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太陽剛剛升起,營地里就吹響了號角聲。
大家匆匆吃完早飯,隨后便在百戶、千戶們的喊聲中,離開營地,向東北方向前進。
“這個角度,太陽直接照著我們的眼睛啊。”拉海爾叼著根雞腿,一邊啃,一邊對讓娜公主說:“我們得換個方向進入戰場才行。”
“弗雷德里希的人堵在前面的路口,還安設了營寨,我們得去把他們引出來。”讓娜公主解釋道:“為了這個目標,也沒法講究太多了。”
“這種事情,也不用大家興師動眾啊。我去就行了。”拉海爾保證道:“再給我補充一百個阿勒曼尼騎手,我去那邊鬧一圈,你放心,肯定把他們給倒騰出來。”
“不行!”讓娜公主斬釘截鐵地拒絕了:“你們就在隊伍里,不準亂跑。”
拉海爾頗為掃興,悻悻地撓撓頭,告辭了。
“他們真的能聽您的話么?”旁邊的漢斯爵士忍不住問道:“我一直聽人說,法國騎士們從來不在乎指揮官的意見。西吉斯蒙德都管不住他們。”
“還好吧。跟他們說明白了,也不是那么不聽話?”讓娜公主自己也有些猶豫,不過想了想,還是說道:“我之前看布列塔尼的戰史,甚至有不少貴婦人臨危受命,去指揮軍隊的案例。蓋克蘭元帥都說,這些人的表現其實不錯,鼓勵我向她們學習。按照戰史,她們的封臣,也沒有像大家刻板印象里那樣,不聽命令亂沖一氣。”
“要是真的那么不聽指揮,缺乏權威的婦人,不會更加難以約束他們么?但實戰中,卻沒有發生這類事情。可見,關鍵時候,大家還是知道輕重的吧。”
“……難說。”漢斯爵士總感覺,這種表現不但沒有打破他對法國騎兵的刻板印象,似乎還符合另一種刻板印象。因此,憋了半天,只能嘀咕了一句。
在這一兩百年的時間里,布列塔尼這個地方,不知道為什么,出現了一大批上陣指揮打仗的貴婦,而且很多人都叫讓娜。由于故事頗為傳奇,因此傳播很廣。
由于帶兵的讓娜太多,甚至成為了一種故事題材。為了方便區分,這些讓娜們還有外號,比如“母獅”、“母狼”、“烈火”之類,而且還不止一個人。
如果讓娜公主成功嫁過去的話,那么其中一位母獅可能是她婆婆,而她夫家的仇家里,也有一位母狼。讓娜公主的戰績,則是十幾歲就帶著殘兵敗將打游擊,在夫家和父家都沒人來撐場子的情況下,一直打到翻盤,擊敗了“母獅”和“母狼”在內的各路敵人,重建了公國。
由于兩邊的男人都早早脫離戰場,這場繼承戰爭的后期,幾乎就是這倆讓娜在打來打去,堪稱一個反轉版的“兩約翰之戰”。只不過郭康把他的預言書燒了,大家也就不知道還有這種事情了。
當然,就算沒有這場,也不耽誤。因為這種事情過于頻繁,以至于那邊的婆媳矛盾,可能都是通過兩人帶兵對打解決的……也難怪連漢斯爵士,都知道這種刻板印象了。
讓娜公主自然不會想這么多。安頓好這些法國老鄉,她又趕到隊伍最前,找到了擔任前鋒的巴西千戶菲利普。
“士兵們的狀態怎么樣啊?”她也不客套,上來就問道。
菲利普的巴西左千戶,是吳王上次戰敗之后,第一批趕來重新集結的人。到現在為止,已經連續行動很長時間了,今天還要再作為前鋒之一,先去和敵人作戰,因此,她也要專門關照一下。
“昨天休息得很好,沒有問題。”菲利普回答:“我還以為敵人回來夜襲,特意加派了巡邏隊,但他們好像根本沒什么動靜。”
“加強巡邏是對的。不過么,西吉斯蒙德的兵還有希望,弗雷德里希的這幫人,是不太可能了。”讓娜公主搖搖頭:“非要集合精銳,倒也不是湊不出來,但在他的視角看,他自己估計才是占據優勢的那一方呢。”
“我要是在他那個位置,我也會覺得,不如白天的時候,擺開堂堂之陣壓上來。這樣打,贏得還更穩,而且就算有戰損,損失的大頭,也肯定是先接敵的炮灰征召兵和傭兵。完全沒有必要拿出自己的精銳,再去賭一把。”她抬頭指了指后方:
“你跟貴族接觸多了就知道了,他們要在乎的可不止我們。要是損失太大,就算贏,家族的前程估計也危險了。剛才斥候說,敵人目前還沒有出營,所以我們得稍微改變下計劃了。”
“那我們怎么辦?要不要改為直接攻擊營地?”菲利普有些懵,但還是先問起最重要的問題。
“我就是這個想法。”讓娜公主點點頭:“巴伐利亞的五個千戶,我都給你,你來打頭陣。另外,從今天的情況看,你們執行任務的時候,很可能要面對多個方向的敵人,需要做好準備。”
“我?”菲利普更加傻眼了。
“對。弗蘭克也給我說了,他雖然兵力最多,但這輩子只當過石匠,從來沒指揮過戰斗呢。這幾位千戶里,就你的作戰經驗最豐富,所以,這次進攻的任務,就由你來指揮。”讓娜公主確定地說。
——雖然很多地方,都有越窮越適合當兵的說法,但在這個年代的歐洲,卻未必這樣。現在吳王軍中,最能打的一部分人,就是這些來自巴伐利亞的士兵。
很多窮地方,之所以大家都出來當傭兵,戰斗經驗更為豐富,是因為當地農業基礎實在太差,種田甚至都難以養活自己——尤其是領主抽稅之后。
更有甚者,有些領主,都因為貧困,常年入不敷出。何況領主往往有一個班子要養,還得照顧馬匹,維持堡壘、武器、鎧甲,因此開銷巨大,只能自己也出門給人賣命。時間長了,就形成了窮地方的人更擅長戰爭的印象。
而“大明”政權建立之后,吳王等人其實能力有限,實際上并沒有多少長遠規劃。只是憑借本能,急匆匆地推行勸農政策。
吳王和齊、黃等人,自己也沒怎么種過地,雖然自稱“耕讀”,但其實也就會擺個樣子。不過,朝廷歷來都有政策,哪怕天天看別人做,也是知道個大概的。而且,由于確實不太懂,很多具體細節只能交給當地人。至于他們自己,大多時間,都在進行協調工作,比如組織各地農莊進行交流活動、組織當地修道院去紫帳汗國出差考察,采購良種之類的事情。
由于沒法親自插手,因此,他們推行農業改良,要比親自操刀進行的行政改革,進展快得多。
事實證明,當地人技術落后、思路保守,也不是他們有意想這樣。誰不想產出能多一些?只是以前,大家就沒有見過幾個靠譜的。農業畢竟關系到吃飯,乃至全家的身家性命,寧可保守一些,和以前一樣餓肚子,也好過亂改一通,讓結果更糟糕。這邊的農民,乃至小貴族農場主,其實都沒有多少“容錯率”,也沒有膽子不保守。
而一旦大家看到切實的改善,發現有些辦法真的有用之后,當地人的積極性就會瞬間爆發。短短兩年,就開始有大批人主動找上門,要求“加盟”。連吳王他們幾個,自己都在感慨,沒想到不去管反而是有好處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禍得福了。
不過,等情況急劇變化,需要備戰的時候,他們又發現,因為農業得到改善,當地人的參戰積極性,反而下降了。
因為產量提高,田間管理對村民們來說也愈發重要,不能再和之前一樣,隨便種一下,就沒什么事情了;又因為輪作的推廣和農歷的普及,耕作時間也大幅延長了。
很多地方,還設立了魚鱗冊,給原本是農奴的村民分發了土地。這些新成為農民的人,要遠比農奴更加關注自己的田地產出,因此也更不愿離開。
以往,領主一句話,就能把他們都帶走,跟著自己一起,去當充數的傭兵。但現在,官府讓大家準備出征,農民們反而推三阻四,覺得波西米亞那邊的事情,離這兒太遠了,不如先把地種好,其他的事情,等戰爭真的發生了再說。
甚至一些官員,自己都有這種想法。現在發展的勢頭很不錯,只要局勢穩定,每年都有大量的產出,朝廷最看重的糧產量、戶口、水利這些,都有迅速發展,這可都是實打實的政績。
歐洲雖然戰亂頻繁,但“開了眼界”之后,大家發現,這些所謂戰爭,絕大部分都是一些低水平的群毆。論起來,都沒有齊老爺、黃老爺講的,中原村子相互搶水的烈度高。屬于打仗我不行、破壞第一名,往往造成巨大的損失,但哪怕勝利者,都搶不到什么東西。
這種敵人,都稱不上軍隊,而只是盜匪。大家組織起來之后,對付他們,州縣的民兵就足夠了。在實踐中,很多時候甚至比這都簡單。
因為很多“盜匪”,本來就是當地的領主和村民。大家沒錢沒吃的,就會互相搶。而現在,連不少當盜匪的小領主,都急著想要朝廷詔安。
在這種窮鄉僻壤的地方,這幫人名義上是貴族,但其實也都是一群窮鬼。見到這邊好處多,就不想干這個累人還危險的工作了。把他們吸納進新秩序,乃至讓他們主動參與維持新秩序之后,當地的安全壓力,也迅速減輕了。
結果,等到風聲傳來,大家要開始備戰的時候,這些本來是兵源地的地方,反而“武德”荒廢得厲害。吳王府的行政能力,也沒法強制他們保持純真,導致一時間,能拿出來的武力,反而不如之前了。
而富裕一些的地方,反倒更好一些。比如讓娜公主說的,實力最雄厚的弗蘭克的千戶,就是一群職業工匠。
當地比較富庶,城鎮眾多,還出產鐵礦,因此有一大批手工業者,在工坊里勞作。但是,一個地區是否富庶,和這里的人是否富裕,并不見得一致。很多時候,城里的大商人、行會和工坊主,對學徒、普通工匠,乃至對小城鎮、小行會的壓榨,比起鄉村,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由于習慣問題,吳藩對于施工人員的需求非常大。因此,從不堪勞苦的苦力,到被人排擠而不得志的大工匠,各種形形色色的人,都選擇離開,轉而為吳王效力,幫他到處做工程。
哪怕在中世紀,施工也是個技術活,何況中原的各種工程規劃,對施工能力的要求還是挺高的。因此,工正所一直在不斷挑選和培養人才,對工程隊的組織進行優化。
時間長了,隊伍的規模還越來越大,不單在本地興修公共設施,也要去其他地方,幫助技術能力不足的地區,帶領當地人完成施工。大家都習慣了在士兵的護送下,去陌生的地方干活。有時候官府兵力不足,自己拿起武器保衛自己也可以——當然,大部分時候,巴州五個千戶所,寧可自備干糧,都會輪流出兵,擔任保護工作。畢竟這些人,算得上是當地官府最寶貴的財富了。
所以,真遇到事情,這些人反而行動更快。武藝什么的不說,在行軍、宿營、集體生活這方面,優勢就比民兵們高出不少。而真正的戰爭里,這些瑣事,才是絕大部分。
讓娜公主認為,這么長時間地行軍之后,這些人的戰斗力保持,才是最可靠的。因此,才決定讓他們排在最前,去承擔壓力最大的任務。
至于其他各隊,昨天開會的時候,就已經確定好了任務。
吳藩的大部分軍官,都不怎么專業。平心而論,他們中,有不少人,其實也經歷過戰爭,甚至自己就是傭兵隊的小頭目,或者基層的騎士、堡主。因為吳藩的軍官選拔機制,其實比文職人員還草臺。基本上,有過一點指揮小隊的經驗,就能得到任命了。
但這些人,同樣沒有經歷過專業的軍事訓練。很多人的軍事經驗,也就是和其他領主打架,或者是跟隨雇主跑來跑去,在戰場上劃劃水,然后趕緊去搶東西。為此,讓娜公主制定了非常詳盡的計劃,手把手教大家怎么作戰。
好在,他們大部分人的工作,相對都比較簡單,按部就班就可以。不需要像主攻的巴州兵一樣,還得根據早上斥候傳回的消息,進行臨時的調整。
吩咐完這些事,讓娜公主又跑到后方——在準備的這段時間里,他們還臨時制作了一些攻城器械。雖然在計劃里,估計是用不上的,但還得擺出來,好給敵人施加壓力。
不過,讓娜公主怕他們這邊跟其他隊伍配合不好,也出意外,因此也專門去看一下。等到這些都巡查完,才放下心,又回到隊伍前方,跟著大家一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