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朝文武,求我登基第35章 兩難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滿朝文武,求我登基 >>滿朝文武,求我登基最新章節列表 >> 第35章 兩難

第35章 兩難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昨日癲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昨日癲 | 滿朝文武 | 求我登基 

:18恢復默認

作者:昨日癲

是的,橋都和橋頭關的距離只有幾十里。

雖然橋都有著強大的駐軍,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李彥成所在的軍隊沒有勝算。

反而,李彥成心中有七成的勝算能攻下橋都。

所以看到姜思樂信中帶來的朝廷的文書,李彥成心中想的并不是感嘆朝廷對他們的優待處理,反而是:

是否要放棄這大好的優勢?

反而去接受一個朝廷認為仁厚的方案?

李彥成有些不甘心。

他倒不是對于自己的待遇有異議,對于跟著安樂公主回到草原李彥成覺得倒是沒有什么。

畢竟這近一年的時光都是在青夷,在姜思樂的身邊度過的。

他擔憂的是,朝廷的如此處置,是將他們的軍隊當做戰敗來看待。

對于戰敗的軍隊來說,這個待遇的確是極好的。

但是他們還未失敗呢……

李彥成目光所及之處,將士們人人信心滿滿,氣勢十足。

所有人都準備好了,和朝廷干上這么一架。

已經有士兵開始計算起來戰場上的功勛,對于建功立業信心滿滿。

甚至有人已經準備,在下一場的戰場上英勇殺敵,來換得自己所希望的富貴。

就連李彥成也有些惋惜。

他平日里并不是一個好戰之人,但是帶著軍隊攻進一個國家的首都————這對他來說是一個莫大的誘惑。

更何況,在李彥成的計算下,他們的勝率有七成!

七成的勝率無疑將李彥成的渴望放大了許多。

真的有可能攻進橋都,李彥成如此真切的意識到。

而且就算是他們失敗了,李彥成覺得以目前在橋都駐守的兵力,完全可以退至橋頭關,且戰且防。

以目前在瓊州的防御工事,他們完全可以和那群皇家軍打防守戰。

有天險可守,就算敗,也不會是慘敗。

一個想法突然出現——

為什么他們要做敗者,接受敵人良好的優待,而不是去做勝者,優待他們?

這個想法緊緊的糾纏著李彥成,讓他忍不住皺起了眉頭。

但是最后,李彥成還是沒有決定是否要這樣做。、

他回到營帳內,在書桌上伏案,李彥成在燭光之下唉,寫下一封信,闡述利害關系,講述我軍的勝機和他的把握。

李彥成打算將這個問題的決定,交給姜思樂來做。

自認為是個莽夫的他,在政治和朝局之上遠遠比不過小道士和姜思樂看的透徹。

他堅定的想,如果她們二人都決定出兵,他就將全力以赴。

如果決定接受朝廷的議和,那如此優待的政策也沒有什么不好。

他將一切的選擇權,交給了那些能看的更遠,做出更好的判斷的人。

這不僅僅是因為他想要拋棄責任,而是因為信任。

李彥成信任姜思樂,正如姜思樂信任李彥成,愿意將手上所有的軍隊都交給他一樣。

如此幾日,朝廷和叛軍陷入了僵持階段。

兩邊都沒有進攻,但也都沒有撤軍或者放棄警惕。

附近州府的百姓覺得戰爭已經散去,往日繁茂的商業活動也漸漸興起。

姜思樂的面前有兩封信。

一封是來自于瓊州的元帥李彥成

一封是來自于青夷的老單于烏咸。

兩封信極其巧合的同時到達了姜思樂的桌案之上。

這兩封信還未拆開,姜思樂就已經感覺到了事關重大,她綠枝去叫旁邊營帳的阿義時和小道士。

二人來的匆匆,也在姜思樂附近的位置上坐下。

姜思樂拿出了那兩封信,放到小桌上。

小道長和阿義時看了看,都皺起了沒有。

“殿下還未拆開查看?”小道士問道。

姜思樂搖了搖頭,笑道:“自是一起拆開看看。先拆哪一個?”

小道士的目光放到了阿義時手中的信封上。

那正是青夷單于烏咸的信。

阿義時接到目光,動手拆開了信后,放到了姜思樂的手上。

姜思樂先是大概掃視了一番,然后就將這信遞給了二人查看。

“奇奇怪怪的……”姜思樂小聲嘟囔著。

這封信并沒有什么特殊,但其中一點,老單于突然不急著讓姜思樂回來的,就連那三萬的青夷騎兵也他們不急著回老家。

但這幾句重要的事都只有寥寥幾步,剩下的多是烏咸在講述青夷的生活、風景,一些零零碎碎的小事。

信的風格也和之前烏咸與姜思樂的長期通信的風格很像,這才讓姜思樂沒有懷疑是他人代筆。

小道士看了信之后,心中有些尷尬,但面上如常,只是說道:“這自是好事。”

之后,就不再言語。

阿義時也是面色淡淡,望向了第二封信。

姜思樂將信給了阿義時,他依舊是動手拆開之后就放到了姜思樂的手上。

李彥成的這封信倒是讓姜思樂嚴肅了起來,不由的坐直了身體,面色凝重。

看完后,她依舊將信給了二人傳閱。

信中的內容,讓二人都打氣了精神。

小道士眉頭緊蹙,不由的說道:“若是如此,還真的猶豫一番,再作決斷。”

小道士這話是說給姜思樂聽的,他知曉這位殿下不是那么容易就沖昏了頭,但是還是忍不住提醒了一番。

聽著小道士的告誡,姜思樂點了點頭。

阿義時眉頭先是一蹙,隨后沉思了片刻,舒緩了開來。

“李彥成說的不錯,他駐軍橋頭關,的確是易守難攻的好地方。”

“便是在橋都兵敗,可退到橋頭關打持久戰……”

阿義時將李彥成看到的,再次掰碎了給對軍事不太通的兩位講解了一番。

小道士抓住了重點,他瞪大眼睛,抬頭問道:“真的有七成的勝率?”

阿義時沉思了片刻,說道:“若是再加上南邊的成家軍,京衛的部隊,和漸漸往橋都靠攏的部隊……只要在一個月之內能完成攻占橋都,便至少有五成把握……”

阿義時其實比李彥成要更激進一些,但是由于身處事外,他反而顧忌和看到的東西更多。

小道士點了點頭,就陷入了沉思之中。

李彥成拋給了他們一個大難題。

當初出兵的時候,誰都沒想到真的有可能攻進京都。

李彥成沒想過,小道士也沒想過。

他們想的是,先打后撤,盡可能的保存實力,打出成績后和朝廷談判。

即使是李彥成已經打算進攻瓊州,目的地已經是京都時,他們也還是沒想過打進京都改朝換代。

這一切都太突然了。

當姜思樂已經拿回朝廷的處置文書時,他們才發現,自己其實是有打贏這場戰爭的把握的。


上一章  |  滿朝文武,求我登基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