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第十九章 天父創萬物以養蠻族,蠻族無一物以報天父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九章 天父創萬物以養蠻族,蠻族無一物以報天父

第十九章 天父創萬物以養蠻族,蠻族無一物以報天父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07日  作者: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分類: 玄幻 | 原生幻想 | 輕小說 | 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帶著大家看完各種武器之后,郭康得到了脫歡的承諾,說他會盡量幫忙多制造一些火器。不過,這些武器,尤其是火炮,制作周期都相當長,不見得能趕上。到時候,只能盡力而為了。

當然,郭康對此倒是不怎么在意。這套技術就是他自己設計的,他對此清楚的很。現在的“自動技術”,效果其實也就這樣。

“那個鉆炮的架子,本身就是個厚重又巨大的物件,當初我們做了好幾個月才調試好,其他的工坊光是去仿制,也要花費大量的功夫。所以我其實也不急。”他解釋道:“這本來就不在出征計劃中。”

“而且,我給你說實話,雖然理論上精度比較高,但這個器械的精度,依然還是靠老師傅手調的。剛才看的那個鉆頭,為了保證效率,硬度都比較高。想做好,難度其實不小,只能找熟練的工匠手工打造出來,成品的大小尺寸也總是各不相同。實際用的時候,還是得換一次調一次,過段時間就得停機。目前只能說,好處就是省力了。”

“在之前測試的時候,我們也問了很多人,還找熟練的工匠親自操作體驗,收集他們的看法。”他說:“相比起來這套器械里,最受那些鑄炮匠人歡迎的,就是架子本身。有些人甚至想單買一個,其他的配套東西不要都行……”

“為啥?你之前不是說,工業的核心在于動力源么?動力那邊不要,那不是成了買櫝還珠?”脫歡好奇地問。

“現在的動力還是挺大問題,要么維持不起,要么我們自己都不好獲取。”郭康說。

“而且,這個機器本身,就已經改良很多了。這上面有自動停機的機關,能通過手動控制,讓傳動齒輪離開動力源。等其他工作完成之后,再直接搭回去。轉軸比之前也做了不少改進,加裝了一大堆配件,相比于當代其他那些鉆鏜機器,基本重新設計了一遍。這樣轉動起來更加穩定,還專門設置了裝有刻度的調節器,改變刀片位置的時候,也容易了很多。”

“這些設計,其實并沒有直接提高機器本身的精度,更多的是操作起來更省事,手調增加精度也更容易了。所以,他們想要,也是正常的。”

“要是從我自己的角度看,這樣也確實有點可惜。因為這個機器的實際效果,也不是成倍增加鉆的速度,而是減少人力參與的時間。所以,如果只有一臺在單獨作業,那么效率的提高,就還是比較有限,看不出質的差距,只是讓老師傅清閑了一些。”

“也就是說,現在得有更多的機器一起用,才能讓工匠一直有活干是吧?否則,效率就沒法拉滿了。”脫歡想了想,問道。

“不止是工匠干活的問題了。人員組織其實是個很復雜的工作。”郭康搖頭說:“真正想要增加產量,不止需要靠多個機器并行工作,還得同時建立起工作人員的管理體系,盡可能分解工序,讓不同熟練程度的工匠,在不同崗位上,做不同的事情。”

“這種拆解,還是很講究的。不少工坊早就有這個想法了,像我之前雇的意大利鎧甲師傅,就會把胸甲、護臂這種大件交給學徒來打,自己專門處理肩膀、膝蓋這類關節活動部位。因為活動部位的制作難度,才是最高的,也是最需要經驗和手藝的。”

“意大利盔甲行業十分發達。他們生產的是整個歐洲都能通行的生活必需品,根本不愁沒買賣,利潤也很高,所以,發展的十分充分,工匠和工坊主也有動力去提高生產效率。但就算如此,他們的分工和規劃,一般也就到這種師傅、學徒級別。再細化的話,反而就太過了,無論工具還是組織方式,都跟不上這種要求。”

“我們現在想要做的,是件很長遠的事情,我估計,得把這些分工的安排和配套的工具升級都琢磨透,才能發揮出真正的潛力,顯示出更大的優勢來。就像精度的問題一樣,光一臺機器這么做是不行的,得整個行業都規范起來,從頭到尾都保持一定的標準,才能更有意義。我們的‘工業’,也需要眾多的機器和嚴密的組織方法。在這些完成之前,肯定只是個瘸腿的半吊子。”

“俗話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哪怕朝廷全力推動,這也不是短時間可以完成的事。對于現在的小作坊來說,搞這些有點太難了。我們自己,都沒完全摸索清楚呢。現在這東西,就沒想好后續放哪。”

“這個我倒是能理解。增加機器,肯定是個投入巨大的工作。”狄奧多拉點點頭:“你之前讓我看織布機的事情,我就發現,挑地方建立工坊,就需要考慮很多東西了。這些事情,琢磨起細節來,確實挺麻煩的。”

“織機已經算簡單的了。冶煉和金屬制造相關的機器,完全是另一個層次了。”郭康說:“不止機器本身笨重又昂貴,動力源也得好好挑選,真要進行有組織的批量生產,就不能和現在一樣,用幾頭驢應付,更不可能和紡織一樣,人自己踩就行。”

“那些大型的水力作坊,都有各種配套的基礎設施作為支撐,有些本身就是水利系統的一部分,需要進行仔細的勘察選址。現有的水力設施,在我們的工坊系統中也非常重要,早就被各個項目瓜分一空了,也不可能直接叫人家讓出來。”

“而且大型的蒸汽動力源……”他想了想,說:“這東西和我們的新炮一樣,本身就是個還在初始階段的東西。甚至,我們現在最好的活塞氣缸,就是用火炮同款技術,慢慢削出來的,這兩邊自己都還得搶機器用呢……我看,短期內想推廣,也是不太現實的。”

“那動力就先這么將就著?”狄奧多拉似乎還是有些不甘心。

“……那,你去推也行。”郭康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只能說起冷笑話。

“我也沒那么多時間,不過你要是急著自己帶兩桿槍,我也可以幫忙試試……”狄奧多拉似乎真的考慮起來。

“行了行了。”郭康連忙制止她:“只是過渡期比較難弄而已,我們也沒到這個地步。”

“我們現在,其實各種東西都在缺,所以,反而不用在這方面,糾結動力問題了。”他說道:“你看,加工這方面,已經是相對簡單的方向了。真正緩慢的,是材料方面。不管是器械也好,火炮本身也好,我們都缺乏性能足夠好的金屬。很多設計,都卡在了這個階段,只能要么放棄,要么犧牲其他地方,換取這里的妥協。這個就更難辦了,除了花時間慢慢磨,我也沒什么好辦法。”

“這么多問題都在這兒等著,我們現在就算動力充沛,也沒什么用啊。這些問題,根本不是加大力度就能解決的。至于單純需要鐵器和動力的地方,也就只有羅斯地區了。但那邊過于原始,稍微開拓下,就有大批河流可以利用,短期內,放那兒是不缺動力的。”

“而且,單就火器來說,我們暫時也沒必要突然增加,否則就該火藥供應跟不上了。全天下除了明朝,就沒有火藥始終充足的地方。我們現在的火藥產量,供給戰爭消耗,已經很困難了。現在,提升火器產量,不如提升質量,爭取在同樣消耗的情況下,盡量增加威力,減少重量。要讓火藥供給完全充足,那可就太困難了。”

“你先說怎么做,再看困不困難吧。”脫歡說:“總不能直接放棄了。要不然,我們估計永遠也趕不上人家。”

“這個是真不行。更大的硝石礦在海外,我們現在這個情況,就算探險船到達那邊,也不太可能開采再帶回來,建立穩定航線。至于其他方法……理論上,硝可以從空氣中合成,但這個過于遙遠了,我都不知道得多久才能看到希望。反正,我們可以預計的時間內,是別想了。”

“那明朝有沒有可能研究出來?”狄奧多拉第一個想到的,居然是這個問題。

“明朝也不行啊。”郭康很是意外。

“哦,那就還好,我都怕了。”狄奧多拉搖搖頭。

“我們汗廷建立這么多年,一直在努力建設國家,發展技術,勸課農桑。結果到現在,還有一大堆問題沒有解決,高品質的紡織品、瓷器、乃至鐵器,都還得從東方進口。”她無奈地說:“當年諸葛亮都感慨說,中原的人才怎么這么多啊。這些年來,我算是能理解了。”

“沒事,沒事,我們多想想辦法,還是能趕上去的。”郭康只好安慰道:“你看,那個白糖的問題,現在就解決了。”

雖然聽起來很夸張,像是某種經典的自大陳述,但這會兒的明朝,確實就是地大物博,無所不有,其實并不需要外國的貨物,也沒什么興趣主動跟別人做生意。自古以來,都是四方蠻夷求著天朝要買東西,反而是朝廷這邊,天天施加各種限制。誰不樂意買,朝廷也無所謂,反正伱不買有的是人買……

明朝缺的,一般是一些貴金屬礦藏。當然,這種東西一般也不用買。周邊如果有貴金屬礦脈被發現,上面很快就會出現明軍。然后這地方就也變成天朝了,再然后,天朝就更加地大物博,無所不有了……

其實這會兒都還好,他所知的歷史上,到了明朝后期,連出門找礦都不需要了——隨著歐洲人發現了新大陸,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開始成船地把白銀直接運過來。按后世的統計,光官面上,流入明朝的白銀就占全世界白銀總量的三分之一;而要是把其他形式的輸送也估算進去,估計得有全球的一半。

由于西班牙人發現,他們所有能提供的貨物,沒有一樣不是中國已經具備的,所以,只能通過掏銀子直接購買的方式進行貿易。大量貴金屬貨幣因此涌入中國。

歐洲人在美洲,頂著極高的死亡率和事故率,雙手占滿土著和自己人的鮮血,開采出了全世界七成以上的白銀,而其中將近一半,都直接通過太平洋航線運往了馬尼拉;送到歐洲的白銀里,又有四成最后還是通過東方航線流入中原。這樣,才能換回大批絲綢、瓷器等商品。當然,還有最重要的大宗物品——鐵鍋。

而且,比較讓人絕望的是,哪怕工業時代之后,這個趨勢也沒什么變化。只要中原的秩序沒有出現異常,產業都在正常發展,達到這個地步都沒有好意外的——工業化之后的世界里,依然是中原在往全世界銷售各種鋼鐵制品,而其他國家也同樣很難拿出對等的貨物用來交易。

包括白銀這東西,雖然已經不再作為貨幣,但流向還是沒有變。按世界銀行數據,2022年,14萬噸白銀流入中國,占世界總量的89;而第二名韓國是四千噸。這些白銀大部分出自秘魯、智利等拉美國家。有時候看這些東西,都不知道大航海搞了五百年,都搞了個啥……

當然,脫歡似乎就沒這么悲觀。他看起來,對此也有自己的理解,并不認為,這種事情就沒有轉機。

“其他地方,各有各的特色,論起物產,比中原還富饒的比比皆是。總不能全都怪世界,說這些都是自然稟賦不好的原因吧。難道,還能都是天父的錯?”他質疑道:“我覺得,競爭不過中原,說到底還是因為蠻子太菜了。”

“這么說也沒錯……”郭康撓撓頭。

“我那回聽你說過之后,就在想,我們的社會風俗、文化習慣,諸如此類,都是人的組織方式的體現。所謂中原文明,就是中原人進行組織和生活的方式。而這些方式,讓他們有了更高的效率,因此,這個文明也就顯著地強于所有蠻族。”脫歡分析道。

“我們要發展我們的國家,讓羅馬更加強大,就得接近最高效的方式。通俗一點,就是中原化。這樣,才能讓資源物盡其用,讓天父的饋贈發揮最大效果。而蠻族雖然掌握著眾多資源,卻無法產出有價值的成果來回報天父,可見他們的存在,就是對天父的褻瀆,我們作為虔誠的信徒,必須將這些害蟲加以消滅。等我們教化了所有蠻子,也就不用再害怕明朝了。”

“這也是個辦法……”郭康感覺也有道理。消滅蠻子,很符合一切為了人類發展進步的大目標。可見,這是個非常正義的方法。所以,他點了點頭,贊同下來。

(本章完)


上一章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