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氏聽母親這樣一說,頓時后知后覺地道,“可不是嘛,當初老太爺健在的時候,兩個人便貌合神離誰也瞧不上誰,老太爺那人又性子執拗,日子相敬如賓,閔老夫人平日里連門都很少出,仿佛心如止水一般。如今沒了老太爺這個倚仗,閔老夫人在唐家的處境就更艱難了。”
黃氏在一旁聽得十分無語。
俗話說破船還有三斤釘呢,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閔老夫人后頭有閔家撐腰,此刻閔家正是一片欣欣向榮的大好形勢。四大家族相輔相成牽一發而動全身,白家只能把她捧在手里敬著,即便心里再怎么不滿意,可面上也是一句話不敢說的,哪里就稱得上艱難了?
只不過閔老夫人膝下無兒無女的,平平靜靜地過自己的日子也就是了,沒必要為了一些小事和二房發生不愉快,這才一直相安無事了這么多年,大家表面上維持著太平,關上門過自己的日子。何況真有什么大事,閔家也不可能坐視不理,正因為這樣才顯得閔老夫人格格不入,倒像是被二房排擠在了外面一般。
唐老夫人也覺得女兒糊涂,連這種場面上的事情都看不出來。不過她還是什么也沒說地笑了笑,故意放輕了聲音道,“閔老夫人出身于閔家,當年沒嫁人之前就是養在手心里的豪門千金。何況閔家也不是一般的人家,她自小富貴慣了,脾氣自然也孤傲些。就算指使不動白家的人,還有閔家的人能幫忙呢,她的日子只有好的沒有壞的,你就別操這個閑心了,只要把我說的話記在心上就行了。”
唐氏輕聲答應了,當天回到房里就寫了一封引薦信,又特意給則大太太寫去了一封,請她幫忙照料一下李家的人。
黃氏拿了引薦信,片刻都沒敢耽誤的吩咐崔媽媽送去了張家。張太太接到信后笑著道,“你們家夫人也真是的,這樣露臉的機會也不肯要,自己送到客棧去,李老爺還不得千恩萬謝的?難得有和未來親家打交道的機會,她卻直接丟給了我,你讓我說她什么好?”
崔媽媽笑著道,“如今親事也只是個影兒,畢竟沒有定下來,夫人怎么好直接去找李老爺呢?這件事兒還是得辛苦您在中間幫著跑個腿,回頭夫人自然是要當面謝您的。”
“原本就是我起的頭,還道什么謝?就算要謝,也是我去謝她才對。難得你們家姑太太愿意幫忙牽這個線,她那個溫和的性子大家都是知道的,不到萬不得已,我也不愿意麻煩她出面動人情。”又讓貼身媽媽把準備的一些布料拿了出來,“這是我們家老爺從上海帶回來的,我看這花紋時興,做兩套衣裳是極為合適的。我拿給姑太太當做謝禮,你幫著捎回去,我就不親自登門了。到時候推推搡搡的,讓人看著生分。你只跟她說,這份人情我記在心里了,回頭有那合適的人家,我給她的寶貝蓉萱留心看著。”
崔媽媽先是一愣,但隨后便反應過來。
按理說就算要定親,肯定也是白修治在先,白蓉萱在后。怎么張太太直接就把白修治給越過去了?可仔細一想,白修治是白家三房的繼承人,婚事茲事體大關系到白家內房外房,生意場上的不少事,只怕精明強干的唐老夫人都插不上手,就更別提唐氏和張太太這個外人了。
她自然不敢夸這個海口。
崔媽媽感嘆著張太太精明,也沒有和她客氣,笑著接了禮物,向張太太告辭出了張家的大門。
唐氏收到布料后直接孝敬了唐老夫人。老夫人也沒有與女兒客氣,命李嬤嬤收好了,準備過年的時候打賞人用。
張太太第二天一大早便與張老爺去了一趟客棧,將引薦信交到了李老爺的手里。
李老爺瞪大了眼睛,仿佛還有些不敢置信,“唐家的姑太太什么也沒說嗎?”
“還能說什么?”張太太笑著道,“她是個嫻靜的性子,等閑不怎么出門,更不愛管閑事。我約莫著是聽說你對他們家蕘哥十分滿意,這以后要真成了兒女親家,就更要走動起來了,自家人的忙她是不會推辭的,昨天夜里就把信送過來了。”
李老爺感激萬分地盯著手中的信封,“俗話說人情債最是難還,借了唐家姑太太的人情,這可不是一份小忙,我得備下一份重禮好好感謝一下才行。”
張太太知道他性格豪爽,平日里行事就丁是丁卯是卯的不愿意占人便宜,別人對他的一點小恩小惠也必然要雙倍奉還,更別說唐氏幫了他這么一個大忙了。
一旁的張老爺笑著說道,“就算真要感謝,也不用急在一時,還是抓緊去上海給尊夫人看病要緊,這可是耽誤不得的。早日治好,夫人也能減輕些痛苦。唐家一時半會又不會搬走,您什么時候感謝都是一樣的。到時候我組個酒局,把唐老爺也請過來,酒桌上你好好敬人幾杯酒也就是了。”
李老爺聽了連連點頭。
他對唐家是十分滿意的。前幾日第一次見到唐學蕘時,年輕人表現出的沉穩和睿智,兩個人要有問有答說了半天的話,李老爺不禁對他刮目相看。少年人大多年輕氣盛,骨子里就帶著幾分驕傲與輕狂,能像唐學蕘這般穩得下來面面俱到,已是十分不容易的事。
想到自己還有個心肝寶貝一樣的小女兒沒有定親,他的心思頓時活泛了起來。不過他雖然外表看上去五大三粗的,但卻心思細致,尤其是在女兒的婚事上,他謹慎的可以用小心翼翼來形容了,生怕自己識錯了人,害了女兒的一輩子。上頭四個女兒出嫁,他恨不得連男方家里有幾把勺子都打聽出來,等到五女兒定親的時候,更是親自去了一趟蕪湖打聽對方家里的情況,就怕媒人在中間夸大其詞,說出來的話不可信。
都說皇帝愛長子,百姓疼幺兒。他膝下的這個小六不但容貌出類拔萃,是上頭五個姐姐都不能比的,品性更是沒得說,不但知書達理蘭心蕙質,更自小就替生病的母親和忙碌的父親擔起了管家之責。孩子們還小的時候,他就準備把小六留在家里招贅,后來隨著時間流逝,他發現招贅這條路實在走不通。但凡有點兒能耐的男子,哪個愿意做別人家抬不起頭的贅婿呢?若是執意招贅的話,只怕會白白耽誤了女兒的一生,那才是真正的一朵鮮花插在了牛糞上。他想到這里,不顧族中眾人的反對,還是決定找個門當戶對的好人家把女兒嫁出去。至于家產一說,自己拼搏了大半生,為的不就是幾個女兒能過好日子嗎?
等唐學蕘前腳離開,李老爺后腳便迫不及待地找人來打聽起唐家的事情。
他找的人便是高升客棧的伙計。
那伙計不過十五歲的年紀,身材瘦小單薄,但卻異常的機靈,聽了李老爺的話后,討好地笑著道,“要是說起這唐家來,那可真有得說了。要論家世,唐氏在杭州是排不上的,但要是論家風,那絕對是數得著的。唐家的人緣是出了名的好,上頭的老夫人不必說了,活菩薩一樣的大好人,而且處事公道,和藹可親,就算天塌下來她都能一肩撐起來。唐老爺更是高人雅士,不像個商人倒像是讀書人,而且寫得一手好字,誰家新店開張都會請他提幾幅字增光添彩呢。唐家的生意也是干干凈凈童叟無欺,從來不以次充好,就算只買半兩茶葉也會給你稱,不像別人家一般狗眼看人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