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歡迎光臨泡書吧!
主題模式:
恢復默認
作者:華蘇蘇
更新時間:23022701:54
傍晚,紅明果然帶了兩個人回來,他們一個叫孔少光,一個叫曹十,是江三金的師兄。據說只有江醫圣的直系血親或者繼承醫谷的弟子才能姓江。
而江三金便是醫谷第三代繼承者,如今在醫谷坐鎮的是江二明。
洛夕瑤和賀蘭臨漳都沒見他們,只是讓何管家收拾出個小院讓他們居住,并讓人盯著他們,只要他們不下毒,其他不用太理會。
好在這二人乖覺,住進王府之后,除了開門取下人送來的熱水和食物外,就沒有出去過。
“你說奇不奇怪?”洛夕瑤一邊剝橘子一邊道,“陛下都讓江三金來給你診脈了,卻沒讓他去二皇子府診治一番,可見在陛下眼中,對你之情誼尤勝二皇子三分哪!”
賀蘭臨漳拿起一瓣橘子塞她嘴里,“白延文是他親子,便是平貴妃不在了,還有平家在呢!東齊帝便是卸磨殺驢,也不會做得如此明顯。他能放心,一是信任丁振醫術,二是二皇子府中有他的耳目,二皇子有無性命之憂他一清二楚。二皇子本就被罰,若他不暗中蹦跶,便不會有今日之難,東齊帝未嘗沒有教訓他的想法。”
洛夕瑤眼下咀嚼好的橘子,用帕子擦了擦嘴角的汁水,“還有一種可能,便是江三金的長處不在治疑難雜癥上,同丁太醫剛好相反。醫谷之名我從未聽過,我長在平城是其一,可也未嘗不是醫谷已沒落。醫圣聲名鵲起是因為治疫以及免費為貧者診脈瞧病,他的后輩未必有他這個機會和能力。”
“也是,倘不是東齊帝讓江三金來摸骨,我都不知榮慧大長公主身邊有如此能人。”
“你知道什么啊?”洛夕瑤挑眉,一副鄙視他的模樣,“隋先生給我的冊子中,竟沒有榮慧大長公主,可見你心之大,竟敢不將這樣有底蘊有能力的人放在眼中。”
“你……”
何管家匆匆進來打斷了他的話,“王爺,姑娘,隋先生傳消息來,江北蝗災!”
余江在中部,地動也好,旱情也罷,如今都集中在中部,而南邊雖然多雨,眼下江水也沒有漲到會沖回堤壩的程度。而北邊……沒聽說遭災啊,怎么忽然就來了成群的蝗蟲了呢?
按理,干旱之后易遭蝗災,江北一向冬長夏短,雨水不豐也不少,怎么就忽然鬧蝗災了?
東齊是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讓上天降下懲罰,處處不安生。
南邊不說,他們回漠北之路不經過那個方向,可東齊中部和北部是他們路上無法躲避之地,除非他們會飛!
便是洛夕瑤和賀蘭臨漳早有準備,也遭不住這么多地方遭災啊!東齊帝舉國之力都會左支右絀,更何況家底不豐的他們。
“隋先生的消息不可能錯。”賀蘭臨漳沉下臉,“東齊這些年來很太平,東齊帝是有些家底的,可朝堂因賑災都能朝好幾日,更何況地方……大城鎮還好,偏僻之地很難賑濟及時,說不定會有很多百姓餓死。”
他們在圍場第一時間得了消息,洛夕瑤便同他商議劫朝廷的賑災之物,可他們只是想從貪婪的東齊官員處虎口奪食,并未想把百姓真的餓死。
如今不同,僅靠他們之力可收容不了東齊中部和江北受災百姓,便是百姓心甘情愿跟著他們走,那樣長的隊伍,東齊帝不可能看不見。
便是東齊帝想視而不見,當地官員卻不能看之任之,需知百姓也是一地父母的政績考核之一。
洛夕瑤道:“余江等地你已經安排了人手,朝廷的運糧車已經離京,當地富戶也捐銀捐糧,便是你劫了那些銀糧,可換的糙米也夠他們應付一陣,再說中部也不是顆粒無收,這個時節,百姓家中也會有些存貨。江北不同,那里春天來得要更晚一些,這會兒他們冬日存糧吃得差不多了,新糧種下長出三寸,蝗蟲一過,他們連樹皮都沒得扒。”
“是啊!”賀蘭臨漳嘆息一聲,“同中部和江南比起來,江北的百姓更可憐一些。蝗蟲便是吃飽飛走,也會將蟲卵留在地里,一旦清理不徹底,來年又是一場災難。漠北雖然苦寒,可他們若去了,也是一條出路,留在東齊卻只有死路一條,我們不能不管他們。”
紅明給了洛夕瑤,白水被他留在余江,賀蘭臨漳這次叫來的人是白水的兄弟叫白山。
他命白山沿途找寺廟和道觀收糧。不要小看和尚和道士,他們不用交稅,又整日有善心人捐香油錢,誰缺銀子缺糧食他們都不會缺。“若是他們不愿,你就……”
洛夕瑤輕聲道:“偷?搶?”
賀蘭臨漳眼角微抽,道:“出家人慈悲為懷,他們不會看著百姓餓死的,大不了你用藥材同他們換。出門做事要靈活機變,遇事不能智取的時候,再力取。”
洛夕瑤沉默,這話說得除了比她的文雅一些外,有區別嗎?
“還要帶可靠的牙人。”洛夕瑤道,“去當地找,一手賣身契,一手糧食。你要告訴他們,賣身契只是為了擔心他們出爾反爾,畢竟我們的糧食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一旦他們跟著我們走,開荒種糧,收獲后只要抵消他們從我們這里拿的,賣身契就可以還他們。”
白山離開后,洛夕瑤一拍巴掌,“我們是不是也要在京外弄個粥棚?”
“你真是不放過一絲一毫能收買人心的機會。”賀蘭臨漳道。
洛夕瑤挑眉,“你可以不跟。”
“為什么不?你看我傻?”
“你傻不傻的,我怎么知道?”
見她說完諷刺之語便大搖大擺離開,硬生生在幾步內走出螃蟹一般霸道的樣子,賀蘭臨漳無奈一笑,他的妻,他不寵著還能怎樣?
就如丁振所說,二皇子受了幾日苦便恢復如常,不仔細看都看不到臉上淺淺的印子,二皇子甚至比賀蘭臨漳還先一步出府。
遭災的地方太多,腦子靈活的百姓先一步來到京城討飯吃。
東齊帝需要人手,這時候不讓兒子干活讓誰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