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夫諸葛孔明314.黃月英:大漢朝外,亦有無數土地(求)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吾夫諸葛孔明 >>吾夫諸葛孔明最新章節列表 >> 314.黃月英:大漢朝外,亦有無數土地(求)

314.黃月英:大漢朝外,亦有無數土地(求)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胡說懟八道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經商種田 | 胡說懟八道 | 吾夫諸葛孔明 
第316章314黃月英:大漢朝外,亦有無數土地

第316章314黃月英:大漢朝外,亦有無數土地

第316章

楊慮作為世家子弟,當然清楚,所謂的世家,不過是利益共同體罷了。

若無利益,再欣賞對方才華,該反目時,依然會反目。

聽著楊慮的話,黃月英似笑非笑的道,“如何,沒有利益了?”

楊慮便愣了,而后反應過來,在黃氏莊子上,能讓江東世家獲利的東西,可多了去了。

這時,他才明白,他所擔憂的,在黃月英這兒,壓根就不是問題。

“阿楚已經派人去做了嗎?”

“正打算請各世家幫忙呢。”

楊慮呼出一口氣,于是笑著,“那便由慮,書信家中,為阿楚先鋒吧,想來,家父不會落于人后。”

黃月英笑著,“那便謝過阿慮了。”

“倒是不必。”楊慮搖頭,“今日這門格物學……阿楚又是如何學得的?”

問出這個問題,楊慮又想起,此阿楚非黃楚,而是楚安君,師承種居士,隨即失笑,“倒是慮……考慮不周了。”

黃月英無奈,“阿慮年歲尚小,有何疑問,開口問我便是,莫要將事情藏于心中,憂思過甚。”

楊慮笑著,“好。”

“嫂嫂,方才我出門時,見到阿楚與一小郎君……”織布作坊內,一名婦女對著蔡氏道。

蔡氏眼神一亮,“果真?”

“兩人仍在水邊談話呢,看樣子,關系甚是不錯的!”

于是,蔡氏眼睛都彎了彎,但一想,自家閨女在以黃楚為身份時,可是認識了不少人的,心頭的期待又慢慢回落。

楊氏楊慮昨天遞了拜帖的事兒,她也知道,所以,那位小郎君應該就是楊慮無疑。

念及此,她想起龐山民那妻弟,至今也是未曾定親,甚至,諸葛氏還與她隱隱提過一嘴。

她也不知道,阿楚是在等此人呢,還是此人在等阿楚。

若論才貌,那自然是諸葛家的那位更勝一籌,可若論家世……

蔡氏嘆口氣,道,“那是阿楚的朋友,并非七嬸你想的這般。”

“啊?”

“哎……何時能吃上阿楚的喜酒啊!”

“就是啊!”作坊內,一眾人嘆氣。

黃月英可不知道自家老母親與叔嫂嬸嬸們這般……期待她成親。

與楊慮交談一番,發現楊慮如今的想法與眼界,比開始時更廣闊了些。

不得不感嘆天資聰穎的人,就是成長速度極快。

對方還問她要了格物學的教材,黃月英也沒有吝嗇,回家中拿了一份給他,并叮囑,若有不明,隨時來莊子上便可。

楊慮自是應下,這才離去。

接著,黃月英又騎馬去了縣里,找了龐山民商議授田細節,整個就是忙碌起來。

“這是按照阿楚以前的吩咐,繪制的輿圖。”龐山民帶著黃月英進了縣衙,讓人拿了輿圖出來。

黃月英看著,點頭。

沔陽,不,楚安,本為小縣,面積不廣,按照后世的計量單位來說,大約有個2000余平方公里,但在此時,也絕對是地廣人稀,或者說,這時代多數地區,都能稱之為地廣人稀。

而人口,也在此前清查縣內富戶以及后來吸引流民等措施下,已達近萬戶了。

放在這時代,妥妥的大縣,但要跟后世比的話,那依然就只能是個……鄉鎮。

“而今,縣里共計九千三百一十三戶,共計人口五萬余人,若以阿楚昨日的授田制,要分出耕地近三十萬畝,山地或者小坡近七十萬畝。”龐山民道,“若真推行阿楚所言的計口授田制,三五十年后,或者就無田可授了。”

黃月英大概估算了一下,這個時候的一畝大約是后世的三分之二,這耕地與山地加起來近萬畝地,算下來也就是一百多平方公里,足夠分的。

但龐山民擔憂的沒有錯,但不是三五十年,而是兩三百年之后,會有無田可授的窘境。

她這計口授田的制度,改良于唐初的分田制度。唐初的這個制度,為之后的貞觀、開元打下了基礎,可同樣的,也因為這個制度,再到后來,無數百姓已經無田可授,埋下了禍根。

所以,她對永業田做了數量限制,還定了官授田,可以大大的延后無田可授的局面。

“兄長不必擔憂。”黃月英安撫,“三五十年后,不會無田可授,至少要到二三百年后才會出現此局面。”

“這……那到時出現此局面又當如何?”龐山民便問。

“遷徙百姓至有田可授的州縣。”

“百姓不愿呢?”

“若不愿,自然也可,可以做工過活,但阿楚相信,任何一對父母,都不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沒有家產。”

土地,在中國人心里,那就是根,是刻在骨子里丟不下的東西,連蕭何……也在幫著劉邦定了天下后,兼并了不少土地,更何況普通百姓。

龐山民嘆氣,“阿楚的意思是,即便到時候遷徙百姓至別處,官府會負責其一路安全與消耗?”

“是。”

“可……再待數百年后,大漢朝皆無地可授了,又當如何呢?”龐山民又盯著黃月英問。

在龐山民看來,計口授田這個制度,是很好。

對于調動老百姓的積極性來說,那是好的不能再好的。

但唯一的問題,在于田地數量是有限的,人口增長的速度一旦超過某個值,這些田地,就會被分完。

再者,按照朝廷一慣的習性,官員、勛貴、皇親等特權階級,能分的土地……更是不會少,這就更是減少了普通百姓能分的土地面積。

“大漢朝之外,仍有無數土地。”黃月英笑著。

她才十六歲呢,這時候才公元三世紀的開始,這時候歐洲和美洲在干嗎?難道還不能謀劃了?

龐山民瞪大眼睛,“那蠻夷之地……”

“荊楚之地,在數百年前,亦為蠻夷之地。”黃月英繼續道,“如今呢?兄長又如何看?”

龐山民張了張嘴,好吧,他沒說過黃月英,簡而言之,這個制度……會在不久之后就推行下去,至于之后反響如何,只能到時候再看了。

“初步計劃,是先給普通農戶之家授田,不限這家此前是何身份,奴隸隱民也好,流民也罷。”

“那小有身家之族如何處置?”

“就說,若他們想參與計口授田,自然也可以,先將他們名下那些土地收回官府,再做他論。”

“若真如此……這便沒有了佃戶可為他們耕作!”

“其他縣……不是有嗎?”

龐山民再次目瞪口呆,黃月英這辦法,話里話外都是要讓楚安縣的百姓不斷增多。

只要不犯律法,她不介意讓這些富豪之家高價聘用普通百姓,甚至……去其他縣里挖人。

“另外,此法試行后,阿楚也會寫信給玄德公,請他也在葉縣試驗此法。”黃月英又道了一句。

龐山民:玄德公那么傻嗎?

今日第一章。如題。

求各種。

(本章完)

熱門推薦


上一章  |  吾夫諸葛孔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