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你的大清亡了第476章 楊布斯堡和楊第奇家族(求訂閱,求月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最新章節列表 >> 第476章 楊布斯堡和楊第奇家族(求訂閱,求月票)

第476章 楊布斯堡和楊第奇家族(求訂閱,求月票)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大羅羅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大羅羅 | 康熙 | 你的大清亡了 


北京,皮條營胡同,楊國舅府。

太皇太后出兵的懿旨已經下達了,五萬蒙古鐵騎,兩萬北洋新軍,一萬八旗新軍,總共八萬大軍,再加上四萬民伕,一萬輛用來運輸糧草輜重的騾馬大車,還有足夠八萬大軍和四萬民伕維持一個月的糧食和草料,全都已經準備就緒.就等著出兵的吉日了。

今兒太皇太后還在慈寧宮里面大擺宴席,宴請參與這次大出兵的將領,也請了朝鮮監國、北洋大臣楊起隆。不過這位手握重兵的楊國舅卻稱病在家看起來還是不大信任那位太皇太后,生怕被老太后搞個鴻門宴給逮了去!

不過任誰都沒料到,就在國舅父的最深處,一間僻靜的書房里面,楊起隆楊國舅這個時候正和一個根本就不應該出現在北京城內的稀客見面。

這稀客就是楊起隆還沒飛黃騰達時候的老朋友,同時也算是世交的于得水于師爺!

于師爺這次是乘坐一條北洋船行的老閘船從海州出發,繞過山東半島后進入渤海灣,再到天津衛,然后打扮成來北京向楊起隆匯報工作的朝鮮官員進入北京城的。

他這回也不是空手來的,而是帶來了李中山、楊小環、朱慈炯、楊紫云四人的親筆信而其中又以李中山的親筆信最有看頭。楊起隆已經拿著信紙翻來覆去地看了快一刻鐘了,逐字逐句地看了兩遍都不舍得放下。

也不知道看了多久,于師爺都等得昏昏欲睡了,才聽見楊起隆哼了一聲,開了金口:“李世凱什么意思?我怎么就是神洲的哈布斯堡和美蒂奇了?

那個哈布斯堡朝不是西班牙和神圣羅馬帝國的君主的姓嗎?那可是兩個西方大帝國啊!

而那美蒂奇……不就是個開錢莊的城主?

這哈布斯堡和美蒂奇怎么能放在一起比?”

聽楊起隆這話的意思,他還是比較羨慕債臺高筑的哈布斯堡,有點輕視放高利貸的歐洲同行。

“楊三哥您有所不知……這個大帝國和瑞信堂的買賣是不能合在一起做的。”

于師爺搖著紙扇子,笑道:“你呀,只能二者取其一!如果你要銀子,那就趁早滅了開辟后隋天下的心思!

如果楊三哥你非得要問一問鼎之輕重。那么……呵呵,瑞信堂的買賣可就做不下去了。問鼎天下的風險有多大?

那些把銀子往你這里存的人還能不知道?楊三哥,你的瑞信堂主打的不就是個左右逢源,哪里都能吃的開嗎,哪方面都能糊弄過去嗎?”

楊起隆知道于師爺分析的在理,但他依舊不動聲色。

于師爺一邊說話一邊望了下那張那面無表情的大白臉,笑了笑,又道:“至于神洲的哈布斯堡……世凱的意思不是楊三哥有機會開辟一個可以和大明爭雄的帝國!”

于師爺的語氣突然放沉:“一山難容二虎,大明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

這話可說的很明白了!

李中山不允許在神洲東部上出現一個可以和大明一爭雄長的大國!

北清不行,西周也不行……后隋自然也不可能。

楊起隆的臉色稍微有點難看。

于師爺接著又說:“世凱的意思是:你楊家可以和哈布斯堡家族一樣,同神洲各國君王將相聯姻。當個各方面都有親戚,自家又有一個或幾小國在楊家王朝……這難道不好嗎?”

“一個或幾個小國?”楊起隆眉頭大皺,“多小的國?”

于師爺道:“楊三哥,你的地盤已經挺大了……朝鮮一國都是你的,九州島上還有一塊地,蝦夷島也是你的,還有個庫葉島好像也被你占了。聽說你還往新大陸派去了探險隊,是不是也想在新大陸分一杯羹?

那么多的地盤,如果合在一塊兒。楊三哥,是不是太大了?”

“大?”楊起隆眉頭一皺,“還能有大明大嗎?”

“楊三哥,”于師爺說,“大明是龍頭……是神洲的天朝!

天朝的權威不容他國挑釁!而楊三哥你的那些國,只是天朝藩屬,不宜搞得太大!

不過,李世凱也不想收回你的土地,只想讓你把國土分給幾個兒子。”

“這不就是推恩令的那一套嗎?”楊起隆顯得不太高興。

于師爺點了點頭:“能推恩就不錯啦,知足吧!我想要個國家傳給子孫還沒有呢。”

“那大清怎么辦?”楊起隆問,“大清將來的太后可是我妹妹!”

他還瞞著康熙的死訊——康熙要死了,他的統戰價值就有可能下降。

所以康熙還是辛苦一下,且詐活著吧。

“大清當然是滅亡了!”于師爺笑道,“楊三哥,你不會因為妹子要當太后了,就忘了當年定下的反清復明的大志向了吧?”

“這我當然不敢忘!”楊起龍眉頭緊鎖,“那關外之地歸誰?”

“當然是大明!”于師爺說,“不過關外之地中可以拿出一部分來做內藩……楊三哥想在關外搞幾個侯國、公國也不是不能商量的。

不過這些侯國、公國永遠都不能并入朝鮮!”

李中山的意思其實很明白,就是要拆了楊起隆好不容易經營出來的產業。

當然了,他也不想把楊起隆的那點家業完全剝奪了。

而是想把楊起隆的家業拆成一份一份的,由不同的兒子去繼承。將來對大明天朝也就構不成什么威脅。

“那我在關東到底能分幾個國?”楊起隆面無表情地問,“我兒子可多!他要給少了可不夠分!”

“楊三哥,封王封侯是要有功勞的!”于師爺笑著問,“三哥,你想不想立一場不世之功?”

“不世之功?”楊起隆眼睛,死死盯著眼前的雨于師爺,一字一頓的說:“立功我當然是想的……可是這功應該怎么立呢?”

“容易啊!”于師爺笑著,“楊三哥,請聽我慢慢道來……”

曲阜,孔府別院。

李中山的大將軍行轅,這段時間一直擺在孔圣公的這城堡式別院當中。

而這座曾經當過大清帝行在的城堡,現在可是個權力中心了,不僅是八十萬北伐大軍的指揮中樞所在,還是大明山東總督衙門的所在。

這個大明的總督現在可不是一個常設官職,而是一個戰時或在其他特殊情況下特設的官職。

一省或一地(殖民地)總督的權限是很大的,不僅總攬軍政大權,還可以開府建衙,自辟僚屬,還能任命臨時的地方官和地方守將,甚至可以自行招募民兵。

可以說是大權在握,如果再進步一下,那就是一方諸侯了,所以總督的職位在華夏本土上是不能輕易授出的。

可如今的山東省不僅是妥妥的戰區,而且還是剛剛收復的戰區。現在山東的地面很不安穩的,全境都有滿清余孽需要收拾!不少地方還有占山為王的山賊要招安或剿滅。

同時,各地還有大量想要歸附大明的地方豪強……這些可都不是什么善茬,得和他們一番討價還價,再給出最妥善的安排。

另外,由于淮北糧道被泛濫的黃河沖斷了,所以囤積在淮安的糧草一時半會用不上來。因此山東的地方政權還得負責為北伐大軍籌集糧草,這責任就更重大了!

責任越大,相應的權力也就越大,而能擔待得起如此責任的,也就只能是大權在握的總督大人了。

當然了,山東總督這個職位也不是一般的官員能當得了的,只有威望足夠大,手腕足夠高的大明重臣,才能鎮得住現在還沒完全被大明北伐軍控制,到處都亂成一團的山東省。

因此,李中山干脆就請出了尚書右丞盧三好這尊大神來山東坐鎮。

不過這兩天盧三好出使山西去見吳應麒還沒回來,所以,李中山只好辛苦一點,既當大將軍,又代理山東總督了。

而在李中山的指揮下,大將軍行轅和山東總督衙門都忙得快飛起來了。

從東南各省和大明南京應天府抽調來的官員組成了一套套府縣班子,在被大將軍行轅收編的孔家軍的保護下,前去接管山東各地的大小衙門——大明天朝加上孔圣人家,山東地面上還有誰不服氣兒?

山東各地投靠大明的漢人豪強也都帶著手下,趕著騾馬大車,拉著一車車的麥子和草料,驅趕著牛羊馬匹,一群地往曲阜而來了。

大將軍行轅當下管后勤的河道總督靳輔現在雖然忙得飛起來,但卻可以睡上個安穩覺了.之前靳大糧官都快變成熱鍋上的螞蟻了,每天晚上一合眼皮,就夢見存糧見底!

而李中山每天除了應付一下山東總督的公務,就是和周昌等軍官,沒日沒夜地研究地圖和各處匯總來的情報,揣測著接下去戰局可能的演變。

現在他還不知道康熙已經死了.當然了,軍令司下面的情報房已經提交了康熙在孔府別院被“鰲拜之女”刺殺的“不確定情報”,但是李中山在詢問了尚淑英后,就確定這是假消息了。

既然是假消息,那么大敗虧輸的康熙現在死守在東平州不跑,一定是不甘心敗亡,還在憋什么大招!

啪嗒一聲,周昌將鉛槧丟在地圖上面:“我要是康熙,現在就該趕緊撤退了.羅大為雖然占了河間府、深州、保定府和正定府的十幾個縣城,但是他的兵力畢竟只有五萬,所占領的地盤也都是新附,應該也征集不到多少可以出城作戰的民兵。康熙趁現在突圍北走,機會還是比較大的,拖下去形勢只會越來越不利。除非吳應麒、楊起隆、噶爾丹會和康熙聯手!”

李中山拍了拍地圖:“吳應麒那邊不好說.但是楊起隆是不會和康熙聯手的!”

周昌也認識楊起隆,當然知道這位楊大國舅的初心是什么,但還是搖搖頭:“大將軍,人心是會變的!隋國公有并吞北國之志,如果北方皆為我有,他當往何處去?”

李中山搖搖頭:“不,他沒有并吞北方之志,他就算有,也不過是一時糊涂。

而且我已經派了于師爺去北京城和隋國公見面了.只要把話說清楚,隋國公那邊應該不是問題。”

兩人正說話的時候,行轅都堂之外,突然傳來了盧三好的聲音:“李世凱!李世凱在么……我盧三好幸不辱命!”

李中山和周昌看了看,都露出了勝利者的微笑。

李中山對周昌道:“安排一下。明日召集諸將軍議!”

“是。”

李中山吩咐完畢,這大笑著這步出了都堂,迎向剛剛從外面進來顯得風塵仆仆的盧三好。

“老漳河……葫蘆河……滹陀河……”

大晚上的,恭親王常寧也不好好睡覺,而是在自己的書房里舉著支蠟燭在看地圖。

巴海、佟國綱、陳廷敬、費揚古、馬哈達這幾個大清朝碩果僅存的名臣重將,都湊在他身邊。其中,巴海也拿著支蠟燭,替這位恭親王照著點兒亮。

恭親王剛才念叨著的三條河,就是他這次北上逃出升天行動中最大的三條攔路河!

雖然這三條河不能和南方的大江大河相比,但渡河這種事,在哪都是個麻煩,恐怕得花不少時間。

更可怕的是,這三條河之間的一些州縣已經被明軍給控制了。

常寧率領的八萬清軍想要回北京,那就得打回去了!

而且這個速度還不能太慢,要不然追兵就上來了。

如果康熙沒死,這八萬清軍當中有相當部分逃回去,應該是不難的。嗯,至少可以逃回去五萬吧?

但現在,康熙已經死了……“謠言”也在東平州的清軍當中傳開了。

都說康熙在曲阜遇刺,現在即便還沒有駕崩,也已經垂危了。

這消息一傳開,這軍心就難免動搖了。

常寧他們幾個很怕大軍貿然行動,在半道上被明軍圍追堵截,最后再因為軍心不齊,被明軍一戰打崩。

那他可就虧大發了!皇帝沒當上,戰死沙場和階下之囚倒是人選。

為了能萬無一失的跑回北京,常寧就不能著急了……他得好好等等,等北京的消息,等山西的消息。

如果全都是好消息,那可真是天佑大清了!

而常寧這回好像真的挺走運的,幾天前就傳來了北京那邊出兵八萬南下的消息!

有著八萬大軍南下接應,常寧逃出去的可能性就增加不少了。

而今天,陳廷敬則從山西娘子關回來,還帶回了吳應麒馬上就要出兵的好消息。

“大王,您放心吧。”陳廷敬拍著胸脯道,“有吳周的十萬大軍……咱們就能在滹沱河一帶匯集二十五六萬的重兵,怎么都能有一戰之力了!”

“二十五六萬……”常寧想了想,“李中山的追兵能來多少?會有二十萬嗎?”

北面南路的羅大為部少說也有好幾萬,如果再加上二十萬追兵……那可就是五十萬人的大決戰。

絕對事關明、周、清三國存亡!

“應該是能的!”巴海馬上給出了肯定的答復,緊接著又道,“大王不必過于憂慮,兵法有云:歸師勿掩。

可李中山就來了個分散兵力,前堵后追。完全犯了兵家大忌!他縱然有三十萬大軍,你定然會鎩羽而歸。”

“好,說的好!”常寧聽相當的滿意,拍著巴掌,“敵人的兵力雖然不比咱們少,但是卻分兵南北。而咱們能匯集主力……”說著話,他的聲音變得相當嚴肅,仿佛馬上就要做出一個事關國家存亡的重大決定。

他接下去一字一頓的說:“傳令諸營:明日,全軍開拔,依據計劃,步步北進,咱們回北京去!回家去!”

他目光灼灼地看著底下的諸將:“此戰關系國家生死存亡,萬萬不容有失。唯望諸君與本王一起與賊大戰……”

“嗻!”這下常寧麾下的將領們,全都來了精神,用最大聲的“嗻”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本章完)

相關


上一章  |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