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元輔第289章 三路凱旋(十一)決戰西域(三)阿克蘇之戰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元輔 >>大明元輔最新章節列表 >> 第289章 三路凱旋(十一)決戰西域(三)阿克蘇之戰

第289章 三路凱旋(十一)決戰西域(三)阿克蘇之戰


更新時間:2024年06月14日  作者:云無風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云無風 | 大明元輔 
撫遼東

撫遼東

二月的西北春意初現,但冰天雪地的面貌并未出現太大的改變,西征軍是踏冰冒雪開始發起這次戰爭的。如雙方戰前所料,南北兩路明軍的初期作戰都頗為順利。

南線額爾德木圖方面一路南奔轉西,輕易擊敗了第一支守軍,只花一個上午便完成了對羅卜的占領。緊接著,土默特騎兵開始西進,兩日后抵達怯臺,花了四天的準備時間,再次以一個上午順利擊敗守軍。

休息一日,額爾德木圖繼續沿著沙漠和高原的結合邊緣西進,五日之后抵達克里雅。克里雅是和闐的東部門戶,因此屯駐了七千守軍。

再加上此城城墻也還結實,缺乏重炮的額爾德木圖一時半會攻之不破,只好轉攻城為圍困,同時向哈密報告情況,順便也試探著問了問已經來到哈密坐鎮的甘肅巡撫王庭撰,看看能不能被特批獲得一些炮兵前來支援,畢竟此時的蒙古人早已不善攻城了。

北線劉綎一邊也很順利。他這一路冬末出發,先是就近拿下了葉爾羌與瓦剌和碩特部交界不遠的又力失。

又力失雖是城池,但城池不大,原本只是市集性質,其防衛靠的是游牧于周邊的部落。如今因為明軍主力已經進駐其不遠的吐魯番,布日哈圖早就將聽命的部落撤走,因此又力失城相當于未經戰火,被明軍直接占據。

明軍主力在又力失稍加整頓,主要是安排布防,將之作為西進的后勤據點,然后便啟程向西,于半個月后抵達苦先。

苦先是當前的名字,此地古名其實十分顯赫,正是龜茲。劉綎學問雖然一般,但對龜茲之名還是有所了解的,對于自己能成為收復龜茲的明將也頗為自豪。不過這些暫且不提,只說這一仗打得如何順利。

如何順利呢?于又力失不同,苦先城中倒有守軍,但明軍先鋒抵達之時,苦先守軍便主動派人聯絡,表示愿意獻城投降。原本明軍先鋒、游擊將軍廖文耀還有些擔憂,恐苦先守軍是要玩一出詐降,沒敢輕易答應。

等劉綎親率主力抵達苦先城外二十里時,明軍諸將突然發現一小股騎兵從城內駛出,正朝自己而來。雖然對方不過兩百余騎,但劉綎仍然下令前軍戒備,結果對方表示來的正是苦先城內的守軍主力——除了他們之外,城里就剩下四五百步兵,還都是老弱病殘了。

劉綎頗為詫異,畢竟苦先就是龜茲,是西進道路上一處必經之地,只要敵軍卡死了龜茲城,以步兵為主力的明軍就基本上不可能繞行——除非他要玩點只帶精銳騎兵偷襲敵軍后方的花活。

事實上這種可能性并不存在,因為苦先以西的下一個重要據點是西域交通要道阿克蘇,那是一座大城,除非守將守軍全是二百五,否則不存在被輕騎偷襲而陷落的可能。

劉綎命前軍將領頭前來的將領傳至中軍帥帳,一問方知他們確實只能投降——布日哈圖為了收縮兵力,竟然連苦先這樣的要地都實際上放棄了,他的計劃是死守阿克蘇。

接受投降之后,劉綎將全軍分為兩部,一部分駐扎城外,另一部分由他親自率領進城。苦先守軍并未說謊,此城確實只有七八百兵丁,而且帶甲者只有三百余……可以說披甲率不到一半了。

與之前的又力失一樣,苦先城也要作為后勤據點來布置,而且因為苦先城比又力失要大不少,因此劉綎又被迫在此處停留了四日。這期間有個小問題,就是關于如何處置降軍。

按照劉綎原先的想法,降軍八百問題不大,留下兩千明軍在此接手主要城防,讓著八百降軍做個打雜的就好。但明軍將領們略有些擔憂,兩千明軍控制八百降軍自然沒問題,但萬一有敵軍埋伏在附近,等明軍主力西進來偷襲苦先,結果城內降軍里應外合,那苦先城豈不是就有危險了?

因此他們堅持認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即便不說殺俘吧,至少也該把他們送去吐魯番,讓王庭撰王撫軍來處置,至于他想改編還是遣散這批人,那都跟我們西征將領無關了——后續有什么麻煩,那也是王撫軍的首尾,可賴不到咱們武人頭上。

雖然劉綎覺得這樣挺麻煩,但考慮到大家的顧慮也不是沒有道理,最終還是答應下來。不過,他認為明軍兵力也有限,不可能一邊留下人手駐扎苦先,又一邊派人“押解”降軍去吐魯番,因此干脆讓降兵自己去吐魯番報到。

這一來降兵卻有意見了,他們表示布日哈圖本來就沒給苦先城留下什么物資,他們現在根本難以自行前往吐魯番,請劉太師(蒙古習俗,把漢家高官統稱太師)憐憫。

劉綎無法,考慮到西征準備充足,暫時倒還不缺物資,便撥付了一些口糧和精飼料給他們,然后寫了一封文書,蓋上自己的西征提督關防,告訴他們東返的路上如有意外,還可以去又力失補給。如此一來,八百降軍勉強算是答應了下來,次日開始東歸吐魯番接受下一步安排。

又過一日,劉綎仍然按照計劃留下兩千人駐守苦先,然后率軍繼續西進。這一次,目標就是西域重鎮阿克蘇了。

阿克蘇地區是個沙漠邊緣的盆地綠洲,南方是沙漠,北方是雪山,阿克蘇城就坐落其間。初春時節的阿克蘇,大地正緩緩從寒冬的沉睡中蘇醒。這個季節,阿克蘇的天空常常呈現出一種深邃的藍,陽光開始變得溫暖而柔和,但冰雪尚未完全消融,它們如同守護者一般,靜靜地躺在山巔和陰涼之處。

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雪山依舊巍峨聳立,山頂覆蓋著皚皚白雪,宛若一頂銀色的皇冠,閃耀著冷峻的光芒。山腳下,冰川融水匯成的溪流開始活躍起來,潺潺流水聲伴隨著春風,喚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阿克蘇河在這此時也逐漸解凍,河面上偶爾還能看到漂浮的薄冰,隨著水流緩緩前行。河岸兩旁的柳樹開始抽出嫩綠的新芽,與殘留的白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展現出生命的頑強與希望。

既是綠洲,便有農田,哪怕是在蒙古人的治下。阿克蘇城周邊的農田里,農夫們已經開始忙碌起來,他們翻耕著土地,準備播種新一年的作物。雖然寒意未盡,但人們的熱情和對春天的期盼已經如火如荼。偶爾有孩童們在雪地上嬉戲,留下一串串歡快的足跡,預示著冬日的結束和新生的開始。

倘是往年此時,阿克蘇的市集中,來自四面八方的商販應該已經開始擺攤設點,琳瑯滿目的商品展示著絲綢之路的繁榮。人們的交談聲、馬蹄聲、駝鈴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幅生機勃勃的初春畫卷。

但,那是往年。今年兵災將近,誰還能如此輕松愜意呢?

在初春的寒風中,阿克蘇城的氣氛緊張而凝重。城墻之上,察哈爾部的旗幟迎風招展,三千精騎屯駐城中嚴陣以待。見過這支精騎的人都說,這些蒙古勇士個個眼神堅定銳利,仿佛能穿透遠方滾滾塵煙中的敵人。

不過,這三千精騎并不是城中唯一一支守軍。城內的兩萬余葉爾羌征召軍也在緊張地備戰,士兵們這幾日不是忙著檢查武器,就是抓緊修補著盔甲,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戰斗。

城外的明軍,已如一條巨龍般蜿蜒而來,旌旗獵獵,戰鼓隆隆。他們的目標非常明確——收復失落的西域故土,而阿克蘇城作為通往西域的咽喉要地,自然是這場征途上的必爭之地。明軍上下深知,只有攻下這座堅城,才能打開通往西域的大門,為大明實現“遠邁漢唐”的圖景。

城內外,雙方的斥候不斷穿梭,探查對方的虛實。城中的守軍加固了城防,挖掘了壕溝,準備了滾木礌石,以防明軍的猛攻。而明軍則在城外布置了營帳,設立了防線,同時派出使者試圖勸降,希望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

夜色漸濃,明軍的營帳中卻是燈火通明,如同白晝。征西提督劉綎身披鎧甲,端坐在主帳之中。他的眼神堅毅而深邃,仿佛能洞穿這夜幕,直視即將到來的戰斗。

西征軍的將領們,如總兵邊之垣、副總兵劉天俸、參將廖文耀和周于德,以及游擊王化龍、寇崇德、夏世勛、陳其正、劉招孫、劉紹貴等人,已然齊聚一堂,共同商議阿克蘇戰役的作戰計劃。

“諸位!”劉綎的聲音在大帳中回蕩,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根據京華商社線報,阿克蘇守軍分為兩個部分,一是那支三千人的察哈爾騎兵,他們可以看做是此戰蒙軍的督戰隊,負責監督葉爾羌黑軍與我軍作戰。另外,線報再三強調,這支察哈爾騎兵還受命以葉爾羌黑軍為餌,來盡量消耗我軍有生力量;

至于葉爾羌的黑軍,他們雖為察哈爾人的仆從軍,但為了守住阿克蘇,保衛他們的棲身之地,必定會拼死抵抗。因此,我們必須謹慎行事,針對他們的特點,制定周密的戰術。”

沒有人問京華商社的線報何以連察哈爾騎兵受命以葉爾羌黑軍消耗明軍這樣的內幕都能探聽清楚,因為這一路上京華商社已經再三向他們證明了一個道理:財能通神。

察哈爾人在葉爾羌的統治本來就不算十分穩固,只是因為布日哈圖手段高明,才能看似平靜。但平靜之下從來不乏涌動的暗流,不僅葉爾羌殘余的上層人士愿意為了金銀珠寶出賣情報,甚至就連察哈爾部蒙古人的不少頭領也是如此。

不過,金錢的作用也不是無限的,比如明軍現在希望收買城中守軍,或者開出優厚條件讓他們開城投降,這就沒法做到了。

總兵邊之垣跨前一步,手指著地圖上的阿克蘇城,詳細分析道:“阿克蘇城墻高大且厚實,強行攻城恐怕損失慘重。依我之見,我們仍應依照朝戰之攻城經驗,先以火炮轟擊城墻,破壞其防御設施,為后續攻城創造條件。”

副總兵劉天俸點頭附和:“邊總戎所言極是。火炮乃我軍之利器,必須充分發揮其威力,此前又力失、苦先兩戰都是不攻自破,我軍火藥儲備尚稱充裕,這阿克蘇之戰正好用來揚威!

不過與此同時,我們還需考慮敵軍的反擊,特別是那些察哈爾騎兵。按照京華商社的線報來看,這支騎兵毫無疑問是察哈爾本部精銳,倘若在我軍陷入攻城之時突然殺出,側擊我軍一翼,亦或直沖中軍大帳,無疑都極其危險。”

游擊將軍廖文耀顯然同意這個看法,于是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見:“為確保萬無一失,末將愿承擔截擊敵軍援軍和突襲敵軍后方的任務。若察哈爾騎兵真敢如此,則末將或可出其不意,給予敵軍致命一擊。”

眾將領的討論愈發熱烈,每個人都在為即將到來的戰斗出謀劃策。經過長時間的商議,各項細節逐一得到完善,最終劉綎拍板道:“那好,我們就按照商議的方案行動。明日拂曉,集中炮兵先行開火,力求以最快的速度摧毀敵軍城墻。隨后步兵和騎兵協同作戰,一舉拿下阿克蘇!”

與此同時,在阿克蘇城內,氣氛同樣緊張。名義上的守城主將、執掌葉爾羌黑軍的艾尼瓦爾召集了城內所有的將領,商討對策。他神色凝重地道:“明軍來勢洶洶,我們必須做好萬全的準備。明軍火炮威力驚人,故城墻之防御乃是重中之重,絕不能有任何疏忽。各種臨時加固城防之準備,必須在今晚全部做好!”

巴爾思,這位察哈爾騎兵的主將,眼中閃爍著冷冽的光芒:“即便城墻被破,我的騎兵也會立刻出擊,將突入缺口的明軍撕成碎片!”

城內的將領們紛紛表示贊同,他們深知此戰關乎整個西域的戰局,必須竭盡全力捍衛阿克蘇。不過,艾尼瓦爾望向巴爾思的目光卻并不堅定,他總覺得巴爾思的話雖然聽起來慷慨激昂,但似乎有些過于自信了。

明軍打破缺口,那也并不是察哈爾騎兵發揮的時機,畢竟城墻缺口又不是廣袤草原,騎兵能有多大的發揮空間?這些道理巴爾思不可能不懂,但既然他肯定懂,為什么還要這樣說呢?

艾尼瓦爾思來想去也沒想明白,但他也不好多問——或者說,不敢多問。雖然名義上自己才是阿克蘇的守軍主將,但眾所周知,葉爾羌黑軍只是察哈爾部的附庸。即便城中的葉爾羌黑軍人數遠多于察哈爾騎兵,但這支騎兵的主將巴爾思在地位上仍然遠高于自己。

艾尼瓦爾甚至懷疑,布日哈圖太師讓自己做守城主將,卻讓巴爾思作為援軍主將來此,搞不好是打定主意萬一城池失陷,不至于讓巴爾思作為頭號責任人受到重罰。至于自己么……呵,替罪羊罷了,又復何言。

隨著天空逐漸亮起,明軍的火炮陣地開始活躍起來。王化龍緊盯著城墻,下令道:“集中火力轟擊城墻,打開突破口!”隨及,二十余門重型的二號火炮齊發怒吼,城墻在猛烈的炮火下顫抖起來。

雖然這時代重炮的準頭確實有限,但多打幾輪之后仍然有不少巨大的實心鐵彈丸擊中城墻,隨著城墻的裂紋一處連接一處,整個城墻開始變得岌岌可危,部分地段開始出現崩塌。

總兵邊之垣見狀,立刻指揮步兵:“攻城車,準備攻城!一旦炮火停止,就立刻上!”一些步兵們鉆入攻城車內部,一些湊到尾部,各自抓住扶欄和把手,開始緊張而有序地接近城墻。

此時,城內的艾尼瓦爾心急如焚。他深知葉爾羌黑軍正面作戰不是明軍的對手,但現在引以為依靠的堅固城墻在明軍威力巨大的火炮面前已經開始崩潰,已經由不得他多加思考,只能大聲命令:“不要管火炮,必須立刻加固和修補城墻!敢死隊出城襲擊明軍攻城車,盡量拖延時間,只要到了晚上,明軍將不得不停止進攻!”

明軍是有夜戰能力的,艾尼瓦爾也知道這一點,但他期望夜晚來到并非是因為黑暗能讓明軍停止進攻。他期望的是西域的氣候——晝夜溫差巨大。在初春的阿克蘇,只要入夜就冷得滴水成冰,而明軍不可能耐寒至此,所以必須停下來。

巴爾思,作為察哈爾督戰騎兵的主將,他的目標則更加明確——在阿克蘇陷落之前,盡量保證自己的部隊不受損失。他冷眼旁觀葉爾羌黑軍的拼死作戰,雖然有些遺憾,但還是暗中下令:“察哈爾的勇士們,做好準備,一旦城墻被破,我們立刻撤離!”

親自登上瞭望木塔的明軍副總兵劉天俸端著望遠鏡注意到了城中的動靜,他立刻傳令下去:“告訴廖文耀,城中騎兵有動靜,讓他注意,千萬別讓他們沖出來接近帥帳!”

隨著明軍火炮的停止,攻城車接近城墻,城中的葉爾羌黑軍敢死隊出城希望破壞攻城車。攻城車關閉尾部鐵門,尾后的步兵撤回本陣,而本陣明軍的火槍兵則立刻開始火力壓制。他們的火槍可以擊殺攻城車外的敵軍,而攻城車因為有鐵質防彈結構,卻可以安然無恙。

黑軍敢死隊沒有起到預期的效果,反而死傷慘重,剩下少量敢死隊只能撤了回去。隨著攻城車撞破更多城墻和城門,明軍步兵們迅速搭起云梯車,開始奪城作戰。這些步兵一部分在推動云梯車,一部分站在高聳的車上一個個的隔間中用火槍射擊,打得城墻上只憑弓箭反擊的葉爾羌黑軍幾乎抬不起頭來。

不過,葉爾羌黑軍仍然拼死抵抗,等明軍接近之后,火槍與弓箭的威力也就相差無幾了,甚至弓箭的射速還更快。至于城下的明軍,葉爾羌黑軍則從城墻上扔下滾木和礌石,試圖阻止其進攻。然而明軍士氣高昂,不斷有人沖上城墻,與敵軍展開近身搏斗。

此時,阿克蘇北城的側門忽然打開,打著“繞襲明軍側后”名義而來的察哈爾騎兵快速出城,但卻根本沒有往明軍著力攻城的南門而去,反而望著西北方向快馬奔馳。

巴爾思不知道的是,明軍游擊將軍廖文耀率領的明軍騎兵此刻早已抵達了察哈爾督戰騎兵的行進路線上。他們埋伏在暗處,等待著最佳的出擊時機。

戰斗進入白熱化階段,葉爾羌黑軍在明軍的猛攻下開始崩潰。艾尼瓦爾眼看著局勢已經無法挽回,而最后期盼的“察哈爾騎兵對明軍中軍發動奇襲”也遲遲不見,他無奈地下令全軍投降。

而此時,巴爾思率領的察哈爾督戰騎兵也已經脫離戰場,開啟了狂奔模式——只是正好撞到了廖文耀的伏擊圈內。

廖文耀見狀,立刻下令:“出擊!攔截那些逃跑的騎兵!”明軍如猛虎下山般沖出埋伏地,向察哈爾督戰騎兵發起猛攻。

巴爾思先是大吃一驚,但也馬上回過神來,大喊道:“明軍是具裝騎兵,跑不過咱們!勇士們,沖過去就能回到葉爾羌!”

不得不說,巴爾思能被委以重任是有道理的,布日哈圖沒有看錯他。一番激戰之后,雖然數百名察哈爾騎兵被殲滅,但大部分還是成功逃脫了。此刻的明軍騎兵仗著裝備精良,正面作戰已然不畏蒙古騎兵,但論到機動性……還得看蒙古人的。

最終,明軍成功占領了阿克蘇城。城內剩余的葉爾羌黑軍在無法抵擋明軍的攻勢后選擇投降。

此戰明軍大獲全勝,以戰死五百六十三人、負傷兩千余人為代價,拿下了西域第一個交通樞紐阿克蘇成。與之相對應的,察哈爾督戰騎兵雖然戰損數百人,但大部分還是得以全身而退,而葉爾羌黑軍參戰兩萬余人,戰死四千左右,余者或是負傷,或是被俘。

此戰之后,曾被察哈爾人倚為重要輔佐力量的葉爾羌黑軍幾乎全軍覆沒。葉爾羌城已然不遠,而且因為少了葉爾羌黑軍,似乎更加搖搖欲墜。

劉綎大喜過后逐漸冷靜下來,在夜間的會議中提出了一個疑問:“我軍都已經打到阿克蘇了,為何不僅未曾看見蒙軍主力,甚至僅有的三千察哈爾騎兵還在關鍵時刻臨陣脫逃?諸位對此有何見解?”

感謝書友“墨寫驚鴻”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doni”、“書友20170107012220447”的月票支持,謝謝!

PS:6K應該算1.5章吧……順便,考慮到讀者之前的反饋,沒有主角參與的戰事會盡快寫完,然后就該隨駕南行了。

熱門小說:、、、、、、、、、、


上一章  |  大明元輔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