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朝文武,求我登基第84章 和談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滿朝文武,求我登基 >>滿朝文武,求我登基最新章節列表 >> 第84章 和談

第84章 和談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昨日癲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昨日癲 | 滿朝文武 | 求我登基 

:18恢復默認

作者:昨日癲

武帝為什么這么熱衷于佛道之流,連這么普通寺廟的主持都要請去見一面?

要知道,當時的青羊寺名聲并不大,屋廟甚小,廟里的香火遠沒有如今這邊豐盛。

也是等待老皇帝在位時,這青羊寺才逐漸在民間有了名氣。

而當時的時間,卻正是第一次西征的時候,武帝應該是沒有過這些怪異的舉動的。

因為上一任的主持并未有關于接見佛道的只言片語的記載。

就算是當時武帝也有如此的傾向,但后人在那些頁面上并未有半點批注。

因為上一任的主持并未有關于接見佛道的只言片語的記載。

就算是當時武帝也有如此的傾向,但后人在那些頁面上并未有半點批注。

這也是姜思樂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唯一的解釋應該就是她的推測了。

想到這兒,姜思樂再次迫不及待的往下看下去。

武帝的第二次西征,結果很是特別。

不論是對大夏來說,還是對當時的月氏來說,這次戰役都可以說是不敗不勝。

因為大夏的敵意已經十分明顯,而預料到大夏遲早會再次進攻的月氏人也早有準備,即使是那個昏庸無度、喜愛奢靡的的月氏王,也不愿自己的王位被白白奪走,再加上月氏國多猛將,草原多銳士。

在整場戰爭中,武帝都并未占上風,兩軍在狼喉往上的平原,決一死戰。

雙方將士死傷無數,戰局僵持了三天。

月氏的軍隊不能上前一步,大夏的兵卒也不能往前一步,雙方在平原上誓死血戰之后,只是白白浪費將士們的生命。

之后,就是著名的木克山求和。

月氏的資政大夫——木克山大人,心懷蒼生,憐憫兩軍數日死戰,上萬人戰死平原。

這位木克山大人,原本是逃難的客什人,曾經被月氏的軍隊抓捕,幸得月氏的左賢王的看重。這位主理國政的左賢王,見此人智謀出眾,特地將他從牢獄里撈起,委以重任。

不久他就受月氏王的重用,成為月氏的資政大夫,負責糧草軍需等事物,隸屬于左賢王手下。

木克山大人心腸柔軟,心懷憐憫,可憐交戰雙方將士死戰沙場卻無人埋骨,戰爭一直僵持著,局勢就像是被膠纏住了一樣。

好像,不論是多大的傷亡,都毫無意義。

這讓木克山心中更加堅定,他先是啟奏月氏王,說與大夏和談。

“如若大夏拒絕,那這便是一場不義之戰,我月氏盡可以召集草原諸部落,一同攻向那殘暴的大夏。”

“若是大夏同意,月氏便有了喘息之地,無需在戰場上浪費國力。可盡快休養生息。”

木克山的這一番說辭,說動了月氏王。

讓月氏有了和談的念頭。

畢竟長久的苦戰、死戰,只是白白的消耗資源和勇士罷了。

于是,他帶著月氏王的王命,只身一人趕到了大夏人駐扎的營地。

武帝欣賞他的氣魄和膽識,接見了他,但一見面就因這位木克山大夫的談吐驚為天人。

甚至連連讓宮人上茶接待,二人執手相談。

最后,在木克山的一番言論之下,武帝同意與月氏和談,兩國以狼喉為界,重新劃分了地盤。

作為這次戰役和和談的發揮最大作用的人,木克山不僅在月氏因功進爵,同時還備受武帝的賞識,他是第一個被封侯的草原人。

正是因為經過這次的休養生息,下一次的交戰更加慘烈。

姜思樂抬頭望向阿義時,用青夷話問起了關于這位木克山大人的故事。

阿義時抬頭想了想,跟姜思樂說了這樣一番話:“安樂,他也許有了很大的攻擊,但他并不是個好人。”

看到姜思樂迷惑的眼神,阿義時繼續說道:“曾經上課的時候,老師說過,像是木克山這樣的大人,可以讓他去管理財政,可以讓他去管理國家,但是不能將他放到軍隊里,更不能讓他去和談。”

阿義時的恍惚間似乎看到了兒時上課時的場景,他們的考試右賢王烏南頓和藹的手執一把紙扇,在他們三個的頭上敲了敲。

“有趣”姜思樂看向阿義時,眼神是自己都未曾發現的溫柔。

她笑吟吟的看向阿義時,期待著他繼續說下去。

“老師說,月氏的滅亡便是因為他的偽善。正是因為兩國各自修養聲息,所以,人口和實力最為強大的大夏最終滅絕了月氏國。”

阿義時皺起眉頭,似是傷感又像是疑惑。

“所以——單于很是警惕文人。”說著他看向姜思樂,咧咧嘴笑了笑。

“除了老師,青夷所有的朝政中重要的官員都是青夷的皇室王族,即使是有一些位置需要一個德高望重的青夷人”

“原來如此……”姜思樂的眉目間的疑惑散去,難怪她對于這位締結兩國盟約的名士并不熟悉。

姜思樂笑著對阿義時點點頭,隨后又低下頭,繼續看起那泛黃的書頁。

之后又是許多的小事,譬如田里的收成、還有寺廟的香火錢。這位新主持一筆一劃都記載的很詳細。

姜思樂看著他的自己從笨拙一點一點變得工整、老成。

又不知道過了多少年,書頁的記載終于又提及到了武帝。

姜思樂在座位上動了動身子,她已經等不及了。馬上就要到這最重要的內容了,她心中不免雀躍,帶了不少的期待。

可……

姜思樂看著那短短只有兩行不到的記載,皺起了眉頭。

難怪圓禮和尚能讓她將這幾本涉及到青羊寺事務的書帶回去,原來是因為他早就看過、翻找過了,并沒有線索。

關于青羊寺傳下來的那根蠟燭還有武帝的第三次西征的記錄,在這本文札中只有短短的兩行,字數估計連五十都不到。

上面只是簡到的寫道。

武帝三征月氏,大捷。

勝利往返,武帝于成州青羊寺慶天地,以蠟燭通鬼神,收神通。

之后……

就什么都沒有了,什么都沒有。

后面的文字又回歸了平淡,回歸了寺內的事物。


上一章  |  滿朝文武,求我登基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