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196章 找境外的大明勢力告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最新章節列表 >> 196章 找境外的大明勢力告狀

196章 找境外的大明勢力告狀


更新時間:2025年08月20日  作者: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分類: 玄幻 | 原生幻想 | 輕小說 | 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雖然糾纏了很久,還多次爆發沖突,但當地的問題,遲遲沒法得到解決。

逃出礦區的蒙古人,也沒能讓這里改變太多。

干掉威尼斯人的守衛,成功逃進山里之后,這些人也很快按照各自原先的部落,形成了新的群體。這些蒙古人的小部落,同樣占據了幾個山頭,然后在山坡上放養山羊,在山間平地里種植作物,不久之后還出現了部落頭人和專門轉運物資的商隊——和當地原本的山民,已經沒有多大區別了。

甚至,由于這么多人突然涌入,當地資源反而更緊張了。土家的山民和客家的蒙古人,為了爭奪田地和牧場,時不時就會大打出手。

另外,為了緩解資源不足的問題,除了內戰,山民也只能增加劫掠的頻率。反正和內戰一樣,打贏了就有飯吃,打輸了就消耗人口,大家也有了飯吃。總之都是贏了。

雖然是山區,但這一帶其實也是連接歐洲南北的交通要道。從威尼斯等地出發的商人,就是先北上去特倫托、博爾扎諾,然后通過因斯布魯克,跨越山脈,向北抵達慕尼黑,進入阿勒曼尼地區。

此外,這里的山脈,也不是特別閉塞。當地有不少山間道路,可以向東北一直去往薩爾茨堡、維也納,向西則可以去蘇黎世和康斯坦茨。從瑞士到波西米亞的山民們,也經常沿著這些道路相互往來,算是經常打來打去,但也經常會往來做生意的老鄰居了。

所以,這地方有不少往來商旅,從意大利地區,販運物資過來,給大家提供了很多劫掠機會。

面對這些肥羊,原本有仇的山民群體,也會團結起來。尤其是這些蒙古人,帶來了草原上的先進經驗,導致劫掠者的規模和組織度顯著提升。往來的商人因此叫苦不迭,有些門路的,就紛紛去找當地大領主,說自己保護費都交了,怎么一點用都沒有?要求他們趕緊想個辦法,否則就別想再拿意大利乃至東方的商品了。

而這個時候,礦區又爆發了一場規模巨大的暴動。而且,他們的手段,還升級了。

原來,伯恩哈德伯爵雖然一直堅持用嚴酷手段,堅決鎮壓所有反叛,但他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而且,由于缺錢,引發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之前,他的家族通過礦產進行了一些積累,有了這些底牌,他便積極運作,通過外交手腕和借貸購買等多種方式,在匈牙利盤下了大批地產。

那邊的土地,比山區要富饒的多,伯爵因此很有信心,覺得很快就能回本,甚至大賺一筆。然而沒多久,匈牙利內戰就爆發了。

自稱王國繼承人的瑪利亞公主、希望借助聯姻取得王國的盧森堡家族、同樣自稱繼承人的那不勒斯王國、想要趁機來吃地的波蘭人、乃至強行介入的紫帳汗國,一時間全都進場。彼此時而合作,時而相互征伐,導致局勢瞬息萬變。

在地方上,盤踞蒂羅爾中部的伯爵,已經稱得上是“大貴族”,屬于非常高貴的人物了。然而,在這幫動輒是國王、皇帝的人面前,伯恩哈德伯爵也就是個小蝦米,沒比其他人好哪去。

戰爭進行到最后,他剛購買的土地,都被紫帳汗國給吞并了。那邊自稱是正統羅馬政權,根本不承認他們這些貴族的土地所有權,去申訴都沒地方申訴。

而更糟糕的是,雖然土地沒了,但他的債務卻沒有消失。

之前,他借貸的幾個匈牙利大貴族,都逃到了奧地利避難。這些人整天揚言要打回去,為此到處要錢,說要整編軍隊,擴招兵員。和他們沒什么關系的貴族,都要被纏著募捐,說看在大家都是羅馬人要取締的貴族的份上,得拉兄弟一把;伯恩哈德這種本來就欠了他們錢的,更是跑不掉。

匈牙利人三天兩頭來,逼著他還債,而且一分錢不能少,最多看在他快要破產的份上,減少每次還款的數額,但利息和還款的年限,就得增加了。

伯恩哈德一開始很生氣,覺得這幫人,都成了喪家之犬,怎么還敢來找他麻煩。不過管家們勸他不要著急發作,還是得調查一下再說。

好在,他當時比較冷靜,沒有直接宣布賴賬,先去打聽了下情況。這才發現,匈牙利流亡者手里,其實還是有點人馬的。

匈牙利王國瓦解之后,西吉斯蒙德也有意利用他們,讓他們保持軍力,供自己使用。其中三千多人,就駐扎在維也納一帶,由西吉斯蒙德的親信匈雅提家族率領,隨時可能西進。

這些人雖然自稱實力有限,暫時打不過紫帳汗國,但那也只是跟大貴族們謙虛一下,以便索要更多贊助。實際上,他們幾乎都是失去了領地和財產的大小貴族和富裕商人,雖然人不多,但戰斗力與士氣都相當高——否則,早就回去投了紫帳汗國了,也不會堅持到現在。人家打不過羅馬人,還能打不過他么?

總之,這幫債主也都是些狠人,這些債務,怕也是賴不掉的。

伯恩哈德大半輩子,都在縱容商人,用債務的方式壓榨奴工。結果到最后,自己也被人用債務威逼起來了。一時間,都不知道怎么辦才好。

為了盡快還債,他只能給礦區的經營者施壓,提高每年需要抽取的金額。經營礦區的商人,也就變本加厲進行壓榨。

但是引起反抗之后,哪怕鎮壓成功,他也難以再徹底血洗城鎮和礦區,否則,就沒人給他干活了,他自己也會完蛋。導致每次暴動,都有不少人能幸存下來,把經驗和教訓也傳播下去。

同樣,因為過于貧窮,所以他不僅得從百姓身上榨錢,還得默許經理人,連著傭兵也一起坑,要不然也不能回本。時間長了,傭兵們也開始傳播他的壞名聲,導致他很難調動更大的力量,進行鎮壓了。

而鎮壓效率不足,又導致工匠們發現,每次反抗雖然都不太成功,但總能發現一些規律。時間長了,大家甚至都有點經驗了。新來的經理和工頭,一開始也不敢太過囂張,讓大家能安穩一會兒。

當然,另一方面,和經驗一起傳下來的,也有屢次失敗帶來的壓力。而且,伯爵的壓力、商會的指標,都在那里。就算經理人想要緩解矛盾,其實也沒有多少選擇,最后還是會回到原來的樣子。久而久之,很多人開始懷疑,到底有沒有成功的可能性。

結果,不管是伯爵還是工匠,都陷入了極其糾結的境地。

而這一切,后來突然出現了轉機。

十多年前的時候,有個意大利工匠從米蘭來到這里,在盔甲工坊供職。和當地人混熟之后,有人向他抱怨,說自己的債務總是還不完——甚至債主都死了兩茬了,他的債務居然還在,你說神不神奇?

這也是工坊的日常話題,大家一般也就是抱怨一下。不過這次,意大利工匠卻似乎有別的想法。

工匠笑話他說,想要還債,本來就是個錯誤的思路,因為這個規則就是人家訂的,而規則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你還不起。

作為專門生產鎧甲的高級工匠,這個意大利人比較有文化,受過良好的教育。他說,很久以前,羅馬帝國就是從他們意大利那邊崛起的。但帝國擴張的背后,是眾多意大利人在拼死工作。

當時,羅馬的勞動力中,有不少是奴隸。然而比較黑色幽默的是,軍隊抓來的外族奴隸,其實只是少數。

按照當時的法律,無法還清債務的人,會淪為債主的奴隸,為他無償做工,或者被賣掉。對于貴族來說,抓外族奴隸危險又費勁,相反,本族人數量更多,還更好使喚,確實是更好的奴役對象。因此,他們經常想方設法,讓平民欠債,成為債務奴。以至于羅馬的奴隸中,最大比例的部分,反而是羅馬人自己。

所以,這種事情,都是以往早就發生過的。現在發生過的一切,幾乎都能在《羅馬史》里找到相似的案例。只不過隨著推移,上頭的老爺們越來越會掩飾,經常給這種方式,換個名字罷了。

眾人深有同感,對此十分信服。不過他們也告訴意大利人,雖然不懂歷史,但這些事情,大家也多少能猜到一點。

這么多年來,早就有很多人覺得不對勁了。他們覺得,所謂通過勞動還清債務、積累財產、成為體面的富人,可能只是老爺編的故事,騙大家干活的。但問題是,就算知道,也沒有什么辦法。到最后,忍不住爆發了這么多回,也沒見有多大改觀。

意大利人說,解決的方法,歷史上其實也有。

羅馬的債務奴,后來被部分廢除了。新的法律規定,在意大利本土,不準因為債務把人當做奴隸。而這個變化,也是羅馬平民自己爭取來的。

按古羅馬史學家李維的記載,事情的導火索,是有其他城邦向羅馬開戰。元老院立刻召集公民,讓他們去迎敵。

公民們在廣場上集合的時候,一名衣衫襤褸、滿身傷疤的老人,也來到這里,開始向眾人哭訴,說他是位老兵,曾經擔任百夫長,還有不少戰功。但在之前的戰爭中,他的房產和田地遭到敵人的洗劫,財產也都毀于戰火了。為了生存,他只能四處借債,但失去了產業之后,他也無力償還這些債務了。而元老院不但沒有給他提供幫助,補償他為國家服役而遭受的損失,還縱容債主欺壓他,把他和家人當做奴隸。

聽到元老們如此虐待老兵,在場平民十分憤怒,于是當即向元老院示威。元老們被迫做出讓步,答應改善平民的待遇,還被迫同意讓債務奴和公民一樣,有從軍的權力。只要能打贏,就能恢復以前的身份。

然而,戰斗結束之后,元老院卻背棄了承諾,不肯兌現。平民雖然生氣,但也想不到什么好辦法。

但是,這時候,意大利中部十分混亂,各種敵人往來不絕。沒多久,附近的伏爾西人也來攻打羅馬。元老院趕緊又派軍隊迎戰,但軍隊里的士兵,都是由平民組成的,他們出城之后,就全副武裝地登上一個山頭,然后就再也不動了。

元老們向他們下令,但平民宣稱,元老院背信棄義,所以他們也不打算繼續合作了。他們要占領這一代的幾個山頭,建立新的羅馬城。至于原來的城市,就留給元老們,讓他們自己去守衛吧。

眼見敵人都快打過來了,元老院這下傻了眼,只能同意下來,事后也不敢明著反悔了。就這樣,平民才取得了一些成果。

意大利人告訴工匠們,他還看過不少文學作品。實際上,很多文人,反而都在稱贊古羅馬的元老們,認為他們具備智慧、教養,以及優秀的政治和文學水平,是一群堅定貫徹民主精神,維護國家利益的體面人物。然而,從這個故事看,哪怕這些比較優秀的領導者,實際上也就是這個樣子了。

現在的老爺,在各種層面,都還遠不如羅馬元老們呢。指望他們能發善心,把大家當人看,那是完全不可能的。唯有和羅馬人一樣,給他們施壓,讓他們無法躲避,才可以迫使他們讓步。

大家都很喜歡他講的古羅馬故事,表示大概聽懂了。但他們表示,這個故事的前提,是羅馬平民本身就是士兵,而且還挺能打的。而且當時,還有外敵不斷出現,讓元老們壓力很大,只能讓步。

但現在,他們這些人并不是士兵,大部分人都沒有多少戰斗經驗;而且這里也算是帝國腹地,沒有那么多外敵打過來。所以,故事雖然精彩,但大家卻不知道怎么參考。

不過意大利人卻說,這些都好解決——就算沒有境外勢力,大家也可以隨便找一個過來當旗號,嚇唬一下老爺。在意大利,這也是常用的手段了。

之前,他受雇在美因茨工作,指導當地工匠改良工藝,生產更好的鐵甲。在那里,他聽說,有一支叫“大明”的勢力,組織起了一個地下王國,現在已經在萊茵河流域,吸引了不少人加入。

這兩個條件,對大明來說,恰好都是他們擅長的事情。因此,不如招呼這個大明過來,給老爺上點壓力,幫大家實現目標。

當然,這種事情,參與的人肯定是越多越好的。如果擔心勢單力薄,不如也學洛林那邊的經驗,把盡可能多的人拉進來,包括城鎮周圍定居的農民,和山谷里活動的山民——總之,被領主得罪過的人,都可以合作。

雖然不同群體之間,矛盾同樣挺大,但就像山民可以為了打劫商隊,而彼此合作一樣,只要好處夠大,這些宿怨也可以緩一緩。如果能迫使領主讓步,那么所有人都能得到很大好處,比一兩個商隊可要有價值多了。所以,還是可以談談的。

大家都覺得很有道理,于是,就偷偷開始呼朋引伴。在其他人的掩護下,一些來城里做工的山民,也偷偷跑了回去,去找老家的人聯系。

可能是因為之前的無效努力太多,大家在失望的同時,看到全新方案,也忍不住想要試試。于是很快,就有更多人參與了進來,準備去找這個境外的大領主告狀。


上一章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