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你的大清亡了第325章 中山自有妙計,五十萬兩忠心!(求月票,求訂閱)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最新章節列表 >> 第325章 中山自有妙計,五十萬兩忠心!(求月票,求訂閱)

第325章 中山自有妙計,五十萬兩忠心!(求月票,求訂閱)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大羅羅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大羅羅 | 康熙 | 你的大清亡了 


吳世玨、林興珠所發動的這場雪夜突襲的確打了李自成一個措手不及,但李自成畢竟是逼死崇禎皇帝男人,而且現在又身在明營,他當然要隨時掌握一支可戰的精銳,要不然他的頭顱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會被人裝在個木頭盒子里面送去南京展出了.

所以李自成現在說要為死去的老兄弟們報仇雪恨倒也不完全是在吹牛!

而由他親自掌握的這支精銳名曰“老營”,名稱中帶了一個“營”字,但實際上卻擁有三千人的大編制,清一色都是上了年紀的老兵,最年輕的也有三十多歲,老一些的都奔五了。這些老兵全都參加過上一次明清順大混戰,大部分還加入過大順軍改編而來的忠貞營。在忠貞營和夔東十三家潰敗的過程中,有些人脫隊隱居了,還有一些則跟隨上官投降了大清,不過心里面肯定還念著大順老萬歲的。

因而在李自成、李來順東山再起后,這些上一個時代的大順老兵就紛紛歸隊。李自成則親自從中選拔了三千身強體壯的老兵,編為自己的親兵,負責保護他本人同時守江夏城內的忠王府。

由于江夏城內的忠王府(原楚王府,又名皇城)占地面積很大,實際上就是一座城池,所以李自成的這個老營并不怎么和江夏城內的百姓接觸,吳三桂派出的奸細也只知道李自成身邊有一些胡子兵,具體情況卻是不大清楚的。

“傳額的命令,老營的左營留守皇城,中右二營都到校場集結!”

李自成大聲向左右下達了命令,正準備招呼仆役宮人替自己更衣,兼任著忠王府行軍大司馬的胡一槍趕緊掏出一個牛皮紙糊起來的大信封,雙手遞了上去:“皇爺,這是幕府參軍司下發的‘錦囊計”,讓額們在吳三桂兵臨江夏城的時候打開,您看.”

“錦囊計?嘿,這個李大頭還以為他是諸葛亮呢?”李自成哼笑道,“那就打開看看,額眼神不好使,你念給額聽聽,額倒想知道,這個李中山有何妙計?”

“是!”

而就在李自成忙著集結老營兵同時研究錦囊妙計的時候,吳世玨、林興珠和高得捷三將指揮的吳周精銳已經在漢陽門這邊取得了突破!

漢陽門口的守卒雖然足夠勇敢,但是他們的人數太少,裝備也比較差,只有長矛大刀和火繩槍。而且他們不過是武昌府當地的府兵,從軍時間并不長,也沒有高水平的軍官好好訓練他們,所以武藝并不精熟,遭遇突襲之后直接陷入了混亂,根本不知道如何借助地形地貌和互相配合作戰。

而林興珠、吳世玨、高得捷三人率領的藤牌兵、火槍手和弓箭手,全都是從吳國貴的集團中精選出來的精銳!

趁著漢陽門守卒陷入混亂的當口,他們已經互相配合著沖入了漢陽門的門洞當中,殺入了亂紛紛的忠王府守軍之內!

吳世玨手握一把線膛燧發槍,身先士卒的殺入。他的身體前方是一名武藝精熟藤牌兵,舉著藤牌,揮舞砍刀,為吳世玨開路,而吳世玨背后還有個背著箭囊,手持步弓的弓箭手。

他們三個人組成了一個戰斗小組,藤牌兵負責掩護和抵擋敵人的近戰兵,吳世玨則用燧發槍瞄著忠王軍的軍官和高大甲士打冷槍,而跟在吳世玨身后的那個弓箭兵是個會連珠射的,雖然只有一張弓,但是輸出卻很快,眨眼的功夫就射出去十幾支利箭!

這樣的戰斗小組可不止一個,而是有好上百個之多!

在林興珠率領幾十個刀牌兵沖開了忠王府兵在漢陽門口的防御之后,后續再沖進來的就都是這樣的三人小組了。這些三人小組在今天這場突襲戰之前,至少都在岳州的軍營當中苦練了三個月,早就配合得無比精熟了,現在更是一出手就殺得漢陽門內的大明忠王軍慘叫聲連成一片,絲毫招架之力都沒有!有的忠王軍官兵還想搬出早就準備好的拒馬槍封堵已經無法關閉的城門。

但是那些拒馬槍都打造得非常堅固,又大又沉,是準備用來抵擋敵人的槍陣沖擊的,一片混亂之中哪里搬得上來?

城墻垛口后面這個時候也有一些忠王府守軍,他們大多是值班的炮手——李自成當年吃了不少清兵的紅衣大炮的虧,所以入主武昌后就極度重視炮兵建設,專門從佛山聘請了炮匠,指點武昌當地的銅匠鑄造了大量的青銅火炮,分別布署在長江、漢水沿岸的炮臺和江夏、漢口、漢陽等重要城市的城墻上。

可是擺在漢陽門這邊城墻上的大炮都是用來射擊長江上的目標的,連漢陽門碼頭都在大炮的射擊死角內,根本打不著,更別提調過炮口往城內揍了——那些大炮的炮架不是那種裝著兩個大輪子的野炮炮架,而是裝四個小輪子的艦炮炮架,很難調頭。而且就算調過頭,也不可能用來射擊城墻根邊上的敵人。

所以這些炮手只好抄起弓箭和腰刀抵抗沿著上城的樓梯和馬刀沖上來的周軍精銳,在弓弦響動聲中,不住有人應聲而倒。可是剩下的人卻還是毫不猶豫的直撲而上,轉眼間就沖上了城墻,將守在那里的忠王軍士卒殺散。

林興珠始終是沖在最前面的一個,他的藤牌上已經插上了好幾支利箭,但是沒有披甲的身體卻依舊毫發無損,他手里的砍刀揮動,所過之處,就濺起漫天血光,仿佛一個殺神一般。一個上了年紀的忠王府老兵抄著腰刀,罵罵咧咧向他撲過來,大喊了一聲:“負國逆賊,看刀!”

林興珠趕緊用盾牌一架,擋住了那一刀,隨后反手就是一刀,砍在了那人的布面甲上,沒有看透,但還是把那人給逼退了幾步,可能還把他打得挺疼。這個上了年紀的軍官罵得更兇了,但是因為口音太重,林興珠也聽不大明,只能隱約聽見“吳狗”,“背我大順”、“又負大明”、“四姓家奴”之類的。

林興珠很想回罵他幾句,但是一時卻找不到什么好詞兒——這老兵雖然武藝不咋地,好像也沒什么口德,但是罵得的確不錯吳三桂就是個四姓家奴,現在是小人得志便猖狂,居然宣稱要殺李自成為崇禎報仇!

可李自成也曾經是他的君啊!

林興珠剛想到這里,耳邊就傳來了一聲清脆的槍聲,那名忠王府的老兵胸口一顫,整個人就直挺挺倒了下去林興珠回頭一看,只見吳世玨端著一支上了刺刀的燧發槍沖了上來,一邊沖一邊大喊:“林大哥,快沖啊,沖上去,把漢陽門城樓搶下來!這江夏城就是咱們的了!”

跟在吳世玨身后的吳周軍戰士,大吼著向城上猛沖,不多的守軍不是被殺就是被驅逐了。

江夏城的漢陽門,就這樣被吳周軍搶下來了!

不過江夏城的爭奪戰卻剛剛開始,大隊身披鐵甲,手持刀矛火槍的老營兵已經整隊完畢,正一隊一隊開出江夏皇城,而位于皇城北面的蛇山山頂的一座烽火臺上,更是煙火大起!

就在江夏城突然遭到吳周大兵伏擊的第二天清晨,距離江夏足有六百里的南昌府城的北門德勝門之外,杰書委任的江西巡撫蔡毓榮正穿著一身紅色的大明官服,露出一個剃得光禿禿的大腦袋,站在城壕外側,看著上百口打開了蓋子,露出了誘人的銀色光芒的大箱子,已經笑得合不攏嘴了。還一邊笑,一邊喃喃自語:“皇上,康王,蔡某對不起你們了!不是蔡某不忠不孝要當貳臣,而是大明給得太多了.”

十幾個好像賬房先生的人,則在那里點數記錄。

李輔臣高大的身形騎在馬上,就立在蔡大巡撫十步開外,只是任憑白色的雪花紛紛揚揚飄落在他身上,絲毫也不在意,只是看著蔡毓榮的人在那里清點銀箱。

數萬甲士,披掛整齊,端著火槍,扛著長矛,推著大炮,列陣在二三百步開外,只是在靜靜等待。

這個景象,如果讓李中山看見了,一準會想到那個可以給人們帶去幸福和喜悅的“拆”字!

李輔臣這次真是舍出血本了,他一共就跟李中山拿了八十萬兩現銀,現在擺在蔡毓榮跟前的就是整整五十萬兩!

五十萬啊!

買地皮也是個學問啊!

李輔臣才不會一座一座買呢!那多浪費?而且也不一定夠所以他只打算買一座城,就是江西省會南昌府的府城!

在他看來,只要南昌買下來了,江西境內,除了杰書親自據守的九江府城和由杰書最心腹的幾個滿洲大將據守的湖口、南康之外,誰還敢對抗大明的天兵?

那些借了京債上任的官白勞,還真打算為大清殉死?有病吧?

再說了,李輔臣也不要他們馬上把城交出去,他就是過路的,那些地方守官納個降表就行了。不納降表也沒關系,別擋道就行.李輔臣麾下三萬廣東鄉兵,那是什么戰斗力?安慶、太平、池州這些堅城都被他在很短的時間一一拔除,江西境內那些沒有重兵在手的地方官還想擋住他?找死嗎?

不過南昌他是一定要買下來的倒不是駐守南昌的蔡毓榮會擋他的道,而是李中山派李中正帶來了大將軍的金牌手令,嚴令李輔臣必須拿下南昌,并且分出至少一半軍隊駐守南昌!

話說這還是李輔臣第一次看見金牌手令——老大一金牌,他已經揣兜里了,這個手令當然也得照著辦理了。

所以他就在在南昌城下和從武昌開過來的李來順部會師,五萬大軍把個南昌城團團包圍,隨后就開始和蔡毓榮談判“拆遷補償”的問題。

蔡毓榮對大清其實還是很比較忠的.他的忠誠價值五十萬兩白銀!一開始他想要八十萬,而李輔臣只答應三十萬,兩邊討價還價,最后李輔臣把補償金提到了四十萬,而蔡毓榮則表示少于五十萬兩他絕對不會背叛大清!

結果李輔臣被他的忠心感動,再加上昨天晚上看見了從江夏一路翻山越嶺傳過來的烽火,于是同意了蔡毓榮的要價。

而蔡毓榮也是個言而有信的真君子,馬上就剪了辮子,換上了李輔臣派人送去的官服,還接受了南洋通商副使的閑職,出城來點收白銀了。

只要數目對,成色好,他就立即交出南昌城,然后帶著一大家子和三百親兵去廣州上任——其實也沒什么差事要他管,南洋通商大使是李吉貞在干,沒有副使不也干到現在了?

這個時候,蔡毓榮的一個總賬房已經點好數了,拿著賬本笑瞇瞇道了主子跟前:“老爺,已經點好了,總共五十萬兩整。銀子的成色也不錯,雖然不是一兩銀,但也是海關庫存的五十兩一錠的關銀,總共一萬錠,可以直接存入四大行的!”

蔡毓榮一聽這話,一張胖乎乎,毛茸茸的胡子臉頓時就笑開花兒了,一邊笑還一邊向李輔臣笑道:“南王殿下,您果然是言而有信之王,下官佩服!”說著他就一指身后的南昌雄城,笑著道,“大明朱文正所筑的南昌雄城,現在就全都交給您了城內還有江西巡撫撫標兩千,守城營八百,團練三千二百,還有可以供全城軍民吃上六個月的糧食,全都移交給王爺您了!”

還別說,這筆五十萬兩的“拆遷補償金”還是很值的。光是南昌城內的存糧就值五十萬了.還有六千守軍,估計武器裝備也值不少了。

李輔臣也滿意地笑了笑,然后對蔡毓榮道:“仁庵,你能在南昌堅持到如今,也算對得起康熙的信任了,而且伱還收了五十萬兩這說明康熙在你心中還是值倆錢的!”

李輔臣的言語多少有點嘲諷的意思,但是蔡毓榮那也是當過總督的人物,自有宰相氣度,壓根不在乎還笑著連連點頭——能把對康熙的忠心賣出五十萬兩銀子,他這也算是大清叛臣當中的第一忠了吧?康熙知道了也會感到欣慰的。

李輔臣看見蔡毓榮皮挺厚,也覺得這人不錯,笑著點點頭:“那我就安排我家老三領兵護著你去廣州吧!

對了,沿途還有不少城池,也許會有個把不開眼的”

蔡毓榮拍了拍胸脯,笑道:“包在小弟身上.小弟可是當過湖廣總督的,還是正白旗漢軍出身,康王還封了我一個江西巡撫,是那些人的上司,我都投降了,他們還繃著干嘛呀?

一個個都是借了一屁股京債上任的,現在投降了大明,京債至少可以免了,有什么不劃算的?”

這個蔡毓榮分析得倒是挺好的,他深受大清國恩的,現在都收了李輔臣五十萬兩把忠心賣了,底下那幫知府、知縣還挺著干嘛?

忠大清?

他們不過是些“臨時官”,忠個屁!

至于為了買官欠下的京債.是不是可免,得看欠誰的?如果債主是瑞銀行,那他們就別想免了。這個契約精神必須得有啊!大清朝時候欠得債,反清復明了就不還了?哪有那么便宜的事兒?反清復明又不是他們干成的。

他們欠得債,自會有瑞銀行接管的!

當然了,這個真相,李輔臣是不會和蔡毓榮說的,江西官場上現在大概也沒人知道知道了,也許就不投降了!

想到這里,李輔臣就回頭對皺著眉頭,似乎有點憂心忡忡的李來順道:“忠王,咱們進城吧.武昌那邊你別擔心,有吾兒英王的錦囊妙計,吳三桂即便來了也是死路一條!”

李來順點了點頭,道:“有英王妙計,吳逆自然不會得逞。南王,咱們接下去怎么辦?”

李輔臣笑道:“當然是先入南昌府城了!”

(本章完)


上一章  |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