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第763章 高歌猛進,直搗鄴城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舍弟諸葛亮 >>舍弟諸葛亮最新章節列表 >> 第763章 高歌猛進,直搗鄴城

第763章 高歌猛進,直搗鄴城


更新時間:2025年04月14日  作者:浙東匹夫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浙東匹夫 | 舍弟諸葛亮 


或許張郃這人,也算是命中注定的吸箭體質吧。

兜兜轉轉掙扎了那么久,還在東光縣又扛線拖延劉備軍的討伐進度,為夏侯惇多爭取了一個多月。

但最后事到臨頭守不住不得不突圍時,終究還是撞上了伏兵的箭雨。

可以說他這番忙活,實在是動靜不小,意義不大。

看似拖了那么多時間,其實拖掉的都是臨近年關、最天寒地凍難以進兵的時段。最終對諸葛瑾的冀州攻略計劃,實際上也沒造成多少阻撓。

此時此刻,被三四支神臂弓的強勁弩箭射中,張郃直接被廢掉了一臂一腿,半邊身子渾身是血,徹底失去了戰斗力。他的戰馬中箭很多,很快倒地不起,也徹底斷了張郃逃生的可能性。

原本的歷史上,他死于諸葛連弩,這一世,卻改成了死于諸葛瑾發明的神臂弓,一種改良的強力單兵踏張弩,也不知算不算歷史的慣性吧。

他是沿著漳水河岸從東北往西南撤退的,趙云的伏兵剛好伏在漳水南岸的一片丘陵背坡后面。所以張郃經過的時候,左翼遭到了伏兵猛擊,所有的弩箭也都是從左邊射來的,左腿左臂左腰肋全都中箭了。

趙云在山坡上,雖然看不分明遠處的張郃到底什么情況,因為天色還比較暗。不過趙云憑著他豐富的戰場經驗,靠著聽喊殺聲也能聽出敵軍陷入了絕對的混亂,應該是遭遇了重大變故。

本著敵人既然已經被打崩,可以多抓點活口俘虜,趙云很果斷地下令停止放箭,然后才親自帶著一群精銳騎兵沿著高坡沖殺下去。

見到有人不下跪投降的,趙云也不廢話,直接照頭就是一劍,或是長槍背刺捅死。

戰場上實在是太混亂了,這種時候指望光靠喊話讓敵人投降,肯定是做不到的。但是配合上沖殺的直觀威逼,迫降效果就要好得多,也快得多。

趙云一番沖殺,除了沿途少數被刺殺的敵兵,其余左右兩側撿了命的敵兵遭此震懾,紛紛跪地投降,丟下武器,或抱頭鼠竄。

趙云一路殺到張郃的旗陣邊,那兒還有數百騎張郃最后的心腹衛兵,依然在亂戰頑抗。

這些人畢竟是多年來被張郃以恩義錢糧喂飽的嫡系親衛。漢末的時候,大將身邊的私兵始終是最死硬的,哪怕局面再不利,也有為主將效死的,就好比爛船還有三斤釘呢。

只要張郃沒斷氣,這些人就還有奔頭,總要掙扎一下。

趙云隨手挑落數人,徑直殺到張郃面前二十步,這才勒馬停住。

張郃已經被親衛護著換了馬,但渾身是血,根本無力拼殺。

趙云冷冷喊話,讓他直接投降,可以饒他一命,也放過他身邊的士兵:“張郃!你雖是當年官渡禍首,但我主是大度之人,你對不起的是袁公,我主也犯不著跟你一般見識。立刻放下兵器,回去療傷,說不定還能撐過這口氣。來人,綁了!”

趙云一揮手,身邊就有部將帶著幾個親衛,拿著繩索就要策馬上前捆綁重傷的張郃。

然而,張郃卻不愿意窩窩囊囊死去。

他很清楚自己已經受了致命傷,其中兩支弩箭已經力貫鐵甲、傷及臟腑,就差吊著最后一口氣了。現在投降,抬回去止血包扎,最后也是一個死,還丟了轟轟烈烈的名頭。

不過張郃也懶得浪費力氣解釋,就假裝傷重不支伏在馬鞍上,靜靜等著趙云派人來綁他。

眼看趙云派來的部將和親衛,策馬走到他身邊不足十步、然后下馬取繩,張郃忽然瞅準機會,用盡渾身余力猛然抽出佩劍揮砍,要臨死拖兩個墊背的。

“聽說當年呂布在許都宮中挾持天子,傷重瀕死還假裝不支、騙得曹純近前,臨死反殺了一個!至今還有轟轟烈烈之名!可惜我張郃,今日卻拖不得趙云墊背,只能拖幾個無名之輩……”

這就是張郃喘息動手之前,心中閃過的最后念頭。他回憶起了十二年前呂布的遭遇,倒也很想臨死搏個勇名。

然而,就在張郃奮力抬起身體抽劍揮出時,一支羽箭精準地飛來,直插在他咽喉上。

張郃頓時瞪大了眼珠,渾身力氣也很快被抽離,佩劍無力地自然垂落。劍刃雖然刮在了那個拿著繩索想綁他的敵軍部將肩甲上,卻沒有足夠的力量破甲,只是嚇得對方一趔趄。

趙云拿著弓,就在張郃二十幾步外冷冷盯著他呢,始終沒有放松警惕。

趙云可不是曹純那樣的莽夫,他要謹慎得多,沒那么容易讓敵人撿漏。

那個差點被張郃反殺的部將,也是嚇得愣了一會兒,然后才猛力抽刀剁了幾下,把張郃首級剁了,這才松了口氣,喘著粗氣跌坐在地。

倒不是他要拿尸首出氣,而是這一幕實在太嚇人了,原本覺得對方已經將死之人沒力氣了,突然還來這么一下,要不是趙將軍謹慎,自己說不定已經被臨死之人拖了墊背。

在這種鬼門關走了一遭回來的人,當然會神經過敏,必須多砍幾刀確保張郃徹底死了,免得再出現醫學奇跡導致自己被反殺。

趙云等手下部將把張郃首級剁下來后,這才上前,用點鋼槍挑了一下尸首,翻看了一下情況,這才默然點了點頭:

“看來之前這兩根射斷肋骨的弩箭,已經造成致命傷了,他也是知道自己活不了,才想死得轟轟烈烈一點。也罷,不和死人計較了,他倒是想學呂布,拖回去葬了吧。”

趙云跟張郃對峙了多年,他內心倒也尊重對手。

他很清楚,張郃只是站隊問題上不可能回頭,因為袁譚已經在劉備這兒了。刨除這一點,單看軍事上的努力程度,張郃已經盡力了。

既然對方確實戰死了,那就給他個體面,對外宣揚就說他力戰到了最后一息,別的沒什么好說的。

趙云麾下的將士們很快照做了,而張郃留下的那些親衛見了這一幕,也徹底泄了氣,直接全部投降。

此后數日,趙云帶著軍隊先后接收了東光縣和修縣,把渤海郡境內最后這兩個被曹軍占據的縣城恢復過來。

也正是到了這一刻,整個渤海郡才算是正式被完全收復。周瑜這個“渤海太守”的差事,才算是能完全履行其職權。

時間也很快進入了農歷二月中旬,隨著河北大地上大范圍的積雪差不多都消融了,往年這時候,冀州的數百萬百姓,也該進入春耕季節了。

但是建安十七年的這個二月,河北平原注定是安生不了了,部分郡縣被影響春耕、秋天可能會嚴重歉收,也是沒辦法的了。

因為戰斗既然打響,就必須速戰速決,盡量快速推進,不可能給百姓春耕讓路。

劉備陣營的高層,最多也就是戰前就做好心理準備,今年對河北地區免征稅糧,讓百姓爭取能靠往年余糧拆借活下去,實在不行到時候再稍稍賑災。

二月中旬,當戰事再次變得激烈時,常山郡、中山郡、河間郡、渤海郡、樂陵郡、平原郡全境,都已經落入了劉備陣營手中。

冀州一共十二個郡,這六個基本上不會被影響春耕,春耕前就已經恢復了秩序,拿得非常穩。

魏郡、趙郡和廣平郡,基本上也不會太受影響,因為那三個郡是鄴城周邊一圈的核心地帶,今年上半年肯定可以穩穩捏在曹操手上。

那是夏侯惇本人直轄鎮守的基本盤,夏侯惇肯定不會因為戰局不利,就坐視自己的核心地盤荒廢生產、影響到打持續戰爭的潛力。

還別說,正史上的夏侯惇,雖然戰斗力實在拉胯,遠不如演義里吹得那么神。

但不吹不黑,確實得承認他在搞地方建設,屯田養兵、恢復生產秩序等方面,都還挺有一手的。

以夏侯惇之能,今年春夏兩季,他至少能穩住那三個郡的生產秩序。

不過,最麻煩的就在于清河郡、巨鹿郡和陽平郡了,這剩下的三個郡,剛好夾在劉備和曹操兩大陣營爭奪的緩沖區內,春耕季雙方之間爆發的戰斗,也基本上在這片地方上演。

可以預想,至少這三個郡,今年的生產會受到極大破壞,百姓遇到戰亂都會逃亡,必然要耽誤農時。

二月中旬,諸葛瑾指揮趙云進攻巨鹿郡,馬超和周瑜進攻陽平郡,太史慈進攻清河郡。

劉備陣營的大軍,兵分三路平推。

夏侯惇因為兵力不足,只能龜縮防守冀州的西南三郡,中間那些容易被穿插包圍的平原地帶,只能是任由諸葛瑾來去。

一方面,實在是因為張郃、高覽的全軍覆沒,給曹軍上下帶來的沖擊太大了。河北將士很多都聞風喪膽,覺得再打下去也守不住。

張郃死的時候,被趙云的部將應激把首級剁了,這顆首級自然也會充分利用,以石灰腌漬之后,傳檄各地,動搖曹軍守將、官員的決心。

加上之前高覽的首級也被傳示過不少地方,這哥倆的腦袋死后凈用來干這些事兒了。

曹操任命的清河太守、巨鹿太守,全都沒有頂住諸葛瑾的攻心壓力,在被包圍后,分別于一兩個月內,沒有等到救兵,就投降了。

諸葛瑾也充分給了他們時間,并不急著強攻,全靠穿插包圍、圍點打援,把一個個因為無援而絕望的城池拿下。

另一方面,夏侯惇顯然也猜到了諸葛瑾會這么干——確切地說,是夏侯惇身邊的荀攸,猜到了諸葛瑾肯定要這么干。

所以荀攸才勸夏侯惇,注意保存有生力量,有序撤退、節節抵抗,千萬別在第一線死守到底、千萬別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

夏侯惇一開始還不冷靜,覺得這樣太憋屈了。

而荀攸苦口婆心跟他分析:“前將軍!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如今丞相要保住河北、朝廷要保住河北,最后一絲希望就是你手上的兵馬。

冀州中部三郡完全無險可守,也無咽喉要道可斷。那些城池守或不守,根本不影響諸葛瑾進兵,也斷不到諸葛瑾糧道。三郡每一座城池都可以被諸葛瑾繞過去、然后圍而不打。

我軍在那里重兵死守,只會導致被包圍后各個擊破。若是我用兵時,只要進攻一方有絕對占優的兵力,就可以圍著不打,不斷深入敵境,分隔各縣,最后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郡守、縣令因為不明形勢虛實,動搖投降的。

我軍還是確保把主力收縮回鄴城周邊這圈郡縣,等諸葛瑾頓兵堅城之下,師老兵疲,我軍再徐徐集結援軍,或能有一線轉機。”

荀攸這番話說得很喪氣,比當年官渡之戰的時候還喪氣。但他也非常誠實,所以夏侯惇相信如果按照荀攸說的去做,肯定真能有一線轉機。

雖然僅僅只是一線,那也比必輸無疑好。

最終,夏侯惇就是聽從了荀攸的勸,在守清河、巨鹿三郡時,盡量收縮著打,每座城池都是拖時間為主,避免有生力量被大規模成建制包圍。

百姓能撤走也盡量后撤一些,以至于冀州中部三郡,很快又迎來了一波人口銳減。

曹軍時間倉促,也不可能把大部分人遷走,可是稍微遷走當地兩三成人,甚至更少一些,還是有可能做到的。

這個過程中,百姓無辜死傷也不少,比如要是預計遷走三成人,可能只有兩成能走到目的地,還有一成不是路上死了就是逃散了。

但曹操陣營的高層也知道,未來的局面東部可能就無險可守,曹家的希望都在關西。能夠往河洛、并州、關中重新充實一些人口,對于曹家的持續戰爭潛力就有幫助。

這一步,竟跟當年董卓的行徑,有了那么一兩分相似。

其實有一說一,當初董卓統治期間,雖然導致河洛徹底殘破被廢,但關中地區,其實是迎來了一波上升期的,一直到董卓被王允殺的時候,關中的人口和農業生產,都是超過桓靈時期的。

畢竟河洛地區近兩百萬人被遷走、好歹還有超過一百萬活著到了關中,哪怕董卓治長安那兩年里,稍微再折損二三十萬,至少還有七八十萬的大頭結余。

只是后來李傕郭汜又殘暴治理和內戰了整整六年,這才把董卓給關中運去的新鮮血液徹底耗干了,還倒欠了很多。

這一次,曹家在關東逐步失守的過程中,如果還是往西遷民,只要別內部再出李傕郭汜這樣的人,至少能確保遷過去的人力維持很多年,還能開枝散葉,只是過去的路上很苦,損耗很大。

對于夏侯惇這樣的收縮企圖,諸葛瑾很快就意識到了。

所以在奪取清河巨鹿三郡的時候,他也有盡量讓趙云和馬超把穿插包圍圈撒得大一點,穿插切割得深入一點,盡量截斷夏侯惇遷民的魔爪。

雙方斗智斗勇,一個要搶人,一個要攔截,著實拉鋸了幾個月。

最終這一戰從二月份打到五月份,直到盛夏麥收時節,戰線才算是稍稍穩定下來。諸葛瑾終于以盡量小的代價,把清河、巨鹿三郡徹底吃下。

整個過程中,敵我雙方都沒付出多大傷亡,沒有大規模成建制的有生力量殲滅。主要是在打運動戰、圈地戰,曹軍則是盡量拖延時間。

隨著夏季冬小麥收獲節氣到來,諸葛瑾知道再往前都是硬骨頭了,都是鄴城周邊的曹軍最核心領土,再沒有穿插切割的操作空間。

諸葛瑾這才讓部隊重新放緩,再次休整調解,以備后續打硬仗。

夏侯惇也趁著這三個月,瘋狂加固鄴城、館陶等地的城防。并且多征鄉勇,還把遷移下來的清河、巨鹿三郡青壯百姓強征入伍,緊急操練,試圖抵擋趙云馬超太史慈的攻勢,利用鄴城存糧極多、不怕長期持久戰消耗的優點,跟諸葛瑾做最后的死磕。


上一章  |  舍弟諸葛亮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