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元輔第287章 輔弼(十五)京北大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元輔 >>大明元輔最新章節列表 >> 第287章 輔弼(十五)京北大營

第287章 輔弼(十五)京北大營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云無風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云無風 | 大明元輔 


鬼吹燈小說:、、、、、、、、、、、、

戰旗飄飄,槍林閃耀;盾車四面橫列,火炮一字排開。禁衛軍京北大營今日中午忽然改變訓練日程,下達了緊急大集合的命令。

六萬勁旅被要求在一個半時辰內完成集結,以閱兵狀態迎接中極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南寧候高務實的突然檢閱。另外有消息說,陪同元輔一道前來的還有禁衛軍老帥、寧海伯戚繼光,以及遼東軍老帥、寧遠伯李成梁。

此時此刻,元輔一行尚未抵達,而禁衛軍時任司令麻貴才剛剛獲得一點喘息的時間——別看六萬人的軍隊聽起來好像不多,但由于高務實給禁衛軍配屬的武器裝備明顯是按照某種“重裝集團”標準來的,以至于要形成“閱兵狀態”會變得很麻煩。

可別忘了前頭曾經說過,禁衛軍平時并不會全面配發武器裝備,臨戰才會從武庫中調撥下發。在平時,禁衛軍六萬余人所配發的武器裝備大概是火炮五十、火槍三千、長矛及相應冷兵器六千,然后分冷熱兵器進行輪流訓練。是的,這些裝備是用來訓練用的,并非用來做其他。

至于說軍隊或者軍人本身的安全怎么辦,別擔心,禁衛軍軍步兵的雁翎刀和騎兵的馬刀還是全面配發的,這些短制冷兵器不在限制之列。哦,對了,斥候騎兵在馬刀之外還配發弓矢,是最為特別的,不過他們在作戰時配發的馬槍平時同樣也不配發,訓練則單獨下發。

除此之外,火炮、火槍訓練時所需的火藥、彈丸,平時也都限量,每日早上會從武庫運來,一次發放只管一天。順便說一句,南疆各警衛軍在平時也都是執行與大明禁衛軍相同的制度。

如此嚴格的制度,自然是為了保證軍隊穩定,并且不會出現什么大家都不想看到的意外,這是可以理解的。不過也正因為如此,高務實突然傳令要檢閱禁衛軍,而且要求禁衛軍擺出“閱兵狀態”,那就很麻煩了。

因為,這意味著武庫方面必須立刻把所需的火炮、盾車、火槍及各種冷兵器在極短的時間內送達禁衛軍京北大營。而京北大營又要火急火燎地將輕兵器和護甲等物發放到人、將重火器等排開陣勢。

除了因為沒有虎符之故,不必也不能把火藥、炮彈等物送來,禁衛軍其實相當于要表演一次“緊急出征集結”。考慮到高務實只給了一個半時辰,麻貴的忙碌顯而易見——此時他已經連嗓子都嘶啞了。

唯一令他欣慰的,大概就是禁衛軍在這短短一個多時辰里所展現出來的效率。從武庫運來的火炮等物資雖然應該是提前出發,但禁衛軍從接收物資到全面裝備、展示,依舊是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的,換做其他部隊的話,一整天能搞定都算是訓練有素,而禁衛軍卻真正做到了搶先完成——距離元輔給出的時限還早了半柱香。

雖然這些年冬天極冷,但夏日卻依舊炎熱,劉綎此時一身戎裝,光是盔甲都有幾十斤重,熱得汗水涔涔。他領著一干將校站在京北大營的轅門口望著南方,終于看到了旗幟和回避牌,緊接著看到一行馬隊出現。

打著回避牌的隊伍竟然沒用一頂轎子,卻是以整一支馬隊的狀態而來?這……好像不太符合內閣首輔出行的排場啊。說起來,元輔出征在外時雖然都騎馬,但他在京師時可還是以轎子、馬車出行為主,今兒這是怎么了?

時間稍稍流逝,一行馬隊的狀態更加看得分明。這是一支約有五六百人的馬隊,平時看來已經是規模相當不小了,不過……這里是正要接受檢閱的禁衛軍京北大營,兩相比較一下也就并不起眼。

此時,眼尖的麻貴已經看出,堂堂、南寧候高務實果然是穿著一身坐蟒曳撒,一馬當先走在最前頭,而他身側正是兩位老將——不對,是兩位老帥——戚繼光與李成梁。

以武臣角度而言,這兩位在往前倒回去的四十年里,可真是名副其實的帝國雙璧啊!而今日,他們兩位卻都只是陪同元輔而來的綠葉。不過,元輔的確也有這個資格——不為他中極殿大學士的身份,而是因為他的赫赫戰功。

如果說戚、李二位老帥是帝國雙璧,那元輔毫無疑問就是大明朝廷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他這二十年里的戰功之顯赫,就算中山王再世也得甘拜下風。

麻貴一時神思不屬,直到他身側的李如梅提醒道:“司令,是不是該迎元輔及二位老帥一迎了?”

麻貴這才發現高務實一行離自己等人已經只有百丈距離,趕緊清醒過來,率人上前迎接。才走了十余步,馬隊已經近在眼前。麻貴迎著高務實打量的目光,一撩戰甲下擺,單膝下跪道:“末將禁衛軍司令麻貴,率禁衛軍上下恭迎元輔檢閱。”

隨著他的動作,其身后將校軍官以及周圍士卒一齊單膝參拜,口稱“末將(小的)參見元輔”。

高務實嫻熟地翻身跳下馬來,左右打量一眼,上前扶起麻貴,道:“麻司令請起。”

麻貴起身道:“謝元輔。”

高務實點點頭,又放大聲量道:“諸位也都請起吧。”眾將等于是聽令起身,也都齊聲道:“謝元輔。”

高務實稍稍讓開半邊身子,道:“今日本閣部臨時起意,想來看看禁衛軍,二位老帥聞之,也都想來看看……諸位與二位老帥大多有舊,都來見過吧。”

麻貴等人論資歷誰也比不得這二位,自然趕緊來見過。別人倒還好,李如梅見過李成梁的時候卻是有些意思。

先是李如梅上前,二話不說就“咚咚咚”磕了三個響頭,道:“不孝兒見過父親大人,父親大人身子可好?”

李成梁白胡子抖動,看得出頗為激動,但最終卻憋出一句氣話:“來了半年,也沒見你來問候一句,今日倒是想起問我老頭子還能活多久啦?”

李成梁是嘉靖五年生人,比戚繼光還大兩歲,今年已經七十四歲高齡。李如梅是他的第五子,也是幼子,甚至算得上是老來得子,因此過去一直格外照拂和培養,本來應該是最親近的,卻不料李如梅年初被調禁衛軍后居然一直沒去看望他,弄得他很是生氣。

這件事需要稍稍說道。在朝戰期間,李如梅先是從其長兄李如松入朝作戰,后來李如松部受損較大,在第一次議和之后就專心征兵練兵、恢復李家軍實力去了,而李如梅則接替了兄長的位置,出任平倭總兵官。(注:當時武將方面排序是平倭提督麻貴、平倭副提督劉綎、平倭水師提督陳璘、平倭水師副提督鄧子龍、平倭總兵官李如梅。)

朝戰之后敘功,李如梅排名前列。當時高務實有想過在麻貴出任禁衛軍司令之后讓李如松來當他的副手,即禁衛軍副司令,但在暗示過李如松之后卻被后者婉拒了——或許李如松是想要繼續穩固李家軍的實力,也或許只是不愿意屈居麻貴之下,總之沒答應。

不過,李如松卻推薦了自己的幼弟李如梅,說他這位弟弟論才干比自己更強,論朝戰戰功也比自己更高,所以他比自己更適合禁衛軍副司令一職。

李如松或許是為了表明自己并非不識好歹,還在寫給高務實的信中暗示李如梅出任禁衛軍副司令的另外一些好處:比如他是幼子,在京任職更便于照顧老父;比如他是侯爺您的妹夫,在京任職也可以把您妹妹帶過去……

高務實想了想,認為李如梅雖然年輕,但李如松說得也沒大錯——至少李如梅真正算朝戰戰功還真不必李如松差。主要原因是李如松猛打一場之后,推進到平壤就回遼東了,而李如梅卻是打滿全場,把后期的戰功加在一塊,那功勞確實很足。

雖說李如梅比李如松小了十多歲,但戰功既然到了,而且早就是總兵身份,那出任禁衛軍副司令倒也不是不行,于是高務實就上疏奏請了。

高務實的奏請自然不會被朱翊鈞駁回,于是李如梅就以三十多歲的年紀出任了禁衛軍副司令一職。這種提拔重用不說一步登天吧,至少也是個平步青云,因此就有京中流言,說李如梅之所以這樣受重視,關鍵不在于他有多厲害,而是在于他娶了高務實的妹妹。

李如梅自己也聽說了這樣的流言,自然非常氣憤。自己的戰功明明擺在這兒,可是總有人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甚至把自己的戰功說成高務實喂食。這很好理解:大舅哥是平倭經略,把好打且功勞大的仗交給自己打,那自己當然危險小而功勞大。

可問題是,李如梅認為自己的戰功都是實打實的,自己這位妻兄雖然重用自己,但并沒有故意“喂食”,憑什么自己要受這委屈?

可是流言這種東西從來不講道理,李如梅也不可能天天跑去京師嚷嚷,因此思來想去,覺得只能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配得上這個禁衛軍副司令的職務。這樣一來,他抵達京師見過皇帝,獲得皇帝任命之后,連就在京師的寧遠伯府都沒去,立刻去到禁衛軍京北大營報到,然后一門心思撲在軍務上,半年下來甚至沒有一步離開過軍營。

于是就有了剛才他連磕三個響頭,以及緊接著而來的李成梁的批評。

李如梅不敢辯駁,繼續磕頭道:“兒子不孝,請父親責打。”

“責打?”李成梁一揚馬鞭,喝道:“你當老夫不敢?”

高務實趕緊伸手攔住李成梁,打圓場道:“寧遠伯息怒,軍前教子雖是佳話,但子清此番卻也事出有因……總之,今日我來替子清討個情。寧遠伯看在我這薄面的份上,先饒他這一回如何?”

李成梁氣歸氣,但他這種人精哪里不知道李如梅不去看望他的原因?之所以做這一出,就是想讓天下人都知道,我家五郎為了朝廷做到這種程度,連七十多歲的老父親身處同城都沒時間去看一眼,你們還有臉質疑他的盡忠職守?

說穿了,李成梁就是借此機會捧兒子一把。高務實自然也知道,所以毫不意外地配合演出。李成梁這才做出一副不情不愿的樣子,沖李如梅罵道:“逆子,今日看在元輔面上,且先饒你一回。將來再是這般,別以為老夫就抽不動你了!”

他說罷,猛地空抽了一馬鞭。這一鞭子抽得勁風呼嘯,還真不像是個古稀老人當有的氣勢,看得周圍人都是暗暗咋舌。

一旁的戚繼光大笑道:“引城兄真是老當益壯,這一鞭子不僅出手如電,而且腕力用得恰到好處,不愧是騎兵名帥。”

然后又笑著對李如梅道:“聽說子清在朝鮮時便是率領遼東騎兵主力追著倭寇大軍打?好好好,好一個家學淵源!說來也是巧了,老夫學院之中正缺人講解騎兵運用,子清潛心練兵半年,也該換點活干……不如改日也去學院給各地將校們上幾堂課,教教他們如何訓練和運用騎兵如何?”

戚繼光從禁衛軍司令退下后就出任了大明軍事學院的首任院長,他發出這一邀請完全是合情合理。

順便說一句,原歷史上的戚繼光因為張居正死后被牽連,受到非常嚴重的打擊迫害,甚至還導致了家庭變故,最終在窮困失意中于萬歷十六年病逝,享年六十一歲。而在這個時空中,戚繼光自從與高務實相識,可謂一路順風順水,無論心病還是身病都沒有,健康情況非常良好,所以今年雖然也已經是七十二歲高齡,卻是精神矍鑠、中氣十足。

本來嘛,這才是戚繼光應該有的模樣。他早年初次上陣,就因為自己所領軍隊見敵即潰,危機之下能夠一箭射殺倭寇首領而力挽狂瀾。這樣的猛人,又常年帶兵練兵,還從來沒有過敗績,更不可能受傷,自己的身體怎么可能會差?原歷史上離世太早明顯是因為迫害,心力交瘁之下失去了求生欲。

經過高務實的求情以及戚繼光這么一說,李如梅終于“戰戰兢兢”站起了身來,小心看了老父親一眼,又望向高務實,似乎在征求什么。

高務實笑道:“看我作甚?邀請當世名將去軍事學院講課本就是皇上應允的,既然戚院長發出了邀請,接不接受就全憑你自己所愿了。”

李如梅忙道:“蒙戚帥不棄,看得上晚輩這點微末之能,晚輩豈敢推辭?但有所知,不敢藏私。”

感謝書友“今年?多久?”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胖胖龍2003”的月票支持,謝謝!

相關、、、、、、、、、

__軍史小說


上一章  |  大明元輔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