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第740章 我們的新計劃就是讓趙云馬超太史慈,從三面夾擊張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舍弟諸葛亮 >>舍弟諸葛亮最新章節列表 >> 第740章 我們的新計劃就是讓趙云馬超太史慈,從三面夾擊張郃

第740章 我們的新計劃就是讓趙云馬超太史慈,從三面夾擊張郃


更新時間:2025年04月14日  作者:浙東匹夫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浙東匹夫 | 舍弟諸葛亮 


劉備陣營高層在敲定了對扶余郡、高句麗郡原有統治者的處理意見。

并且順勢決定以“西南和東北夷狄依然不靖、牽制了我軍大量兵力”這一假象,誘導曹軍不冷靜,從而拉開曹劉再次決戰的序幕。

此后數日,劉備軍的文臣、謀士集團,自然是遵照著這個大方向繼續努力完善方略細節,然后該派信使派信使,該派細作散布流言就派細作,一切都有條不紊地推進著。

諸葛瑾和龐統定策后僅僅兩天,諸葛亮也風塵仆仆地、帶著周泰和兩千護衛騎兵,趕到了襄陽。

劉備當然也少不了把前天商定的大方略,再拿出來給諸葛亮參詳一下,請諸葛亮也查漏補缺。

諸葛亮都來不及跟大哥敘舊,就先一頭撲進正事兒里,花了半天工夫,把大哥和同僚們之前的謀劃梳理清楚,然后酌情增補了幾個點。

比如,龐統之前就說,可以利用曹軍內部如今謀士集團分裂、出現了利益派系之爭,從而誤導曹操。

諸葛亮也很認同這個想法,但他想得更多更細,于是他就敏銳地指出:

根據從建安十四年至建安十六年這段和平休戰期內的觀察,荀彧集團受曹操信任的程度,是在不斷下降的。

因為有種種跡象表明,荀彧當初就反對曹操遷都。

而且,他也一直希望曹操在權威賞罰方面公事公辦,沒有功勞絕不可再給自己升權位,這一點同樣被曹操所不爽——這就得提到這兩年里,雒陽朝廷方面還發生過的一個小插曲了。

那就是去年秋冬之際,軻比能歸降、河套完全收復的時候,華歆和郗慮曾經試探著向皇帝進言,勸劉協因收復河套之功、驅逐戎狄之功,加封魏公為魏王。

但是這一世的曹操,功業、實力顯然都有點不足,遠不能和歷史同期相比。

他只剩下半個天下了,而且天下的另外半個,也已經被一個唯一的雄主整合到了一起——可別小看這后一點,因為這點同樣對曹操的權威有極大影響。

就算曹操同樣只掌控半個天下,但如果剩下的半個能碎成好幾塊,任何一塊都不足以單獨威脅曹操,那曹操還是可以妄自尊大的。

可現在這種情況,曹操就是沒資本無條件強橫。雒陽朝廷內部反對曹操封魏王的聲音,當然非常高漲,甚至荀彧本人就是首當其沖的反對者。

好在,這一世的這次嘗試,本來就只是輕度的投石問路,是試探試探雒陽朝廷的人心,曹操一開始就沒想真的硬推進。

所以嚴重受阻后,曹操也就順水推舟,斥責懲戒了一番挑頭的華歆,把華歆的官職徹底褫奪,算是把議封魏王的鬧劇輕輕揭過了。

表面上看,對華歆的處置就跟當初被曹操陰了的前司徒趙溫差不多。

趙溫當年不就是在曹操當丞相之前,被司馬懿暗示舉曹公的女婿孫權為茂才,然后曹操又跳出來裝大公無私裝清高,斥責趙溫想巴結他,害得趙溫身敗名裂最終被氣死。

現在的華歆,表面上看無非是把巴結的手段從“舉薦曹操的女婿升官”升級到了“建議給曹操本人進一步封爵”,而下場也跟趙溫一樣被罷免了。

但實際上,內部人都知道,華歆雖然被罰,但他暗中還是通過司馬兄弟這條紐帶,維系住了跟曹操的關系。曹操心里清楚,華歆是自己的人,等風頭過了還是可以再重用的。至于朝廷里那點名分,又有什么關系呢。

總而言之,華歆這些小角色的遭遇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試探封魏王的整個過程中,遇到的這方方面面的掣肘,都讓曹操和荀彧的矛盾,漸漸加深了。

而眼下劉備陣營打算北伐,并且要在北伐之前放一些煙霧彈,那就該把“更接近真相”的那部分消息,針對性地放給荀彧那一派的情報搜集渠道。

因為諸葛亮斷定,當曹操同時拿到正反兩方面的情報時,肯定會優先更不信任荀彧送來的那份。

這是曹操已近晚年的多疑性格決定的,也是他內心的親疏決定的,跟智識沒有關系。

再聰明的人,內心也會因為親疏而影響決策。

至于具體怎么散播假消息,如何掌控節奏,內容細節該怎么處理,諸葛亮也都做出了一些微調。

做完這一切后,情報欺騙部分的活兒就算是齊了。

然后就是出征前的具體戰爭準備、調兵遣將。

在過去的兩年多里,劉備陣營一直有不斷完善北伐計劃,平時都是討論好形成預案后,就丟在柜子里鎖起來。

這個習慣,也是諸葛瑾帶來的,因為諸葛瑾畢竟多多少少知道點后世參謀部制度的運作常識。

后世那些文明大國,哪個不是平時參謀部文件柜里,就鎖著一大堆對任何可能假想敵的作戰計劃。

就好比巴巴羅薩的對面、肯定能對應一個大雷雨。但大雷雨未必是當時就即將動用的,有些只是鎖在文件柜里以備不時之需,后來年限到了才解秘出來,引發了炒作。

如今的劉備,就剩曹操這么一個大敵了,平時閑著的時候,當然會一遍一遍打磨進攻計劃,盡量想清楚各種可能的推演,并形成應對預案。

所以現在也只需要根據眼下的最新實際情況,做出一些微調即可。

重點是看看眼下的現狀、和當初計劃里預想的開戰形勢,有了哪些變化,然后針對這些變化點有的放矢地改。

而諸葛兄弟和龐統梳理了一遍后,發現變化的地方并不多,主要就是當初預想的開戰計劃里,并沒有想到“我軍能用假裝被四夷牽制的辦法,讓曹操在某些戰線上放松警惕”。

那么現在,就針對這一點,著重加強,看看具體怎么利用起來。

有諸葛兄弟這樣的頂級智謀之士一起參詳,結果也很快出爐。

大家最終得出了一個一致的意見:只要此番曹操能中招,能覺得“北方不足為懼,趙云被拖住了”,那么,我軍就應該以趙云那一路,作為最核心的主攻方向。

而在劉備兩年前原本做的方案里,未來的北伐,東線各州側重程度是差不多的。當時劉備軍甚至覺得淮北平原是更適合快速突破的點。

因為淮北平原的南邊整個都是劉備陣營的勢力,北邊還有徐州一直到小沛的一個大突出部,所以劉備軍要進攻淮北、站穩腳跟,完全可以一開戰就從三個方向三面夾擊。

從進攻的后勤難度、縱深深度而言,先打淮北都是比從幽州打冀州要更容易的。

因為幽州太單薄,經濟基礎太差,可以供給的攻擊部隊規模太小。

如果曹操在河北平原上放上大兵團,指望趙云獨力取得突破,會相對淮北戰場難得多。

但現在情況不同了,曹操有可能被戰略欺騙,一旦后續南方打到戰況激烈、陷入絞肉機,曹操有可能竭澤而漁拼命調兵堵口,如此北方冀州一旦空虛,趙云再打過去,就容易很多了。

如此一來,也能模仿當年楚漢相爭時,高皇帝劉邦對項羽的策略——劉邦就是用自己嫡系的主力大兵團,在雒陽以東的滎陽、成皋等地,以及兗豫平原的口子那兒,跟項羽的主力相持。

看似想在兗豫交界穩步推進,占領河南的核心富饒平原地帶。但最后卻是讓韓信單獨領一軍,從北邊繞,先后把趙、燕、齊三國的故地都占了,最后再從北邊繞回來擊楚,楚就徹底沒戲了。

中原戰場黏住敵人主力有生力量,北線空虛后專注擴大戰果。

中線演鐵砧的角色,北線演鐵錘的角色,錘砧結合,自然能讓戰果最大化。

正式敲定了讓趙云扮演今年攻勢中主要的“占地撈好處”角色后,劉備的內心,也算是又一塊石頭落了地。

對于北伐的信心,也再次增長了幾分。

不過,能夠在戰前謀劃、推演的問題,始終是無窮無盡的,搞定了一個又會冒出新的后續。

多算者勝,少算者不勝。后續如何確保趙云的進攻更有突然性,更能騙過敵軍,這同樣是一個很宏大的課題,有很多學問可以深究。

流言層面的欺騙,只是其中一方面的努力。還有很多情報工作以外的方向,也可以做些努力,以求相輔相成。

敲定計劃后的次日,劉備就想到了這個問題,便隨口提了出來,希望諸葛兄弟和龐統繼續幫著深化想更多的細節。

諸葛兄弟一番討論、梳理后,還真就發現了一個額外可能導致曹操麻痹、懈怠的點。

確切地說,這個點是諸葛亮發現的,但討論的思維框架,是諸葛瑾提供的。只是諸葛亮腦子反應更快,在大哥預設的方向范圍內仔細排查,首先找到了收獲。

諸葛亮當然也不會藏私,直接把自己的心得對主公和大哥和盤托出:

“我軍想要讓子龍將來的奇襲更有突然性,更快取得戰果,除了流言欺騙,還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努力,那就是推遲子龍那一路發動的時間,找一個敵軍最松懈的時間點下手。

按照常理度之,曹賊提防最嚴的時候,就該是眼下秋收之際。北方的九月,雖然不是收小麥的時候,但卻正是粟米收獲的時節。

北方種植粟米的面積也不小,曹賊自然也會提防我軍趁著秋糧還沒入庫,直接入境攻戰、因糧于敵。所以這個月他絕對不敢暴露出防守空虛的破綻,要竭盡全力處處重兵把守、保衛秋收的果實。

但如果我軍只在南線挑著秋收時進兵,北線卻毫無動靜,拖到冬天之后再猝然動手,則曹操必然不防。

畢竟北方寒冬時節用兵,乃是犯了兵家大忌的,馬無野草,士卒難以就地籌糧,這些都是很嚴重的困難。曹操如果在南線跟我們打得難解難分,從深秋打到隆冬,左支右絀戰力難繼。

那么,入冬之后,他看著河北平原上閑置的兵馬,再看看淮北防線岌岌可危的狀態,絕對會忍不住將河北的兵力南移一部分,那時候才是子龍大展神威的良機。

我軍要做的,就是讓子龍盡量裝作自顧不暇,一直裝到入冬,而且入冬之前,絲毫威脅河間張郃的姿態都不能暴露,以堅定曹操的判斷。”

諸葛亮一氣呵成,把自己的計劃細節梳理得非常清晰,讓主公一聽就能明白。

這個計劃的關鍵就在于,不但要放出風聲說趙云很忙,還得讓趙云實打實演好戲,確保前期完全一動不動。

寧可放棄一些戰機和因糧于敵的優勢,寧可故意“貽誤戰機”,也要換取敵人的充分麻痹大意。

劉備和其他高層文官斟酌了一下,發現確實是這個道理,便又問還有沒有什么具體的操作。

諸葛亮便又補充了幾點,說來其實也不復雜,就是讓趙云偶爾展示一些他在東北跟扶余人、高句麗人殘黨打拉鋸戰、游擊的成果、創舉。拿出實打實的真干貨,讓曹賊相信趙云真是在忙那些事情、泥足深陷不能自拔。

畢竟,誰會拿真東西真干貨來說謊呢?

至于這些真東西真干貨具體是什么,一時倒也不必贅述,反正劉備沒見過實物,沒去過東北,也難以想象那些東西的應用場景。

他堅信諸葛兄弟的欺騙策略肯定能奏效,用人不疑,這就行了。

此后半個月內,劉備軍便一邊開始對曹操實施戰略欺騙,一邊按照調整后的行動計劃,正式下發各地將領,約定了一個初步動手的北伐日期。

南陽郡這邊,預計九月下旬就要動手。汝南郡那邊,再稍微晚三天。壽春、合肥一線,再晚三天左右,安排在九月底。隨后是小沛和彭城的徐州軍,可能要十月初。

至于最北面趙云的幽州軍,以及周瑜、太史慈的人馬,都被勒令至少比南線拖后兩個月,最好臘月初再梯次動手。這樣才能拉扯到北線足夠空虛

當然,這一切時間節點,最后還會臨時調整,各方之間都會用六百里加急快馬聯絡,保持節奏。

劉備軍的文武高層,也都重新進行了人事分配,之前戰前軍議階段,諸葛兄弟和龐統都集結于一處,會商討論。

真到了快開打的那一刻,當然不能再這樣浪費人才,肯定都得分配出去。

諸葛亮留在南陽,跟劉備在一處,下轄黃忠、張任、周泰等部將。

龐統派去合肥、壽春,幫關羽查漏補缺。

徐庶去汝南,跟隨張飛、魏延從下蔡進攻潁川許縣。

而徐州那邊,本來就武有張遼、高順,文有魯肅、陳登、陳宮,已經足夠強了,也不需要補充謀士。

最位高權重的諸葛瑾,在會商結束之后,不得不勞苦一下,親自繞個大圈子,北上去幽州,將來總領趙云、周瑜、太史慈,以幽冀青三州之兵,負責攫取河北。

好在河北那一路,本來就需要拖后兩個月進攻,所以諸葛瑾也有的是時間趕路。

不過,大戰在即,能夠省一點時間就省一點時間。所以諸葛瑾也不會坐海船走水路北上,他決定就沿著己方沿海領土,騎馬北上,隨軍也多帶騎兵護衛。

諸葛瑾帶了從益州拉來的馬超,以及馬超嫡系的八千西涼騎兵,兩千后來補足給他的益州騎兵,合計一萬人,一起去渤海郡支援周瑜。

因為周瑜之前的戰力實在太孱弱了,他名義上管著劉備陣營治下的冀州部分,但實際上地盤就只有大半個渤海郡。

周瑜麾下原本的部隊,也都是水軍為主,尤其是海船水軍,打打沿海防御戰還行,但指望從沿海往河北平原內陸腹地推進,周瑜那點戰力就不太夠看了,也難以對趙云形成有效支援。

河北平原腹地,終究是適合騎兵發揮的戰場。

所以,讓這兩年在沓中盆地休養生息、屯田練兵恢復的馬超,也拉去冀州轉轉,跟幽州的趙云打配合,也算是人盡其才了。

如前所述,在西線翻越秦嶺襲擊曹操控制下的關中,成本實在太高,不劃算。既然有更方便的路可以走,為什么不挑軟柿子捏呢?

把馬超繞個大圈子補償到冀州這邊,到時候趙云從易水北岸出擊,馬超在南岸,隔易夾擊張郃,還怕不能盡快把張郃殺退?

好鋼要用在刀刃上,精銳就要用在最急于擴大戰果的戰場上。

而且,這種時候再偷偷把馬超調度補強到東北線,還有幾個額外的好處。

一來是馬超戰前沒有在幽州長期駐扎,不會日常損耗太多幽州的物資、軍需,這樣才能確保戰時在幽州維持養活更多的部隊。

平時吃得少,留下的積蓄就多,戰時爆發力就強嘛。

二來么,就是馬超的旗號,之前一直在隴南沓中,曹軍在關中的守將,也是一貫知道這個情報的。

直到臨戰前最后三個月才偷偷調走,而且調走后沓中那邊還繼續打著馬超的旗號麻痹敵人。如此其他戰區的曹將就更不會提防“馬超居然會出現在我的防區”,到時候突襲的突然性就會愈發增強。

等到劉備軍對曹操控制的冀東突出部動手時,那就是趙云從北往南打、周瑜帶著馬超從東往西打、太史慈帶著人跨黃河往西北方向打。

趙云馬超太史慈,聯手伺候張郃一個,諸葛瑾周瑜負責出謀劃策,張郃不死也得大殘。


上一章  |  舍弟諸葛亮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