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大畫家第五百三十二章 直與弧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全能大畫家 >>全能大畫家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三十二章 直與弧

第五百三十二章 直與弧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27日  作者:杏子與梨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杏子與梨 | 全能大畫家 

顧為經用筆尖沾著顏料,輕盈的在畫布上涂抹。

這不像是畫畫。

倒宛若是給少女的肌膚涂抹一層保持潤澤的保濕乳。

之所以說是少女,大概是天然的性別差異。

顧為經不算是阿旺這樣生活習慣很“糙”不愛洗臉洗澡的漢子。

但也只是早晚用用洗面奶就算了事。

縱然德威校園里,那些模仿韓流日劇的精致奶油小男生們,往自己臉上涂保濕水的時候。

大概也沒有此刻顧為經對待面前畫布的耐心。

他曾經有一次在學校五月舞會的排練后臺,碰到過蔻蔻正在臺下的小鏡子邊補妝。

女孩子每天還蠻麻煩的,顧為經點點頭在心里想,把目光立刻收了回來。

職業三階的油畫技法,還沒有到傳奇級技能那么一點道理都不用講的水平。

不過在他忍不住不明覺厲的用眼角的余光望見蔻蔻在舞臺邊,哼著小歌,補了足足小半個小時的妝之后。

顧為經記得對方手中的小包,就和博爾赫斯永遠也翻不完的沙之書,或者多啦A夢的肚子上的四次元百包袋一樣。

顧為經覺得再如何如履薄冰,他也是能走到對岸去的。

這樣在顏料中的稀釋劑白精油在室外快速揮發的同時,會把表層顏料快速收縮拉緊。

然而。

“喏,這個是刷眼影的眼影刷,這個是刷腮紅的腮紅刷,這個是涂大粉底用的粉撲,完善肌理細節要用這個散粉刷,美妝蛋是在鼻尖上用的。姐姐皮膚好,毛孔細吧?臉上沒啥痘印或者色斑,所以倒一般不太用遮瑕刷,但需要早晚經常用補水面膜,保持皮膚緊致,收斂毛孔。”

有LV.6等級的這根職業三階油畫技法的安全繩系著。

各種各樣的小刷子,小鑷子,大大小小的粉撲和睫毛夾與眉刷……一個一個往出變。

因為,底層顏料也已經開始干了,不至于兩層顏料之間的張力不平衡的太嚴重,而把顏料崩開,只會使得色彩變得更加緊致,充滿了彈性。

彈性,緊致,宛如凝脂。

都有可能導致畫面凝固速度不一致,外層色彩收縮速率遠超內層,把畫面崩碎。

并能突出出玉蘭花瓣那種半透明的凝脂一樣的清淺白玉的質感。

蔻蔻在鏡子里面,俏皮的朝他眨巴眨巴眼睛。

還有后臺臺面上擺放著的女生們用的,似乎比化學實驗室還要多的瓶瓶罐罐。

這么無聊的事情,都能這么坐的住。

顧為經在半凝固的色膜基礎上,快速上一層高揮發性的液體顏料。

畫面上同時擁有二十種顏色,玩不好,畫的人眼花繚亂,頭暈目眩。

可比起之前在新鮮的亞麻油上作畫,難度已經從在刀鋒上跳舞,下降變成了印度雜技藝人系著安全繩走鋼絲表演的水平了。

手帕一樣大小的小包。

蔻蔻似乎注意到了他驚嘆的偷看眼神,在鏡面里瞅了他一眼,大大方方告訴顧為經別看這些東西多,每一種都有不同的用處。

本質上,這兩件事的技法內在原理是高度相似的。

而藝術家本人的技法功力足夠過關的情況下,最簡單,最干凈的色彩搭配,往往就能塑造出最好的效果。

新鮮的食材,只需要簡單的蒸煮。

此刻顧為經在畫板前花費了大量精力和細致勁兒,不停的反反復復修飾著一片片精美小花瓣的時候,他終于大概體會到了幾分小姐姐們畫妝時的樂趣所在。

他對對方的佩服程度直線拔高,再也不覺得蔻蔻干事沒個耐性了。

還不如能把簡簡單單的一種顏料玩好。

而且早在畫面改造之前,勝子為畫面所上的底層顏料就已經處在半凝固的狀態了。

顧為經不是特意想要想到蔻蔻化妝,僅是兩件事給人的氣質感覺,真的好相似、好相似。

同時。

連他想要在畫布上所塑造出來的顏料效果,都和化妝品公司的詞差不多——

想要真的做出這樣的色彩,依舊很難。

但凡拉拉隊長小姐,把畫妝時三分之一的文靜勁兒,用在畫板上,這不成給杰出的女畫家,都沒有天理了!

搞不懂。

剛剛畫完兩周,就像是風化了一百年的老河床一樣,布滿了龜裂的痕跡。

“畫妝有什么意思啊,畫畫多有趣啊。”小顧同學如此評價道。

(注:圖片為表層顏料開裂。)

他事先已經用油畫刀打薄過了顏料。

簡直和空間魔法一樣。

事實上。

顧為經做的頗好。

看上去離譜,顧為經實際上并不是直接在新鮮的厚顏料上直接涂抹薄顏料……那么做就仿佛是在刀尖上跳舞,但凡調色、繪畫,空氣的濕度有一點點沒有控制好,乃至只是四周的氣流流速突然大了些。

甚至不用任何狹義上的顏料,僅僅只用最簡單,最質樸的黑與白,通過細膩的不同灰度的過度漸變,也照樣可以栩栩如生的刻畫出自然界的萬紫千紅,花樣繽紛。現代的黑白攝影藝術,其實就是在專門做這件事。

比如諸如徠卡10ono型這類黑白機,就是因為非常精細的黑白過度,搭配上鏡頭。

一臺輕松就是一輛小寶馬的價格。

“你再給花畫肖像么?”

酒井勝子之間就發現,年輕人把畫肖像畫時,偶爾才會用到的“瘦蓋肥”技法引入到了風景繪畫之中。

此刻她又注意到,他筆法的那種微妙的氣質,忍不住開口。

“有點像是吉爾伯特·斯圖爾特的風格,亦或者是塞西利亞·博?”女孩目光盯著眼前的畫板,托著下巴,斟酌著開口。

“是吉爾伯特·斯圖爾特,真聰明,勝子。”

顧為經笑。

他就喜歡酒井小姐這點,這種天生般的敏慧直覺和超級強的藝術洞察力。

很多和酒井勝子呆在一起的時候,顧為經都覺得,對方好像是修行了“他心通”、“念讀術”這種神奇的里才有的秘修功法一樣。

不需要任何的解釋。

甚至不需要開口。

僅僅只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對方便能明白,你此刻正在想什么。

世界上有多少人,能通過簡簡單單的幾筆玉蘭花的涂鴉,便明白你的心中所思所想?

在顧為經十八歲的時候,這有這樣的一個女孩子站在他的身邊。

誰能說,這不是天大的幸運呢?

酒井小姐一語中的。

顧為經此刻腦海中想到的就是吉爾伯特·斯圖爾特。

吉爾伯特·斯圖爾特就是那種非常討厭復雜的顏料塑造搭配的人。

文獻中記載,斯圖爾特畫了一輩子肖像畫,都保持著一個習慣,在繪畫前會用調色盤預先混和出幾種簡單的顏色,放到旁邊。

畫面上的一切,都要用這幾種顏料畫出來。

避免過度的混色,導致作品畫出來的效果很臟。

就是這種強迫癥一樣的強調“干凈”的繪畫方式,所以他的作品往往非常鮮明而流暢。

他可能是西方世界上最知名的肖像畫家之一。

或許《蒙娜麗莎》更加如雷貫耳,但論看過畫家作品圖像的人數,達芬奇可能也要甘敗下風。

因為他給華盛頓畫過肖像,就是被美聯儲印在一美元鈔票上的那個。

在詩歌中把女子比做鮮花。

從東亞到地中海,再到拉丁美洲以及非洲大草原,無論是文人的華賦,還是西方的吟游詩人在酒館里的唱詞。

這幾乎是任何一個文化背景下的人們,都不約而同做出的比喻。

但在繪畫中。

以花喻人,以花比人,把花的氣質和人的氣節與品格高度凝練為一,這幾乎就是東夏的藝術理論,所獨有做出的藝術突破。

顧為經便希望用肖像畫一樣的技法,肖像畫一樣的色彩搭配,最終畫出玉蘭花姑射仙子般的清雅美人的氣質。

顧為經在嘆服于勝子小姐的默契的時候。

酒井勝子也在加倍的嘆服于顧為經筆墨間的精美與細膩。

和畫刀畫不同。

酒井勝子并沒有在油畫刀上傾注出任何比尋常藝術生更多的心血,而傳奇級的畫刀畫技法又實在過于可怕。

所以勝子其實是看不太明白,顧為經的油畫刀水平的。

但繪畫筆觸,每一個筆,每一畫,每一個涂抹和推拉,酒井勝子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她不僅能夠看的懂,看的清。

而且完全能夠體會到這里面的難度究竟有幾斤幾兩。

瘦蓋肥的畫法。

酒井勝子偶爾也會用到,她也能畫,但她絕對做不到顧為經這樣的輕松。

在畫面表面留下細小的龜裂幾乎是難以避免的時情。

講句不好聽的話,勝子認為龜裂就像是衰老,除非從制造出來的那一天開始,就擺進恒溫保濕箱里,或者抽成真空,二十四小時的遮光保存。

否則或早或晚,程度或輕或重。

一幅畫一定是會遇上表層油料開裂的問題的。

畫在畫布上作品其實還好,壁畫的風化開裂才是真正讓人掉頭發的大問題,意大利政府每年藝術部門的開支,絕大多數都被各種各樣的古跡維護項目給燒掉了,還有大量來自社會各界的資助。

尤其是各大古老教堂,善男信女們捐起來,真的就跟錢不是錢一樣。

甚至偶爾能接到千萬美元級別的匿名支票捐贈。

但即使在如此充沛的資金下,保護的情況也挺一言難盡的。

大名鼎鼎如《最后的晚餐》,其實在網上看看圖片就行了,真的近距離現場看,實際上是非常糙的,表層被各種風化、侵蝕的完全都像是馬蜂窩一樣。

酒井勝子的繪畫智慧,能夠讓她想辦法利用這種風化。

把顏料裂紋變成特殊的花紋和肌理,成為肖像畫的歷史感,老婦人肌膚上的衰老、昏暗的色斑皺紋的一環。

這是一種將畫法揚長避短的解法。

但歸根結底,在技法層面上,本質上其實也是一種沒有在一段時間內避免作品開裂的信心,不得以而為之的替代之選。

技法不夠支撐。

所以只能用思慮上的亮點,掩蓋細節上的不足。

若說畫法上這種瘦蓋肥,酒井勝子發現自己還有小聰明可以用。

但色調,落筆,混色……這些實打實的真功夫,酒井小姐就實在做不到了。

顧為經的落筆要比酒井勝子的落筆堅硬,更加直線條。

到底是畫直線更難,還是畫弧線更難。

這事各有各的說法。

就跟玩紫砂壺,到底是“圓融天地”,還是“一方頂十圓”,通常取決于短視頻上賣壺的販子主要想推哪款壺,正話反話都能說。

但至少在花卉上,直線想要畫得不死硬、不僵直,肯定是比一般的弧線更難的。

西方式的思維是很難理解“柔意的直”這個概念的。

就像你幾乎找不到油畫里有畫竹這樣“充滿彈性的挺拔”意象。

要不然就是直的。

要不然就是彎的。

沒有中間態。

油畫家往往對直線的運用,都是那種歌特教堂大理石式的肅穆、冷硬,甚至有點陰陰的硬直,而不注重直線的彈性。

人們都聽說過,達芬奇小時候曲線畫不圓,狂練畫雞蛋的勵志小故事,卻很少聽說過誰直線畫不好,每天狂練畫直線的說法。

固然,達芬奇畫不好雞蛋,就跟愛因斯坦從小數學都考不級格一樣,都是真實性非常可疑的都市傳說。

但是嘛。

聽故事聽個意思。

它又不是史學家搞文獻研究,扣字眼較真就沒意思了。

見微知著,官中窺豹。任何傳說中都有真實的倒影,最少,能通過這樣的故事,得見一些西方藝術理論的脈落。

傳統油畫家是不太喜歡也比較難畫的好有趣直線條,或者有趣的鋒利棱角。

連瘋狂愛好東方文化的莫奈在1876年畫《穿日本和服的女子·卡美爾》時,都多易其稿,都畫不出模特身上的那種服裝的風蘊。

西方式的服裝,為了凸顯女子的曲線線條,傳統上是要做曲線裁切。

而和服脫胎于漢服,服裝中蘊含了“禮”的精神,正大平和,傳統上是做直線裁切的。

莫奈嘗試了N多遍,怎么都無法把和服上直線裁切的下擺給他的奇特感覺,在畫布上復現出來。

最后實在沒有辦法了。

才能把它改成了晚禮服式樣的立體裁切的弧形,才算了事。


上一章  |  全能大畫家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