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你的大清亡了第364章 康熙,你怎么也當貳臣了!(求訂閱,求月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最新章節列表 >> 第364章 康熙,你怎么也當貳臣了!(求訂閱,求月票)

第364章 康熙,你怎么也當貳臣了!(求訂閱,求月票)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大羅羅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大羅羅 | 康熙 | 你的大清亡了 


共和三年,十一月初十。

已經移師到湘北重鎮岳州的李中山在這里意外見到了自己的兩位老師納蘭明珠和多隆,他倆是跟著李中山的岳父老泰山吳國貴從荊州府城江陵跑來岳州面見大明王朝的大將軍的。

這二位當然不是為了和李中山一敘師生之誼,才大老遠的跑來的,實際上他們是作為大清的“合眾皇帝”吳玄燁吳麻子的使者來見李中山的。

而且這兩位大清的使臣和吳國貴還一塊兒告訴李中山一個讓他哭笑不得的消息——大清和大周現在已經達成了“西北互保”,如果大明想要進攻大清或大周中的任何一國,另一國一定會出兵幫忙。因為大周在西,大清在北,所以這就是西北互保了!

聽到這個驚人的消息,李中山還沒怎么著,他的老爹李輔臣就已經陰陽怪氣地嘲諷起來了,“西北互保?吳三哥,怎么這老吳家每到關鍵時刻,都要靠韃子來保?”

“說什么呢?”吳國貴倒是一點不讓著這位“太上將軍”,眼珠子一瞪就回道,“現在康熙可不是韃子了,他已經認了我父皇當爺爺,是吳玄燁了!也就是大周洪化天子的堂哥皇帝。一筆寫不出兩個吳字嘛,都是老吳家的皇帝,互相應援不是應該的嗎?”

李中山扭頭望著納蘭明珠和多隆:“二位老師,是這么回事嗎?康熙現在改姓吳了?愛新覺羅家的列祖列宗都不要了?”

納蘭明珠笑著回答道:“世凱啊,這個吳是大清皇帝的漢姓,愛新覺羅是滿洲老姓,這個也不矛盾嘛!”

多隆點點頭道:“對,對不矛盾的!想當初宋高宗趙構不也被金朝賜姓完顏?”

吳國貴也笑著給納蘭明珠和多隆幫腔道:“就是嘛這個康熙的漢姓其實還不止一個吳姓,他還姓李。”

“姓李?”李中山一愣,“李成梁的李?”

“對啊!”吳國貴點點頭,“努爾哈赤可是李成梁的養子,他當然姓李了世凱,說起來,這個康熙不僅是我的本家,還是你的本家咧!”

好嘛,這康熙一轉眼已經有三個姓兒了,而且還和李輔臣、李中山、李自成都成本家了。

李中山苦笑:“合著咱們這三國爭霸還是自己人打自己人?”

“本來啊,”納蘭明珠道,“本來就是自己人啊!且不說大清皇上有幾個姓,就是從婚姻上捋,三家也是自己人啊!當今大清皇后那拉蘭兒的漢姓是楊,小字小彌,是世凱你的側室楊氏的親妹子。而世凱你的大老婆吳氏是大周洪化天子的堂姐,你的另一個側室則是大周洪化天子親妹子看看,這不都是親戚嗎?”

李中山心說:其實康熙和朱三太子也是連襟.只是他現在還不知道!

吳國貴笑道:“世凱,既然都是親戚了,要不就都別打了,先各自休養生息一番,也讓老百姓喘口氣兒,各家也修一修德。”

“對對,”納蘭明珠笑道,“世凱,這也是大清皇帝的意思.他這次在開封府屯兵二十萬并不是為了和你爭斗,而是為了解斗!”

“解斗?”李中山一笑,“康熙現在也和呂奉先學了?不知他想如何解斗?”

納蘭明珠道:“皇上的意思是大清、大周、大明在河南的地盤,除光州由大周移交大明,其余都維持現狀;大清、大明在河南以東的分界線,就依著山東、江蘇的省界劃分;大清和大周的西部分界線則沿著黃河劃分,河東為大清疆界,河西為大周疆界;大周和大明在湖北則來個四七分賬,大周占有襄陽、鄖陽、宜昌、施南四個府,大明占有武昌、黃州、漢陽、德安、安陸、荊州、荊門七個州府;大周和大明在西南的分界線則沿著湖南和貴州、四川省界,還有廣西和云南、貴州省界劃分。”

吳國貴說:“這也是大周吳丞相的意思.天下紛亂已經多年,而如今又形成了三國鼎足而立的態勢,大明雖然強盛,但是也沒有席卷天下三分之二的實力。與其和姜維一樣一遍遍徒勞無功的北伐,不如暫且給天下人一段休養生息的時間。咱們三家也好利用這段時間整頓一下內政。世凱,你覺得這樣可好?”

李中山皺著眉頭,沉默不語,看著好像不大愿意暫停自己席卷天下的進程,但實際上他也明白自己不可能僅僅用幾年時間就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歷史上,如果朱元璋這樣的猛人,從攻占集慶路到北伐中原,也間隔了十一年!

而自己從占據南京開始到如今,也才過了五年,從割據廣東算起,也不過六七年。六七年間占據江蘇、安徽、江西、浙江、廣東、廣西、福建、湖南八省全部,再加上湖北大部和河南一部,所占據的地盤,已經趕上朱元璋掃北之前的大明版圖了。

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不過實現這個奇跡的路線有點特殊,這個路線叫做“共和”!

這個“共和”雖然可以最大程度調動國人為國而戰的積極性,也能調和國內各大派系的矛盾。但這“共和”對于華夏而言畢竟是個消失已久的古制,從某種意義來說也是個新政。

想要整好了、理順了,可并不容易,這需要時間!

另外,國人作戰的積極性也不完全來自共和體制,還來源于優厚的待遇。而優厚的待遇,又需要強大的財政作為后盾!而大明之所以可以崛起的如此迅速,其實靠得是一種在華夏這塊地盤上,過去很少用到的軍費籌集方法——舉債!

可是在眼下這個時代,舉債還是要考慮償還的.所以李中山這個大將軍是不能把整頓財政的問題丟在一邊,只顧著東征西討的。

而要整頓財政,當然就少不了幾年的休養生息。

最后,這個共和體制在大明各地的推廣,也需要時間。大明的共和,現在只是存在于少量的州府,遠沒有推廣到全國!

更麻煩的是,參加共和的那幾位“王”,實際上還沒有真正完成從大軍閥到議政王的轉變!

共和可不是軍閥割據!

不過李中山也不能因為他自己也需要時間整頓內部,就輕易答應周、清兩方面提出的和平建議畢竟,大明現在連戰連捷,正是占據上風的時候!

所以還得狠宰姓吳的和姓“愛新覺羅、李、吳”的一下!

“如果吳世璠和愛新覺羅.玄燁可以上表稱臣,那本大將軍就可以同意三家和睦。”李中山一字一頓,丟出了自己的條件。

“這個好說!”吳國貴笑道,“老吳家世受大明皇恩,現在雖然自己當了皇上,但是不忘故主,再向大明稱臣也是理所當然的!至于吳玄燁,他之前向大周稱過臣,現在再轉給大明不就行了?這樣吳玄燁也是貳臣了!”

好嘛,康熙這回不僅是三姓家奴(愛新覺羅、李、吳),還給整成了貳臣!

如果以后還有個乾隆,他讓人編《貳臣傳》的時候,頭一個就該是他爺爺康熙帝愛新覺羅.吳.李.玄燁了!

“二位老師,”李中山笑吟吟看著明珠、多隆,“就有勞二位去轉告一下康熙!”他又對自己的岳父吳國貴道,“老泰山,也有勞您走一趟大周國,去和洪化天子、吳丞相說說,如果他們能答應,那就把稱臣的上表和使節一起帶來。我就在江夏城等消息!”

吳國貴這一回是在襄陽府城見著洪化天子和吳丞相的,他倆在十一月初就抵達襄陽了,然后就沒再挪窩,準備在襄陽過冬,到明年春天再往長安去。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吳周的這一次撤退可不單單是軍隊轉移,還有大量的府兵要帶著家眷一起轉移,然后還要重新安置到四川去——差不多就是一次湖廣陜甘填四川了!

不填也不行啊!

過往大周有湖廣富庶之地可以征糧征銀,大周的府兵們雖然拿不到多少軍餉,但是軍糧是足夠的,不僅自己夠吃,家眷的衣食也夠了。

所以大批在四川分到田莊的府兵,實際上沒有去四川開墾。

但現在不行了,湖廣富庶之地差不多丟光了,不去就沒飯吃了!

所以這回吳應麒準備把從湖廣遷出的府兵戶,還有一部分陜甘的府兵戶,以及從廣西跑出來的孫吉慶的人馬,全都發去四川屯田。

而要把那么多人送去四川,這個路上的還有入川后頭一年的口糧,以及開墾農田所需的農具、耕牛、種子,都得從尚未撤出的湖廣富庶地盤上籌集。如果籌集不到足夠的數量,就得找李中山、吳國貴購買所以吳應麒和吳世璠就得在襄陽坐鎮。

另外,吳應麒還準備讓吳世璠去和吳玄燁會個盟,締結一個“西北互保”之約。

甭管大明是否同意講和,這個西邊的大周,北邊的大清都需要締結個盟約。

當然了,這個盟約不僅是針對大明的,大周和大清在西方、北方,還有共同的敵人,還有勢力范圍需要劃分一下。

而對于向大明稱臣這事兒,吳丞相和吳皇上倒是挺看得開的。

“就這個?那就稱唄,又不是沒稱過!”吳應麒毫不在意,還笑著對吳世璠道,“皇上,你和那個朱三太子是不是一早認識?”

吳世璠點點頭,很有些感慨:“朕和朱三太子一起去的廣東,不過那時候朕不知道他是朱三太子.真沒想到當年一起離開北京的一行人當中,竟然有兩個皇上!”

“這就是緣分!”吳應麒笑著問,“老三,那個.咱們既然向大明稱臣了,能不能買點種子和耕牛什么的?最好能賒個賬,用皇上的名義賒。”

吳世璠也是悠悠一嘆——他這個皇上好像和朱慈炯一樣,都是五行缺錢的主兒,注定要債臺高筑的。

“這個.”吳國貴面露難色。

“不行嗎?”吳應麒看著吳國貴,“那個李大將軍可是咱吳家的女婿啊!不能那么小氣吧?”

吳國貴皺眉道:“這事兒也不是不行,不過大周國能還得上嗎?大明那邊有不少專門給商人和朝廷放貸的銀號,只要還債有路,借債必然是有門的。”

“還得上!”吳應麒道,“實不相瞞,這次和大明開戰之前,我已經讓世琮去西域踩過點了!西域那邊地廣兵弱,回頭派世琮帶個幾萬兵馬打過去,打通了西域商路,我大周不就有銀子了?”

“西域商路?”吳國貴想了想,“有這個商路?”

“有啊!”吳世璠說,“唐朝的時候長安可是胡商云集之地,只是后來唐失西域,商路斷絕,長安才從繁華之地變成了如今這等蕭瑟。如果咱家可以重新占據西域的漢唐故土,就能重新把長安變成繁華商都了。”

“那感情好啊!”吳國貴笑道,“要不這樣,你們派個能說會道的當使臣,帶著稱臣的上表和借錢通西域的方略去江夏見李世凱。”

開封府,大清皇帝行在。

康熙皇帝這些日子,正率領兩萬大軍,詐稱二十萬,以替明周解斗為名,駐扎在開封府。

當然了,如果大明的大將軍李中山一定要斗死大周的新皇帝吳世璠,他這個吳玄燁也只能提供除了幫助以外的一切支援了。

不過康熙分析后覺得他這次“解斗”成功的概率還是很高的,因為大明一口吞不下整個吳周而且大明的當務之急也不是吞掉吳周,而是統一內部。

這個大明和吳周、耿靖之間的戰爭,實際上是一場大明議政諸王之間的內訌!

而這場內訌之所以會發生,就是因為大明內部不統一,議政諸王的地盤和軍隊都太多,儼然就是一國之君。大明中樞被李中山、李輔臣、盧三好、陳永華這伙人把持后,自然會有不服他們的勢力起兵造反。

如果李中山想要完全消弭內訌風險,那他就必須挾大勝之威整頓內部,把議政諸王的軍隊、地盤都收歸國有。

但這事兒難度不小,沒幾年搞不定。如果不搞定這個,就只知道蒙著頭東征西討,那么打下的地盤越大,底下的藩王實力也就越大,早晚還會出現吳三桂、耿精忠這樣的人。

實際上,康熙自己也被底下的諸侯議政王和諸侯議政大臣所困擾,好在大清這邊除了恭親王常寧和朝鮮監國楊起隆之外,還沒有特別強大的諸侯。而楊起隆和常寧不是一伙兒的,所以兩個人不會勾結在一起造反,因此康熙眼下也還能控制住局面。

如果他能接著這次“解斗”,和大周達成一個“西北互保”,再同大明也議和成功,哪怕只能爭取到五年十年的和平,那他也能進一步鞏固自己在北清的統治地位。

不過納蘭明珠和多隆帶回來的李中山的議和條件,卻讓他有點為難。

他之前向吳三桂稱臣已經掉了不少威望了,如果不是福全打仗的手藝太潮,他現在都不是皇上了。

這回又要當貳臣,向大明稱臣.可別再激反了常寧!

所以今兒在接見明珠、多隆的時候,他沒有馬上點頭,這會兒還是一邊想著心事,一邊回到行在后宮的。

“妾身恭迎皇上!”

楊小彌嬌滴滴的聲音打斷了康熙的思緒。

康熙抬頭一看,發現自己已經到了楊皇后在行在的寢宮了。

“平身,”康熙擠出一絲笑容,“皇后,陪著走幾步吧。”

“皇上,您有心事?”楊小彌站起身,跟著康熙在院子里踱起了步子,她看見康熙的麻顏不展,就主動開口打聽了。

她這行為屬于后宮干政!康熙是非常反對后宮干政的,不過楊皇后除外.她的滿洲名字可是那拉蘭兒,干個政不是天經地義的?

“李大頭要朕向朱三太子稱臣!”康熙道,“朕都向吳三桂稱過臣了,現在又要”

“哦,是皇上不愿意當貳臣?”楊小彌也真敢說。

康熙的麻顏頓時一沉,不高興了,但是扭頭看看楊小彌的臉蛋、胸脯、肚皮,這氣兒就消了。

人家可是要臉蛋有臉蛋,要身材有身材,而且還會生兒子!

有了兒子,康熙的皇位才穩當!

“當貳臣也沒什么,”康熙道,“就是萬一有人再拿這個當借口起兵,這不又是天下大亂嗎?”

“這好辦,”楊小彌道,“讓五爺出使南京去向朱三太子上表稱臣就行了。”

“讓常寧去?”康熙一聽,麻顏大悅,常寧要是去當這個稱臣使了,那他還有什么理由造反?

他隨即又有點皺眉:“可他肯嗎?”

“怎么會不肯?”楊小彌道,“大清江山沒他一份?大清真要被大明北伐了,他在山東可是頭一個挨揍的!皇上,這道理您不方便和五爺說,妾身去和他說。保管讓他自己提出去南京出使!”

“那可太好了!”康熙笑道,“常寧過兩天就要來開封府到時候我就去許州和吳世璠會盟,你留在開封府和常寧見面。”

(本章完)

相關


上一章  |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