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職中醫第482章霍震洋的問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全職中醫 >>全職中醫最新章節列表 >> 第482章霍震洋的問題

第482章霍震洋的問題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28日  作者:方千金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方千金 | 全職中醫 
都市言情


“宋主任和姜主任還有林主任說的太好了。”

鄭仁軍道:“中醫面對病癥,可以從多方面去判斷,并不是以單純的數據還有癥狀去判斷的,人都說十人九病,其實這個說法正是從中醫的角度去說的。”

頓了頓,鄭仁軍笑著對方彥道:“方醫生,您也說幾句?”

“其實剛才宋主任幾個人說的很對。”

方彥道:“在臨床上,面對無明顯癥狀的糖尿病患者或者乙肝病毒攜帶者,我們其實不需要去考慮這個問題,考慮什么血糖呀,什么病毒呀,作為中醫,一旦去考慮這個問題,其實就等于已經落了下乘,就等于已經偏離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基礎。”

“在臨床上,中醫學把一切可以致病的因素都稱之為邪,邪有內邪和外邪之分,任何的病癥,我們首先要找到邪在何處,然后在治療中給邪找出路。”

“像乙肝病毒攜帶亦或者說糖尿病呀高血壓這些數據的異常,都是有著一定的原因的,這個原因也就是邪,中醫中沒有什么乙肝病毒攜帶的說法,我們不看數據,只看平衡.......”

“在臨床上,邪可以分為有形之邪和無形之邪,有形之邪也就是能看到的,不能消散的,比如血腫、膿腐、腫瘤、死骨、包塊等等,無形之邪也就是風濕寒熱等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

“在臨床上,我們要通過辯證去尋找邪之所在,去判斷邪的類型,從而對癥用藥。”

頓了頓,方彥繼續說道:“中醫一直都是從整體來看待問題的,不僅僅是從疾病,甚至是從人的一生,所謂的養生,其實也就是如此。”

“如果把人比作是一輛車,當車子加滿油,油箱的油耗完就是一生的話,那么平常的油耗也就決定著我們生命的長短,平常開車的時候注意,油耗低,那么一箱油就可以多開一段時間,如果平常不注意,油耗高,那么一箱油開的時間就比較短,人其實也是一樣的。”

“方醫生,您的意思是人的壽命其實是注定的?”一位福州省中醫醫院的醫生問道。

“準確的說,一個人壽命的上限其實是注定的,從他出生的那一刻,壽命的上限就已經注定了,每個人都有自己壽命的上限。”

方彥點了點頭,然后笑著問:“誰知道生命的上限是什么決定的?”

“是先天,也就是父母還有我們在母親肚子里的狀態。”

薛雅彤道:“先天稟賦決定著生命的上限,后天調養決定著生命的長短。”

“不錯。”

方彥笑著道:“所以說,先天固然重要,后天同樣重要,愛惜身體,才能長壽,現在很多人買上一輛車,都心疼的不行,各種保養,但是對自己的身體卻不重視,總是超負荷運轉。”

“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吧,宋代名醫許叔微,也就是《普濟本事方》的作者。”

方彥緩緩道:“許叔微從小就非常刻苦,因為小時候父母因病去世,所以許叔微從小就立志成為一名拯救疾苦的醫生,沒有人督促,許叔微就能自己監督自己,鞭策自己。”

“許叔微讀書非常用功,甚至可以說不是在讀書,而是吃書,每一本書他都要啃透,甚至拿出了頭懸梁錐刺股的精神。”

“有一次,許叔微覺的自己喝的水好像停在胃里,胃中有震水音,下不去,堵在胃里,這樣不僅僅嚴重影響了讀書,也很不舒服,所以他就自我分析,認為既然生病了肯定是有原因的。”

“許叔微就從自身開始著手,他覺的,他長期讀書寫作,苦思冥想,思則氣結,所以會氣滯中皖,其次經常喝涼水,生冷傷脾,冷飲會讓脾虛更加不能運化。”

“這樣陰虛而留積,就表現出一派水飲實證的病象,因而許叔微就從健脾補虛著手,使脾臟運化功能加強,如此則水飲自去。”

“從這件事我們就能看出,任何的病癥都是有著病因的,解決病癥,首先要辨明病因,從病因著手,其次,學醫,一定要把醫理吃透,只有把醫理吃透,遇到問題才能透過表象看本質.......”

說著方彥又問:“誰知道許叔微這樣的情況該用什么藥?”

“方醫生,用蒼術。”

說話的還是薛雅彤:“蒼術是補脾健脾的圣藥,而且蒼術屬土,土能燥濕,就像是雨后地上有水坑,鏟一把土填上去,水濕也就沒了。”

“嗯。”

方彥點了點頭,笑著道:“看,這就是辨證施治,照明病因,然后我們就能很容易的找到應對的方法,昨天薛醫生說了一句話很有道理,治病就像是開鎖,我們想要開鎖,就要找到對應的鑰匙,鑰匙找對了,鎖自然很容易就打開了。”

薛雅彤微微一笑,大眼睛看了一眼方彥。

從昨天到今天,薛雅彤其實還沒有見過方彥的水平呢,只不過從醫療小組成員對方彥的態度可以看出,方彥的水平肯定不低,要不然姜萌和林江宇不會對方彥如此尊重,這也讓薛雅彤對方彥很是好奇。

方彥明明比她還小,竟然能折服慶州杏林界的一群人。

聽著剛才一群人這個一句,那個一句的分析,最有感觸的反而是霍震洋了。

霍震洋作為中西醫結合科的主任,這些年早已經形成了固有的治療思路和治療模式。

在面對病癥的時候,參考西醫,借鑒西醫,這幾乎是大多數中西醫結合醫生的通病了,其實一些中醫名家并不反對參考西醫,但是要建立在衷中參西的基礎上。

也就是說,以中醫辯證為基礎,適當的可以參考中醫,借鑒中醫,倘若不能以中醫辨證為基礎,那么借鑒西醫,只能誤入歧途。

“我們繼續,誰還有問題可以繼續。”鄭仁軍看了一眼眾人,繼續說道。

“我想問一下,在實際的臨床中,應該怎樣看待中醫和西醫,怎么處理中醫和西醫的關系?”

這一次開口的竟然是霍震洋,霍震洋道:“就客觀一點的講,在實際的臨床中,中西醫結合科有時候確實可以事半功倍,在面對患者的時候,中醫有其不足之處,西醫也有其不足之處,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有時候確實是能有很好的效果的。”

deng逼


上一章  |  全職中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