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189章 戰后叫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最新章節列表 >> 189章 戰后叫門

189章 戰后叫門


更新時間:2025年08月13日  作者: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分類: 玄幻 | 原生幻想 | 輕小說 | 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求推薦求收藏)

對戰利品進行分發之后,眾人便開始討論如何處置俘虜。

之前,朱文奎的來信中,建議他們盡量對俘虜寬厚處理,以展示王者之師的氣度。而且,一連串的交戰中,他發現,這些軍隊里,作為骨干的,大多都是一些雇傭兵團體。

這些人,可能來自整個阿勒曼尼地區,甚至更廣闊的地方,并非局限于領地以內。他們給領主作戰,單純就是為了錢財。其中一些混得好的,可能會以發財升官為目標,但絕大多數人,只是在老家混不下去,希望以此糊口而已。

因此,他們對于雇主,并沒有多么強烈的忠誠心和責任感。雇傭兵說到底只是一種生意,而雇傭兵甚至都不能算是“生意人”,充其量不過是生意人店里的伙計,而且還是常年被拖欠工資的那種。指望他們去認真做事,實在是想多了……

但是,在歐洲,這些人又非常重要。因為雖然有這么明顯的缺點,但相比于征召的領民,雇傭兵至少能維持長期作戰。雖然素質參差不齊,但一些傭兵還是有作戰經驗的。

而且,有個很容易被忽略的問題,就是征召兵其實反而更貴、更麻煩。

訓練一支軍隊,是比戰爭本身更復雜的工作,并且是一項需要長期維持的任務。需要一系列不同功能的機構進行配合,才能運作下去。而在歐洲,這些功能幾乎都不存在。

要進行訓練,起碼得知道自己手下有哪些人。然而,以歐洲的行政體系,想統計戶籍、軍籍之類的信息,都很難做到。至于誰的年齡和身體狀況適合當兵、什么時候能對他們進行訓練,大家更是兩眼一抹黑。

遇到戰時,傳遞命令、收攏士兵,也是個非常復雜的工作。很多地方連個像樣的路都沒有,還怎么運作。

另外,征召兵之所以顯得便宜,是因為錢都花在平時了。為了保證這些人的戰斗力,需要官府出面,日常給他們提供各種生活保障。立下功勞的人,要讓地方官府配合命令,進行嘉獎;有傷亡的時候,還要落實各種照顧和撫恤的政策。

把這些都做到位,那么征召兵可以在數量和質量上,都可以輕易超過現在這種草臺雇傭兵。然而這些事情中的沒一個步驟,都十分龐雜,需要一個成熟的官僚系統才能運作。以他們現在的組織能力,是想學都學不來的。

結果就是,在歐洲,征召領民和封臣,不能維持太長時間,因為征召本身就會影響生產,造成更大的損失。所以,按照大部分地區的習慣,封臣的封建義務里,只包括一段并不長的無償服役期。如果時間太長,農民高不高興尚且是小事,連貴族們也會不樂意的。

時間有限不說,征召的過程,花費的時間也很長,而征召來的人,戰斗力卻無法保證。那大家自然就只能避開,去選擇雇傭兵了。

所以,要是能做好雇傭兵的工作,就能進一步降低敵人的戰斗意志,減少戰斗中遇到的困難。

朱文奎說,他率軍北上之前,和大秦國眾人聊過。郭康等人建議,如果條件允許,就不要苛責那些雇傭兵。因為大家都是過日子的人,沒有什么仇恨,也不用下死手。

而且,傭兵需要不斷找生意、接訂單,因此他們之間,都有交流的渠道。

傭兵畢竟是刀口舔血的生意,雇主的狀況如何、敵人的兇悍程度、當地的戰況等等,對于他們來說,都十分重要。很多信息,甚至都是關乎性命的。

因此,他們之間的消息一向都更加靈通,尤其那些到處跑的老兵和經理人,收到戰爭方面信息的速度,可能比貴族宮廷都要來得快。很快,就會把一批傭兵的遭遇,傳得整個市場都知道。

所以,朱文奎建議,他們也可以營造一下這方面的名聲。目前,他這邊,效果就很不錯。

朱文奎介紹說,在幾次交戰之后,他們那邊也抓獲了大量俘虜。按照之前,在大都形成的共識,他決定把大部分俘虜都直接釋放,勒令他們離開當地,不準在這里進行劫掠,否則,就把他們當做土匪亂兵剿滅,不會再次寬容。

對此,軍中的波西米亞人多有怨言,覺得他背棄了“剿兵安民”的承諾。因為大部分傭兵都是德意志人,兩邊一直有矛盾。而且大家認為,把他們放了,等于縱容他們當土匪,哪怕警告,也是沒用的。

以往,胡斯派民兵抓到俘虜,都是全部處決。一方面是因為各種仇恨,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一群有戰斗經驗、但缺衣少食的外地人,在當地四處游蕩,想想都知道有多危險。

這地方人生地不熟,老家又十分遙遠。而且,他們就是因為家鄉沒飯吃,才千里迢迢跑到波西米亞,給雇主當兵的。這種絕望的處境下,哪怕他們本來不想干壞事,但肚子餓起來,會發什么真的不好說——這甚至不止是道德上的問題了。胡斯派民兵基本都是本地人,肯定不能容忍這種危險的。

不過,唐賽兒告訴他們,這情況也不難對付。現在的波西米亞十分混亂,各條戰線的人手都很緊缺,所以,現在反而可以組織這批俘虜,和他們一起去對付敵人。

雖然她打贏了好幾仗,但這個問題是,當地人還是將信將疑。于是唐賽兒對俘虜們說,只要樂意給他們干活,就可以供大家吃飯。缺錢了,大家就一起去打貴族,分大戶。他們和羅馬汗國關系密切,等戰爭結束,還可以幫他們在東方分一塊地,安頓下來。

傭兵們之前經常聽人宣傳,說這些人,其實是紫帳汗國支持起來,用來在阿勒曼尼地區搗亂的勢力。如今聽她這番意思,應該是坐實了。因此,大家都放心下來,覺得這樣可算有了個可靠的東家了。

至于阿勒曼尼王國會怎么樣……那是貴族老爺自己的事情,跟他們又有什么關系。

因此,現在朱文奎那邊,交戰了幾次之后,人反而越來越多了。

唐賽兒還趁著勝利的余威,帶人到處巡行,脅迫那些在之前的胡斯派分裂中,選擇站隊布拉格方面的小領主。目前,已經裹挾了一大批人,只她這一支,就膨脹到足足兩萬多步兵,一千多騎士了。

本來還抱怨他們的胡斯派軍士,現在都有點摸不著頭腦,不知道怎么就突然變成這種情況了——而且別說他們,朱文奎其實都有點反應不過來。唐賽兒也沒工夫給他細說,就帶著這幫人,前往東北方向,去迎擊波蘭那邊來的敵人了。

而朱文奎這邊,則按照計劃,處理之前交戰時,抓獲的那一批貴族。

他們其中不少,都來自布拉格附近的富裕地區,看起來很值錢,值得專門跑一趟。于是,朱文奎便帶著軍隊,挨個來到他們的城堡、莊園旁,讓貴族們去叫門,催促里頭的人趕緊把贖金交出來。

不過這個行動的成功率,說實話不太高。因為大部分領地,都翻臉不認人了。有些地方,貴族家里人甚至還很高興,覺得老東西總算消失了,最好再也不要回來,免得和自己搶位子。導致朱文奎頗為尷尬,最后還專門把這種情況,作為教訓,給記錄下來。

參考他那邊的情況,很多事情就有思路了。

勃蘭登堡這邊,處置起來還更簡單一些。道衍進行了粗略的調查,還和一些貴族、士兵都聊了下,發現確實如同朱文奎所說,士兵們對于給誰服務,并不太關心。

貴族們對他們宣傳,說如果不努力戰斗,就會被紫帳汗國打敗,成為蒙古人的奴隸。但是,士兵們并沒有就此產生要“驅逐韃虜”的心態,也沒有老家見過的明軍那樣,和蒙古軍交戰時,就會產生高昂斗志。

傭兵們普遍宣稱,自己只是拿錢干活而已,不在乎這些政治口號。至于那些農奴兵……他們本來就和奴隸差不太多了,變成蒙古人的奴隸,說實話也沒什么太大差別……

而當他們表達出想要釋放俘虜的念頭時,傭兵們普遍很高興,連連表達感激。相反,當地領主們則如臨大敵。他們說,如果把這一萬人都給放出去,他們肯定會呼朋引伴,連同之前跑路的傭兵一起,為禍四方。

公爵現在已經完全沒錢、也沒兵了。而且,就算他和之前一樣吹牛賒賬,大家恐怕也不會馬上相信,所以,他對于這支“勃蘭登堡軍”,已經失去了控制能力。

而對當地人——甚至包括當地貴族而言,“傭兵們沒有主人”是個比“敵軍到來”或者“殘暴的大領主前來”,都要更糟糕的狀況。這個規模的亂兵,要是四下席卷起來,一般的貴族領地,怕是都撐不住的。

但吳王府軍現在的情況,和世子所部還不太一樣。他們屁股后面,幾天的路程外,還跟著個西吉斯蒙德呢。軍隊的物資也不多,一路都是輕裝簡行。真論起來,現在這邊的壓力反而更大。

所以,他們也沒法和世子所部一樣,安心整編軍隊,甚至分兵去索要贖金。連速度慢一點,都不行。

當地貴族自然也不傻,知道以他們如今的處境,是不太可能把傭兵們也一起帶走的——這樣突然加進去這么多新人,肯定會拖累行軍速度,乃至造成混亂。因此,他們反而希望明軍能想辦法把這些傭兵處理掉,為此,哪怕自己付出更多條件,甚至親自帶兵幫忙,也都是可以接受的。

不過,道衍師父如今已經被歐洲各種離譜現象,給驚訝到麻木了,因此很快就反應過來,并且想出了應對辦法。

他沒有向眾人直接索取贖金,相反,還直接開價,說要提供薪金、物資和食物,來雇傭這些傭兵們。

對于這個說法,眾人都感到頗為驚訝。不過細細一想卻發現,好像還真行得通。

大貴族們都喜歡把他們稱為“大明農民軍”或者“乞丐國王的軍隊”,還到處宣揚,以此貶損對方,同時警告那些一向不太安分的小貴族和基層教士,不要看到個“國王”在那兒,就失了體面,和他們攪合在一起。

所以,在很多人印象里,吳王這幫人應該是一群落魄冒險者和活不下去的泥腿子,總之,應當是很窮的。

但接觸下來,他們卻發現,實際情況并不是這樣。

吳王軍中,也不怎么攜帶金銀細軟,甚至連豪華一些的奢侈品都很少。比起已經負債累累的弗雷德里希,都更加樸素。全軍最大的一坨貴金屬,就是吳王的印綬。

但同時,吳王也很“富”。他們這邊從不缺少資源。這里的財務狀況,也比西吉斯蒙德好多了。

在這里停歇的半日,就有商人沿著道路,運送了好幾車的糧食、雞鴨過來。吳王手下也沒給錢,只是給他們簽發了一個文書,蓋了印章。

在戰場上運輸商品,是非常危險的行動,除非有很高的利潤,否則商人不會冒險去做的。眾人都很好奇,這文書有什么效用。后來問了下才知道,原來,這東西叫做“引”,是一種輸送貨物的證明。

商人把物資運到軍中,就能得到一份這種憑證,用來交換特定的稀缺品。比如鐵鍋等大件鐵器,以及更重要的道路使用權。因此雖然風險頗大,但還是有人絡繹不絕,甚至要排隊才能輪上。

哪怕在北方,貴族們都不太了解吳王政權的地方,當地活躍的漢薩商人,也不斷和他們往來。能讓這些商人看重到如此地步,就算不懂行的人,大概也就能推測出這些東西有多重要了。

除此之外,吳王等人還會寫一些欠條。按他們的說法,在幾家意大利銀行的店面,乃至君士坦丁堡的集市上,這種欠條都能用來兌換商品,乃至直接提出現金來。然而吳王自己根本沒有金幣,天天也只是帶大家吃吃喝喝,沒見有什么產出。當地貴族苦思冥想,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只能歸結為這人確實有蒙古人撐腰,大概真的在君士坦丁堡存了一大筆錢了。

所以,這位東方的主教閣下,來給他們談條件,說會提供一筆錢和物資,雇傭他們往東,去條頓騎士團領地,幫助那邊的盟友作戰的時候,當地貴族也好,傭兵隊長也好,雖然疑惑了一下,但還是很快反應過來,發現他的條件,還是挺有可行性的。


上一章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