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正文卷
看上去面試評選的結果不算糟糕。
然而。
威廉姆斯不服。
威廉姆斯不認可這樣的面試結果。盡管他是綜合評價更高的那位,可顧為經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肯定。他認為,把他和顧為經排列在一起,成為獲得了“Master”項目的贊助藝術家,就相當于把真正的黃金和愚人金堆放成一堆,魚目混珠。
尤其是,顧為經只在面試廳里呆了那么短的時間。
《油畫》雜志的藝術總監竟然給他打了個不及格,卻給了顧為經更高的評分。
憑什么啊?
就憑顧為經給伊蓮娜家族獻過寶么?就憑以前《油畫》雜志采訪過顧為經么?
這不是循私舞弊,人情交易,威廉姆斯壓根就不相信。
騙鬼去吧。
威廉姆斯相信,就像巴赫一樣,他遭受到了極為嚴重的不公正對待,正如偉大的音樂家在1723年所面對的那樣。
真該有人把裝神弄鬼的愚人金和真正的黃金一起,放在天平的拖盤之上好好的稱量一下。千萬不要的錯誤的以為,外表看上去差不多的金光璀璨,事實上兩個人就是差不多的玩意兒了。
顧為經獲得了那么多額外的幫助,因為私人關系的原因,悄悄被人添加了那么多額外的籌碼,才勉強弱于他一線。
倘若換過來,有那么多藝術資源的是他,假如受到伊蓮娜家族關照的是自己。
那顧為經連和他站在一起的資格都不會有。
什么玩意啊,這是。
他很生氣。
含沙射影的嘴炮兩句,威廉姆斯認為自己已經非常的有修養,非常的克制了。
恰好。
他不知道,有個人的想法,和自己不謀而合——
安娜·伊蓮娜。
看上去這場面試的評選結果不算糟糕。
然而。
安娜不服。
伊蓮娜小姐完全不認可這樣的面試結果。
伊蓮娜小姐很忙,安娜幾乎被即將到來的預展及正式的畫展占據了所有的精力,還有圣誕節期間一系列的應酬活動。
所謂的“大師計劃”,在她所要處理的日程列表上比較靠后。
可這不意味著,安娜就能接受這樣的結果。
伊蓮娜小姐討厭失敗,討厭成為失敗者,無論把這個詞匯冠以什么樣的包裝——亞軍、銀獎、第二名、干的不錯、已經很好了、就差一點點、下次繼續努力。
安娜都不接受。
失敗就是失敗,第二名就是第二名。
伊蓮娜小姐和人吵架一定要贏,布置畫展就要把畫展計劃訂在馬仕畫廊最牛氣的大畫家臉上。
她抽布朗爵士的臉,和薩拉互相對噴,連奧古斯特和阿旺打架,她都時刻憂心著寶貝狗子被顧為經的肥婆貓欺負了。
安娜哪里能接受的了這個啊?
顧為經在那么不可思議的情況下,出道的第一戰,就靠著自己的能力獲得了國際雙年展的大獎。
他們兩個合作以后。
顧為經竟然在一場學生領域的藝術評選里,獲得了第二名。
盡管第二名也有獎金,盡管這只是一次中期考察,但……這是錢的問題么?
她認為,把威廉姆斯排在顧為經的前面,就相當于愚人金和真正的黃金堆放成一堆,魚目混珠。
尤其是,顧為經只在面試廳里呆了那么短的時間!
薩拉把他罵了一遍,其他評委連提問的機會都沒有,顧為經就離開了。
憑什么呀?
就憑那個老妖婆不喜歡她么,就因為她們之前吵過架么?
這不是循私舞弊,內幕操作,安娜壓根就不相信。
騙鬼去吧。
與威廉姆斯相似,她心中認為就像巴赫一樣,顧為經遭受到了極為嚴重的不公正對待。
顧為經面對的境遇,正如偉大的音樂家在1723年所面對的那樣。
那場競爭里,論綜合人選,巴赫最終實際上只排在第三名。
這場面試里,論綜合得分,顧為經最終實際上也只排在第二名。
他明顯被人特意打了低分。
倘若對換一下,倘若不是那天薩拉在那里,倘若不是她們之間的私人矛盾,沒有這么多負面影響,在一場公平公正的評選里,這位威廉姆斯先生連和顧為經站在一起的資格都沒有。
哪怕單純的比一比影響力。
顧為經也只是在她的安排下,有意的保持低調而已。
有唱片公司給你出了一張古典樂曲微型專輯,又算得上什么呢?威廉姆斯還在夢想著能在維也納的金色大廳里演出,而顧為經……他在頂尖美術館的個人畫展,都已經緊鑼密鼓的籌備了兩年時間了。
這評選的結果是什么玩意啊,這是。
伊蓮娜小姐很生氣。
安娜一旦生氣了,后果往往就會比較嚴重。
“下一次遇到這種情況,我跟你一起去吧。”女人分外平靜的說道,“我倒要看看,薩拉對我有什么意見。”
“我們不是應該在學校里保持距離么?”顧為經問道。
“沒事,之前是不想影響到展覽的準備,但如今,一旦預展開始,畫展的籌備工作基本上就全部完成。”
安娜說道。
“威廉姆斯和他的經紀人。”
“你和你的經紀人,很公平。”
安娜冷笑,“要是對方還有興趣的話,我很樂意的現場指導一下他,如何去應付一位《油畫》雜志的藝術總監。”
“別發火,些許的牢騷而已。”顧為經說道,“沒有必要生氣,我自己都不是很生氣。”
“我沒有生氣。”
安娜說道。
“嗯。”顧為經點點頭。
幾秒鐘后。
伊蓮娜小姐看了顧為經一眼。
“我真的沒有生氣。”她說。
“好的,我相信。”顧為經回答。
“你少在那里陰陽怪氣。”安娜皺眉,“你明顯不相信。”
“好吧,那你明顯就是生氣了。”顧為經聳聳肩,“可說實話,你又不愛聽。”
安娜真的實在受不了這個杠精。
她冷著臉逼視著顧為經,顧為經也看著他,幾秒鐘后,忍不住同時都笑了一下。
伊蓮娜小姐把手里的手杖又放到一邊。
“好吧。”她搖頭,“我保證不生氣。但我缺一塊手表。”
“我保證我會拿到它的。”顧為經說道。
“藝術沒有保證。”安娜說道。
“但畫家永遠應該充滿信心。”顧為經說道,“OK?”
伊蓮娜小姐點點頭。
隨著指揮先生揮動指揮棒,下半場的音樂會開始了,是奧地利的“第二國歌”,盛大音樂會里幾乎永遠都不會缺席的《藍色多瑙河》。
安娜看向舞臺。
良久。
她說道。
“我就是不喜歡那個威廉姆斯。”
“沒事,我也不喜歡她。”
“薩拉真的叫我冷酷版的簡·奧斯汀?”
“這個稱呼很壞么?”
“壞倒不壞,但我覺得我從來都不是一個冷酷的人……”
兩個人的聲音逐漸變小,然后消散在四周的樂曲之音中。
“哞!”
記者蹲在畜欄前,和眼前的荷蘭大奶牛,大眼瞪著小眼。
“哞!”
“哞!”
別誤會,不是奶牛在叫,而是記者在叫,而奶牛則像是在以看白癡的眼神,盯著他看——
高等動物和低等動物的區別,就在于高等動物不會像傻子一樣亂叫。
“真是奇怪呢。”
記者哼哼著。
他不是專業的藝術評委,所以他喜歡關注一些其他客人所不會注意到的事情。比如說,在牧場里隨便轉轉,多看看消失在了媒體視野里接近兩年時間的伊蓮娜小姐所在的這間牧場的環境。
很快,他就被這頭奇怪的奶牛吸引到了注意力。
正因為他不是專業的藝術評委,或者文藝記者,身為《經濟學評論家》特約記者的他,以前做過巴西乳制品產業鏈的長期追蹤研究。所以,他認出了這是一頭原產地為荷蘭的大奶牛。
在整個歐洲各種牧場里很是常見。
按文獻資料的說法,這種大奶牛產奶量比較高,但是體質很嬌貴。
有人會覺得奶牛膽子小,怕人。
其實奶牛不怕人。
但奶牛對聲音比較敏感。按照牧場主的說法,有些現代化的創新養殖場里,甚至會給這種奶牛佩戴一種特殊的耳罩,長期播放一些溫柔的音樂,以增加產奶量。
今天牧場里來的很多的客人。
人來人往的,汽車在一邊一會兒開過來,一會兒開過去,噪音那么多。這只奶牛卻一點應激反應都沒有。
少見。
“這是什么高耐受的脫敏新品種么?”《經濟學評論家》的記者和奶牛的眼睛對望著,心說伊蓮娜家族就是伊蓮娜家族,連家里養的大奶牛都這么的與眾不同。
真是優良品種。
“嗡嗡!”
“轟轟!”
“咯咯噠,咯咯噠!”
男人至死是少年,特約記者先生本來今年都還不到30歲,好奇心起來,見四周無人就張牙舞爪的嗬嗬叫了起來,以嚴謹的學術精神,研究起了奶牛的品種特性。
大奶牛繼續原地看著傻冒。
忽然。
記者原地頓住。
有一絲絲極細極細的聲音,從幾十米開外建筑的半開的窗戶里傳了出來,聲音繚繞在耳邊,纏繞不去。
算不上優美動人。
也稱不上難聽。
聲音極輕,就像是某種中高頻的樂器所發出的特殊聲響,在空氣里飄蕩。
一剎那。
身前的大奶牛也頓住了,好似巴普洛夫的狗聽見了搖鈴聲。
它大眼皮猛的睜開,如同斗牛一樣,原地撓了撓蹄子,吸氣,高高的昂起頭,跟著樂曲聲一起,引吭高歌——
“哞!”
記者扭過頭,瞅向遠方的建筑,震撼莫名。
“告訴你們,馬仕三世這次真的下了血本了!當首屆印象派畫展在塞納河邊舉辦的那年,莫奈34歲,雷諾阿33歲,他們都已經足夠的成熟,去開創引領一種洗卷全世界的藝術風尚了。而這一次,在今天剛剛年滿20歲的顧為經,他做好這樣的準備了么?”
“不管大家怎么想。我相信馬仕三世一定是這么想的。二十歲的年輕人,首場個人畫展就被他下令開在阿布扎比盧浮宮。倘若他不是胸有成竹,那么,他就一定是瘋了。這場畫展的名字叫做‘TIME’,和《時代周刊》的名字恰好相同,我不知道這是否意味著什么。”
“我可以告訴大家。當我來到漢堡郊外的工作室的時候。我目睹了神奇的一幕。1950年末,藝術批評家讓·科克托在評價畢加索的畫展的時候,用了一個充滿感情的比喻——”
“……他的筆下各種各樣的元素、形體和符號柔順的跟隨著畢加索的筆刷,順從他,追隨他,屈從與他的命令。猶如荒野之上的野獸,順從著光明神和繆斯女神之子俄耳甫斯。”
“猶如野獸順叢著光明神和繆斯女神之子俄耳甫斯!”
“當年讓·科克托寫下這個句子的時候,一定是一句夸張的贊美,一句賣弄文墨的修辭。他一定不會真的如我一般,看到這樣的場景——”
“因為這是一場內部的預展會,關于正式畫展的內容,我在這里不能透露太多。我只想告訴你們,當我來到顧先生的畫室的時候,我正巧看到,一只荷蘭大奶牛在隨著顧為經的琴音哼唱。是的,這場內部預展會,就是有一個如此魔幻的開始……”
——《“Time”預告·荷蘭大奶牛順從著顧為經,猶如野獸順從著光明神和繆斯女神之子俄耳甫斯!》
今天不是畫展前正式的媒體展覽會,那會開在展覽開幕前的周末的阿布扎比盧浮宮內。
就拿電影舉例。
正式的媒體展覽會之于一場畫展,相當于點映式之于電影的正式放映,內容上幾乎是沒有任何區別。
而今天這個,則相當于“預告片”之于一部電影。
今天展覽的內容要比正式的展覽簡單很多。
預告片播放的時候,也許一些后期的配音,特效與剪輯還在制作中,卻是一部電影的真正畫面,第一次正式的面向公眾露面。
今天也是顧為經畫展作品第一次面向那些早就聽到了些許消息,已經默默期待了兩年的人們的正式露面。
沒有任何專業的展臺和布展。
整座建筑的一層大廳鋼琴和柜子被全部的移走,臨時布置成了一間圓形的會客廳。
《經濟學評論家》報的受邀記者,被音樂聲釣進建筑的時候,客廳里已經聚集了不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