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小海島,從養殖大戶開始第二百五十二章 烏魚子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1983小海島,從養殖大戶開始 >>1983小海島,從養殖大戶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五十二章 烏魚子

第二百五十二章 烏魚子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3日  作者:七月不渡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七月不渡 | 1983小海島 | 從養殖大戶開始 

下午兩點左右。

潮水差不多到達最高點,李多魚開著舢板船,帶著小舅陳冬青,前往下網的海域。

到了地方后。

李多魚帶上了手套,先把那個插著小紅旗的浮標撈了起來。

這些浮標是用來提醒路過的漁船,這里有漁網的,不過放的都是些沉底的粘網,倒也不擔心被漁船的螺旋槳卷到。

要是放浮網的話,漁民若不在附近海域看的話,一旦動力漁船誤入放網區域,螺旋槳很容易掛到漁網。

小漁船倒還好解決,只需要漁網剪斷就行,如果是大船就非常麻煩,說不定還得找水鬼下去割漁網。

要是遇到天氣不好,浪大的話,漁船失去動力,則會變得非常危險。

一般用粘網抓中上層魚類,李多魚幾乎都會在現場,比如去年在入江口抓鰣魚,他跟堂哥就一直守在粘網旁,就是怕過往的漁船卷到粘網。

將浮標撈起來后。

李多魚讓開始拉網,由于粘網至少沉到了二十多米深的海底,想把網拉起來的話,還是挺費力的。

李多魚拉的時候,由于受力的緣故,漁船也慢慢往前進。

小舅則負責在解魚。

由于這一帶是泥沙底,并不是礁石區,所以幾乎是沒有石斑魚和米魚這種礁石魚的。

網到的,大多都是些梭子蟹、半邊魚,偶爾也會掛到大海螺。

對這個年代的漁民來說,這些都是比較常見的海貨,哪怕抓到了,也不會特別激動。

差不多拉了一百米后。

粘網掛了個黃色的大螺起來。

看到那顆大螺后。

陳冬青眼睛一亮,興奮道:“不錯,還搞了個木瓜螺。”

聽到這個叫法后,李多魚愣了下,這會反應過來。

在這個年代,并沒有椰子螺這個說法,本地漁民一般都叫它木瓜螺。

其實李多魚第一次聽到椰子螺時,也很無語,這玩意明明長得像木瓜,一點都不像椰子,為啥就被叫做椰子螺了。

木瓜螺真的算不上好吃,如果說之前的大響螺是海螺界的天花板,眼下這個木瓜螺,那就是海螺界的弟中弟。

螺肉偏硬偏柴,不能煮太久,否則就跟吃橡膠一樣,本地人一般燙水切片,跟紅酒糟一起炒著吃。

在這個年代,木瓜螺跟鮑魚一樣,都是殼比較值錢。

鮑魚的殼拿去做藥材,而木瓜螺的殼則被人拿去做工藝品,海邊有些手藝人會把木瓜螺的殼做成螺號。

也有不少殺豬的屠夫會買這種大海螺的殼,一旦豬肉賣不完的話,他們就會挑著豬肉到村里去賣。

而賣豬肉并不是靠喊,而是吹海螺,村民一旦聽到“嘟嘟”的聲音,就知道是賣豬肉的來了。

小時候,李多魚也曾向村里的一位老人問過,為什么賣豬肉的以吹大海螺為信號招攬顧客。

老人也不是特別懂,只是簡單跟他說了些比較迷信的東西,說是屠夫殺生太多,于是就效仿師公(道士)吹牛角驅鬼辟邪,由于牛角比較少,他們就吹海螺。

由于海螺來自海里,屠夫每次吹螺號時,心中還會默念:“趁早出苦海,轉世去投胎。”

看著眼前這顆起碼三斤多的木瓜螺,李多魚更在意的是,眼下這顆大螺有沒有“懷孕”。

因為木瓜螺的體內,有概率出現一種叫做“美樂珠”的寶珠,且個頭越大,出現寶珠的概率也就越高。

然而,李多魚也是趕海流行起來的那些年才聽到“美樂珠”的名頭。

以前,他們村也有人從木瓜螺里搞出珠子來,可大多珠子都不是特別的圓。

再加上,光澤也不是很艷麗,真沒有珍珠來的好看,漁民大多都不怎么在意。

當年李多魚從島國回到擔擔島后,那個愛釣魚的老唐就曾講過,他在年輕時,就曾開出一顆直徑兩厘米多,五十多克拉的美樂珠。

當時壓根就沒人要,就拿去壓箱底里,直到后來美樂珠莫名火了,一克拉就能賣五千元。

老唐翻箱倒柜把家里全找了遍,也沒找到那珠子,后來問他兒子才知道。

他兒子小時候,早就把那顆美樂珠偷走,拿去當彈珠玩,輸給了村里的一個大男孩。

老唐氣的很想把他兒子揍一頓,可惜年紀已經大了,根本就打不贏。

李多魚覺得從木瓜螺里開出美樂珠的概率非常小,有這運氣的話,估計買彩票也能中獎。

可人就是這樣,一旦有機會擺在你面前,總會忍不住想試一下。

李多魚繼續拉著漁網,到現在為止,魚獲談不上好,但也不算特別差。

由于是泥沙底的緣故,螃蟹、老板魚和半邊魚的數量挺多的。

可還沒拉一會。

李多魚就發現拉的非常吃力,仿佛掛到了地球一樣。

但好在還能拉的動。

碰到這種情況,漁民都會很興奮,因為極有可能網到了魚群和大魚了,不然不會這么難拉。

小舅陳冬青見李多魚拉的有些吃力,也上來幫忙拉網。

沒一會后。

一條六七斤重的烏頭魚隨著粘網浮出海面,看到這魚后,小舅還有些嫌棄。

這種魚是出了名的難吃,肉質非常柴,經常有股臭泥巴味道,哪怕魚很大條,可大多時候,都賣不上價錢。

說個夸張的,漁民真不喜歡網到烏頭魚,因為這種魚一般都是成群結隊出現的,往往出現一條,就會出現第二條,要是網到魚群的話,粘網都有可能被干廢掉。

大家雖然很嫌棄烏頭魚,李多魚卻把這玩意當成了寶,尤其看到那條烏頭魚圓滾滾的肚子后,臉上全是笑容。

從粘網下解下烏頭魚后。

李多魚拿出了舢板船上的棒槌,精準地敲在烏頭魚扁平的頭上,隨著它伸直了魚身。

李多魚用殺魚小刀,從烏頭魚的腹部下端插了進去,隨后給“它”做了個剖腹產。

緊接著,就看到烏頭魚肚子里,有兩團對稱的黃色卵巢。

“額”

陳冬青稍稍有些驚訝:“這烏頭居然還有魚籽,那還是有點值錢的,有些人挺喜歡吃魚卵的。”

李多魚笑道:“冬青,你還記得我們在長崎時,有個放在炭火上烤的食材嗎?”

被李多魚這么一提醒,陳冬青死去的記憶活了過來。

“那個硬硬的,看起來有點像男人那個,味道吃起來怪怪的下酒菜?”

李多魚點頭笑道:“沒錯,就是那玩意,那東西叫烏魚子,就是用這東西做的。”

陳冬青一臉驚訝:“不對啊,你怎么知道的這么清楚。”

“伱個書呆子不懂了吧,當初吃那玩意,我一眼就認出來了,還向社長問了烏魚子的制作配方,要不要我做一些給你吃,讓你以形補形下,爭取每月來兩次。”

“滾。”

烏魚子這種“美食”,在榕城是肯定沒有市場,主要是吃法太講究和麻煩了,且大家也不一定能接受那種味道。

不過,李多魚的烏魚子做出來后,有個人百分百會收烏魚子,那就是開日料店的陳元素。

就跟烤鰻魚一樣,烏魚子作為日料的三大珍饈之一,也是一道繞不開的食材,完全可以做好后,高價賣給她。

就跟李多魚預想的一樣,接下來,果然碰到了烏頭魚群,一條接著一條的大肚烏頭魚被李多魚拉了上來。

上千米的漁網拉完后,李多魚全身都是汗的坐在了船板上,而在他身后,密密麻麻全都是銀光閃閃的烏頭魚。

對李多魚來說,這一趟算賺大了,魚卵拿來做烏魚子賣給陳元素,而漁民不愛吃的烏魚肉,拿去做成魚粉,喂給鰻魚吃。


上一章  |  1983小海島,從養殖大戶開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