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小海島,從養殖大戶開始第五百五十四章 檢測不過,暴雷了(5000字)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1983小海島,從養殖大戶開始 >>1983小海島,從養殖大戶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五十四章 檢測不過,暴雷了(5000字)

第五百五十四章 檢測不過,暴雷了(5000字)


更新時間:2024年06月14日  作者:七月不渡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七月不渡 | 1983小海島 | 從養殖大戶開始 

養蝦廠開工典禮結束的第二天,李多魚還有他的養蝦廠,就登上了榕城日報的頭版。

整個頭版一大半都是跟李多魚相關的,標題用的是李多魚致辭講的那句:爭做世界一流,開辟海外市場。

閩龍養蝦基地,取得階段性成功,兩年內,將會免費向養蝦戶提供蝦苗。

版尾,還附帶了一篇:向李多魚同志學習的文章。

這份報紙出來后,鷺島那邊的一座洋樓,幾個衣冠楚楚的中年人看到報紙后,眉頭都擰在了一起。

“這也太偏心了吧,還有領導這篇文章,是不是這含沙射影,就是在說我們嗎?”

也有人問道:“孫總,擔擔島那個李多魚,不會真把蝦苗搞起來了?”

孫向東敲著桌面說道:“真有那么容易的話,咱們早就做了,培育優質蝦苗,需要的人力和物力普通公司哪里承受得起的,再說搞研究可不是一兩年的事,而是要不停燒錢的。”

“要像你這么說的話,這李多魚不會是在畫餅欺騙領導,故意騙取貸款的吧。”

“還真不好講。”

孫向東敲著桌子,說道:“不管他能不能做起來,對咱們海欣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我想大家應該知道怎么做了吧,關鍵時候,咱們還是要團結的,不能被一個小屁孩當猴耍吧。”

有人說道:“我覺得,那個李多魚的底氣,應該是那個鰻魚養殖,只要把他這個根基打掉了,應該就掀不起風浪來了。”

孫向東繼續敲著桌子問道:“對了,張總那邊怎么樣,這兩天鰻魚好像就要出貨了吧。”

“張總說,出了點小問題,但總體影響不大,到時候,還有二十萬尾鰻魚出口。”

孫向東皺著眉頭:“這跟當初說好的不一樣的,咱們是沖著五十萬規模去的。”

有人幫聲道:“哪有一開始就成功的,咱們養蝦一開始不也走了很大的彎路,虧了很多錢,這才拿到優質的蝦苗。”

孫向東微微一笑,見有人幫他說話,便沒有繼續這個話題了。

差不多,就在這個時候,擔擔島有人看到了一艘大船,朝著南日鎮那邊開了過去。

經過擔擔島附近時,還鳴了一聲汽笛,連在鰻魚廠干活的李多魚也給聽到了。

陳文超說道:“魚哥,這船跟去年來收購你鰻魚的大船,長得好像啊。”

李多魚點點頭:“這船,應該是去南日鎮收鰻魚的。”

陳文超皺眉道:“他們也養起來了啊。”

李多魚笑了笑,養起來跟養好,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隨著大船停靠在南日鎮最大的碼頭后,海欣鰻魚廠這邊所有員工都相當開心。

辛苦了一年多,終于等到收成的時刻了。

幾位鰻魚廠的領導說道:“那個李多魚也沒啥了不起的,咱們雖然死了不少鰻魚,但也存活了不少。”

“可事實證明,咱們這個養殖模式還是可以行得通的,如果明年定單翻倍的話,咱們只要繼續擴大一倍的鰻魚塘規模就可以了。”

聽到這話的張學金嘴角抽了抽,說實在的,養這些鰻魚就已經差點要了他的老命。

陳校長催他回去教書,他都沒空回去,現在校黨委因為他的個人作風問題,還專門開了一次會議,討論他的去留問題。

要是再擴大一倍規模的話,那他學校老師的身份,百分百保不住了。

活魚船來的這一天,張三明直接承包了鎮上最好的酒樓。

他熱情接待著來自島國的收購商,還有海關和外貿局的工作人員。

事實上,張三明跟這些島國的收購商,并不是很熟,當初是通過外貿局這才聯系上的。

在這個創匯年代,外貿局做的事情非常多,只要你有適合的出口貨物,局里就能想方設法幫你找到買家。

簡單來說,外貿局自己本身就是最大的業務員。

為了請這一頓飯,張三明花了不少錢,提前購買了很多珍稀的野味。

可尷尬的是,除了海鮮和米飯外,這些島國人對這些貓頭鷹肉,白鷴肉,還有熊掌都不是特別感興趣。

連帶著,茅臺也才只喝了一兩口,反而更喜歡本地的海鮮和米酒,白米飯也吃了不少。

這一天,幾十口鰻魚塘也都已經開始放水,捕撈人員也全都到位。

可讓張三明沒想到的是,這個叫藤原的鰻魚收購商,并沒有直接把鰻魚給運走。

而是從每個鰻魚池取了不少水樣,隨即又在每個池塘里挑選幾條鰻魚到他們船上去做檢疫檢測。

張三明相當不解,隨后便問了一個檢疫人員:“你們這是要測試什么啊!”

技術人員回道:“根據要求,活魚類的產品,是要經過檢疫檢驗后才能出口的。”

聽到這話后,張三明和張學金兩人,猛地沁出一身冷汗,不由看向了當初幫他們牽頭的那個業務員。

“林科長,當初咱們雙方簽訂合同時,好像沒說要檢測這個吧。”

林升金皺眉道:“有啊,我那天還跟你強調過的,活魚類出口,必須要符合進口方的檢疫標準的,合同上面也寫得一清二楚。”

張三明不信邪,第一時間拿出了合同,上面確實有寫到一條。

活魚出口請參考《出口活魚檢驗注意事項》.以對方進口標準為準。

張三明黑著臉,合同那么厚,大家更關心的價格,誰會去注意這短短的三十多字啊。

再說,談合作的那天,他喝了不少酒,哪里會記得林科長跟他說過啥話。

張學金也是滿頭大汗,其實,他老早就覺得從海外省那位專家那里購買的藥物,可能存在問題。

不然,藥效不可能那么快就立竿見影的。

見張三明額頭一直在冒汗,林升金心中突然咯噔了下。

這單業務可是算他的,當初他拿到這單業務時,局里也不知道有多少人羨慕。

甚至還有人傳言,只要這單做成了,他就很有可能成為下一任的局長最佳候選人。

林升金不禁問道:“張總,你怎么滿頭大汗,咱們這批鰻魚應該沒問題吧。”

張三明擦了擦汗:“肯定沒問題,我這人比較怕熱,一熱的話,就是滿頭大汗。”

“你這是盜汗,體虛啊。”林升金笑笑道:“張總,咱們現在可是同一條船上的,您可千萬別拖我下水啊。”

“不會,怎么可能呢。”

說實在的,張三明現在真的很想直接提桶跑路,因為直覺告訴他,這次的檢測估計沒法通過。

可他還是存了一絲僥幸。

也許海外省那位專家給他的是新藥,對方檢測不出來呢?

或許,

他們檢測的,并不是藥物殘留之類啥的,而是檢測其它東西。

他還就不信了,鰻魚這么難養,李多魚沒往池塘里加料,都能通過檢查,自己肯定也是沒問題的。

然而,檢測才剛剛開始,活魚船上那些檢測設備一直在不停報警,閃爍著紅燈。

“氯霉素檢測,不通過。”

“寄生蟲檢測,不通過。”

“沙門氏菌檢測,不通過。”

“抗生素檢測,不通過。”

有個穿著防護服的檢疫人員說道:“獸用藥物殘留指數,嚴重超標,不符合收購條件。”

經過一整天的檢測,除了新鮮度這一項檢測外,剩下的檢測幾乎全軍覆沒了。

島國的這位鰻魚收購商,全程都黑著臉,拿著一大堆不合格的檢驗結果。

到了海欣鰻魚廠后,就是噼里啪啦一頓大罵,看起來非常生氣的樣子。

外貿局的林升金,還有海關這邊的人也全都傻眼了,雖然聽不懂,可對方那么生氣的樣子,很顯然出事了。

張三明和張學金手腳瞬間冰涼了起來,心中最后一絲僥幸被掐掉了。

外貿局隨行的女翻譯,過濾去那些問候別人祖宗的國際通用語,把這位鰻魚收購商的話說了一遍。

“藤原先生說,咱們這批鰻魚達不到出口標準,所有檢測均不合格,他不準備收購鰻魚了。”

“根據協議,咱們這邊得賠償他這趟的出行費用,還有后續經濟損失,一共三十萬元。”

聽到這話后,林升金看向了這位隨行的翻譯,苦笑道:“曾梅,這是很嚴肅的場合,別跟我們沒開玩笑吧。”

女翻譯嚴肅道:“林科長,你看我像開玩笑的樣子嗎?”

林升金拳頭猛地握緊,額頭上的青筋暴起,感覺自己的仕途似乎走到了終點。

他憤恨看著張三明,顫抖地質問道:“張總,你到底在鰻魚身上做了什么手腳,你是怎么做到所有檢測均不合格的。”

去年,他可是跟著局長一起參與了李多魚的鰻魚出口,記得對方當時檢測完后,所有指標全部通過了,對那位李主任,那叫一個贊不絕口啊。

甚至都說,哪怕是他也沒法做得這么好。

本以為,這個張三明他們有海蝦養殖經驗,應該更為靠譜才對,當初簽約那會,酒局上也是吹得各種天花亂墜,他才敢攬下這單業務的。

可沒想.居然是個大坑。

林升金咬牙切齒了起來,這下真的被害慘了,按照協議合同來,不單沒賺到外匯,還有可能要倒貼外匯。

這放在局里面,還是前所未聞的事情。

此時此刻的張三明,熱到汗如雨下,可卻感覺手腳冰冷:“檢測這么嚴格的話,那個李多魚怎么通過的。”

“藤原先生,檢測結果是不是搞錯了,要不我們再測試一遍。”

翻譯完后,這位島國人更加生氣地說道:“你當我們像你這么不嚴謹嗎,我們整整測試了三遍,才得出這個結果的。”

林升金最后的一絲幻想破滅了,現在滿腦子想的是,這件事該如何收場。

他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這件事的牽頭人也就是本地的縣委。

直接用海欣鰻魚廠的電話給縣委那邊打了一通電話過去,不到半天的時間。

因為跟李多魚走得比較近的緣故,這次外貿交易,張三明并沒有邀請這位新縣長。

可張三明怎么也沒想到,會以這樣的方式,把他邀請了過來。

陶縣長趕到海欣鰻魚廠后,了解完情況,眉頭也是緊鎖了起來,這事發生在他們縣,極有可能會影響到縣里的外匯使用額度。

他也懶得罵人了,當場說道:“林科長,張總,這件事情好像跟我們縣里沒關系吧。”

林科長說道:“陶縣長,這件事可是當初縣委牽頭的,我們外貿局也是被卷進去的。”

陶縣長笑瞇瞇道:“哪一位牽頭的。”

“張”

話說到一半,林升金把這個人名給吞了回去,人走茶涼,新官不可能理舊賬的。

藤原這邊,非常的強硬,不停要求外貿局這邊賠償他們損失。

張三明也開始扯皮起來,說是島國人故意提高檢測門檻,是一種詐騙行為。

在這個問題上,四方直接亂成了一鍋粥了,誰也不想抗下這個責任。

見幾位大佬在辦公室大吵特吵,還拍桌子,海欣鰻魚廠的員工也察覺到了不對勁。

“可這水都放一半了,鰻魚撈不撈啊,天氣這么熱,再這樣下去,鰻魚會死的。”

事實上,在島國人進行檢測時,鰻魚池里,就不停有鰻魚死亡。

只是一死,就被工作人員撈走,并統一收集了起來,放進了冷庫里。

冷庫里,現在散發著陣陣惡臭的味道,每次出入時,這些工作人員就會忍不住惡心想吐。

因為這些死鰻魚的肛處都有惡臭的液體流出來,死的多了,那個味道,奇臭無比。

工人也很好奇:“你說這些死掉的鰻魚,到哪里去了啊。”

“咱們就是領工錢的,不該問的別問。”

“也不知道,哪些倒霉蛋會吃到這些死鰻魚,這段時間,我得提醒家里人不要去買鰻魚吃。”

吵到大半夜后,收購鰻魚的藤原,直接讓活魚船給船艙加水,氣到連夜就離開了南日鎮。

這筆外貿單就這樣告吹了,可事情并沒有結束,藤原臨走前說了,如果不賠償他的損失,就把這件事情,捅到他們上面去。

現如今,林升金大腦一片空白,不過他也不是沒腦子的。

這么大的事情,他一個人肯定抗不下來,連夜就趕回了外貿局,向局長說明了情況,盡量把責任往海欣和那個張先進身上推脫。

張三明和張學金兩人根本就睡不著,這件事朝著完全不可控地方向發展了。

可現在擺在他們面前的是,鰻魚出口失敗,可又一直在死,剛剛為了比較好捕撈。

池塘里的水,都放得差不多了,一天多的時間過去了,鰻魚正在大批量死亡。

有個工作人員問道:“張總,咱們的鰻魚一直在死,怎么辦啊。”

張三明咬著牙,發狠了起來,現在他所能做的,就是減少經濟損失。

榕城混不下去的話,干脆就別在榕城混了,反正這些地,當初也是縣里面便宜租給他的。

如今最重要的是,怎么向海欣公司的那些股東解釋和交代,而只要不虧太多的話,那就可以解釋,他還是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把鎮上那些殺魚的請來,咱們連夜把鰻魚給殺了。”

張三明對著張學金說道:“你去聯系下加工廠那邊,讓他們多準備點配料,咱們爭取這一周內,把所有鰻魚都給烤了。”

其實到現在,張學金大腦都是一片空白了,非常后悔來養這個鰻魚了。

可現在說什么都晚了,因為現在的他跟張總是在一條船上的。

很多不干凈的事情,他也經手處理了,要是他出問題的話,他百分百也跑不掉。

“行,我馬上去聯系加工廠。”張學金問道:“咱們用哪一個包裝。”

張三明發狠道:“李多魚的鰻魚也要上市了,他不可能全部做外貿出口的,你說咱們用什么包裝,到時候,出問題的話,跟咱們有什么關系。”

“事情做干凈點,加工廠和印刷廠那幾位負責人,給他們招待好,千萬別泄露口風知道沒有。”

張學金不由抹了把冷汗,雖然以前就知道張總的手段,但從今天的表現來看,這人比他想象的還要狠。

事實上,他也很清楚,李多魚的鰻魚池被人給投毒這件事,百分百跟他有關系。

因為那些人被抓的時候,張三明差點就把自己的辦公室給砸了。

還不停罵道:“擔擔島的人,都是狗娘養的,收我的錢,還敢反水。”

說實在的,張學金如今是真怕了,可他已經無法回頭了,這一次,他陷得太深了。

此刻,他羨慕看著自己那幾位同事,雖然拿的錢不是很多,可他們還真就只負責養鰻魚,其它的事情一概不管。

“唉!”

張學金重重嘆息了聲,要是當初不跟李多魚較勁的話,自己說不定也不會走上養鰻魚這條道路。

現在說什么都晚了!

可他依舊搞不明白,一個初中結業的街溜子,是怎么做到比他們一群專業還要厲害的。

甚至還搞起了養蝦業,要是沒猜錯的話,這次養蝦,李多魚應該還是會成功的。

“呵呵”

張學金自嘲了聲。


上一章  |  1983小海島,從養殖大戶開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