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夫人同齊妃說了會兒話,起身告辭,齊玉兒送她出門。
朱邶風聽說齊家來了人,也趕來送齊夫人。
齊夫人今日頭一回見到自己女婿,見到他本人時,突然知道為何女兒一見到皇上,就決定嫁入皇家。
朱邶風待人彬彬有禮,樣貌、學識、氣質并非京都的紈绔子弟可比。
齊夫人與朱邶風談話時,朱邶風的情商比她高出一大截,齊夫人無論說什么,朱邶風都能搭上話,齊夫人對朱邶風一百個滿意。
臨行前千叮嚀萬囑咐,委托朱邶風好生照看齊妃。
“岳母放心,小婿定不辜負岳母囑托。”
朱邶風送齊夫人至馬場外,齊大人嘴里叼著根青草,靠著馬車抬頭望月。
一見皇帝親自出來相送,趕緊扔掉嘴里的狗尾巴草,整理儀容,上前請完。
“卑職,參見萬歲。”
“岳父不必多禮。”
朱邶風越說不必多禮,齊大人的禮節越是恭敬,禮多人不怪,對方可是天子,天子的心意你別猜,猜來猜去也猜不明白。
風清月明,繁星掛滿夜空。
齊夫人由雙喜親自攙扶著登上馬車,朱邶風熟絡的和齊大人說著話。
“岳父大人,小婿實在為難吶!”
齊大人心里咯噔一下,琢磨著朱邶風話里是否有坑,“卑職愿為圣上解憂。”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雙喜派人往地上鋪上氈毯,毯上支起一只小桌,桌上放著一張矮凳,凳子上放著兩壺溫好的酒。
朱邶風跪坐于氈毯上,齊大人跪姿端正,親自給朱邶風斟酒。
“四位護國大臣勞苦功高,朕對他們十分恭敬,陳大人在朝堂上一呼百應,陳妃在后宮……哎,不說了。”
齊大人義憤填膺,“圣上不必憂慮,明兒卑職就上書參陳大人一本。”
“不可不可,陳大人乃是先帝親自安排給朕的護國大臣,岳父大人為小婿著想,小婿斗知道。”
君臣二人喝了兩壺酒,酒至半酣,齊大人說話開始沒大沒小。
“武死戰,文死諫,范公有句老話說得好,寧鳴而死,不默而生,卑職明兒非得參陳大人一本,參他教導無方,縱女行兇。”
“不可不可。”
皇帝嘴上說著不可,心里越樂意的不得了。
故而第二日早朝時,齊大人上書參了陳大人一本。
朱邶風當眾指出齊大人的過錯,還搬出陳大人往日的功勞,講述陳大人如何勞苦功高,明面上朱邶風維護陳大人,背地里暗戳戳給齊大人升官。
三天后,大臣們不約而同的上書參陳大人。
皇帝斥責了上書的諸位大人,于是諸位大人也都或多或少升了官兒,五天后,御書房的御案上擺滿奏折,請安的折子二十五道,剩下二十五道全是參陳大人的。
陳大人汗如雨下,朱邶風盯著奏折久久不言語。
陳大人感覺自己頭頂上懸著一把刀,這把刀遲遲不落下,陳大人大氣也敢喘。
從前那個瘦小的新帝已經長得比他還高,而且有了主宰他命運的能力。
陳大人回想起,當年慈寧宮前一幕,當時逍遙王妃帶著唐姨娘進宮,逼迫恒樂太后退位,朱邶風撒潑打滾,喊道:“快去請四位護國大臣來,王妃要逼死朕。”
那時候的新帝格外依賴四位護國大臣,現在的新帝已經不需要四位護國大臣了。
他大抵是老了,竟然覺得略站一會兒就困得厲害。
雙喜端來板凳給陳大人坐,陳大人坐在凳子上,打起了瞌睡。
朱邶風從書案前抬起頭,看著陳大人閉上眼睛打瞌睡,他心中一軟。
然而這樣柔軟的情緒只持續了一會兒,就很快消失。
陳大人老了,當年躍馬揚鞭,百戰百勝的陳大人已經沒有了英氣,取而代之的是渾身暮。
壯士暮年,也該退居幕后了。
陳大人略歇息了一會兒,緩緩睜開眼睛。
“陛下,卑職失態了。”
“陳大人大臣們上的折子全是參你的,你怎么看?”
“先帝在世時,卑職任飛虎營先鋒一職,承蒙先帝不棄任卑職為護國將軍,現如今陛下親政多年,卑職這個護國大將軍,名不副實,還請陛下恩準卑職告老還鄉。”
“陳大人,朕一點也舍不得你回鄉,你當真想好了嗎?”
“卑職想好了。”
朱邶風微微抬手,雙喜端來早已備好的酒,君臣二人暢飲起來。
陳大人看著眼前金光閃閃的酒杯,突然想到一句話,金杯共汝飲,白刃不相饒。
“說句心里話,朕實在是不舍得看見陳大人走。”
通常一個人以說句心里話起頭,那么他接下來說的話就是假話。
陳大人為官四十載,他太清楚酒桌達官貴人們的說話方式了。
皇帝若朕舍不得他告老還鄉,齊大人參他的時候,就該好好懲罰齊大人,而不是明面上責罵,暗地給他升官。
現在朝中個個都學著齊大人參他,他不走也得走。
“陳大人,不告老還鄉成不成。”
陳大人悶一口酒,心中忍不住吐槽,是老夫想走的嗎,明明是你這個小皇帝畏懼老夫手里的兵權,想奪權故意設下圈套逼迫老夫解甲歸田。
“不是卑職想走,而是當前的局勢,不由得卑職不走。”
“京郊有一處別院,陳大人可住到別院去,你老人家若是回了祖地,朕身邊一個能說上知心話的人都沒有。”
陳大人說了幾句場面話,默默留下兵符,皇帝得了兵符,心中很痛快。
“陳大人回去歇著吧。”
陳大人走后,朱邶風拿著兵符滿意的笑了。
“雙喜,伺候筆墨,朕要擬旨晉陳妃為貴妃。”
雙喜研墨鋪紙,朱邶風大手一揮寫下圣旨,“雙喜,你親自去傳旨。”
“是,皇上。”雙喜忙不去跑去傳旨。
陳妃跪在地上聽封。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陳妃溫婉賢淑,即日起冊封為貴妃。”
“陳貴妃接旨吧。”
陳妃越來越看不懂皇帝的行事風格了,她打了梅妃,皇上理應懲罰她,為何她的位分不降反升。
陳妃沒有被冊封的圣旨沖昏頭腦,而是向雙喜提問:“雙喜公公,近日陳大人可有進宮?”
“陳大人早上來過御書房一趟,沒過一會兒皇上就決定冊封娘娘。”
陳貴妃接過圣旨,又給雙喜發了賞錢,連忙去找人往陳家遞口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