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歡迎光臨泡書吧!
主題模式:
恢復默認
作者:華蘇蘇
更新時間:23022701:54
余江等地一遭災,京中的糧價也跟著上漲,只是天子腳下,如何會因糧價而致民亂?消息都沒傳到東齊帝的耳中,京都府尹便開始給糧食定價,私自漲價則要被官差抓起來,輕則罰銀,重則杖刑。
這一舉措讓京城的糧食一下便缺了起來。
京城百姓哪里有地,便是耕種,也多是成為官員或富戶的佃農耕種,收獲之時,有些余糧也算不錯,可這些口糧又能堅持幾日?而官員和富戶的糧食卻也不是朝廷的,他們捐又能捐多少?京中糧食多為余江等產糧大城每年秋收的時候上交至糧倉,以備不時之需。
六月,京中已入夏,算得上是青黃不接之時,戶部賬冊上統計的糧倉之數也未必是實數。
這個時候,平糧價,商賈無利可圖,如何會不遠千里運送糧草進京販賣?官員便是糧袋鼓鼓,也會拼命擠壓對東齊帝哭窮。至于大富之家更無需多言,他們屯糧是為有利可圖,便不是為利,也得是為名啊!
如今東齊雖然遭災的地方不少,可京中到底還算平順,只要有人將糧食運進來,哪怕是漲價,時日久了,糧食多了,糧價也就自然會降下來。
可京都府尹做了什么?他竟然虎口奪食,搶人飯碗!
本來不缺糧的京城在他幾番努力下也會缺糧。
賀蘭臨漳這種平日里并不喜嘴上刻薄的人都忍不住對洛夕瑤感嘆:“京都府尹真是個神人啊!”
“外面的糧食進不來,本地的糧食又沒有,只靠著各家的粥棚施粥又能堅持幾日?粥棚的糧食會越來越差,米少水多,宮里若沒有貴人帶頭,沽名釣譽的官員又能堅持幾日?何況京中存的精糧不會放出來,沒糧食的百姓豈不是被往絕路上逼。何況京城乃首善之地,是在別處活不下去的百姓求活的首選。”洛夕瑤譏笑道,“你看,我說東齊的官員都是爛的蠢的,并沒有夸大吧?”
賀蘭臨漳本就知道她聰慧,如今他們是綁在一根繩上的螞蚱,他自然要順著她說話:“九娘說話一向直來直去,從無夸大之說。”
洛夕瑤抬眼瞧他,“陛下讓二皇子出來,是為了讓皇子公主們帶頭建粥棚吧?有他們在一日,朝中官員便要跟一日。可幾個成年皇子定然要攀比一番,一個不好,好事就會變壞事。”
“哪里都不缺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人。”賀蘭臨漳皺眉道,“怕就怕他們用精米,搶粥的人一多,就要亂。御史聞風而奏,不缺捧高踩低之人,到時候尋常粥棚無人無津,用精米的粥棚又要爭搶……流民多起來,僅憑府中侍衛根本就沒什么用。”
“你在想什么?”洛夕瑤覺著好笑,“皇子公主們一攀比,提前站隊的官員就要跟上,否則只憑他們,能有多少米糧?你說的尋常粥棚在他們的對比下,能堅持三日都是好的!說不定第一日就要鬧出幺蛾子,別說京都府尹的烏紗帽了,他腦袋保不保得住都兩說。”
想到和二皇子一唱一和夜里擾她歇息找她麻煩,洛夕瑤就忍不住幸災樂禍,“他們活該,他們值得。”
賀蘭臨漳知她記仇,因他也是記仇的性子,并不覺得這樣不好,“就怕流民越來越多,耽擱你的及笄禮。”
“已經耽擱一次了。”洛夕瑤無所謂道,“大伯父雖算不上簡在帝心,可各地災情的事情他也一清二楚,這個時候,他當然不會讓尚書府做出什么引人注目的事來。大伯娘早就傳消息給我,說讓欽天監再擇好日子,暫且先等一等。”
賀蘭臨漳很敏銳,“你四姐姐婚事有變?我聽聞徐家想讓家中幾位子侄跟隨欽差去賑災。洛徐兩家婚事早定,若是想成通家之好,此時應先給洛四娘辦及笄禮,再把兩家婚事定下來,以徐大人的官位,想讓家中子侄去個不大危險的地方撈功績和名聲并不難。”
洛夕瑤沒想到他會注意此等小事,驚訝著坦言:“徐家有心悔婚,大伯父有些意動,只是四姐姐的名聲不能壞,不止京城洛府,便是平城洛府也還有很多未出嫁的女娘,哪是徐府一句擔心家中小子遇到危險,想退婚便能退婚的。只是大伯父需得找合適的機會……”
洛夕瑤解釋一番,忽然道:“及笄禮不過就是插簪,找個良辰吉日你給我插簪不就好了?又何必興師動眾?我看京城要亂,我們需早做打算。”
“我?”賀蘭臨漳很是意外。
漠北女子是沒有及笄禮的,到了年歲出嫁了,就會將單辮梳為雙辮,富貴人家卻沒有這些規矩,因為家中女子不需要放牧,也不需要干活,便是披頭散發或滿頭細辮也沒有什么影響,不似東齊規矩多。
“鳳髻金泥帶,龍紋玉掌梳。走來窗下笑相扶,愛道‘畫眉深淺入時無’。”洛夕瑤不是個喜歡忸怩作態的,她同他可以算是過了半明路的夫妻,只是要等到了漠北在大國師的主持行一番禮,才禮成。
可他們如今在東齊,她手里有東齊帝的賜婚圣旨,他手中有東齊帝和漠北大國師的國書,她大大方方搬到他的王府住,便是有人說三道四,也只敢背地里說說,哪個敢來她面前提,她非得唾他一臉不可。
沒見東齊嘴巴最碎的御史都沒吭過聲嗎?
賀蘭臨漳沒好意思說出口的是……吭過聲的都被她干掉了。
洛夕瑤挑眉,“怎么?我讓你給我畫眉可是不行?”
“啊?當然可以啊!”賀蘭臨漳有些緊張地搓了搓手指,“只是我從未給人畫過眉,若是畫得不好,你可不能生氣。”
“哦。”洛夕瑤意味深長地笑,“都能畫眉了,插簪怎的不行?”
“及笄禮是東齊女娘成長中很重要的一步,便是尋常百姓之家,疼愛女兒的爹娘也會或親手雕一支簪,或用糧食換一支簪,若是我幫你……你不在東齊還好,但有一日回來,便會成為別人的嘲諷你的談資。”
洛夕瑤驕傲地“哼”了一聲,“只有受不住聽不得才叫嘲諷,但凡我一個巴掌拍過去,拍腫他的嘴,便是她嘴碎。”
“……你高興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