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夫諸葛孔明238.插秧始,面食興(求訂閱月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吾夫諸葛孔明 >>吾夫諸葛孔明最新章節列表 >> 238.插秧始,面食興(求訂閱月票)

238.插秧始,面食興(求訂閱月票)


更新時間:2023年05月07日  作者:胡說懟八道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經商種田 | 胡說懟八道 | 吾夫諸葛孔明 
»


黃月英的開解,讓蒯越心里輕松了不少。

原本,他出仕劉表,本來也就是暫時的事情,可蒯良的逝去,讓他不得不為蒯家的未來著想,這才真正喊了劉表一聲主公。

但是這個主公的性格缺陷太明顯了!他真的是心好累。

到現在,竟還沒一個十五歲的娃子看得清楚……登時又覺得有些不好意思。

而后對著黃月英一禮,“多謝阿楚開導。”

黃月英趕緊讓開,說實話……她太懂這種被劉表的猶豫搞的無語的感覺了。

蒯越以前無所謂,是因為有蒯良頂著。

可她是從黃楚這個身份出仕開始……就已經見識過了。

“叔父莫要如此。”黃月英趕緊道。

蒯越隨后笑笑,也就沒有再堅持,于是轉移了話題,“對于琦公子與琮公子,阿楚如何看?”

黃月英眨著眼睛,如何看?拿腦子看啊!

“未來之形勢,只會越發復雜。”黃月英于是搖頭,沒有再說后面的話,意思當然是……這兩個人是應付不來的。

蒯越很是贊同,“如今豪杰并起,確實……不是這二位公子能應付得來的。”

黃月英默,沒有回答。

想著,蒯越這是……要圖窮匕見了?

不過,她等了半晌,也沒有等到蒯越的下一句。

“叔父若無他事,阿楚便先回去了。”

“也好。”蒯越笑著答。

黃月英隨后行禮告退。

蒯越只是看著這娃子的背影,內心暗嘆,自己竟不如一個孩子有識人之明啊。

兄長說,跟著阿楚……果真是沒錯的。

從蒯越家中出來,黃月英感受了一下這四月的風。

溫度恰好,令她清醒不少。

她還以為,蒯越要與她談論下一任荊州之主的人選呢。

可把她嚇了一跳。

按照這時代人的習慣,劉表之后,定然是劉琦、劉琮或者是劉修繼承他的基業,但其實,州牧這官職,是朝廷封的,而不是一人一家的私業。

即便是劉表的兒子要繼承這個位置,那也得上表天子,請天子同意才行。

當然,也有人是不看好自己的上官,希望得遇明主。

說實話,她覺得劉表再這么弄下去,蒯越馬上要成為那個希望得遇明主的人了!

“阿楚,可是回府?”黃武問著。

“去書屋那邊吧,我想去看看書。”

“也行。”黃武是沒有疑問的。

于是,兩人便打馬往書屋那邊去。

如今的三味書屋,人數沒有之前那么多了,但也一直是有客人的。

黃月英去書柜上隨意拿了幾本書,便也找了個位置坐下看,有的時候……看看書反倒能轉換一下這種算計人的心思。

這幾日,襄陽的宿麥收割工作終于結束。

楊碩又抓緊組織人把旱田改水田,給百姓和佃農們分發秧苗,讓他們按照繩結的位置規定好距離插秧。

百姓們恍然大悟。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啊!”

“此時已是四月,翻整了田地,追了田肥,又耗上不少時日,再灌水把旱田改水田,插上早就育好的秧苗,便不耽擱禾稻的生長時日了!”

“這法子!簡直是太厲害了!”

“聽聞,這法子也是種花居士所授,去歲在楚安縣,早就成功了的。”

“多謝居士啊!”

“今年老漢家中開荒了五畝地,待得來年,便能種這兩季作物……”

“這日子,終于是有希望了啊!”

“有希望了!”

有人再次喜極而泣。

楊碩見此,眼帶笑意,嘴上卻嚴肅,“讓大家抓緊時間了!”

“諾!”

一些其他勢力的探子,見得百姓們都在插秧苗,一時間有些摸不著頭腦。

這禾稻的苗子,哪兒變出來的?

還是說,這其中另有乾坤?

不過,他們也只是把看到的這些記錄,傳回背后的勢力罷了。

楚安。

黃寅也正帶人插秧。

龐山民也是如此。

“聽聞襄陽那邊,宿麥也種成了。”黃寅笑著,“現在,也該插秧了。”

“是啊。”龐山民點頭,“這會兒,估計各家探子有的忙了。”

“有的忙又如何呢?哪家會真正在意這法子的?”黃寅不以為然。

這天下間,真正在意民生百姓的諸侯,可不多。

龐山民也是笑笑,“再者,冬麥夏稻也有氣候要求,不是嗎?”

“是啊。”黃寅點頭,“不管那些了,有阿楚擔憂著呢。”

“哈哈,也不知阿楚這會兒忙不忙。”

“北面要打仗,東面也在打仗,她哪里能閑?”黃寅反問,無奈笑著,看著手中的秧苗,“好啦,山民兄快些干活兒了,這一畝地,今歲可是試驗田。”

“好好好,知曉了。”

于是,兩人大笑著插秧。

襄陽城外。

一家麥子加工作坊內排起了長隊。

不斷的有人拿著曬干的麥子進去,拿著磨好的面粉出來,臉上帶著喜色。

因為,今年磨面粉是免費的,待得來年,就得十斤收一錢了。

“今日回去,倒也能嘗嘗湯餅的味道了。”

“是啊,這上好的麥子,磨出來的這麥粉啊,都這般香甜,不知做出吃食來,該是何等滋味呢!”

黃月英帶著黃武,看了看最近麥子加工作坊的情況,聽著老百姓的這些話,心里也舒服了不少。

如今這面粉加工廠,不過是利用水力推動石磨,且普通百姓對面粉的要求沒有那么高,帶回去的面粉仍有不少麥麩與顆粒,這是免費的。

但對世家權貴們,這初次磨完的面粉還得再細細的過好幾遍篩,讓面粉盡量達到后世那種加工程度,這樣的面粉,口感會好許多,當然……這是收費的。

她又檢查了一下作坊內的安全措施,這才放心離去。

到了城門口,看著路邊多出的幾家面食攤子,便下了馬。

黃武嘿嘿一笑,便知道,阿楚這是要吃東西了。

“老丈,來兩張餅子。”黃月英開口。

“好嘞,小郎君要甜口的還是咸口的?”賣餅的老者笑問。

“各來一張。”黃月英也不挑。

關于面食的一些做法,還是她找人傳出去的,如今有人開始學習模仿了,讓她很欣慰。

“好嘞。”老者隨即拿葉子將餅包好,然后道,“二錢。”

“僅一錢一張餅子?”黃月英微愣,這價格……也有點實誠。

“小本生意,再者,今歲宿麥豐收,城外磨麥粉又無須花錢,老漢怎好多收呢?”老者笑著解釋。

“可明年磨麥粉便要收費了呀。”

“那便明歲再漲。”

黃月英:……這時代,到底老百姓還是淳樸之人居多啊。

于是道了一句好,拿了二錢,遞給了老者,又從對方手中接過了餅,遞了一個給黃武。

黃武也不嫌棄,接過便直接放進了嘴里,略蹙了蹙眉,但還是樂滋滋的吃的香甜。

黃月英也嘗了一口,她這是咸口的,只有很淡的咸味,但餅有很重的麥香味,讓人覺得舒服不已,只不過,這面粉有些麥麩與粗顆粒,口感有些粗糙。

只是,細細的吃,卻也是相當不錯的一道食物了。

旁邊的攤子,也有賣面條的,此時,稱之為湯餅,也有幾個人坐在路邊拿著碗便呼啦啦的吃,看著就十分的接地氣。

這意味著,襄陽這邊,面食也會慢慢成為特色。

今日第三章。

晚安啊,寶子們。

明兒見。


上一章  |  吾夫諸葛孔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