍,已經屯扎于滎陽城西北面的汜水城。因為虎牢關已經不復存在,所以這里幾乎可以看成是虎牢關的平替。

位置沒差幾百米,可以屯兵,但沒有守住隘口的能力。

此時此刻,車光倩也來到這里,總攬軍務。

打仗的活計,前期準備,包括使用計謀,離間敵人,都類似于足球里面傳球和帶球,無論玩得多么花里胡哨,最終都需要射門。

也就是正式出兵,一錘定音!

“李將軍,李寶臣確定撤走了么?”

汜水小城的城頭,車光倩眺望西面,詢問身邊的李嗣業道。

“回大帥,確實如此,斥候已經反復確認過,我們一直在跟蹤李寶臣的隊伍,現在他們已經離開陜州城,準備去潼關了。”

李嗣業老老實實的答道,雖然他心中有些埋怨車光倩太過于小心,但是斥候反復確認過的情報是不假的。

李寶臣確實帶兵離開了洛陽,而且完全沒有調轉回來的趨勢。

這個時候,已經可以基本確認李寶臣是返回關中了。

“明白了,待李歸仁攻河陽三城時,我們就立刻動手攻洛陽。

確認李寶臣沒有援兵了么?”

車光倩最后又問了一句。

李光弼想了想,最后還是說道:“軹關最近有一支約莫五千人的軍隊換防了。這支軍隊從距離上看,夠得著河陽三城。”

“呵呵,這正是李歸仁的用處!”

車光倩冷笑道,并不打算將這個消息告知李歸仁。

“傳令下去,奪取洛陽后,只守住含嘉倉等府庫即可。不要分守各處。

李寶臣指不定殺一個回馬槍的。”

車光倩對李嗣業強調道。

“得令,末將這便去準備。”

李嗣業領命而去。

等他走后,車光倩這才面色凝重起來。

這支軍隊,是意料之外的變數,可不能大意了。活要見人死要見尸。


上一章  |  盛唐挽歌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