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你的大清亡了第366章 蒙古東印度公司(求月票,求訂閱)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最新章節列表 >> 第366章 蒙古東印度公司(求月票,求訂閱)

第366章 蒙古東印度公司(求月票,求訂閱)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大羅羅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大羅羅 | 康熙 | 你的大清亡了 


共和四年正月,江夏城。

來自北國的風雪攪和在了一起,讓這座不久之前才重新被大明忠王府統治的城市顯得異常清冷和蕭瑟。

江夏王城,忠王府內,現在也是一片凄惶。

李自成在攻克九江,逼死吳應熊后就病倒了,本來病勢也不如何嚴重。李來順就安排他在九江修養,自己領兵去收復江夏、漢口、漢陽。后來吳三桂病死的消息傳過來,伺候李自成的仆人當好消息說給病中的“老萬歲”聽,好讓他高興一下。沒成想,老頭子聽到這個消息,當晚上高興,就叫了一幫老兄弟來陪他喝酒,喝著喝著突然大哭了起來,哭完后就吐血了,然后身子骨就每況愈下。

再后來他又聽說收復了江夏城,便吵吵著要回江夏的忠王府,要再看一看自己的江夏城。江西巡撫于得水擰不過他,只好調了一條水師樓船送他回江夏。結果老頭子看到昔日繁華的城市,現在變得破敗蕭條,不少地方還過了火,只剩下殘垣斷壁,病情又一次加重,眼見不起。

到了昨天,忠王府請來的名叫朱光旦的神醫悄悄告訴忠王李來順,該準備后事了。

這會兒病得干瘦的李自成躺在榻上,睜著眼睛望著屋宇,不言不動,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李來順一直守在這位把自己拉扯大,又讓自己坐上大明忠王寶座的老人家,眼淚那是不住地往下流。

門外突然有點什么響動,似乎打擾了正在想心事的李自成,他慢慢轉過頭來,低低地問:“談得怎么樣了?”

李來順知道這老頭子在問什么,嘆了口氣道:“李大將軍要額們交出絕大部分的兵權,把忠王府的兵改編成三個陸軍鎮和一個水軍鎮,由大將軍府統一指揮。加上依舊由額管轄的王府護衛,只能給五萬三千兵額。

另外,荊州府和荊門州的官田可以給咱們分給府兵,所有的兵和吏都給國人身份,官都給國士身份。包括官、兵、吏在內,一共給額們五萬七千個國人身份,三千個國士身份。

至于那些跟著咱們一起抗吳,但又撈不著兵額的民壯,最多再給十萬個國人身份。”

李自成苦笑:“那也還行,國人、國士加在一起有十六萬.那五府的知府、知縣怎么說?”

他已經病入膏肓了,幾句話都說得費力無比,幾乎要斷掉。

李來順知道他時日無多,但還是要抓緊時間請教,于是就對他說:“額們派出的知府、知縣都可以留任,不過尚書省會排出府同知和縣丞。還有,尚書省還會派出學政司來湖北,以后湖北的官學還有秀才、舉人考試,都要由學政司主管,官考也要有學政司來管。如果額們派出的人在三年之內沒辦法過官考,那可就沒官可做了總之不是很如意啊!”

原來移鎮江夏的李中山除了等待和吳周、北清的人見面,還在主持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五省的共和改制。

所謂共和改制,就是要把軍閥割據的假共和,改成國人議政加政令統一的真共和。

而在這三個省當中,江西是被打下來的,目前的江西巡撫是李輔臣、李中山兩父子的心腹于師爺,提督則是李輔臣的老伙計邵苓芝,而下面的各級官員,一部分是留任的“四朝元老”(清、明、周、明);一部分則是來自廣州和南京的“維新派”——前者基本上是廣東士人,后者大多是東南士人,又以維新學堂出身者(包括老師)為骨干。

所以在江西統一政令是比較容易的,不過在江西實行國人議政卻有點困難,因為江西沒有龐大數量的國人,特別是沒有武裝的國人沒有國人,就沒有共和嘛!

而湖北的情況和江西相反,原本的明屬湖北五府在李自成的主導下,最徹底地貫徹了《天朝田畝制度》,而小地主或富農本來就是歷朝歷代的社會中堅,早期西周和春秋時期的國人也都是這一類家庭出身。再加上“抗吳戰爭”的歷練讓明屬湖北五府的小地主和富農全都武裝起來,參加了反抗吳周的戰爭。所以這批人已經成長為了共和的中堅!

不過“湖北五府共和”不等于“大明共和”,如果不能趁早將湖北五府整合進大明共和的體系當中,而是任由湖北五府自成一體,那將來湖北五府國人很可能會擁護忠王府對抗大明朝廷

至于湖南,情況更加復雜,這個省有一小半的地盤是李中山打下來的,有大概一半則是迫降的,還有兩個州則是被依附南王府的軍閥勢力老賈家控制。

另外,湖南原本以大周楚王府和湖南總管府為核心的行政和“準國人體系”,現在被李中山又打又拉到了自己這邊。而賈家又在郴州和桂陽州建立了一套由賈氏家族牢牢控制的封建體系.總之,情況非常復雜。

廣東的情況也有點復雜,原本屬于李中山親領的廣州府、韶州府、南雄州,已經逐步建立了國人議政,并且統一于大將軍府和尚書省的軍令政令之下。這套體系和江蘇、安徽兩省的共和體系差不多。

但是廣東的其他州府,則一直處于南王府的統治之下。那些州府雖然存在大量分配了土地的國人兵,也有許多被南王府所用的國士,可他們現在都接受南王府的號令!

而廣西.情況就更復雜了,孫吉慶、孔四貞是給李吉貞打跑了。但是李輔臣、孔四貞建立的一套復雜的封建體系還部分存在呢!

這個廣西的封建體系,是包括南王府直領、定藩直領、定藩家臣(原旗下奴才)、定藩附屬(原定藩所轄綠營和招安的土匪)、土司、民團(地方豪強)在內的一個封建大雜燴。

現在定藩家臣大多跑路了,定藩附屬當中也跑了一部分,但是土司、民團都還在!

而且李吉貞為了盡快把孫吉慶、孔四貞趕跑,在進軍廣西的時候,還發出去許多知州(屬州)、知縣和土司官兒,形成了許多合法割據勢力。

看著就讓人頭疼.

除了李中山完全可以令行禁止的江西之外,這個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的“共和”,可就得通過政令加談判的方法去推行了。

而李中山目前要談下來的,就是忠王李來順、西王吳國貴和西王世子吳世玨、南王李輔臣和南王世子李吉貞這些人。和他們談好以后,他們再去和下面人商量.有可能之后還會有反復,需要再次談判。

總之,這個共和在釋放基層戰斗力和積極性的同時,就是會造成朝廷政令推行的困難。不過依靠文人士紳統治地方的老辦法,其實也會造成政令不出京城的情況,很多時候甚至還不如共和。

“世上哪有方方面面都如意的事兒.”李自成咕噥一聲兒,半晌后才低低道:“額當年把事情想簡單了!”

他仿佛回光返照一般,說話的聲音也變得清晰了起來:“治國,特別是治大國,要治理好了,實在是很困難的,額當年就以為打天下難,卻未曾想過治天下比打天下要難太多了。那個李中山不簡單,年紀輕輕就比誰都明白,要不知道的,還以為他當了一輩子的官吏,而且還是能吏呢.來順,你和他一比,簡直啥都不會.你啊,聽他的,遇到實在辦不了的,老老實實和他說你現在管他叫叔,以后一定要真把他當叔.這樣李家就能長保富貴了,跟著你的老兄弟也不會吃虧”

說罷他又將頭緩緩地轉了回去,誰都不看了,只是喃喃自語:“劉總哨、田玉峰、一只虎你們知道嗎?天下總是要太平了”

他的聲音越來越輕,轉至寂靜。

大明共和四年正月初八夜,闖王李自成,又薨!

大將軍行轅內,正在接見大周和大清來使的李中山看上去有些憂傷.他昨晚上得知李自成去世后,立即就前往吊唁了。不過闖王李自成畢竟不是一般人,風光大葬是不行的,要不然就太不給共和天子朱慈炯面子了,所以只能低調安葬。

李來順也和李中山交代了李自成的遺言——就是讓他聽“中山叔叔”的話之類的!

所以李中山就當即表示以后大家就是自己人了!

在關照李來順要低調安葬李自成后,李中山就回到了自己的行轅,剛回來沒一會兒,前一天抵達江夏城的吳國貴、汪士榮、方英、常寧、明珠就一起來求見了。

其中汪士榮、方英(方光琛侄子)是吳世璠的使臣,常寧、明珠則是康熙的使臣。

而這兩撥使臣都有一個不大體面的名號,就是“稱臣使”,他們是來大明這邊稱臣認老大的!

當然了,他們稱臣的對象不是李中山,而是朱慈炯。只不過當小弟的條件得先和李中山談,談好了才能去南京認朱慈炯當老大。

“什么?你們要借錢去.征西域搞殖民?”

當李中山聽見汪士榮提出的大周皇帝吳世璠的條件(其實是吳應麒的條件),差一點就給驚呆了。

這是什么狀況?大周也要借錢搞殖民了?他們這個進步是不是太快了?

“大將軍放心,老吳家最講信用了,是有債必償的!”吳國貴拍著胸脯擔保。

還有債必償.李中山心說:你家有金礦?

看到李中山一臉的狐疑,那個恭親王常寧笑著說:“大將軍,這個征西域是一準會賺錢的,不可能打敗仗!因為這一仗是大周、大清加上衛拉特的準噶爾部,以蒙古大汗和察合臺汗國的名義,一起發兵!這怎么可能打敗?”

哦,合著你們要cos蒙古西征啊!

李中山有點哭笑不得,“又是蒙古大汗,又是察合臺汗國的,你們這是想要干嘛?要長子西征?這都什么年代了?西邊還有人認蒙古人的法統嗎?”

“大將軍有所不知,”看上去文質彬彬,似乎挺有學問的方英說,“西域的天山西麓、蔥嶺以西那一帶,現在就被稱為蒙兀兒之地。那蒙兀兒之地的北部是欽察草原,乃是金帳汗國的地盤,現在統治那里的哈薩克汗國就是金帳汗國的后裔。而蒙兀兒南部的河中之地,則是察合臺汗國的地盤,雖然如今被金帳汗的子孫搶走了,但是察合臺的子孫才是那里名正言順的主人而西域葉兒羌汗國,其實就是東遷的察合臺汗國。我們現在控制了葉兒羌汗國,就等于控制了察合臺汗國。

如果我們以察合臺汗國的名義西進,就會得到蒙兀兒南部地區心向察合臺汗國的蒙古勇士的支持!”

“是嗎?”李中山壓根不信,而且也沒什么興趣。

這個方英是吳世琮的軍師,一直跟著他平葉兒羌汗國,所以知道許多葉兒羌汗國的事情,為了這次能拉到“風投”,也做足了功課,他看見李中山好像興趣寥寥的樣子,又接著忽悠道:“大將軍,這個別的蒙兀兒地區汗國如何,下官沒有把握,但是印度的帖木兒朝是一定會支持察合臺汗國的!”

“你說什么?”李中山一驚,“印度?”

印度有錢啊!

現在印度可崛起了,世界第一經濟強國,十七世紀的頭號發達國家就是印度!

“對!”方英道,“大將軍有所不知,這個察合臺汗國曾經一度滅亡,后來又在葉兒羌復國,而這個察合臺的復國之主賽義德和率領帖木兒汗國遷入印度的中興之主巴布爾可是至交親友,當年曾經一起在蒙兀兒并肩作戰。而帖木兒汗國和察合臺汗國在歷史上也曾經長期互相扶持,兩個汗族還互相聯姻,關系密切。如果帖木兒汗國的可汗知道察合臺汗國又打回蒙兀兒了,一定會出兵支援的。”

這可是個機會啊!

李中山興趣馬上就來了。

他對于中亞、印度的那些事兒是不大了解的,也不知道葉兒羌和印度莫臥兒帝國有這樣的淵源不過他很清楚,就憑吳周、北清、噶爾丹三家的力量,鏟平蒙兀兒的各路汗國那是輕而易舉的。有沒有莫臥兒帝國出兵都一樣!

但是察合臺汗國和莫臥兒帝國如果真能拉上關系,那倒是可以為大明開辟.不,是幫助印度反抗英國殖民侵略的斗爭提供方便。

英國人.畢竟是洋夷鬼畜,非“莫”族類,其心必異!而察合臺汗國還有蒙古大汗和印度莫臥兒帝國,那可是蒙古兄弟血濃于水啊!

如果英國人得不到印度,那么英國的資本主義和工業化,可就沒那么容易來了光是為了這個,就值得一試!

想到這里,李中山終于點頭了:“既然察合臺汗國和印度的帖木兒汗國關系非同尋常,那倒是可以投一點銀子!”

為了攪和英國的印度殖民事業,就算虧個幾百萬也是值得的!

“投一點銀子?”方英問了句,“大將軍您的意思是借?”

“先不說借,”李中山說,“你們有誰聽說過荷蘭東印度公司?VOC有人知道嗎?”

“知道!”常寧點點頭,“大將軍,我知道您當年給皇上上奏彈劾羅馬教宗的時候說過這個。這就是個把搶錢當成買賣來做的商行!”

“咱們也合伙搞一個!”李中山說,“有個東印度公司去搞印度的買賣才名正言順嘛!”

“大將軍,您要搞一個大明東印度公司?”常寧問。

“不,不”李中山搖搖頭,“大明東印度公司人家帖木兒汗國的人不認啊!不如咱搞一個蒙古東印度公司吧!”

“蒙古?”

“蒙古人倒是最懂搶錢了!”

“這倒是不錯!蒙古東印度公司去印度帖木兒汗國做買賣,印度的奧朗則布汗一定會照顧的。”

李中山笑道:“那不如就來個三國合股吧咱們一起搞,用蒙古東印度公司的名義開發西域商路,也和印度做買賣。這個公司的股本就先定個100萬兩吧!等咱們把這個公司辦起來,再以它的名義向大明境內的銀號借錢,借它個幾百萬是沒有問題的。”

這敢情好啊!

汪士榮、方英、常寧、明珠都是眼前一亮。

用個什么公司的名義借錢,可比用國家的名義借錢好多了。國家借錢不還多難聽啊!公司要借錢不還,這做買賣賠了,倒了它不行嗎?

(本章完)

相關


上一章  |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