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元輔第287章 輔弼(十八)甲種十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元輔 >>大明元輔最新章節列表 >> 第287章 輔弼(十八)甲種十軍

第287章 輔弼(十八)甲種十軍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云無風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云無風 | 大明元輔 


鬼吹燈小說:、、、、、、、、、、、、

“就是不知道各地總兵、都司會選戰兵呢,還是會選生產建設兵團呢?”

高務實此言一出,眾將你看我,我看你,一時都不知該如何回答。最后還是戚繼光高風亮節,笑道:“若老夫還是一鎮總兵,想必是會選戰兵的。”

戚繼光是今天高務實帶來的兩位老帥之一,他雖然早已經不帶兵了,但他侄兒戚金卻是現任朝鮮總兵官,所以戚繼光這句話一說,也就等于“幫”戚金做了選擇——戚金肯定不敢反對他的意見。

這下子,難題就到了李成梁這兒。

李成梁其實不想答應這話,畢竟他們李家多少年前就已經在遼東混成地頭蛇了。哪怕高元輔當年在遼東時故意安插了一大堆宣大系將領用于平衡李家的實力,但無論如何說,李家是當地武將世家,而宣大系將領的根基始終是在宣大,其在遼東只是客將,終究是“強龍不壓地頭蛇”的。

更何況隨著朝鮮內附,宣大系駐遼之兵也多多少少南調朝鮮了一些,這就讓李家在遼東繼續再次恢復到全盛之狀。在這種情況下,李成梁實在不想把所謂“生產建設兵團”讓出去,只留戰兵在手。

畢竟,按照禁衛軍模式,生產建設兵團才是管錢的,而戰兵只會花錢——這意味著戰兵雖強,卻要看生產建設兵團臉色行事。當然,李成梁相信按照高元輔的手段,這生產建設兵團最終又要看文官臉色,至于是看兵部的臉色還是看戶部的臉色,那對李家來說并無區別。

可是現在戚繼光先表了態,李成梁也沒有反對的理由,何況他現在很清楚,高元輔之所以非要把他這老頭子帶來,估摸著就是要逼他表態,反對實際上毫無意義——怎么著,現在大明軍方還有人敢對高候爺說不?

李成梁干咳一聲,看了有些緊張地盯著自己看的幼子李如梅一眼,嘆息道:“朝廷大事自有元輔獨斷。元輔既然認為該做,那想來就是該做得,咱們這些武人自是愿附驥尾……若此策將行,則我鐵嶺李氏素以軍功立身,自也是要選戰兵的。”

高務實悄然松了口氣,面上卻只是微笑頷首,目光輕輕瞥向麻貴。

麻貴還能說什么?戚繼光、李成梁這兩位以戰功獲封伯爵的武臣雙壁都不敢有一字反對,自己一個在元輔帳下效命多年的嫡系,難道還敢跳出來說有不同意見?

麻貴連忙坐直身子,抱拳道:“末將這二十余年只學會了一件事:聽元輔的準沒錯。元輔既然說要改,那一定是非改不可的,我云中麻氏舉族贊同,絕無二話!”

好,很好。戚繼光在武臣中威望卓著,東李西麻則是實力最強,如今這三家既然答應下來了,那么大明軍中敢反對的人大概也就沒有了……嗯,南軍中說起來還有個人威望實力都不差,但那人巧得很,正是劉綎。哼,劉綎要是敢反對,我直接讓劉馨拿馬鞭去抽她哥。

“好!三位大帥果然公忠體國,連編制都不問就答應下來了,痛快,痛快!本閣部甚是欣慰啊。”高務實一拍桌案,很是豪氣干云地夸贊道。

戚繼光微笑,李成梁強笑,麻貴干笑。

這三位呀,其實只有戚繼光對此是真的毫無私心,而且一眼就看得出高務實這么做的原因。高元輔是真正為大明軍隊在殫精竭慮啊,他戚某人感動還來不及,又怎會有何不滿呢?

李成梁則是自問無力反對,論權、論財、論勢、論圣眷……甭管論什么,李家都不可能和高務實比,那又何必自討沒趣?

至于高務實說他們居然“連編制都不問”,李成梁也是自問不如不問——以高元輔的手段,既然他今日已經取得完勝,而自己則選擇完全配合。那么接下來高元輔就肯定會給個甜棗,而不會再給一棍子,這一點李成梁是敢打包票的。

麻貴的干笑則是因為他確實有點左右為難。一方面,麻家的勢力正是因為受到高元輔器重才得以飛速擴展,另一方面,這些年麻家的小輩們在軍中比李家小輩們發展得還要好,現在已經占據了好些高位,而此刻自己“連編制都不問”,也不知道會不會因此損失太大,到時候回到族中不好交代?

三位大帥都只是“笑而不語”,高務實也知道他們心中所想各不相同,不打算再打啞謎了,直接掏出一道條陳,道:“這是此輪軍改的主要措施,概而論之便是除禁衛軍之外,大明各鎮各軍劃分為甲、乙、丙三類,其編制大小、武裝配備都會因為分類不同而有所區處。”

高務實把條陳往桌上一放,見除了戚繼光之外,幾乎所有人都一臉緊張地盯著被他手指按著的條陳,似乎要長出一對透視眼,立刻看清楚里面究竟寫了什么。高務實不禁微微一笑,將這條陳推到戚繼光面前,溫聲道:“戚院長,還是請您老來念一下吧。”

“敢不從命?”戚繼光客氣了一聲,毫不猶豫地拿起條陳,打開來掃了一眼,然后念道:“天下之兵,分以四類。禁衛軍為天子宿衛、朝廷利器,故單獨開列,可謂超等、特等。乃下轄五鎮,輔以重炮一協。

每鎮步隊兩協,一協官兵四千零三十八人;每協兩標,步標官兵一千七百五十六名,馬標官兵一千一百一十七名;每標又分為三營,每營四連,每連三排,每排三棚……

馬隊、炮隊各一標,每標三營,每營馬四連、炮三隊;工兵一營,每營四連,每連三排;輜重隊一營,每營四隊。

步連、炮連、工兵連每連皆三排,每排三棚;馬連兩排,每排兩棚;輜重連兩排,每排三棚。另有軍樂金鼓一隊。

各兵種每棚正副目兩名,正兵四名,副兵八名。計全鎮軍官及司事人員七百四十八人,弁目一萬零四百三十六人,兵卒夫役一千三百二十八人,共一萬兩千五百一十二人。如此,禁衛軍五鎮一協,合計六萬六千五百九十八人。”

“禁衛軍以下,編設甲種軍。甲種軍之鎮及以下與禁衛軍同編,每軍下轄四鎮,每軍五萬零四十八人。計劃編練十軍,分別為:遼東第一軍、薊州第一軍、宣府第一軍、大同第一軍、延綏第一軍、寧夏第一軍、固原第一軍、甘肅第一軍、漢城第一軍、伊犁第一軍。”

“啊!”

“嘶……”

看來高務實這個十軍計劃有些出乎眾將意料之外,不少人忍不住到抽冷氣,甚至驚得“啊”了出來。

高務實環顧眾人,問道:“諸將有何異議?”

眾將心如電轉,李成梁心中有話但不想開口,于是給李如梅暗中使了個眼色。

李如梅不知道老父到底是什么心思,干脆就問了自己想問的:“元輔,十個甲種軍之中怎的少了九邊之一的太原,卻多了朝鮮漢城和……和這個什么伊犁。說來慚愧,末將孤陋寡聞得很,竟不知這伊犁在哪?”

高務實道:“伊犁么,在西域,是將來我朝西域大軍屯兵之所。”說罷,又將伊犁河谷的重要性描述了一番,最后強調道:“伊犁之重,在西域首屈一指。伊犁在,則西域在;伊犁失,則西域失。故我為伊犁設一甲種軍,以五萬精銳鎮之,可以就食河谷,統攝全域。”

高務實把伊犁河谷的重要性一說,這諸位都是一時名將,自然知道其價值,也就不懷疑在此設置一個甲種軍有什么不妥了,紛紛點頭表示理解。

李成梁心中暗想:“倒是想不到高元輔會給一個甲種軍編設四鎮之多,而且都是和禁衛軍的鎮一樣,這可是極其精銳的武備,火器無論槍炮都是最上等……若我遼東軍按照禁衛軍武備編練四鎮,那可比如今的實力還要強大不少。

只是,這一軍四鎮,不知道四鎮統制是否都能讓我李家之人把持?倘若四鎮統制都出自我李家,那才是真正撿了大便宜,但若是要被摻沙子分出一鎮兩鎮,情況可就難說了。

哦,還有,甲種軍雖強,但說到底這兵力也就五萬,而且元輔把這十個甲種軍都在地名后面加上了‘第一軍’后綴,可見應該還有‘第二軍’、‘第三軍’之類的作為補充。卻不知這‘第二軍’、‘第三軍’又會落到什么人手里?”

但此刻戚繼光見沒有人繼續提問,卻是輕咳一聲,又繼續念了下去:“乙種軍每軍下轄三鎮,武備次之于禁衛軍與甲種諸軍,而各鎮員額不變,每軍三萬七千五百三十六人。共設十八軍,分別設于以下諸城:南京、鳳陽、興都、杭州、福州、南昌、武昌、長沙、廣州、南寧、貴陽、成都、昆明、濟南、開封、西安、保定、太原。”

眾人一聽,暗道:原來太原這次被降級了,明明也是九邊之一,卻竟然沒有設為甲種,只撈到一個乙種軍編制……可是,這是為何呢?

身為宣大系將領,而宣府、大同、太原三鎮其實都是“山西軍鎮”,多年來被視為一體,所以這時候麻貴忍不住了,問道:“元輔,宣大二鎮都設甲種軍,為何偏偏太原被降格為乙種軍了?太原鎮乃是防備鄂爾多斯部蒙古東進河北平原的主力大軍,這一降格恐怕……”

高務實淡淡擺手,道:“等改編完成之時,太原大抵已經沒有這一重任需要擔負了。”

“啊?”麻貴愣住了。什么叫沒有這一重任需要擔負了?

“待奪回西域,鄂爾多斯部會奉命西遷,此后輔佐伊犁河谷的伊犁第一軍鎮守西域。”高務實平靜地道:“伊犁第一軍除步、炮之外,騎兵會以重騎兵為主,而鄂爾多斯部則將全作輕騎兵。屆時輕重配合,河谷之外的小股敵軍主要由鄂爾多斯部負責處置,唯有敵軍重兵巨寇出現,伊犁第一軍才會出陣。”

感謝書友“初次登錄”、“Apodes”、“書友20170107012220447”、“生如夏花980705”、“doni”、“2736”的月票支持,謝謝!

PS:最早的時候曾經想過先編五個甲種軍,后來想想這樣的話利益分配有點難搞,而且“五大主力”聽起來很是不祥……最后翻了個倍,來個十全十美好了。

相關、、、、、、、、、

__軍史小說


上一章  |  大明元輔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