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小海島,從養殖大戶開始第三十七章 第一網魚(求追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1983小海島,從養殖大戶開始 >>1983小海島,從養殖大戶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七章 第一網魚(求追讀)

第三十七章 第一網魚(求追讀)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七月不渡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七月不渡 | 1983小海島 | 從養殖大戶開始 
歡迎來到文學城

頂部廣告


底色字色字號


三叔這艘漁船是單拖網,下網的時候,操作起來,還是有點復雜和危險的,需要熟人配合才行。

而像李多魚這種新手,是被禁止到下網的船尾去的,那里是高風險區,要是亂走的話,被網繩給纏住帶下去,可不是開玩笑的。

雖然放拖網這活,前世的李多魚也經常干,可在這個時代,李多魚在大家印象里,只是個還沒捕過魚的菜鳥。

是不可能讓他參與放網的工作。

準備下網時。

三叔負責開船,大舅公站在船尾,負責放網,而表叔和二叔公則站在船尾兩側,那里有兩個很大的弧形網板。

整個底拖網,由裝魚蟹的網囊,浮球、加重墜子、網板和拉繩組成。

而網板則是拖網最為核心的部件。

這東西一旦進了海底。

會讓拖網的口,自動往兩邊張開。

防止網繩纏繞在一起。

隨著大舅公把網囊都拋下去后,剩下的漁網由于海水拉扯力的緣故,就跟下面條一樣,不停往海里走。

大舅公的主要職責,就是防止這些“面條”纏在一起,等拖網的浮子和墜子都下海后,表叔和二叔公,則必須提前把繩扣掛在船尾兩側的網板上。

如果這一步沒做的話。

估計忘記掛繩扣的這個人,就得當“水鬼”下去撈網了。

網板下去后,

底拖網差不多就放置好了。

而這時候,大家就可以去放松放松了,該休息的休息,該噓噓的就去噓噓。

因為接下來,就是船長的事了。

船長必須根據自己的經驗,往某個方向拉著拖網開個兩三小時。

而在這一階段。

大家最怕的就是拖網掛到礁石或者被其它東西給劃破。

一旦拖網掛底或者劃破,所有船員估計一整天都得在船上補網,要是破損太過嚴重的話,就只能返航了。

大舅公他們去休息時。

李多魚則站在甲板上眺望著不遠處的那兩艘一大一小的拖船,從它們保持的距離來看,應該是雙拖船。

兩艘船共同拉一個網,那樣就可以把拖網張的很開,捕撈到更多的海貨,而像這種雙拖網的船,需要的船員也比較多,兩艘船加起來要二十多人,不然上貨后,根本就撿不過來。

漁船就這樣一直往東,開了大概兩小時,太陽光線就變黃了,而三叔也打算在太陽下海前,把網給拉起來。

于是漁船速度開始減速。

三叔甚至都不用通知,感受到漁船減速的船員全都紛紛出艙,回到自己的崗位上。

隨著拖網被收回來。

船尾的網包也逐漸露出水面。

李多魚也湊近看了下,網包非常大,魚獲至少有半噸以上。

可就是魚獲很雜,感覺什么東西都有。

看到這個網包后,離的最近的大舅公忍不住罵了句:“麻蛋的,又是一堆亂七八糟的東西。”

大家也都紛紛搖頭嘆氣。

對他們來說,捕捉到的海貨種類越單一越好,越雜的話,不單挑揀很費時費力,且還很難賣錢。

隨著,網包被解開。

上千斤的海貨鋪滿了半個甲板,活著的螃蟹到處跑,上百條油鰻、七星鰻跟蛇一樣,到處亂竄,還有各種各樣的海魚。

李多魚發現拖網里的螃蟹,梭子蟹不多,大多都是紅點圓趾蟹,本地就叫紅點蟹。

并不是所有的螃蟹都好吃,而這紅點蟹就是其中的一種,吃起來不鮮,肉也不甜,唯一有經濟價值的,就是它的蟹腳,會被人拿去做醉蟹鉗。

在這個年代捕到這種螃蟹,連雜魚的價格都賣不上,要么拉去給人做蟹醬,要么直接鏟回海里。

除了紅點蟹外,產量最大的應該是半邊魚,也就是比目魚,這種魚的品種非常多,有鲆魚、鰈魚、還有鰨魚。

除了這種魚外,還有不少老板魚,也就是鰩魚,就是水族館里見到它,會經常感覺它在對你笑的魚。

老板魚最大的問題就是不耐儲存,新鮮的老板魚放久了會散發出類似氨水的味道,在這個年代一般沒人吃。

除了這個外,還有不少剝皮魚,可以這樣說,這一網幾乎聚齊了當下最難賣的魚種,妥妥的虧錢網。

而稍微有點經濟價值的,則是那些散布在魚群里的九節蝦和墨魚。

李多魚腳邊就有只九節蝦,比他的手掌還要長很多,這玩意后世,絕對是搶手貨,一斤至少兩百起,且還經常有價無市。

開船的三叔,從船長室下來后,看到這些海貨后,臉也超級黑,這網魚對他來說,那是妥妥的虧錢。

由于是第一網,按照當地的習俗,是不能丟海里的,必須要拉到岸上去賣,要是鏟掉的話,據說會一年都是歹運氣。

“裝起來,裝起來,拉到岸上看看有沒有要,不要的話,就送人吧。”

緊接著。

大家就開始挑魚撿魚,同一種魚要放在同一個籮筐里,而這時候,周曉英送他的高筒雨靴就派上了用場。

挑魚時,要是沒這玩意,要是被那些鰻魚咬上一口,那就有的受,且很多海魚都帶刺的。

老板魚的尾巴有劇毒。

剝皮魚頭上也有根刺,畢竟大家都是在海里討生活的,或多或少都帶了點“防身武器”。

坐在李多魚旁邊的大舅公,一邊撿,還一邊教他:

“多魚,那種老板魚你千萬不要去抓它的尾巴,要被刺到的話,會痛到你腳抽筋。”

“抓這個大蝦時,千萬不要抓蝦頭,那里也有根大刺。”

“還有抓墨魚的時候,別拿它對著人,不然......”

大舅公還沒說完,就被對面的表叔用墨魚汁滋了一臉,整張臉全黑了,他用衣服擦拭了下眼睛。

結果衣服也全黑了。

大舅公忍不住臭罵道:“李秋生,你是不是傻子啊,都出海這么多年了,還拿墨魚嘴噴人。”

“派些啊,我又不是故意的。”

“那你讓我也給你滋一下。”

看到這幕后,大家都笑做一團,很快在一群人的合作下,上千斤海貨都被挑揀完畢,然后大家一起打水,將這些海鮮沖洗干凈。

接著把它們收進船艙里。

而在這個年代,絕大多數漁船都是沒有冷庫和冰塊的,如果不是馬上回港的話,就必須對這些海鮮撒粗鹽,防止他們腐爛。

而這種撒過粗鹽的魚,上岸后,一般都賣不上價,最后大多會被人收購去曬成魚干。

挑揀完魚后。

一開始下網的那撥人就會離開,至于清洗甲板這種事情,自然就輪到李多魚這種新人身上。

三叔這條漁船可沒有水槍。

要想清洗的話,只能不停提著水桶在海里打水,然后一桶桶沖甲板。

字體樣式

底部廣告

8888888號


上一章  |  1983小海島,從養殖大戶開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