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實業第2281章 小子出息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大國實業 >>大國實業最新章節列表 >> 第2281章 小子出息了

第2281章 小子出息了


更新時間:2025年04月10日  作者:文屹  分類: 都市 | 都市重生 | 文屹 | 大國實業 

(求推薦求收藏)

李慎行:“他們竟然點了一堆狼煙來混淆天基激光武器的瞄準器,有時候還偏偏選在沙塵暴的天氣來測試。這合理嗎?”

“還特地為這個目標造了一個小的城市,然后把目標靶子放在城市的巷子里。怎么感覺像在玩游戲一樣。那費了老勁造出來還有什么意義。”

李文軍解釋:“復雜起伏地形會改變地面目標相對位置和角度。地形起伏導致目標實際位置與計算位置偏差,增加天基激光武器瞄準難度。如果目標躲在山谷中,天基激光武器易受山體阻擋或誤判目標高度、距離等信息,難以準確瞄準。比如漂亮國在阿富汗作戰中,常規偵察和打擊手段就會因為阿富汗的多山地形受影響。”

“同理,高大建筑物、茂密森林等遮蔽物會遮擋目標,比如海灣戰爭中,大量建筑物成為目標掩體,天基激光武器也難以瞄準目標。”

“他們點狼煙,是利用大氣環境引起的光學畸變來干擾激光武器的瞄準精度。因為地面大氣并非均勻介質,當溫度、濕度、氣壓,懸浮物濃度不同時,大氣密度不均勻。激光穿過會發生折射、散射等現象。”

“熱對流使大氣中出現溫度梯度,造成光線傳播路徑彎曲,偏離目標。塵埃、煙霧等氣溶膠顆粒會散射激光,降低能量并干擾瞄準系統對目標的識別和跟蹤。比如海灣戰爭中,油井的大火產生的大量濃煙彌漫在空中,就嚴重影響依賴光學瞄準的武器系統。所以天基激光武器在此環境下瞄準準確性也會大幅降低,他們是在想辦法測試我們自己的武器在這種情況下的精確度。”

“以后在武器的實際運用中,導致武器失效或者威力和精確度降低的理由會更多更復雜更奇怪。所以他們在想方設法模擬出所有可能的情況,做好預判,糾正誤差,減少干擾。”

一個月后,李慎行開始問稍微有點深度的。

比如今天發郵件來問的:“為什么我們的目標是向更短波長靠近。現在漂亮國的IFX計劃使用的是氟化氫激光器,工作波長為2.7微米,已經在近紅外窗口內,大氣衰減相對較低,而且也通過多次地面和空間試驗驗證了可行性。”

其實這個問題,本來物理基礎較好的人,是可以自己想明白的。

但是李慎行基礎差,想不明白也正常。

而且能提出這樣的問題,至少證明他有在認真思考。

李文軍挺欣慰,詳細回答了一下:“更短的波長具有更強的大氣穿透性,可減弱云霧、沙塵等氣候變化的干擾,所以能量衰減更少。而且短波長激光受大氣湍流影響更小,結合自適應光學技術可進一步補償光束畸變,提升瞄準的精度。”

“越短的波長具有越小的光斑直徑,在同樣的總能量下能量密度更高,毀傷效能大幅提升。比如1.3微米激光用8米反射鏡在3.6萬公里高空形成的光斑直徑僅為2.7微米激光的一半。”

“縮短波長還可以在同等毀傷效果下,降低激光器功率,減少能源消耗。短波長激光可以用更小的光學反射鏡達到相同聚焦效果。比如1.3微米激光所需反射鏡直徑可比2.7微米激光減少約一半。綜合之下,就能減輕衛星平臺的體積、質量和成本。而且小型化光學組件可以讓衛星平臺搭載多套激光器或其他設備,提升任務靈活性。”

“短波長激光更易被目標材料吸收,轉化為熱能,導致更快速的熱破壞,還能引發更強的光化學效應或等離子體誘導沖擊。意思就是,不管目標是金屬的還是復合材料的,激光波長越短,傷害性越大。”

“衛星激光通信已驗證1.3到1.55微米波段的優勢,所以這個波長遷移至武器系統完全沒有問題。短波長激光以后必將成為各種激光武器的核心裝備。”

李慎行:“既然大家都知道好,為什么還停留在2.7微米波長呢?”

李文軍:“因為波長越短,頻率越高,高功率輸出和系統小型化這些技術瓶頸,暫時還沒能突破。”

李慎行又問:“更大反射鏡又是為什么呢?短波長不是說要更小反射鏡達到相同聚焦效果,從而減小衛星平臺的體積質量和造價嗎?感覺是這兩個是矛盾的。”

李文軍:“其實目標是一樣的。反射鏡越大,激光能量集中度越高,也就是聚焦效果越好。直徑8米反射鏡收集的能量就是4米反射鏡的4倍,所以殺傷性越高。”

“前面講了大氣湍流會導致光束畸變,降低聚焦精度。更大的反射鏡配合自適應光學技術,可通過波前傳感器實時檢測并校正光束畸變。減少光束擴散,比如直徑8米的反光鏡可在100公里射程內將光斑穩定在1米以內。光斑越小,攻擊的能效越高。”

“更大的反射鏡可減小發散角,延長有效射程。”

“你說的那個矛盾是存在,所以要采用輕量化材料,折疊結構和分段式鏡面來解決。所有大反射鏡制造難度高,需要攻克。”

李慎行去戈壁搞這個,雖然李文勇很支持,但是也很心疼,兒子去受苦。

李文軍把他們的郵件轉發給李文勇看。

李文勇很欣慰:這小子出息了,現在竟然能跟他叔討論有來有回地這么高深的問題。

他們討論的這些,我一個字都看不懂。

大鵝到德意志跨海天然氣管道二期工程的建設比一期要順利多了。

畢竟大家嘗到了甜頭都很配合。

前期工作也在一期做完,工人們對設備也熟悉了,李文軍還上了很多機器人來進行海底工作,需要人的地方很少。

全線完成后,從兩邊入口分別放進去一個球型機器人進行探傷和清理管道。

之前靠技術人員手工操控探頭,要搞一個月的活,現在三天就完成了。

注入加壓空氣進行氣密性檢測后,就要正式通氣。

大家感嘆:李文軍又多了個聚寶盆。

李文軍卻說:“不可能那么順利,搞不好有人要搞搞震。”


上一章  |  大國實業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