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挽歌第102章 貓眼三姐妹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盛唐挽歌 >>盛唐挽歌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2章 貓眼三姐妹

第102章 貓眼三姐妹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攜劍遠行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攜劍遠行 | 盛唐挽歌 


這年深秋,李隆基突然微服出巡到洛陽的含嘉倉,并檢查了其中的存糧情況。

在深入了解了“見錢法”的運作過程后,基哥對高力士感慨說道:“鄭叔清為岐州刺史太屈才了。”

按照大唐官場的習慣,刺史這個職務很有意思。去某些大州赴任絕對是升遷,比如說涼州、揚州、蜀州等等。哪怕是從中樞調任也是一樣。

而去某些“下州”一般都是貶職,比如說崖州、高州等等。

還有一些州,只是一個臨時的職位,多半都是干不長的。比如說岐州刺史這個職務,就有著很強的過渡性質。擔任岐州刺史的官員,很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得到升遷,或遭到貶斥。

但這次老鄭所遇到的顯然不是貶官。

回到行宮后,李隆基便親自寫了一份詔書,平調鄭叔清為揚州刺史。并私下里給鄭叔清寫了封信,讓對方負責督促揚州地區絲綢絹帛生產,并提高生產量。

讓務必要配合轉運使的工作,將這些絲綢轉運到長安,能運多少運多少!

這件事如果辦得好,可以再將他調回長安中樞任職。

辦完這件事以后,李隆基便帶著楊玉環乘船沿著洛陽的運河游玩,好不快活!

之后他又陪著楊玉環到對方三叔楊玄珪家作客。

此番楊玉環回洛陽探望形同養父的楊玄珪,主要是為了盡孝道,為對方五十大壽獻上賀禮。

楊玄珪也不是普通人,他是開元以來著名的梨園樂師,精研西域各國音聲,堪稱一代胡樂大師,厭倦了宮廷的生活以后在洛陽定居。

有這層關系,基哥才親自陪著楊玉環微服出巡,畢竟,楊玄珪也是老熟人了嘛。

此次一起為楊玄珪祝壽的,還有楊玉環的姐妹及楊玄珪的家人。今年楊玄珪的五十大壽辦得很隆重,宴請的賓客也很多。而李隆基的造訪,可謂是給足了他面子。

皇帝是因為楊玄珪曾經是梨園的大師,所以才屈尊前來的!根本不是因為什么楊玉環!

二人同來,只是碰巧遇到了而已!

楊府上下都是這么在說!

在壽宴上,楊玉環的大姐,三姐,八姐,也同樣是美貌不俗,各有千秋,讓李隆基看花了眼。

不過基哥以帝王之尊,再加上并未挑明他跟楊玉環之間的關系,所以也沒有在壽宴上有什么出格的表現。

甚至他都沒來得及跟楊氏姐妹交談一番,便帶著楊玉環匆匆忙忙返回了長安。

一到長安,李隆基就立刻召見了陳玄禮,二人在勤政務本樓內密談,不知所為何事。

而高力士,則是被派到長安東面的長樂驛,在那里接待了從江南返回,一路舟車勞頓的“花鳥使”雷海青。

雷海青是梨園的實際管理者,與李隆基的關系很是親密甚至是私密,二人以前經常在一起研究樂理。所以,基哥交給了他一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

那就是幫圣人到江南去找女人!至于找來女人做什么,基哥沒說,他相信雷海青會明白的。

為此基哥還特意發明了“花鳥使”這個官職!

由此可見,基哥對雷海青,那是寄予厚望的!

一個楊玉環只能滿足基哥現在的胃口,但圣人的心思不可揣度,誰知道將來還有沒有第二個“楊玉環”呢?

有備無患總不是壞事。

然而,當高力士見到雷海青找到的所謂“美人”后,大失所望!

“元帥公啊(雷海青在梨園的昵稱),你這差事可是辦砸了啊!”

高力士痛心疾首的說道。

二人雖然算不上私交甚篤,但也算是熟人當中的熟人了,高力士沒必要給雷海青穿小鞋。

實在是對方找來的“美人”,只能他自己“自嗨”,根本沒考慮過基哥到底會不會喜歡。

高力士一看雷海青選的女人,就覺得基哥完全不可能看得上!

反倒是之前在洛陽楊玄珪壽宴上出現的那幾個女人,也就是楊玉環的幾個姐姐,只怕基哥很上心,這件事還不算完。

而眼前這四個年輕女子美則美矣,但根本挑動不到基哥的興奮點。

這就好比在一個完全不喝酒的人面前,吹噓某種酒有多好喝,那個人也會完全無感。解決問題的辦法,是對癥下藥,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特別是給皇帝送女人,對方如果第一眼就看不上,那后面還會搭理么?基哥可不是傀儡皇帝啊!

“這些,都是揚州那邊公認的美人,某也是厚著臉皮找了很久才找到的,真的不入圣人之眼嗎?”

雷海青疑惑的問道。雖然這趟差事很丟人,也很違背他內心的意愿,但給基哥找妹子,雷海青是用了心也使了力的!

他在梨園十多年,自認為也算是比較了解基哥的喜好了,為什么高力士一見面就說不行呢?

“圣人的私密事,你就別猜了。人就不必交給我,此事就到這里打住,以后也別提了。讓她們從哪里來,就回哪里去吧,派人送回原籍就行了。”

高力士嘆息說道。

如今圣人年紀也不小了,還搞這些鶯鶯燕燕的,實在是叫人為難。

年輕的時候,高力士經常跟李隆基在一起討論房中術,因此對于基哥在這方面的喜好,也是了解頗深。

世間美女太多,而圣人的精力有限,只能舍去那些細枝末節抓主流了。

如今楊玉環的事情,已經是鬧得沸沸揚揚,長安大街上隨便抓個人都知道圣人扒灰。

高力士又想起在楊玄珪壽宴上,李隆基看著楊氏三姐妹的饑渴眼神,感覺還是不要讓雷海青節外生枝的好。

宮闈幽深,進去以后能全身而退的人又有多少呢?不如讓她們各自歸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

“如此,便勞煩高將軍了。”

雷海青叉手行禮,深深一拜說道。

“不客氣,某這便回去復命。辦完了事情,你也早點回梨園吧。”

高力士意味深長的說道,轉身便走。

無力的垂坐在床榻上,方重勇享受著阿娜耶的殷勤服侍。那雙小手在他肩膀上揉捏,一直捏到手腕與手掌,又酸又爽,舒服極了。

“睡著了嗎?”

阿娜耶看到方重勇耷拉著眼皮,柔聲問道。

“已經睡了,伱繼續不要停。”

方重勇沒好氣的應了一聲。

“有本事的人,被別人擠兌,也是很正常的事情,郎君不要擔心,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阿娜耶好心安慰道,傻子也看得出來方重勇今日去府衙開完“例會”,回來以后心情頗為不佳。

“唉!”

方重勇長嘆一聲,如果真有人擠兌他,那就好辦咯!

隨便找幾個替死鬼,然后交給河西節度府,就說是這些地方官吏干擾我辦事,巴拉巴拉。

便可以跟蕭炅那邊講條件扯理由。方重勇現在是巴不得有刺頭跳出來讓他打臉。

然后再顯示一下方衙內“手眼通天”的渾厚背景!

事情不就成了一半么?

只不過,河西這邊的風土民情,比較特別。方重勇設想這一套沒多大用。

河西走廊五個州,皆是綠洲經濟,全年降水量極少,都是靠著祁連山雪水形成的河流來維持生計!

沒有水就沒有農業,人類無法生存,保護水源,便是這里生存的第一要務。

除了缺水外,這里還有戰爭風險,北面是突厥,南面是吐蕃,河西走廊在中間隨時可能被夾擊,可謂是腹背受敵。

就算拋開這些不談,各州都有程度不同的土地荒漠化,鹽堿化的問題。并且各族在這里雜居,又要合作又有排擠,情況錯綜復雜。

類似的條件,必然會形成一個內部抱團緊密,并有一定程度民主機制的地方官府。

在缺水就會死的綠洲地帶,只需要攔河筑壩就能玩死成千上萬的人。在這樣的條件下眾人要是還不團結,那遲早會因為內斗而導致這片地區成為無人區的!

在嚴苛的生存環境面前,人們不得不低下高貴的頭顱,從而選擇制定規則,并嚴格遵守。

與大唐的其他地方相比,河西走廊的地方官吏相對而言是勤政愛民講規矩的。

真正的壓力并非來自內耗,而是來自朝廷,來自吐蕃人的虎視眈眈,來自河西走廊對西域各州的供給。

方重勇今日將本地行政官員,如司馬和長史,六曹參軍等召集起來商議秋防令的事情,然后就被澆了一頭冰水!

本地官員,已經把“解決方案”,以及解決這些事情所需要的錢糧都算好了,直接將賬冊放到方重勇面前“審核”!

只要他簽字,再蓋上自己的刺史大印,公文就能直接發出去!

要求真不高!只要有錢就行了!

只是,甘州平均一戶人家要加收價值十貫的財貨,這個稅收不上來,或者鬧起民變來了的話,他們這些地方官就沒辦法了。

當然了,一般來說,官府搞錢的渠道很多。比如說在甘州設立的所謂“義倉”都有好多個。平日里也是有專門人員經營,靠著“放貸”來盈利。要是一口氣把借貸出去的糧食都收回來,也能少收點稅。

諸如此類的辦法不止一個,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無論是什么由頭,總之要向百姓手里要錢,那是跑不掉的。

連這些建議,都有人專門寫了冊子,交給方重勇了。

看到這群勤勉得讓人心疼的地方官吏,方重勇這才感覺地方官難做!太踏馬坑爹了!

這群人既是幫手,又是“對手”,在他方某人沒來之前,便已經把可以做的事情都做完了,就等著有人來背鍋!

但你能說這些人都是壞人么?

那也不是,大家都不過是為了自保罷了。誰牽頭干了這件事,便是把甘州百姓得罪死了,以后還怎么在這里混?

理論上說,方重勇的工作就是“拍板”,只要簽字蓋章就行。可問題是,秋防令如果真的執行下來,甘州絕對會出大事的!

“要不,郎君還是想辦法回長安吧。節度使之子,何苦受這個氣呢?”

阿娜耶一臉不滿的抱怨道。

“真是頭發長見識短!”

方重勇低聲呵斥了一句。

似乎感覺自己的話重了點,他又補了一句:

“明天穿件樸素點的衣服,跟著我去張掖城內城外逛逛,我們去走訪一下那些因為朝廷軍令不能換防回家的軍戶。”

“哦。”

阿娜耶不置可否的應了一聲,搞不懂方重勇到底是怎么想的。

難道他真的以為給別人說說好話,那些民風彪悍的本地人就會乖乖的繳納朝廷所需的賦稅?

“你之前說你會講突厥、粟特、鐵勒諸部的語言,不是跟我吹牛的吧?”

方重勇冷不丁問道。

“難道很難嗎?”

阿娜耶疑惑反問道,當時她不過隨口一說,因為這在涼州本地好像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她從小就在涼州長大,這里隨處可見突厥人、粟特人,要是連那些人的話語都聽不懂無法交流,那還怎么開醫館?

外語天賦極差的方重勇尷尬說道:“難倒也不算很難……就是挺耗費時間的,以后有機會你可以教教我。”

第二天一大早,方重勇便帶著阿娜耶和阿段,輕車簡從的準備去走訪甘州城內一個軍戶的住處。

這一戶的戶主姓李,家在張掖城內,其中有兩人在赤水軍中從軍,在黑水右岸有水田數十畝,家境算是很不錯了。

至于甘州這邊居然也能種優等水稻,則是方重勇沒有想到的。他原以為之前在宴席上吃的“黑水稻”只是特供,就像是夔州的紅蓮稻一般。不過從已知的情況看,似乎黑水兩岸的水稻種植很普遍。

而為什么水田沒有被本地豪強侵占,方重勇估計是這戶家中有人當兵,兔子逼急了咬人得不償失。等家中丁口都死于戰陣后再動手不遲,又或者是因為什么別的原因很犯忌諱。

翻閱本地戶籍賬冊才知道,這里的土地兼并,遠沒有長安和洛陽那樣的地方激烈。對于戰爭頻繁的地區來說,土地這樣的不動產,沒有那樣超然的吸引力。

方重勇本以為進到這戶人家里會很難,但來到對方院門外才發現,院子大門都是開著的,還有人在排隊,已經排到門外面了!

他們的衣袍雖然跟中原漢民的款式差別不大,但袍子尺寸更緊身,普遍都配胡帽、蹀躞帶、烏皮靴。

烏皮靴又稱烏皮六合靴,是西域最具代表性的靴子。這種靴子由六塊皮子縫合而成,因為這些皮革在縫合前已經被染黑,因此得名烏皮靴。

穿布鞋的反倒是寥寥無幾。

這些人手里都提著鼓囊囊的布袋,也不知道里面裝著什么。

方重勇裝模作樣的排在隊伍最后面,但很快,就有幾個人把他們一行人給攔住了。

“你們這些人不是我們渠社的,排在隊伍里面做什么?是不是想蹭王二娘家的石磨?”

其中一位壯漢瞪著方重勇問道,語氣不善。

似乎是捅了馬蜂窩,那些正在排隊的人聞訊都聚攏了過來,將方重勇他們團團圍住。

“渠社?”

方重勇聽到了一個新奇的名詞。

“諸位不要誤會,在下正是新到任的甘州刺史。”

方重勇挺直了身板,義正言辭的說道。

不說還好,一聽到這話,圍觀人群中頓時爆發出一陣哄笑!

“你這黃口小兒要是刺史,那我們都是節帥了,哈哈哈哈哈哈!”

某個壯漢在那里哈哈大笑,指著方重勇,笑得眼淚都要出來了。

方重勇看了看自己一身便裝,無奈嘆了口氣。

這就是不穿官袍的壞處了。

“這玩意你們認識吧?”

方重勇掏出腰間掛著的那個,寫著“果毅都尉”的鐵牌,亮出來抖了抖,人群中的笑聲戛然而止!

河西這里的男丁,九成以上都有從軍的經歷,要是沒見過“果毅都尉”的腰牌那就真見鬼了。假冒甘州刺史的人可能會有,但敢于假冒果毅都尉的人,則一個也沒有!

因為這是朝廷所頒發的“榮譽證書”,雖然不能參與政務,也不能參與軍務,卻能證明自己“地位不凡”!

圍觀人群漸漸散開,讓出一條路,仿佛方重勇是個瘟神一般。

方衙內指了指剛才笑得最歡的那個人說道:“你來帶路!其余的人都進院子,一個不許走!”

此刻方重勇霸氣外露,讓人不敢質疑他的命令!

眾人走進院子,就看到一個身材粗壯的中年婦女,正用鞭子抽打著推磨的小毛驢。這毛驢的脾氣很倔,就是不肯走,急得她直罵娘的。

看到方重勇身后一群同渠社的人走進院子,她連忙擦了擦上上前詢問道:“奴家乃王二娘子,請問諸位這是有何貴干呢?”

“我乃新任的甘州刺史,來張掖城里走走,體察民情嘛。”

方重勇臉上帶著笑容,就看到眾人臉上原本虛假的笑容都垮下來了,王二娘子更是苦著臉哀求道:“家里最后一個男丁才十歲,其他都是老人,就不用上番了吧?”

這情況好像有點不對勁啊。

方重勇心中嘀咕,面上卻是不動聲色說道:“進堂屋再聊,這里不是說話的地方。”

(本章完)


上一章  |  盛唐挽歌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