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推薦求收藏)
傍晚時分,各支隊伍如約來到營地南邊的空地上,重新集合。
營地已經陷入一片火海——雖然這些起火點,大部分可能都不是他們放的。而且因為人數有限,這次襲擊的直接殺傷,估計也沒有太高。但亂成現在這個樣子,營地里的敵人,顯然已經喪失了繼續參與戰斗的能力了。
而且,這邊的動靜,明顯也讓前線的敵人有所察覺。派出的斥候說,已經發現一批敵人離開了戰場,往這邊趕來。圍攻車隊的力度,看起來也減弱了不少。這次戰斗的目標,應該是成功實現了。
不過,他們這邊也少了很多人。這支隊伍畢竟缺乏長期訓練和磨合,再怎么加練,想靠這幾天的事件,就讓他們做到令行禁止,也不太可能。第一次真正的軍事行動,就是襲擊營地這種高難度動作,對大家來說,還是有點太難了。
幾支隊伍都多少有些減員。他們從附近林子里,把安頓好的小讓娜等人都叫上,也還是縮水了不少。最慘的,像是黎利那隊,都剩不了幾個人了。
“格萊部落的人呢?怎么都不見了?”唐賽兒看了一圈,問道:“沖得那么快,不會全折里面了吧?”
“我們也不知道。”馬丁隊長說:“我撤出來之前,在蓋特曼的營地旁邊,見過他們。但他們好像是搶上頭了,我喊他們走,他們也不搭理。現在的話,也不知道跑哪去了……”
“哎算了,不管他們了。”唐賽兒想了想,還是放棄了:“他們多攪合一會兒,我們可能還更輕松呢。大家還能繼續作戰么?”
“沒問題!”眾人反而都挺來勁的,紛紛喊道。
“有傷的就別逞強了。說你呢。”她指了指黎利:“你們和我妹妹一起,在后面避一下吧。”
“其他人跟我走,保持隊形!”說完,她也不管人家反應,懶得再去廢話,直接命令道:“我們直接去攔截那些援軍!”
“他們人數不少,而且是有組織的軍隊,我們這邊有戰斗力的也就二三百人,對付營地里這些雜亂的敵人都費勁,對付他們就更麻煩了。”馬丁隊長問:“你真準備去硬拼么?”
“要是有可能,我當然希望我這邊人更多。”唐賽兒無奈道:“但是如果他們著急回家救火,最心焦氣躁的時候,都沒法一舉擊潰,那么之后,我們恐怕也沒有更好的機會了。”
“我起兵以來,就沒打過幾次完全有把握的仗。但很多時候,打不打的選擇,都不在我們。哪怕是作為指揮官,也只能在有限范圍內,選擇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交戰,讓情況盡可能不那么糟糕。”她有些感慨:
“當年,我們拉著一幫老鄉,就去對抗朝廷專門調來的邊軍了。現在,我們和敵人的實力差距再大,還能有當年夸張么?那會兒我們都沒害怕,如今還有什么值得憂慮的?”
“那你也別趕我。”黎利插嘴道:“我這傷看著狼狽,比起當年被明軍追得在林子里亂跑,其實也算不了什么——不過我們自己現在都混成明軍了,也真是奇怪……”
“誰不是呢……”唐賽兒嘀咕道。
他們這么一說,大家也沒有一開始那么緊張了。眾人很快整好隊伍,向目標方向進發。
和家鄉那邊不同,這里的軍隊在行軍時,習慣于攜帶大量的非戰斗人員,因此隊伍往往非常臃腫。以往,大家都是這樣臃腫遲緩,所以也就無所謂了。但這幾十年來,情況慢慢發生了變化。
杰士卡隊長之前在英法戰場當過傭兵,見識過那邊長期激烈的戰爭,催生出的種種新思路。這些經驗,他也給眾人講過。
對于提高軍隊機動性的重視,最早出現在大陸兩端。早在近百年前,為了對付龐大的法國軍隊,英格蘭人就發起了一系列“騎行劫掠”,也就是讓士兵盡可能上馬,不攜帶過于笨重的輜重和武器,以提高機動性。至于補給,則通過就地搶劫來解決。
英格蘭的軍隊主力是征召來的自耕農,有條件自備乘用馬。倒不是說這些人多有錢,而是他們那個地方,土地貧瘠,產出很低,養殖牲畜比種地可能還簡單一點……而且,法國比英格蘭富裕太多,不帶補給都可以很快搶回本。
最出名的“騎行劫掠”,由“黑太子”愛德華發起,一路從大西洋打到了地中海。沿途守軍無力阻擋,當地貴族集結的大軍又追不上他們。兩個月的時間,英軍行軍兩千多公里,摧毀二百多個村鎮,很好地實現了戰略目標。
這種方法,也很快得到了大家的重視:因為騎行劫掠的成果,證明了科學的后勤規劃的重要性。只要有合理的路線規劃,選擇可以養活軍隊的路線,同時保留足夠的機動空間,避免被迫從已經被劫掠過的地方通過,就完全可以一路保持速度,獲得對敵人的巨大戰略優勢。
當然,法國人也一直在找辦法進行應對,并且成功迫使黑太子在不利條件下倉促進行決戰。不過普瓦捷一役,法軍主力又莫名其妙送掉了,才導致整個戰略態勢崩盤。
對兩個王國的影響暫且不論,在這個長期交鋒的過程中,雙方積累下來的交戰經驗,就給歐洲軍事界造成了很大影響。維持后勤和破壞敵人后勤的思路,很多都是從這里開始的。
其他地方的軍隊,也都陸續開始學習這種思路。在反制敵人的時候,也會采取堅壁清野的措施,不過很快,這些辦法都遇到了更新的問題。因為就在黑太子之后沒多久,迅速強盛起來的紫帳汗國,也開始步入了大家的視野。
雖然紫帳方面一直在說,自己這邊是連續幾代人不斷努力開拓,從零開始重新構筑國家,所以統一才進行的這么慢之類的話。但在歐洲人看來,他們的崛起和擴張,依然十分迅速,并且迅速打破了當地的格局。
紫帳汗國的軍隊,也是以速度著稱的。不過這會兒,隨著百年戰爭進入休戰狀態,大量傭兵陸續返鄉,帶回了這個時間段,歐洲最先進的軍事經驗——包括火器使用,也包括后勤組織和戰略機動方面的認識。因此,從波蘭到塞爾維亞,東歐這邊的君主和貴族們,在面對紫帳汗國的時候,其實并沒有當年剛接觸蒙古人的時候那么驚訝、緊張。
在大家看來,蒙古人跟英格蘭人其實差不多。他們這種高機動,其實是依靠有組織的劫掠,進行的無后方作戰。而應對的辦法,也早就有了。
首先,就是進行堅壁清野,不讓對方有可供劫掠的資源。
早在“騎行劫掠”剛開始出現的時候,法國人就發現,少量本地駐軍,雖然打不過英國人,但是能打過當地村民。因此,只要先下手為強,把英軍可能前進路線上的村鎮,先一步燒光,你那么英軍就算打贏,也沒得搶了。這個方法,也確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導致英軍經常斷糧,軍隊也處于虛弱狀態。
其次,還可以修建堡壘。因為進攻方要保持高度機動,就不能進行長期的圍城戰。哪怕黑太子本人,都曾經因為一時上頭,差點在圍攻城堡的時候翻車,被法軍直接追上。歐洲這邊有構筑堡壘的傳統,只要讓大家多修城堡,并且對已有據點進行強化,就可以大幅度削弱對方的優勢。
而且,反過來,他們也可以對紫帳汗國的領土進行劫掠。因為那邊的堡壘不多,其實更吃虧一些。而且,堅壁清野造成的破壞也很大,紫帳汗國那會兒還沒有如今這個疆域,大家都覺得,他們不可能有法國人那么“血厚”,能忍住這種損失巨大的操作。估計很快就撐不住了。
不過,實際用起來,他們卻發現,效果并沒有真這么好。英法戰場上的各種經驗,在這邊甚至可能是反效果。
到最后,很多將領都發現,這些軍事創新,甚至都不如沒有好。和西線英法的戰爭不同,東線戰場上,很多指揮官,尤其是那些經常面對羅馬軍團、還能把自己保存下來的老家伙,都會干脆地放棄增加機動性的想法,轉而去研究路線規劃、營壘設計這些問題,試圖通過強化營寨、穩定后方,來確保自己的安全。
這個風氣,在東線的波蘭、匈牙利、波西米亞一帶,如今非常盛行。而這回遇到的布拉格軍隊,由于起兵倉促,缺乏合格的統帥,甚至是想學但是學不像的狀態。軍隊的狀況,似乎又回到了當年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