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面放不放肉都行,放半個煮雞蛋、黃瓜絲,已經不錯了,再加上小菜,能吃舒服。
當季的香菜、蔥多,切了蔥花、香菜末,誰愿意吃誰自己放。
有醬油、醋、茱萸醬,不給糖,糖太貴,隊伍帶的要留著。
為了加快果子味道溶進水里的速度,冷面湯是先煮的,放一大堆水果,煮完把水果撈出來,放生的水果進去用井水鎮。
撈出來的水果給老人、孩子、孕婦們吃,絲毫不浪費。
部分人吃到醬牛肉,然后有牛板筋、牛肚,其他的牛雜,牛皮可以吃,卻沒人舍得吃,要么當皮革,要么當藥材。
牛骨頭先煮湯,里面油多,再拿角磨機把大骨頭切開,獲得骨髓,給老人、嬰兒、孕婦吃。
一般老人要拒絕,他們吃煮的水果行,骨髓他們知道珍貴,舍不得吃。
“諸位嘗嘗這個水爆肚,憨憨哥親自做的,又嫩又脆。
另外還要加強飼養方面的教育,牛屬于病死的,又老又病,日漸消瘦,衙門的人去看了,讓殺。
結果咱買回來整頭牛,里面有牛黃,雖說小了點,卻比得上半頭牛錢。”
朱棡介紹水爆肚,重點強調飼養牲畜的知識,有牛黃為何未發現?看牛的狀態,首先要考慮牛黃。
官員們:“……”
他們無語,親王們的運氣真好,總能買到有牛黃的牛,之前就買牛得到了一個那么大的牛黃。
“殿下,牛雜怎么吃?”曲陽縣知縣劉蘊禮要換個話題,牛誰能看一眼便知有沒有牛黃?
隊伍買牛成頭買,賣牛的難道說先殺一下看看有沒有牛黃?牛血收集不?
不等弟弟出聲,一直聽著的朱樉開口:“做筋頭巴腦砂鍋和牛雜面,牛血正好放里,明日到各處看看還有牛賣否。
炒牛肉的話先腌一腌,用鹽、淀粉、黃酒,然后在油鍋中滑開,顯得牛肉大,還嫩。
不是最好吃的烹飪方法,卻最適合小店做,大的酒樓必須用鮮肉直接炒,不掛糊。
說起來淀粉,小麥能做,荸薺也行,太原府不適合種荸薺,也不適合種菱角。
倒是藕沒問題,藕多燉一會兒就好吃了,面,不脆了。
藕粉沖水喝也不錯,一沖一大團,像做悶子似的,它可以給菜勾芡,屬于生粉。
先前說什么地方要挖池塘蓄水種蓮藕來著?趁著夏天趕緊,冬天只要藕在水里泡著便不壞。
咱太原府冬天冷,水結冰啊!挖藕的人要辛苦下,穿牛皮、羊皮的背帶褲可隔絕冷水。”
朱樉說著說著,說到了蓮藕的事情上。
百姓不具備自己開池塘的能力,只能官府組織,然后池塘中的水能拿來應急,加上水泥的蓄水池,解決每年干旱地方少雨的問題。
池塘會有泥鰍、黃鱔,冬天的時候不一定非挖出來給吃掉,等著有人生病需要吃的時候,再安排人挖活的藥用。
藕同樣屬于藥,包括上面的蓮子、荷葉,荷葉拿來當賣菜的包裹工具也不錯,比如買豆腐,總不能拿麻繩拴著拎走,那得多少股繩子?
除非是冬天,豆腐凍硬了,跟磚頭似的,怎么拿都方便,回家吃就不是正常豆腐的口感與味道,只適合做湯、燉菜、下火鍋。
官員們著發愁,明明吃飯聊吃的東西,只要起個話頭,必然聊到民生。
還好有宮女的歌舞,顯得不那么尷尬。
唯一缺點是宮女不提供額外服務,又無法找來本地的的勾欄女子。
輪班不回家的衙役、謝成府上的人、當地的軍士,第一次吃冷面,他們吃得香。
在于天熱,冷面的湯用井水鎮,冷面本身沒做得那么爛,吃著筋道。
他們慢慢吃,吃一口小菜,再吃口冷面,喝口冷面湯,發現此乃人生一大享受,‘喝’完一碗,再要一碗。
冷面在湯里泡時間長了不好吃,全是小份的,可以續碗,吃飽為止。
謝成喝酒、吃菜,想提前了解冷面的味道,要了一小盅。
“殿下,蕎麥做的面好吃,也沒放其他貴的東西,水果現成的,井水不花錢,黃瓜正是多的季節,蔥花不好,香菜行。
臣吃著覺得甜,又加了醋,蕎麥好種,收完冬小麥后,種蕎麥,必然會收一季成熟蕎麥。
若換成大豆、高粱,很可能收不到成熟的,只好拿來喂牲畜、家禽。
冷面好吃,百姓多種蕎麥,一部分地用來種喂牲口的大豆、高粱,大豆還能吃到毛豆。”
謝成發現好處了,蕎麥不好吃,一般拿來蒸,要么做成炒面,哪種口感都不好。
現在居然發現做成冷面,感覺比正常的刀削面還好,厲害了哦!
朱棡笑著點點頭:“其實最重要的是機械化脫皮、磨粉、壓面條,蕎麥面做出來的面條干了不壞,吃的時候放進鍋里煮上一小會兒就能吃了,熱著吃也行。”
“殿下,咱的機械夠嗎?”謝成悟了,隊伍做冷面速度快,在于有設備。
收來大量的蕎麥,直接就脫皮、磨粉、發酵、壓制。
換成人工,一點點磨、舂,想吃的話,需要等到明天早上,大家一起干。
有了好設備,很少一部分人負責,便供應所有人的冷面。
“正在造,工匠們幫著造挖一批后,咱們正好去北平行省,大明各地沒有不需要設備的地方,咱太原府為咱的封地。”
朱棡點點頭,有,一個縣有五套脫皮、磨面的設備足夠用,兩套使用,兩套等前面機械太熱了輪換,一套備用。
壓制冷面無須好機械,人工沒問題,設計一個杠桿的人力壓面機,天天找人干活,提供就業崗位。
要不放河邊,夏天水力的,畜力不要,做吃的東西,萬一污染了咋辦?
官員們無奈又認真地聽著,很怕有沒記住的。
果然啊!跟著吃飯屬于遭罪,剛剛謝指揮使還說好吃呢!轉眼又回到民生上,一點都不錯過。
朱棣發現情況:“你們啥表情?真以為咱陪你們飲酒作樂、花天酒地?咱回南京不比在這強?
下丘村的隊伍再想出來難嘍!父皇在南京保證很著急,咱們把下丘村的頂梁柱給抽出來了。
記好了,你們是最好的官員,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