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的主食,姜老頭與老太太其實已經給二房煮好,但他們沒想到的是,只一個下午的時間,姜長安竟然進了深山,且又弄出了這出大戲,簡直比他們一輩子走過的路都驚心動魄。
兩個老人一天里不是在后院的菜地里忙活,就是去田野里找豬菜,畢竟他們還要養豬,也是沒有停歇的時候。
直到姜老大跑到后院,陰陽怪氣地說姜長安被野豬吃了,直嘆兩人押錯了寶,還說老二會教孩子?看吧,蹦達越歡死越快。
姜老頭差點沒嚇暈過去,跟老太太急急忙忙地跑去山腳,結果就碰上了往村里趕的推著巨輪車與野豬的隊伍。
而他的乖孫女不僅一點事沒有,而還做出了巨輪車,狩獵到了巨大的野豬。
兩個老人目瞪口呆,在關心姜長安后,跟著隊伍去了張獵戶家,因為野豬要在那邊處理。
姜老頭是對巨輪車感興趣,他一輩子也制不出個輪子來,要好好研究,一刻都不想等。
而姜老太則是看野豬去了,他們活了五十來歲,還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大的豬,這得有多肥啊?小孫女又賺了多少錢?
看著平平安安的姜長安,姜老大神情都恍惚了,小傻子怎么就沒死呢?還獵到了那么大一只野豬,那是人能辦到的嗎?可偏偏還是三人,就只能說明人家本事大.
結果呢,姜老頭領著一家子看熱鬧的人,剛回院門口,就聽到了姜長安說、她明天要去燒鹽,老頭子差點一蹦三尺高。
雖說,鹽一般都是官府鹽商曬出來的,但鑒于姜長安帶來的驚奇與意外太多,他們每每否認的時候都被打臉打麻了。
所以姜長安說要燒鹽,他們就真的相信能辦成。
如果真能燒出鹽來,哪怕不能拿出去賣,那一家人用也是非常不錯了,還能用鹽做一些咸菜之類的去賣,也是不錯的營生。
“閨女,你說真的?”姜老二也跑去看殺野豬了,這會聽說明天要燒鹽,頓時不淡定了。
“啥?”什么真的煮的?姜長安一腦門問號,沒頭沒尾的,不知道老爹說的啥。
“就是,你明天去哪里燒鹽,爹跟你一起去啊。”見證奇跡的時刻,怎么能少了他這個當家人呢。
“那應該不行,爹,你明天應該跟張獵戶去縣城,因為不僅要賣野豬,還有靈芝與人參。”姜長安說罷。
將旁邊的麻袋拎了過來。
“吸!!”好多個倒吸冷氣的聲音同時響起。
一家人趕忙朝姜長安的所在的方向跑來,“啥?啥靈芝與人參啊?”姜老二還納悶呢。
為啥先前野兔閨女都能丟在巨輪板車上,唯獨這個大袋子她要自己拿著,不止姜長安,連張柱子與李書深也是這樣的。
卻原來,這里面有更貴重的寶貝藥材嗎?幸好那時候的村民、注意力全在野豬與木頭推車上。
“野靈芝啊,老大一朵,我還將它的椴木帶了回來,也許我們可以試著種靈芝。
不過人參的個頭不是很大,卻也有幾株。”最大的那株當然是被姜長安放在了空間里。
你還遺憾個啥?你以為你說的是蘑菇與蘿卜嗎?個頭不大還遺憾?這種白寶貝能碰上一個都是祖墳冒青煙了。
“哎喲,發了發了,那爹、要不您明天跟我去一趟。”巴掌大的靈芝讓姜老二不敢妄動,必須老父親去給他撐撐眼。
還有人參的個頭也不算小,也有個十幾的吧?這么大一筆買賣,姜老二心里沒底能做好,萬一搞砸了,豈不是愧對閨女心血?
“行行,明天就去,長安啊,要不要留一支人參自家用?”反正有了靈芝,二房也不缺錢了,那一百兩也有借口用出去。
那不如留一要保命,畢竟命比錢重要多了。
“好,我們留一支,另一支人參就送爺爺奶奶,給你們補身體用。”
“哎,好好好,乖孩子。”姜老頭感動得快哭了,沒想到他們兩老享不到兒女的福氣,卻是享受了孫子孫女的孝心,這輩子不虧了。
而大房與三房只有眼熱的份,小傻子也太能造了,嫉妒都嫉妒不來,別說孩子了,就是大人又有幾個能比上她的?
“吃飯了。”這時,姚氏喊了一聲,二房的人全部移動到兩個老人的正屋吃飯。
“李家送了十斤肉,紅燒了兩斤,殺了一只兔子,剩下的肉煮熟,用了爹娘的鹽巴裹了一層,明天靈兒燒出鹽來就補回去。
但,也別給孩子太大壓力,當家的明天去縣里也可以買一些回來。”姚氏解釋起了食材的處理方法,省得鹽少了老太太會不高興。
“用吧。”姜老太太嘴角就一直高高地揚著,鹽跟人參比起來,當然是人參貴重多了。
現在她是看二房哪哪兒都順眼了,也不氣姜長安那會打她了,如果還有人參的話,再打幾次也使得。
“爹,你和爺爺上縣城注意安全,家里的貴重物品也要鎖好。”財帛動心人,姜長安多了幾句嘴。
“好,放心吧。”
“有錢了,就把家里的房子起了吧,建青磚瓦房,園林景觀,倒也不必買主材料,我覺得磚瓦與陶器燒起來大同小異。
我們可以慢慢地試著燒,木材去山里尋,只需要購買粘料應該差不多就行。
我有空就請教夫子,園林景觀要怎么建,爺、房子的結構就靠您了。
我們二房一棟,也為爺爺奶奶建一棟,院里要相連著。
以后,大家一起齊心協力,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生活,真幸福啊。”如果沒有那些欺凌的惡霸欺上門來就更好了。
姜長安還是很喜歡現在這樣的生活的。
姜家人啞然不已,你這語氣怎么比老爺子還滄桑呢?小孩子家家的。
“行,都聽我們長安的。”孩子的想法也是想一出是一出,很快她改變主意了。
但,房子還是要建的,而鄉下人建房確實是自己動手的最多,包括那些材料,當然、青磚瓦房除外。
但,陶器都能燒出來,那磚與瓦多燒幾次也還是有希望的。
一家人頓時向往不已,付出就有收獲,這樣的日子才有盼頭啊。
第二天,姜長安睡到九點多才醒來,姜老二與姜老頭已經去縣城了,當然是找張獵戶組隊去的,正好他兩家的目的都相同。
姜家寶也早早上學去了,只有姚氏在家,連姜老太太都出去打豬草了。
只是、姜家多出了不少人在院子里,這不是山上私塾的同窗與宋夫子又是誰?
姜長安老臉一紅,為啥沒人叫她起床,這些人、都是在等她的吧?
“先、先生,今天的課程是到姜家一游然后寫游歷感嗎?”不然怎么會全學堂的人都來了?還好姜長安穿戴整齊了,連忙跟宋夫子行禮問安。
“呵呵,不急,你先吃點東西吧,我們也是剛來不久。”也就一刻鐘的樣子。
姚氏本來要去叫姜長安起床的,但宋夫子不讓,還讓學生們活動時盡量發出小小的聲音。
沒辦法,姜長安現在才是他們的‘老師’,因為、宋夫子也不會燒鹽啊。
這消息,當然是宋夫子逮著張柱問來的,制鹽官府不讓,但他們可以制來自己吃啊,減少家庭負擔。
于國也許不利,但于民,卻是有大大的好處,而宋夫子并不是那般迂腐的人。
與其姜長安掌握了制鹽的方法,不如大家一起會了,官府也不好再針對她了吧?
這些小小的細節,現在看來是沒有什么毛病,可一旦姜長安將來入士,那這將是她被攻堅討伐的借口。
而且制鹽的秘方也不能私用營生,那不如順水推舟,為姜長安賣出人情。
所以,宋夫子聽說后,這才帶著一干學生來到了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