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推薦求收藏)
阿勒曼尼東部,一處林地邊緣,升起了一縷炊煙。一些人圍在土灶旁,好奇地看著中間幾人,在那里忙活。
人群正中,朱允炆指揮手下,把一個大袋子打開,取出里面的各種調料。隨后,又把一口鐵鍋放在了燒起的灶上。
“再加點柴。”他吩咐道:“卡爾!卡爾呢?把干柴加進去——哎,你這懶家伙,也不劈細一點。雅克,拿油。漢斯,你讓大家好好排隊,別往前湊。”
雖然嘴上一直不停,但他手里也沒停下,顯然已經相當熟練了。火焰旺起來之后,他便把油往鍋里一倒,然后有條不紊地把調料和食材加進鍋里,然后抓起手邊的小鏟子,炒起菜來。
不多時,這道菜便炒好了。雅克拿來個木盤子,把出鍋的菜裝好,端到旁邊的大石頭上。而這邊,朱允炆看了下旁邊的食材,皺了皺眉頭。
“就只有這點了啊?香腸都沒了?”
“那點香腸已經是他們村里壓箱底的寶貝了,您昨天做的太好吃,他們才舍得拿出來的。”漢斯一手拿著個蕪菁,一手抓著一袋胡蘿卜:“今天就這點了。我都洗好了,您看怎么做?”
“哎,將就著也炒了吧。正好鍋里還有點油。”朱允炆敲了下鏟子:“趕緊切一下。”
“好嘞。”
漢斯走到旁邊,把蕪菁和胡蘿卜都放在砧板上,拔出腰間的短刀,迅速切了起來。他刀工又快又穩,很快就完工,按照朱允炆的指揮,倒進了鍋里。
這道菜也炒完,卡爾幫著熄了火,朱允炆等人開始收拾鍋。圍觀的人也紛紛拿出餐具,湊了上來。
“大家排隊,別亂擠。”漢斯在旁邊幫著維持秩序:“別敲碗啊!人人都有份的。我們宮廷宴會,不能和要飯一樣,亂敲碗的。”
“哦哦哦!”眾人這才又想起之前說好的設定,連忙一本正經起來。
這個村子,之前還沒有人來過,但他們做飯時的香氣,迅速吸引了村民的注意。這里的人,之前只是聽傳言里,講過大明最近活動的情況,結果親身看到,發現人家連做飯都這么高級,立刻決定也要加入進來。
他們給朱允炆等人提供了食材,請他們幫忙處理。連他們推薦的餐具,也一并接受了。畢竟這幫人看起來就很會做飯,那人家推薦的配套工具和禮儀,肯定也是有道理的。
這邊的村民都很窮,原本連餐具都湊不齊,別說什么禮節了。漢斯家里是個貴族,比他們的情況好一些——當然,按他的說法,貴族其實也好不了哪去,同樣沒有什么餐具。
他當年,也參加過大貴族的宴會,但就算那種場合,也只有最有錢的貴賓能用一下像樣的盤子、杯子之類,其他人一般就是拿個木碗,裝下粥了事。這些木頭碗和杯子,都經常不夠用,需要大家共享,輪流傳著喝。
當然,還有個偷懶的辦法,就是直接用干透的面包當盤子。這種做法相當普及,甚至在國王的宴會上都能見到,畢竟這東西,硬得也和木板差不多了……
各種刀子,是餐桌上的常客,因為這東西日常也經常要用,大家還是都會準備的。至于叉子之類,這個時代大概只有意大利地區,以及東羅馬故地的希臘和小亞,才能見到了。從農夫到國王,大家都是直接下手抓的,甚至為此,產生了一套使用哪個手指頭、以及如何使用的宮廷禮儀,來把貴族和平民區分開。
在朱允炆看來,這就顯然過于寒酸了。哪怕要飯,至少也有個破碗,有雙筷子吧?按理說,陶碗是遠古時代的技術,筷子則干脆就是兩根棍,都沒有多少門檻,也不知道是怎么做到連這都沒有的。
大家的日子確實窮困,但基本的體面和尊嚴還是要有的。這種情況下,不去想辦法解決餐具問題,反而琢磨哪個指頭抓飯更高貴,已經窮酸到了滑稽的地步了。
為此,他很早就從羅馬引進技術,找了塊合適的地方,燒制陶碗。另外還推廣筷子的使用,提倡大家從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開始,接受教化,讓自己文明起來。這次匆忙逃跑,沒法攜帶餐具發給大家,但筷子這東西,哪兒都能做。所以,到這里之后,他們也很快教大家如何使用了。
“哎,這回有點狼狽,我剛做的旗子丟了,還有那些儀仗什么的,也全找不到了。不過還好,最后好歹是把這鐵鍋搶出來了。”朱允炆感慨道:“這東西可不簡單,沒有它,很多菜就不好做了。這樣一來,都不知道怎么和當地人打交道。”
“上次沒帶鍋,您做的那個湯也不錯啊。西吉斯蒙德的宴會上請來的廚師們,都沒人能做得這么好吃。”漢斯說:“而且,我是真沒想過,還有這種討巧的辦法,能把普通食材也處理得這么好。我覺得,這才稱得上是真正高超的技藝啊。”
“那也不是我的技藝,是我小時候在大明見過。”朱允炆忍不住回憶起來:“那會兒,爺爺非要我們吃這種民間廉價食材做的菜湯,還不準我們往里加東西。不過,大家其實還是更想吃好的,所以就都設法鉆規定的空子,讓廚師想辦法,怎么改善口味。”
“我也是那個時候,聽御廚介紹過這些工藝,正好了解到了。沒想到,跑到這邊之后,真有用得上的場合了,所以還專門花時間,用本地材料復原了一下。”
“這邊的窮人日常就是吃亂燉,哪怕貴族,其實也沒有什么菜式可說。”漢斯評價道:“您太謙虛了,您估計不知道這些菜,在我們這邊有多大意義。我懷疑,很多本來搖擺的人,就是看到這個才加入的呢。”
“這不是沒辦法么。我在大秦國那會兒,尚且還能接受;到了巴黎,就實在吃不慣這里的東西。這鬼地方連個鐵鍋都沒人做,只能高價買了一口,自己琢磨了。”朱允炆無奈地說:“我自己都覺得無語,都跑到這兒了,倒是還離不開大明的鍋……”
“可惜這邊食材還是太少,要不然還能搞得好吃點。”他有些可惜:“這邊在阿勒曼尼地界里,不算窮地方了吧。怎么連一只雞都沒有。”
“村里人說,之前領主帶人來,把家禽家畜都收走了,說是有敵人可能要靠近,得囤糧食。”漢斯說:“現在,應該都在城堡里藏著吧。”
“估計防的就是咱們。”朱允炆推測道:“不過,只要家畜不要人,也是有點離譜。孔老夫子知道,估計能氣死……”
“哎,這里日常就是這樣了。”漢斯聳聳肩。
雖然還是有些感慨這邊的搜刮程度,不過畢竟在當地也待了好些年,朱允炆也算是習慣了,因此也沒有多么意外。
“那個城堡堅固么?”他尋思起來:“我們這邊現在聚集了快一百號人,吃喝的事情也得認真考慮了。要是能打下來,估計就能緩解一段時間,還能和村里再拉拉關系,讓他們幫忙,介紹更多人來扶保我大明……”
“算了,不行的。”漢斯直接給他潑冷水:“村里人說了,那也是個正經的石頭城堡。這種地方,有這個規格的城堡,那么防御水平不會太低。我們手頭什么器械都沒有,還是算了吧。”
“哎,我兄弟亨利不在這里。要不然,說不定可以想辦法混進去,偷點吃的出來。”他也開始尋思:“咱們這邊的人都不太機靈,不敢讓他們去冒險。要是有幾個有本事的老手,甚至可以設法里應外合……”
“哎,算了,大家盡力就行。”朱允炆擺了擺手:“我也不好意思說人家。我妻子之前給我寫信,說我兒子天天就知道跟其他世族子弟混一起,玩些打鐵之類的莫名其妙的東西,她去管也管不住。還說子不教父之過,我也得想辦法管一管,不能都丟給她。”
“我都不好意思回復,畢竟我那會兒還琢磨炒菜做飯呢,所以也挺心虛的。估計他們那邊,也是同樣評價我不務正業呢。我去管他,怕是其他人都會覺得,我們老朱家除了正事兒,什么都干了……”
“所以大家有什么技能,喜歡什么興趣,我也不管。雞鳴狗盜都有用得上的時候呢。”
““哎。””兩人都搖搖頭,又嘆了口氣。
飯后,朱允炆順勢召集了來吃飯的村民們,向他們打聽附近情況,還請他們幫忙聯絡失散的人。
下午時分,他們集合起來,準備沿著剛剛打探好的道路,前往下一個村子。這村里,有人和那里的村民是連襟,因此已經打好了招呼,很是方便。
離開的時候,有幾個年輕人也想加入。朱允炆對此比較謹慎,他告訴大家,自己剛剛吃了虧,被打散了,后面這段時間,日子不會太好過,指不定還有人追殺,是比較危險的。再拉新人來,感覺不太合適。
但村里人說,這兩天吃了些好吃的,發現自己已經不太甘心,繼續吃之前的伙食了——尤其是想到,好食材都被領主搶走,連柴火都不準大家隨便用的時候。因此,他們決定跟著吳王拼一把,反正比在這邊慢慢餓死好。
朱允炆自己也被說服了。鑒于目前軍官損失嚴重,便把他們都暫時任命為小旗,讓他們跟著來。隨后,便出發趕路去了。
與此同時,大都的元老院會議廳,已經亂成了一鍋粥。
本來的會議,是要討論出兵支援吳國的問題。不管是政治上還是經濟上,大明以及吳藩,都對羅馬十分重要,而且人家要求的支援也不多,只希望他們幫忙進行牽制就行。因此,汗廷的高級官吏們沒有太多異議,很快就形成了一致。
接下來,按理說,只要根據前線情況,確定出兵規模和戰略目標,就可以了。剩下的具體事務,元帥府和兵部會完成的。然而,會議期間,突然傳來消息,說吳國已經戰敗,吳王也下落不明了。
大家開始只覺得是西吉斯蒙德吹牛,畢竟這種事情,早不是第一次了。阿勒曼尼人宣稱擊殺的羅馬高級軍官,都有一大堆了,現在人家也好好的呢。
虛張聲勢,讓對方對形勢產生誤判,也是個常用的套路。如果相信了這個說法,暫停那些似乎已經遲了的援助,那就正中敵人下懷了。
但不久之后,吳藩那邊活動的汗廷官商,也送來了同樣的消息。由于吳藩現在的特殊狀況,這些人基本上就是正式的外交渠道了,可以確定,那邊確實吃了敗仗。而錦衣衛送來的一封求助信,甚至比這還要早一些——信里,錦衣衛表示,希望大秦國也能派些人幫忙,先把吳王找到再說。事成之后,朝廷那邊想必會有答謝的。
不過這樣一來,可能就不止是派出幾個戰團輪番上陣,吸引阿勒曼尼人注意這么簡單了。一些激進的元老,建議和上次一樣,至少出動四個野戰軍團,認為這樣才能實現戰略目的。
但是,去年這邊剛剛打過仗,按習慣,是要進行休養的。加強兵力、主動出擊,也不是不行,但從補給的調運到人員整編,都有一大堆事情要做。總之,反而不是那么簡單就能出動的了。
每年,朝廷會組織各個軍團輪休。有些會暫時解散,有些會調到二線修整。而今年可以行動的野戰軍,已經有兩個軍團在埃及了,而且因為瘟疫,根本不能移動。最麻煩的是,這還不是尋常的戰爭,誰也不知道這種狀態會持續到什么時候;還有一批老兵,年初的時候才被派到羅斯地區,從事組織工作。這些人同樣是寶貴的基層骨干,又被“套牢”了一批,讓預備士官的數量也減少了很多。
而剩下的常備軍團,都有各自的任務,調動起來都得兼顧全局,考慮周圍的外交態勢和其他國家的變動,使得情況更加復雜。現在擺賽汗也去羅斯巡視了,實在是有些不巧。
皇后和郭元帥緊急召集大家開會,結果還沒討論完,又傳來新的爆炸性消息:那不勒斯國王拉斯迪勞也病死了,沒有留下男性后代。這下,整個意大利,也得跟著亂起來。不少勢力已經緊急派人來大都,想要請羅馬出兵了。
到這個地步,是否要召集士兵,擴編軍團,已經沒有什么好討論的了,索性破罐子破摔,全國進入戰爭狀態,開始調兵。
只是,由誰來宣布這個命令,倒是還有些顧慮。
由于脫歡臺吉也在南方,因此,擺賽汗出巡之前,例行讓戰帥繼續組織軍隊的防務和整訓,讓皇后主持外交和例行的元老會議。但兩人由于各種原因,都想要避諱,不太想出頭,宣布全國的軍隊調動。
不過,這其實也不難。簡單討論了下,與會的柱國、元老們,就一窩蜂地跑出會議廳,趕往“蒙古的瑪利亞”修道院。
步丞相在路上臨時完成了一篇簡短的正式文書。大家在門口輪流簽了字,然后讓皇后送過去。不多時,一臉驚訝的太后一手拉著兒媳婦,一手抓著那張紙,跑了出來。
“發生了什么啊?怎么突然找我了?”
“太后啊,我們這回,得向敵人宣戰了。”眾人紛紛解釋道:“大汗不在,您來負責給元老院和公民們正式宣讀吧。”
“要進入戰爭狀態了么?”太后猶豫了下:“我看看,這是要宣誰啊?”
“后面紙上。”步丞相提醒道。
“哎?這一串呢。”太后看了看附在后面的紙條:“宣哪個?”
“都宣了,都宣了!”大家興高采烈地說道。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