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你的大清亡了第474章 大清要完?(求月票,求訂閱)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最新章節列表 >> 第474章 大清要完?(求月票,求訂閱)

第474章 大清要完?(求月票,求訂閱)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大羅羅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大羅羅 | 康熙 | 你的大清亡了 


康熙二十二年十月十五,東平州,大清皇帝行在。

那個八歲就出來工作當皇上,為大清人民操勞了二十二年的愛新覺羅.吳.玄燁,今兒終于躺平了躺平在了一口東平州最好的楠木棺材里面。眼睛閉著,面無表情,顯得相當安詳。

他的遺孀,皇后楊小彌和他的好弟弟,恭親王愛新覺羅.朱.常寧,在棺材兩邊端坐著。

楊小彌正哭哭啼啼的在流淚,哭到傷心之處,胸脯還不停地起伏顫抖,真叫人心痛啊!

常寧則在那里不住地唉聲嘆氣,手里捏著那封帶血的遺詔!

在康熙皇帝停棺的這處大殿內,還坐著一群大清重臣,有巴海、費揚古、范承勛、佟國綱、佟國維、馬哈達、陳廷敬、于成龍、李光地、張英、高士奇,還有梁九成、趙昌兩個大太監,當然還有剛剛晉升領侍衛內大臣的趙弘燮。

其中費揚古是帶著康熙直屬的八旗新軍殘部跑回東平州的,康熙建立的八旗新軍總兵力八萬余人,其中正黃旗新軍由索額圖帶著回北京去了,其余七旗新軍都參加了鄒縣之戰和稍后發生的曲阜之變,遭受了慘重的損失,參戰部隊七萬余人,現在回到東平州的只剩下一萬多人,賴塔、朋春、朗坦、察尼、桂公公等新軍將領戰死,損失不可謂不慘重!

巴海、范承勛、佟國綱、佟國維、馬哈達他們幾個則是守備曲阜、泗水、滋陽、菏澤、巨野等要塞的大清諸侯軍的將帥。在鄒縣之戰進行的同時,這些大清諸侯軍的將帥都紛紛棄城而走,逃到了東平州城。

其中馬哈達率領的康王府軍損失最大,退到東平州的時候只剩下不到3000人了。

崇寧和巴海二人的軍隊損失最小——他們跑得最早,早早就得了楊皇后的命令跑到東平州了。而且他們撤離之前,負責進攻濟寧、滋陽的明軍正好被李中山調去圍攻康熙,所以他們兩人的軍隊幾乎全軍而退,總共有36000人跟著崇寧、巴海一起撤到東平州。

而范承勛、佟國綱、佟國維三人的軍隊撤離菏澤、泗水、巨野等三座城堡時,都遭到了正在挖壕攻城的明軍追擊,損失都不小。

其中范承勛的軍隊只撤出不到3000人。攻打菏澤的明軍當中也有不少淮西子弟,他們都知道范家曾經是歸德的藩主,那還有什么客氣的?他們發現范承勛跑路之后,馬上就開始猛追,殺得范家軍伏尸百里,死傷被俘一萬多人!連范文程的兩個兒子和三個侄子還有八個族侄,都在殿后作戰中被追究的明軍騎兵擊斃或俘虜——范家可是大家族啊!所以范家的藩軍都是范文程、范文寀兩兄弟的子孫在帶兵,這一把可是損失慘重啊!

佟國綱、佟國維兩人駐守的巨野和泗水距離鄒縣和曲阜戰場很近,而且他們也沒有及時得到撤離的命令,當他們發現情況不對的時候,明軍已經追著康熙沖到了曲阜以北,也就是突到了巨野、泗水兩城的北面。佟國綱、佟國維也只好倉促出逃,結果自然被攻城的明軍追殺,然后又被追擊康熙所部的明軍發現,又進行了堵截,前堵后追的一路苦戰,最后跑到東平時,作為大清第二外戚佟家所有的佟家軍也受了重創,兄弟倆領著的軍隊加一塊就只剩下不足萬人了,老佟家的兄弟子侄也沒了十來號損失慘重啊!

梁九成、趙昌這兩個大太監帶回來的侍衛親軍和侍衛處的侍衛,都是康熙親衛,雖然在之前的戰斗中損失慘重,但也還能湊出小兩千,這些精兵現在都劃給了趙弘燮——根據康熙帝遺詔,侍衛處和侍衛親軍就是由楊太后節制的!

而梁九成、趙昌現在則都給了總管太監的名號.楊皇后還答應給他倆一筆銀子,再把他倆派去羅剎國當使臣,以后就跟著福全混,別再回來了!

至于陳廷敬、于成龍這兩個前任輔臣,在康熙收回大權后就回了山西的封地,而楊小彌在重新獲得攝政之權后第一時間就遣使召他們來東平,兩人都是“后黨”,毫不猶豫地就來了,緊趕慢趕,終于在昨天上午才各自領著3000兵丁趕到。順便還給東平行在帶來一個新的噩耗——大周丞相吳應麒率兵10萬,打這援清抗明的名義開進了山西!

而他倆,也在東平行在得到了一串新鮮出爐的噩耗.都是壞消息,這個大清要完啊!

早知道就不來了,就在山西投靠吳應麒算了.

兩個上了“清船”下不去的大清忠臣正傷心難過的時候,恭親王常寧終于傷心好了,開始發話了:“皇上的遺詔你們都看了,都有什么想法?說來聽聽吧!”

遺詔,大家都已經看過了.的確是康熙親筆的!

既然康熙的遺詔不假,那么楊皇后、恭親王關于康熙之死的說法應該也是真的——要不是康熙在曲阜孔家別院遇刺負了重傷,他又怎么可能寫下這一紙帶血的遺詔,然后拼了命跑回東平,把遺詔交給楊皇后呢?

而且,根據這封遺詔,楊皇后得到一切權力,而恭親王常寧還和原來一樣,連個攝政王都沒有如果這遺詔是假的,康熙是被常寧、楊小彌聯手做掉的,又怎么敢偽造出這樣的遺詔?常寧至少得有個攝政王吧?要不然常寧圖什么?圖楊皇后的身子?

一群大臣偷偷瞄了瞄楊皇后,的確是難得的美人兒,但也不至于讓常寧不要江山要美人.而且江山美人明明是可以兼得的!

所以這個遺詔不假,康熙的死因也沒有什么可疑的,就是遇刺的當然了,那個女刺客到底是不是鰲拜的女兒就不好說了。

“恭王,既然皇上的遺詔上都說得明明白白了,那咱們不如就照辦吧”

頭一個表態支持楊皇后的是康王府的前任副都統馬哈達,他現在是領侍衛內大臣了當然是楊皇后提拔的!

“恭王,下官也覺得應該奉大行皇帝的遺詔行事!”

另外一個新提拔的領侍衛內大臣趙弘燮也馬上表態支持皇后。

“老臣也覺得應該照著遺詔,恭請太后垂簾!”

于成龍當然也是支持楊皇后的。

“老臣也恭請太后奉大行皇帝遺命垂簾聽政!”

陳廷敬當然也是后黨,肯定得支持楊皇后啊!

楊皇后這時又瞄了一眼常寧的心腹巴海,他可是個關鍵人物!如果常寧真心支持楊太后,那么巴海就應該站出來替主子表態!

巴海一表態,那么范家、佟家也就只好支持楊太后了!

巴海看了看楊太后,又看了看恭親王,實在不明白這個楊太后到底給恭親王灌了什么迷藥?恭親王怎么就走了多爾袞的老路呢?

不過自作孽不可活還是早點投靠太后吧!

“太后!”巴海張開嗓門,斬釘截鐵地說,“大行皇帝的遺詔上說得分明,凡內外軍國大事,悉聽太后處分!老臣自當唯太后馬首是瞻.”說著話,他猛地站起身,目光灼灼地掃了眼那幾個還沒發言的大臣,“誰敢對太后不敬,便是老臣的死敵!”

巴海的軍隊可都是關外老女真的精銳!

他都力挺楊太后了,那楊太后垂簾聽政的事兒,也就基本敲定了。底下幾個還沒表態的大臣,也都一個挨一個,向太后表了忠心。

不過對楊太后和恭親王而言,只有這些是不夠的。

他們得回到北京,才能真正掌握大權!

而回北京的路可不好走!

“恭王,咱們還有多少軍隊?”楊太后問。

“東平這里各部相加,不足七萬五千。”恭親王常寧皺著眉頭說。

七萬五千其實也不少了可問題是明軍有八十萬,其中可戰之兵也有四十萬!

七萬五對四十萬,優勢在敵啊!

“咱們怎么才能安然回到北京城?”楊太后又問。

楊小彌的執政能力并不弱,權術手腕也還行,哄男人的本事更是拿手。

可問題是打仗她不會啊!

康熙動用了二十多萬軍隊對抗李中山,結果敗得那么凄慘,楊太后手里就這么點部隊,還怎么打?不能打不過,連撤回北京也有點難了。

因為羅大為的大明陸軍第八軍已經插到了北京和東平州之間他的軍隊雖然只有五萬,但好像還是不一定打得過。

“太后,”陳廷敬拈著胡須,皺著眉頭,向楊太后建議道,“老臣覺得現在必須封鎖皇上已經駕崩的消息.”

“秘不發喪?”楊太后輕聲問。

實際上,康熙的死訊到現在為止,也被嚴密封鎖著,在行在之內,也只有極少數人知道。

所以陳廷敬的建議,也是中了楊太后和常寧的下懷。

“太后,”陳廷敬點點頭,說,“現在直隸、山東、山西人心浮動,大清江山風雨飄搖。如果皇上的死訊在這個時候傳出,三省豪強恐怕會馬上倒戈叛清。而進入山西的吳應麒也會乘火打劫,把山西一省化為‘吳’有而且,北京那邊一旦知曉皇上駕崩,還敢南下來接應咱們嗎?”

聽見他這番分析,所有人都眉頭緊皺,康熙的棺槨周圍,一片死寂,人人都露出不安的神色,現在大概也只有躺平的康熙才能不動聲色了。

楊太后扭頭看了看康熙的棺槨,嘆了口氣道:“大行皇帝走得真不是時候啊!好在消息尚未走漏,咱們還可以請他再堅持一陣子!”

是得好好堅持要不然等不到東平這里的七萬五千敗兵返回北京,大清就得亡了!

“太后圣明!”陳廷敬又說,“太后,老臣還提議太后可以以皇上的名義調楊監國統京師大軍南下,再遣使山西,請吳應麒東進直隸.咱們三面夾擊,先滅了突入直隸的那支明軍!”

這個計劃倒是不錯!

問題是能執行得了嗎?

楊太后蹙著秀眉,思考了半天,這才說:“哀家的兄長如果得知皇上已經龍馭賓天,而且還將垂簾聽政的大權交給哀家,他是一定會出手的!

至于吳應麒.相信他也能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陳師傅,要不你親自走一趟山西,去和吳丞相好好說說,如果他愿意出兵直隸,山西可以讓給他!”

北京外城,皮條營胡同,楊國舅府。

就在楊太后派出的使者日夜兼程趕到北京的時候,這座大清的天子之城內,氣氛也有那么點劍拔弩張了!

現在的北京城內,出現了兩股勢力的對峙。

一股是以楊起隆的“北洋軍”為支柱的漢人勢力!北洋軍是隨著楊起隆開進北京城的,進城后又吸收了張勇的巡捕五營,總兵力達到了20000人。

他們現在主要駐扎在北京的外城,或者更準確的說是南城。

而另一股則是以太皇太后布木布泰的“科爾沁蒙古軍”和索額圖的“八旗新軍”為支柱的蒙滿勢力。所謂的科爾沁蒙古軍,其實并不都是科爾沁來的,也包括察哈爾、土默特等部的蒙古軍,只是由科爾沁的親王、郡王統一指揮,而且直接受科爾沁出身的太皇太后布木布泰節制。這支軍隊的人數大約有50000之多!

索額圖的八旗兵就是八旗新軍正黃旗的部隊,人數約有10000。

科爾沁蒙古軍和八旗新軍正黃旗現在算是一伙兒的,一起駐扎在北京的內城,或者應該稱為北城、滿城。

也就是說,現在北京城內的蒙、滿、漢三軍相加總共有70000之眾,如果加上楊太后手里的75000之眾,就還有14萬5000大軍這些基本上就是大清眼下能湊出來的全部實力了。

如果這14萬5000大軍真的還能團結一致,打敗突入直隸的羅大為,還是可能做到的。

問題是.這滿、蒙、漢三方,又怎么可能是一條心呢?

在楊國舅府內,楊起隆、張勇、王進寶、趙國棟、施瑯等人,正聚在一間書房當中,傳看著一封太后懿旨,這五個人的臉色可都有點復雜了。

因為楊太后的遺詔透露出三個非常重要的信息,一是康熙的軍隊在山東遭遇慘敗.敗得他自己都沒了!

二是楊太后垂簾聽政,而且已經控制了康熙留下來的殘部約8萬大軍。

三是現在形勢危急,必須密不透風,并且集中力量打敗突入直隸的明軍,大清才能有一線生機。

如果把這三個信息綜合一下,又能總結出一條最為關鍵的信息。就是:大清要完!

楊起隆的書房之內鴉雀無聲。趙良棟、張勇、王進寶、施瑯,全都愁眉苦臉的看著這位國舅爺,似乎在等他拿個主意。

屋子里邊靜悄悄的,也不知道過了多久,才聽見楊起隆嘆了口氣:“如果小彌能回到北京……大清的殘破江山就該我楊家做主了!諸位……這買賣還能做嗎?”

“能!”施瑯說,“國公……爛船還有三斤釘,何況那么大一個大清朝?即便再落魄,也還是能榨出一點油水的。現在太后手中,可還有八萬大軍呢!

另外,山海關之外,也還有幾百萬人口……如今的關外,那可是人以稀為貴呀。

國公爺若想有個高句麗國,就得拿下這這些大清的遺產……要不然,咱們就只能學耿精忠,遠走新大陸了!”

楊起隆龍沉吟著點點頭:“大清的遺產好是好……可是老太后和索額圖能配合咱們嗎?”

“國公爺……下官可以試著游說一下老太后。”說話的是那位癱子大將軍兼戰場詩人張勇。他當了好多年的九門提督,和老太后布木布泰哪里還說得上話。

楊起隆思索了一會兒,將楊小彌的懿旨交給了張勇:“張大哥,你帶著這封懿旨入宮吧!”

“國公爺,你要把這封懿旨給……”

“給老太后看看吧!”楊起隆說,“這事瞞不了老太后的……康熙和老太后之間一定有咱們不知道的聯絡路線……而且康熙給老太后寫的信應該是親筆!

咱們把這事兒原原本本的攤在老太后面前,讓她自己選吧。這個大清朝終究是她家的……如果她都不在乎,我這個外人在乎什么?我大不了就是退居朝鮮,一個朝鮮國王還當不了嗎?”

其實,楊起隆早就可以當朝鮮國王了!他可是帶領著朝鮮軍隊入侵日本的朝鮮國大英雄!

現在已經有不少朝鮮大儒考證出楊起隆的祖先楊堅、楊廣都是朝鮮人……所以他們才要和高句麗死克。

那分明就是為了打回老家去!

總之,楊起隆已經有了一頂隨時可以戴在腦袋上的王冠。

而且大明早就分他當了隋國公……這擺明就是希望他自立為王!

所以楊起隆現在還真不一定要輔佐他的妹子楊小彌。

而太皇太后布木布泰可就被動了,她要沒了大清朝,那可就什么都沒有了。

“沒了,沒了……”同一時間,紫禁城的慈寧宮中,一個癱坐在御座上的老太太,手里拿著以康熙的名義發出的詔書,在那里失聲痛哭著。

一旁的索額圖還不大明白她的話,低聲問了句:“太皇太后,什么沒了?”

“皇上沒了,大清……搞不好也要沒了!”

(本章完)

相關


上一章  |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