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第七十三章 燈塔與水利孰大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三章 燈塔與水利孰大

第七十三章 燈塔與水利孰大


更新時間:2024年11月29日  作者: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分類: 玄幻 | 原生幻想 | 輕小說 | 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作者: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離開耶路撒冷之后,郭康等人又回到海邊的雅法港,從這里繼續南下,前往埃及。

雅法港設施齊全,規模也足夠。十字軍時期,這里就是歐洲軍隊獲得補給的最重要來源,如今依然有威尼斯和熱那亞商人設立的大型商棧,可以買到不少東西。

因為地理位置重要,這里一直到后世都很出名,不過最常用的不是雅法這個名字了。那時候,雅法城的猶太人覺得房租太貴,于是搬到了臨近的地方居住,建立了特拉維夫定居點,后者發展起來,又吞并了雅法。

當然了,猶太人可能還沒搞清楚,這個價格到底是怎么長起來的。很快,特拉維夫也成了世界生活成本最高的地方了……

補給完成之后,眾人繼續南下,來到了埃及邊界處的加沙港。

這里是進入埃及之前,最后一個重要港口了。雖然靠近海岸,但城市本身,處于一個自然形成的臺地之上,因此也有一些防御能力。

當年亞歷山大攻打埃及的路上,經過這里。那時大流士已經大敗逃走,沿途的波斯貴族紛紛投降,只有一個宦官,從荒野上的阿拉伯部落里,召集了一批雇傭兵,進城駐守。

馬其頓人本來以為這邊不會有什么抵抗,但宦官拒絕了亞歷山大的招降,還借助地形,擋住了馬其頓軍隊的進攻。亞歷山大這才重視起來,命令工兵堆土山,架設投石器攻城。但城里的阿拉伯傭兵出城反擊,破壞了攻城器械,亞歷山大本人都在交戰中受傷。

此后,馬其頓人嘗試了地道、投石等多種辦法,破壞了大段城墻,但都沒能攻入。最后還是在城外堆起了環繞一圈的土山,把臺地蓋了過去,然后蟻附圍攻。這種笨辦法反而是最好用的,城里人抵擋不住這種消耗,能作戰的人幾乎全都戰死了,最終敗下陣來。

亞歷山大依然想要招降這個宦官,但對方還是拒絕接受,心情復雜的亞歷山大,于是模仿阿喀琉斯對待赫克托爾的方式,把此人處死。

這一戰,也是埃及方向的最后一場大戰了。加沙陷落之后,整個埃及都向亞歷山大投降,沒有再發生抵抗。

不過,這也是將近兩千年之前的事情了。對這座城市來說,這種堅決抵抗的情況,其實才是特例。雖然地處兩個政治板塊的交界,時常被各方勢力占過來,割過去,但此后的絕大部分時間里,這地方都沒有發生過大戰。在中世紀,加沙港還是很富饒的。海陸商路都從這里經過,紅海上運來的東方商品,有一部分就在此分裝,然后運往塞浦路斯、小亞,乃至歐洲各地。同樣,埃及和敘利亞的產品,也在這里經過,向南送往阿拉伯半島,或者向北送往歐洲。

哪怕以十字軍的治理能力,這地方都非常繁榮。郭康他們用來參考的海上航線記錄,最早就是派駐這里的加沙主教整理的。之后,因為十字軍和埃及的實力對比變化,加沙也多次易手,被大家在條約里來回割讓,作為打打停停時的和談籌碼。

而對這些城頭變幻大王旗的事情,加沙人也早就習慣了,沒有什么抗拒——說白了,他們的底色,其實是一群商人,而不是戰士。只要能做生意,跟著誰不是做呢。

十字軍國家滅亡之后,馬穆魯克王朝統治了加沙。馬穆魯克們的治理能力同樣一言難盡,但因為十字軍、土庫曼軍閥、還有蒙古人,對北方各個城市和港口的反復洗劫和破壞,身處最南方的加沙,反而更加繁榮起來了。

富裕起來的市民,修建了眾多賽馬場、學校和醫院等設施,讓這里儼然成了當地名城。馬穆魯克王朝陷入內亂后,商業受到影響,城市的收入也開始萎縮。但人家底子畢竟還在,所以就算這二三十年日子不好過,也遠比周圍好多了。相比起來,耶路撒冷都只是個破鎮子……

大軍來這里之前,哈菲茲已經派出使者,通知城里的人。這里駐守著一個馬穆魯克軍官,下屬的只有五六個馬穆魯克隨從,三百來個士兵。

哈菲茲和謝赫都曾經給他們下發命令,要求服從自己的調遣。但駐防馬穆魯克每次都表示,這邊人手其實嚴重不足。就這么點人,又得盯著港口,又得防御城市,根本忙不過來。不主動請求援兵,就已經是體諒上級的難處了,哪還有人給他們調啊。

埃及和敘利亞內部,也都不安穩,兩邊確實都沒精力來管他們。城里也有錢,干脆兩頭納貢,讓他們別來這鬧事。所以這幾年,就一直這么耗著。對于誰來當新的蘇丹,哪個國家來統治這里,他們也沒有什么興趣。

此外,城里其實還有市民自己組織的民兵衛隊。由于城市比較大,人數倒是不少,說是能湊出上千人,裝備也很齊全。然而,當地老鄉的戰斗力一向魚腩,按前來運糧的喬安娜的說法,怕是都不如她老家的城市民兵。

城里的馬穆魯克隊長也表示,這些武裝力量,主要也就是幫忙負責下城防,連出城剿匪,都不能指望。

這些年,因為戰亂不止,盜匪也“卷”了起來。之前,從埃及那邊,就跑來一支貝都因人部落,在城市周圍劫掠。這些人作為輔助軍,參加過埃及那邊的幾次馬穆魯克內戰,頗有些實戰經驗。加沙人當時還不知道,見對方人不多,就傾巢而出,想要剿滅這幫匪徒,結果交戰沒多久,就被人擊潰了。民兵們爭先恐后往回跑,還好馬穆魯克們反應快,及時去接應,才沒讓貝都因人跟著沖進來。

這之后,城里人干脆連出城巡邏都不敢了。據隊長說,他手下的士兵數量,比正常情況要多不少,也是這個原因。戰敗之后,商會嚇破了膽,緊急掏錢,從北方招募了一些庫爾德傭兵補充城防。就這樣,才穩定住形勢。

所以,他也不建議征調這些民兵從事任何軍事行動,甚至連后勤這些都最好別參加。因為這些人完全不想離開老家打仗,而且他們那個戰斗力連馬匪都不如,也只夠壞事的。脫歡等人覺得有道理,趕緊放棄了征召他們幫忙運糧的計劃。

不過,城里的商會,還是對羅馬軍隊表示了歡迎。會長親自帶領車隊,運送了一批軍糧,出城迎接。

他們告訴脫歡,自從國內陷入混亂,各地的埃米爾都不再服從開羅的政令,基本上過一座城,就得重新打點一次,讓商人背負了很多額外的負擔。

原本的稅法也不再通行,軍閥們都爭相對商人加稅,以求獲得更高的軍費,用來擴充手下,爭權奪利。本來還算安全的商路,現在也麻煩重重。每到一處,都有各種合法或者非法的劫匪,前來索要買路財。

他們很希望能通過這次行動,把國家重新組織起來。當然,如果能和羅馬本土也建立聯系,那就更好了。所以,趁著這個機會,趕緊來示好。脫歡也順水推舟,應了下來,表示他們一直很重視商路,這次也會借助大家的幫助,爭取早日把這里的貿易恢復。

接見完當地人之后,脫歡帶著眾人,在城外向南眺望,頗為感慨了一番。眾人有些好奇,詢問他在感嘆什么。

“我這兩天才聽人講到,這加沙城也是個有標志性意義的地方。”脫歡回答:“當年蒙古西征的時候,南線到達最遠的地方,就是在這里。”

“當時旭烈兀率領軍隊,打到了大馬士革。大馬士革的蘇丹棄城而逃,跑到了加沙。旭烈兀派先鋒官怯的不花追擊,一路追到了這里。加沙人把蘇丹交了出來,大馬士革的阿尤布王朝就此滅亡。”

“不過這時候,后方傳來消息,說蒙哥汗突然身亡。旭烈兀大驚之下,立刻率領主力返回,只把怯的不花所部留在了這里。很快,埃及的阿尤布王朝軍隊趕來,驅逐了駐扎在加沙的蒙古軍。所以,這里也就成了蒙古人到達的最遠的地方了。”

“原來還有這個故事啊。”眾人也跟著感嘆起來。

“我們去耶路撒冷的路上,當地人告訴我們,在城北,約旦河西,有個小城叫納布盧斯。一百多年前,蒙古人和馬穆魯克,就在那里進行了決戰。當時,蒙古人管那地方叫艾因賈魯。”脫歡繼續說道:“蒙古軍隊在那里慘敗,從此再也沒有到達更西的地方。”

“我們的祖上,有不少就是跟著旭烈兀大軍,來到泰西之地的。過了這座城,我們就終于超過了他們。之前,我們都不過是在祖輩的遺產上打打鬧鬧,而之后,才是要跨出我們自己在歷史上的第一步了。”

眾人聞言,紛紛贊同,表示確實要多加努力。不過,雖然氛圍很好,郭康猶豫了下,還是開口提醒道:“我們是作為羅馬來收復故土的,不是作為蒙古來征服和掠奪的。大家還是要分清楚。”

“羅馬人也沒少征服吧。”脫歡意外地說。

“羅馬人也很殘暴,沒少干殺人毀城的事情,但羅馬人越打越多,蒙古人卻越打越少了。”郭康搖了搖頭:“伊兒汗國帶來的蒙古本部,連同各部落的老幼婦孺,一共也就20萬。然而阿八哈汗在阿布魯斯坦和馬穆魯克交戰,一支偏師覆滅,就損失了七千人。合贊汗在蘇法爾草原和馬穆魯克交戰,又一敗涂地,光被俘的人就有一萬多。到完者都汗的時候,連一支蒙古人軍隊都難以湊出來,連幼發拉底河都過不去了。”

“羅馬人當年,文化并不發達,遠遠比不上希臘人;經濟也沒有什么優勢,迦太基就比他富裕多了。但依然號稱‘九頭蛇’,能源源不斷調動力量參與戰爭。蒙古人西征時的實力,比他們還要更強,卻越來越虛弱,最后自己把自己打死了。我想,我們還是得考慮下其中的原因。這才是接下來,最為緊要的事情吧。”他指了指埃及方向,說道。

說到這個地步,其他人也明白了他的意思。脫歡想了想,也點點頭。

“你說的也對,這個事兒,還真是個細活。不能只想著趕緊建功的事情,否則怕是要搞砸。”他撓了撓頭:“我們剛剛在耶路撒冷立了個記功碑,我還想著,過這座城的時候,也立一座。這么一說,突然感覺也不合適了。”

“碑石還是要立的,不過不用在這里。”郭康說。

“那去哪?亞歷山大力港么?”脫歡問。

“如果你在亞歷山大里亞立碑,哪怕你直接收復了埃及,立了一座和法羅斯島燈塔一樣高的石碑,你也只是個亞歷山大第二——甚至只是托勒密第二。”郭康搖搖頭:“我覺得,不如去蘇伊士地峽立一塊碑。在那邊,你才是第一人。”

“哦,你說的那個運河啊。”脫歡想明白了他的意思,但還是問道:“那條河不是短期內能修成的吧。這么長的工程,就是立一塊碑,也沒什么用吧。”

“越長越好。”郭康卻說道:“水利工程就是如此。如果修建、維護,真的要持續特別長的時間,那有沒有碑其實都不影響了。這工程本身,就是一座碑了。”

“也是……我倒是沒想過自比亞歷山大,我也知道自己沒這個本事。”脫歡撓撓頭:“不過你這家伙確實會說話。這幾句,就已經讓人心癢了。你們覺得呢?”他說著,問一眾隨行人員。

眾人或是若有所思,或是不明所以,一時間紛紛議論起來。

“伊斯坎達爾的燈塔,我聽學者們說過。有很多相關的傳說,甚至有人講,這是異教時代,最偉大的智慧和奇跡。不過水利這個,我們倒是真不太懂。”隨行的賓客里,一個埃米爾好奇地問道:“這東西還能做很大的規模么?能和燈塔這種奇跡一般的工程比擬么?”

“當然。”郭康這次倒是沒什么疑慮,直截了當地說:“到時候你就知道了。一個燈塔,上哪和水利工程比啊。”


上一章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