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中鏡第三百三十八節 五大謀士(三)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晉中鏡 >>晉中鏡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三十八節 五大謀士(三)

第三百三十八節 五大謀士(三)


更新時間:2023年05月02日  作者:兔兒知秋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穿越奇情 | 兔兒知秋 | 晉中鏡 
»


也許衛玠離開洛陽前,同他說的那番話確實不假,雨輕身邊最要好的朋友就是郗遐、陸玩、崔意和任遠,甚至還有張輿,其他人再想要靠近雨輕,只能先贏過他們了。

祖渙不由得唇角泛起一絲澀笑,又看了一眼陸玩,笑問道:“陸兄,你要不要進去幫忙?”

陸玩搖搖頭,說道:“她最會歪理邪說了,若是今日在這里摔一跤,或許往后她就懂得收斂自己的行為了。”

此時在廳上,王洵微瞇鳳眸,淡淡問道:“你是裴家的人,想來也是熟識兵法的,我且問你,官渡之戰以弱勝強,魏武帝因何取勝,而袁紹又為何慘敗?”

此問一出,廳上瞬間變得安靜下來,想不到王洵沒有與這少年談玄論道,反而提及了官渡之戰,這場以少勝多的戰役無人不曉,自然很好回答。

雨輕走近幾步,淡笑回道:“《孫子兵法·謀攻篇》中有云,‘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敵則能分之,少則能守之。’昔年以袁紹的軍事實力來說,擊敗魏武帝軍隊的戰術有很多,可以選擇步步碾壓,分兵圍攻,也可以強攻或者纏斗,更可以耗著他,直到他彈盡糧絕,正是因為取勝的方法太多,袁紹又好謀無斷,患有嚴重的選擇困難癥,不納謀士田豐良言,最后戰敗........”

“反觀魏武帝擁有不過幾萬的兵力,甚至那時鎮守關中的鐘繇還送馬二千余匹以支援曹軍,兩方軍力如此懸殊,魏武帝處于劣勢卻能在這場戰役中最終獲勝,憑借的正是知人善任.....”

“荀攸和許攸先后獻計,荀彧又具有長遠的眼光,在關鍵時期提醒并鼓勵魏武帝堅持戰斗,在兩軍相持階段誰后退誰被動,誰放棄誰滅亡,適時把握住戰機,不是強者勝,而是勝者強。魏武帝選擇堅持,并且能夠禮賢下士,善于決斷,獲勝也就成為了必然。”

“能夠對此戰役分析一二,裴家小兒確實看了些兵書,不過你卻忽略了官渡之戰的轉折點,沒有許攸背袁投曹,魏武帝想要禮賢下士恐怕都沒有機會,還不如說是運氣好。”和濟冷冷笑道。

雨輕正色說道:“有時候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因為運氣永遠不會降臨在那些面對強敵畏畏縮縮輕言放棄的人身上,況且在戰爭相持階段迎來轉機并非全靠運氣,而是魏武帝具有高超的軍事謀略,歷史上以弱勝強的戰役也是存在的,難道說秦末的西楚霸王在巨鹿之戰擊敗秦軍,也是純屬僥幸嗎?”

“二者豈可相提并論,西楚霸王破釜沉舟,能斷而行,懷著必死的斗志,勝則生,敗則亡,面對必死之局,霸王勇往直前,全軍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潛能,最后項王垓下作戰失敗,笑言‘天之亡我,我何渡為!’寧死不過江東,實乃真英雄也!”華承面色肅然道。

雨輕仍舊從容鎮靜,開口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西楚霸王在敗亡之前吟唱這首悲壯的《垓下歌》,真可謂‘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他為了無愧于英雄名節,無愧堂堂七尺男兒之軀,無愧于江東父老所托,以死相報.......”

“秦始皇在滅六國時,楚國反抗最為激烈,楚軍主力在秦軍的攻擊下全部被殲滅,項燕兵敗自刎而死,楚南公曾云,‘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西楚霸王作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有愛國情懷無可厚非,反抗秦朝,最終殺死秦王嬴子嬰,安撫了昔日無數戰死沙場的楚國將領的亡魂。《莊子》有云:“自古風云多變幻,不以成敗論英雄”,可若是英雄不論成敗,那么何為王,何為寇,人們也會隨之失去追逐成功的動力,所以應該客觀的看待英雄,既要用成功的眼光看,又要以失敗的眼光看。”

華承不禁冷哼一聲,“真是純屬狡辯。”

“敢問華大人,秦始皇可算得上是英雄?”雨輕施禮道。

“秦朝統一后,殘暴不仁,焚書坑儒,苛政虐民,大興土木,民眾苦不堪言,以致秦朝二世而亡,不過梟雄爾。”華承不假思索的答道。

雨輕微微一笑,“秦始皇橫掃六國,志在天下統一,為的只是得到和平,盡早實現國家安定,這樣的戰爭是為了和平而戰,不可避免,試想如果幾個國家繼續爭斗下去,苦的仍是百姓,不是嗎?”

賈謐唇角微揚,注視著廳上的少年,慢慢喝著美酒,似乎很有興趣聽他講下去。

“秦朝律法嚴苛,各國在高壓的統治下,難免心生怨恨,那是因為他們還不適應秦朝的法律,而刑罰本就是為了警示人們不要犯罪,若百姓都是良善之輩,自然也不會受到什么處罰。”

雨輕繼續說道:“至于焚書坑儒,坑的并非是儒生,而是術士,當時秦始皇耗費巨資想要尋找長生不老藥,朝中術士借此貪污了巨額公款,對于這等騙取錢財的術士,秦始皇自然無法容忍,便下令逮捕了這些江湖術士,不過后世對于焚書坑儒多有誤解。”

坐于陸機身邊的周恢含笑點頭,再看向王洵,發現他面帶詫然,也許他不得不承認眼前少年所言有理。

雨輕緩緩走了兩步,淡然說道:“秦始皇集中國力修筑長城,是為了防御匈奴,而昔日各諸侯國曾修筑過長城,卻是用以“互防”,只顧及各自利益,統一六國后,秦始皇在他們的基礎上修建成長城,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敵的入侵,加強了秦朝的防衛.......”

“到了漢朝,大將軍衛青、冠軍侯霍去病等人進攻匈奴,都是以長城作為據點,所謂“進可攻,退可守”,故而可以立為不敗之地,長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試想若是沒有這樣堅固的防御壁壘,漢代軍隊的處境就沒有這般優越了。”

廳中突然有人發問,“如你所說,秦始皇就是一代明君,那么秦國怎會二世而亡呢?”

雨輕望去,正是潘岳,便負手朝他走去,淡笑道:“潘大人,秦國本來就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正是由百萬大秦雄獅橫掃的六國,不過統一之后,秦始皇對這些兵力做了重新分配,最強主力被派去鎮守北部防線,由大將蒙恬領三十萬大軍駐守邊疆,可惜后來秦二世逼死了公子扶蘇,蒙恬作為扶蘇的支持者,自然難逃一死,軍隊失去將領,心存不滿,不去支援也就可以理解了.......”


上一章  |  晉中鏡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