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明余暉第五四三章 廢鐵艦隊班師;戰略進攻的結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后明余暉 >>后明余暉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四三章 廢鐵艦隊班師;戰略進攻的結束

第五四三章 廢鐵艦隊班師;戰略進攻的結束


更新時間:2024年04月11日  作者:神州翰林院的寧海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神州翰林院的寧海 | 后明余暉 


兩輛卡車和三輛越野車組成的臨時移動指揮部中充斥著交談聲和滴滴嗒嗒的發報聲。

“……防化隊抓緊時間去港區,稍后調車給你們幫忙。”趙寒楓掛掉了電話。

他身旁的周長風捂額嘆道:“麻煩事還有一堆啊,不管了,先好好休整一下,過兩天再想辦法善后吧。”

首先要肅清那些岸防炮,否則艦隊無法泊入珍珠港;其次是修復珍珠港的港區設施,現在一片狼藉的港區根本起不到作用。

近四百萬噸燃油在熊熊燃燒,濃煙遮蔽了珍珠港,甚至可以說整個瓦胡島的天空都被染黑了,飛行員們驚訝的發現穿過煙云的飛機竟也變得黑乎乎,伸手一摸還有點黏。

這么多燃油起火所產生的熱量令人望而生畏,即使站在港區外圍也能感受到滾滾熱浪撲面而來。

盡管上級指示暫時不要在港區逗留,可仍舊有不少人大著膽子在里邊溜達,希望能拾到些好東西。

“哦豁,有車!過去瞧瞧。”

“昨天二隊那個小四眼運氣好,居然尋摸到了一箱子酒、幾包煙。”

“怪不得你順了一瓶回來。”

幾名熱得氣喘吁吁的士兵發現了路旁停著兩輛美軍遺棄的卡車,想著從中搜羅戰利品,結果手一碰車門把手就燙得觸電般收了回來。

天色已晚,剩下的幾個小時轉眼即過,檀香山在這一天易主。

次日,朝陽躍出了海平面,這又是晴朗的一天。

戰戰兢兢、提心吊膽的市民們在昨晚就聽到了徹夜不休的人聲和車聲,人聲多半是聽不懂的漢語,車聲好像是摩托車和卡車的動靜。

天亮以后,許多人撥開窗簾就能通過房間窗戶看見街道上巡邏的明軍憲兵,時不時有三輪挎斗摩托車載著傳令兵疾馳而過。

市政廳前的星條旗早就被取下來了,它被明軍護旗兵隨意的丟棄在旁邊的角落里,現在旗桿上正飄揚著紅底黃色的大明國旗。

看到趾高氣揚的占領軍,市民們滿臉憂慮、忐忑惶然,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迷茫和害怕。

那些安南和朝鮮等國的僑民最為興奮,他們向成群結隊的明軍歡呼,朝駛過的車輛拼命揮手致意。

美國人吸取了英國人和荷蘭人的教訓,去年年底就陸續開始強制把夏威夷的華裔華僑遣送去本土的南達科他州和明尼蘇達州,比如瓦胡島就基本只剩下安南裔、日裔、朝裔。

檀香山政府的倉庫和一些官邸被明軍征用…或者說有組織的搶掠。

就潛在的規矩來說,率先入城的都是貢獻最大的那支部隊,功勞也好、苦勞也罷,出力最多的于情于理應該排在前頭。

然而連日苦戰以后壓抑的情緒很容易爆發,一點就著,作戰勝利一方,占領軍在發泄情緒時很容易搞出一系列幺蛾子出來。

周長風顯然不希望檀香山鬧得一團糟,這地方從今往后是要長時間占據的。南洋地區和澳洲東北部神出鬼沒的抵抗組織已經造成了不小的麻煩,隔幾天就有巡邏隊和車隊遇襲的通報。

影響軍紀的主要因素就三點:一是這支部隊的補給狀況好壞;二是平均文化水平高低;三是執法嚴格與否。

自己一手帶大的陸戰一旅倒是還好,可陸軍方面就說不準了。

最后他刻意將十七師安排到檀香山西郊駐扎,三令五申不能縱容違法亂紀,并且增派憲兵單位巡邏。

作為補償,檀香山當地逃亡商人和脫崗官員的私產全部被沒收,大量財物基本上都劃歸了十七師。

然而戰利品的分配問題又接踵而至,軍官們喜不自勝,可士兵們卻不滿意——前些日子打得這么艱難,到頭來就撈著些清湯寡水?

周長風不得不專門向鐘德心提醒戰利品分配不均。

“你們要注意了,有矛盾要及時化解,積壓久了會出亂子的,那樣的話就鬧笑話了。”

“周待詔真的是思慮甚多啊,不容易。”

“也是沒辦法,胡來的話就等著以后天天收拾爛攤子吧。”

鐘德心微微一笑,“不妨這樣,我們大可文雅些、溫和些,來個兩全其美的法子。”

他所謂的好辦法其實就是印刷占領軍臨時代金券,強制規定可以一比一抵用美元,這樣發行下去就可以正大光明的見什么買什么了。

變著法子搶掠是吧?眼下竟然是美國人被代金券收割?哭笑不得的周長風只能感嘆鐘德心不愧是商賈之家出身,確實精明。

檀香山的地位非比尋常,朝廷所做的考量和新加坡一致,都要列為直轄實控。

檀香山其實是華僑華裔的叫法,十九世紀時這兒盛產的檀香木大量出口,故而得名,而官方英文名為火奴魯魯(Honolulu)。

占領軍臨時政府匆匆成立以后立刻頒布了宵禁、配給、物價管控等一系列政策,同時將火奴魯魯更名為檀香山。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絕大多數夏威夷華僑華裔現在正被拘留在南達科他州和明尼蘇達州的幾個小鎮,現在瓦胡島上除了數萬明軍將士以外壓根沒多少明人——極少數華僑華裔要么是黑戶,要么是冒險偽造證件為安南裔、朝鮮裔。

因為在這之前無人保證必勝,朝廷只是做了粗略打算,直到現在才開始正式準備統治工作。

一支官吏隊伍不久后將在幾名朝廷專員的領導下遠赴此地,負責今后檀香山的行政管理。

截止當下,懷厄奈嶺南麓仍然有一定數量的美軍還在堅持抵抗,他們主要是第501空降團和第296獨立步兵團的殘部,以及駐守各個炮臺的岸防炮兵們。

查爾斯懷特少將在兵敗前夕晉升,同時接到還接到了含糊其辭的指示——盡可能長時間堅守要塞,在評估狀況不合適的時候再考慮放棄,一定時間以后有條件投降是允許的。

雖然極不情愿,可他還是帶著一些愿意堅持的隨從人員撤離了檀香山,乘坐交通艇在卡波雷地區上岸,進駐堅固的哈奇炮臺指揮部隊繼續抵抗。

這些散兵游勇對明軍不構成威脅,然而威利斯頓炮臺、克羅森炮臺、哈奇炮臺的這么多門巨炮依舊封鎖著珍珠港。

十幾門305㎜、356㎜、406㎜岸防炮隨時能夠開火,堅固程度非比尋常,個別炮臺甚至建在懸崖內,上部有幾米厚的鋼筋混凝土和泥土,空軍單位多次嘗試攻擊,然而即使是500㎏穿甲航彈亦無濟于事。

因此拔除這些釘子的重擔還是落回了地面部隊身上,海軍兩天前就在不斷催促。

正當周長風不情不愿的挑選作戰單位、商討肅清計劃的時候,海軍方面忽然發來電訊,表示現在又不急了。

艦隊實在等不下去了,需要返回本土進行一次徹徹底底的休整。

從去年至今,集中大明海軍主要力量的甲字一八〇特務艦隊已經在海外連續轉戰了近一年之久,期間偶有休整也甚是倉促。

所以時至今日各種機械故障層出不窮,戰艦的故障率急劇上升,斷電、漏油、進水、異響的小毛病姑且不論,部分戰艦的輪機和艦炮都存在問題。比如引以為傲的永樂號的蒸汽過熱器自從上個月起就一直出現故障,每次修好以后過幾天又壞。

歷次戰斗中輕度損傷的戰艦一直帶傷上陣,兩艘紫微垣級裝甲航母的甲板上還有許多顯眼的補丁,而且艦體水線以下積累了大量寄居的海藻和藤壺,拖慢了航行速度。

宋仲楷權衡以后決定盡快班師,破破爛爛的艦隊目前急需入塢維護,等不及了,再拖下去怕不是要報廢在海外。

鑒于珍珠港現在還在熊熊燃燒,沒有幾個月的工夫根本無法恢復運作,而且戰艦的損壞部件只有在大明本土才能得到替換。

這時候的艦隊早已不復去年的威武和風光,銹跡、彈孔、劃痕、油污、補丁、裂紋隨處可見,煙囪中冒出來的黑煙似乎都比以前更深了些,活像一支廢鐵艦隊。

傍晚,海面上泛著粼粼波光,艦隊漸漸消失在美艷晚霞中。

周長風一行人來到了哈雷瓦海灘,朱立鑠叉著腰感慨了一句,“嘖,艦隊一走,心里就有些沒底了。”

“瞧你這話說的,別叫空軍那幫人聽到。”姚良川隨口道:“幾百架飛機停著在,有什么沒底的。”

海軍匆匆班師回朝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至少不急于抓緊時間肅清懷厄奈嶺南麓的美軍殘部了。

周長風果斷調整部署,改為讓朝軍第二十一團余部負責肅清美軍炮臺和殘兵敗將。

反正現在不著急了,朝鮮人菜歸菜,但是按部就班的死板進攻還是合格的,一點一點慢慢磨即可。

槍炮聲不久之后又響了起來,這令檀香山市民們心情復雜。

在安排好了布防計劃以后,周長風和主要將領一起乘車來到了檀香山城區北郊。

經過近兩個小時的步行,眾人沿著山間小徑登上了努阿努帕里大風口。

穿過山谷的風呼嘯著,說話都要大些聲才能聽清。

半個多月以前,陸戰四旅偵搜營的那支分隊一路疾馳至此,奪取了這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隘口。

期間,最先抵達的前鋒排死戰到底,擋住了前來增援的美軍,全排三十七人僅狙擊手正兵張天善一人生還。

現在到了兌現承諾的時候。

“真開闊啊,這邊是青蔥大山,那邊是碧藍大海。”周長風陡然間就回想起了四年前在烏思藏邊陲之地的情景,那時候他所率的禁衛混三旅一營結束了德馬吉之戰,穿越崇山峻嶺先行歸國。

沉默少頃,他平靜道:“這里也是長眠的好地方,有山有水,搶占隘口的功績要記錄下來。”

謝萬誠忽然沉聲道:“這么多場仗打下來,當年咱們三營的人又沒了好多個……”

在場的軍官們都沉默了。

不止是陸戰一旅的人,其余人回憶往昔猶記得當年在武備學院一同結業的同窗好友,時至今日已經有不少名字印在了訃告上。

“能被記住就不錯了,我只希望百年以后也還能有人記著我。”陸戰四旅旅長俞代鑫悠悠道。

一番推脫之后,最后是姚良川題寫的碑文。

「惟至昌四十年夏八月,少將周長風、準將鐘德心、準將俞代鑫、準將潘明標登臨此地,述職天地,昭告日月山川。我上國之師跨越重洋,遠赴萬里,無懼艱險,堂堂正正,以振中國之威聲,此所謂一勞永逸是也。」

「艨艟三百,雄鷹千余,旌旗招展,遮天而蔽日。前有海鷲翱翔克敵,后有勇士飛奪隘口,兵將砥礪奮戰,敵寇聞風喪膽。今以捷報祗告天地鬼神,破敵三萬,據此兵家要地,得而安疆固界,恢拓寰宇,乃勒石記功于此,以昭銘勛德。」

圍繞瓦胡島展開的陸海空爭奪戰在一波三折后畫上了句號,從五月份奪取考愛島迄今持續了三個月之久。

為了奪取這處戰略要地,明軍付出的是代價是23艘大小艦艇、37艘運輸船或登陸艦、92艘登陸艇、283架飛機、74輛坦克、351輛各種汽車。

明軍總計有2.14萬人傷亡,其中海軍陣亡2210人,海軍陸戰隊和陸軍陣亡5936人,另有總計1.7萬人次的患病記錄。

為了保衛這處戰略要地,美軍的損失為27艘各型艦艇、19艘運輸船、38艘登陸艇、465架飛機、118輛坦克、932輛不同類型的汽車。

美軍總計有2.03萬人傷亡,其中海軍陣亡3201人,地面部隊多達7476人陣亡或不治,累計有2.3萬人被俘。

作為敗方,美軍因傷而亡的比例奇高,喪失制空權也放大了負面影響。

瓦胡島戰役的結果證明了岸基航空兵的優勢,盡管美軍在航母數量上處在絕對劣勢,但仍然憑借陸地機場極大的限制了明軍遠征部隊。

雙方國力、人力、物力、運力和戰術思想都對于戰役成敗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美軍低估了明軍的遠洋投送能力和決心;明軍也低估了敵人的岸基航空兵可以發揮的效能,以及美軍孤注一擲的陸海空大規模反擊。

經過瓦胡島戰役,美軍的戰略防御又一次遭遇重大挫敗,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兩艘珍貴的航空母艦仍然存在。

同時,明軍的戰略進攻已到盡頭,兩倍于預期的嚴重損耗迫使大都督府和兵部叫停了進一步的攻勢,這標志著太平洋戰場的態勢發生根本轉變,明美兩軍由此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這個圖再發一下……

(本章完)


上一章  |  后明余暉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