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第五百四十五章 元紳,啟動!大航海時代,關閉!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四十五章 元紳,啟動!大航海時代,關閉!

第五百四十五章 元紳,啟動!大航海時代,關閉!


更新時間:2024年03月18日  作者: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分類: 玄幻 | 原生幻想 | 輕小說 | 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作者: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對于孫十萬的建議,郭康其實是比較不以為然的。

天竺那邊太遙遠了。現在紫帳汗國四面動兵,根本沒精力管這種地方。哪怕遠征埃及比較順利,能拿下紅海的港口,也就是具備了進入印度洋的資格。能不能站穩腳跟,能不能建立足夠規模的交通線和配套的產業,都還是個未知數。

埃及那個地方,要想站穩腳跟,難度不一定比經營羅斯地區低。郭康現在的設想,也最多就是拉一幫人,劃一個區域,慢慢經營。在戰略上,不是統治埃及,而是通過“挾哈里發以令埃米爾”,參與埃及的“群雄爭霸”。等條件允許,再進一步控制那里。

埃及尚且如此艱難,更遠的地方,就更不用想了。要出紅海,還需要在出海口那邊,做一些經營。這個地方,左邊是埃塞俄比亞,右邊是也門。從古典時代,就是波斯和埃塞俄比亞兩個傳統強權爭奪的地方,地理位置十分敏感,各個族群和宗教之間的矛盾也很尖銳,在那邊插手,又得一大堆麻煩事。

但是,要保持一個穩定的通道,讓軍事力量能夠投送到印度洋,這地方不管又不行。

對于海上力量來說,軍艦只是硬實力的一個方面。另一個,是成體系的港口和補給站。后者甚至更為重要,需要更長久的經營和百年如一日的投入。

后世所謂“百年海軍”,與其說是艦隊和人才,不如說是這種海外領地體系的經營,而后者要復雜的多。比如,想要維持這個港口網絡,就不但要能夠營建港口和要塞,還要處理好和土著人的關系。

在每個港口都派駐優勢兵力,根本不現實。所以,就得靠少量兵力,確保對土著的壓制,還要盡可能讓他們干活來節約成本。因此,還需要一批有能力的官員進行管理,拉攏和威懾土著人上層,驅使下層。說實話,這些都是很精細的工作,必須對當地的社會形態、宗教信仰、利益沖突等等,都進行深入的了解。有了這樣一批“本地通”,再配合軍事上的壓制,才能保證這個網絡正常運行下去。

那么,紫帳汗國現在能做到么?郭康覺得,是不太可能的。

在紅海出海口,當地的經濟情況和地理位置都還算不錯,就算是后來,從西歐出發,繞過整個非洲大陸,進入印度洋的國家,都很希望涉足這里,建立基地。紫帳汗國從東地中海出發,肯定更不能放棄這條近路的。

在郭康那個世界的歷史上,葡萄牙人在建立印度洋航線的時候,就介入過埃塞俄比亞和阿達爾蘇丹國的沖突。然而,這個地方的土著人,戰斗力遠非他們一路經常見到的那些非洲部落可比。最后,葡萄牙損失了不少人,達伽馬的兒子也死在這里,但依然沒能成功立足。

那個時代,葡萄牙人的戰斗力已經很出色了。威尼斯、奧斯曼和印度各邦,曾經聯手和他們作戰,試圖驅逐這個新玩家,保持原有的東方商路,維護自己的利益。結果,這幫人加起來都沒打過。傳統的地中海商路,也從此逐漸衰落下去。

可以說,所謂新航路的開辟,其實和奧斯曼堵塞商路沒有什么關系,畢竟對商人來說,奧斯曼和葡萄牙的買路錢,都是一回事,甚至很難說他倆誰更殘暴苛刻。這商路不行了,其實就是葡萄牙人太能打了……

他們那會兒都很艱難,現在,讓紫帳汗國勞師遠征,去維持這個港口,就更加不現實了。相比于后世,這會兒他們的海上力量,和周圍國家并沒有代差。有沒有這個軍事力量,去投入遠洋的爭奪,郭康心里是沒數的。

出了紅海之后,下一個傳統的中轉點,是波斯灣門口的霍爾木茲海峽。葡萄牙人同樣來到了這里,后來還和英國、荷蘭,在那邊進行戰爭,以此保護這個中轉地。岸上的波斯人也被卷了進來,給他們制造了巨大的麻煩。

歷史上,也是靠著波斯地區的衰落和軍事上的代差優勢,這里才被歐洲人控制。現在跑過去,就是自找麻煩了。西亞那幫草頭王,打不過紫帳的主力,不代表人家打不過你的遠征軍小部隊。到時候這地方怎么維持,都是問題。

這么想來,倒是可以解釋,為什么勢力龐大的海洋霸權,自古以來其實沒幾個。因為這個門檻,實在是太高了。

而且,這種網絡,也十分脆弱。

大部分港口殖民點,都是倒虧錢的。全靠從少數幾個地方——比如印度孟買,印度孟加拉和印度西南等地,刮地皮吸血,才能整體上實現盈利。甚至可以說,印度才是推動大航海的動力源。整個海權時代,其實就是大家逮著印度照死里薅,硬薅出來的……

而那些虧錢的港口網絡,又不能丟。比如剛才提到的紅海出海口,和波斯灣出海口這類地方。那里本身可能很貧瘠,看起來也不賺錢,但如果旁邊的也門人,把航線掐了呢?或者波斯人突然武德升級,把霍爾木茲海峽封鎖了呢?那么,這個自古以來,就被證明是最佳的印度洋航線,也會直接斷掉。

由于過于依賴少數地方的利潤,稍微出現這種波動,所有節點就都成了不斷燒錢的拖累。要是處理不及時,整個海權網絡都可能崩解。只能說,這東西實在太不穩定了。

可能也是因為如此,在英國之后,就沒有人再去構筑一套新的海權體系了。它之后,所謂的海上霸主,只是趁著戰爭,撿了英國人現成的港口網絡而已,實際上并沒有自己經營的能力。這個體系,已經后繼無人了。

郭康甚至覺得,這種航海霸權和港口網絡,可能既不是某種必然的發展方向,也不是學了就行的什么絕招,反而是特定時代的一個特例,用不著去模仿。

再說,哪怕真去學,也應該是爪哇元去學,而不是紫帳汗國去湊熱鬧。

相比起來,身處泰西的紫帳汗國,其實才有類中國。不管是經營方式還是擴張的思路,都非常“傳統”。但爪哇元,卻是另一種路徑。在郭康看來,他們那套,或許才更適合管理印度。

如何在統治印度的情況下,還保持自己的戰斗力?其實已經有答案了。德里蘇丹國,就是這么一個成功例子。

雖然統治印度地區,但德里蘇丹國的主力軍隊里,決不允許印度人加入。而是堅持從中亞老家,引入突厥古拉姆士兵,維持軍隊。

靠著這種簡單而有效的手段,王國延續了二百年之久,在建國百年之后,還能多次擊敗南征的察合臺軍隊。和元朝多次較量過的著名首領海都、都哇,都被他們打敗過。可見,這套還確實很好用。

郭康之前向唐賽兒和羅貫中等人,了解過爪哇元的軍事和行政體系。在他們那套制度下,本部兵和仆從軍是嚴格分開的。

而且,羅先生也說過,爪哇元政權,一直在反思元朝敗亡的原因。他們認為,主要的原因,可以歸為兩部分:

首先,蒙古人社會制度過于落后,難以維持穩定的政治制度,一旦少數優秀人才去世,連繼承規則都不能好好維持。這樣一來,朝廷中樞長期陷入混亂,自然會出大問題。可見,蒙古人就不適合當大元的領導者,應該把他們都踢出去。

其次,就是地方上的漢人造反。這是元朝滅亡最直接的原因。元末造反的這群人,別的不說,這個打法實在過于狂野了,哪怕打著大宋的旗號,都能把人嚇得要死,讓爪哇士紳至今都覺得心虛。

而且縱觀歷史,這兩千年來,造反的老百姓是越來越能打了。秦末的時候,陳、吳之流,很快就被官軍干掉了。到漢末,朝廷忙不過來,但各地豪杰紛紛起兵,也可以很快把黃巾軍消滅。唐末的時候,地方豪強卻反而不愿意和黃巢交戰,害怕自己的實力會在戰斗中受損。到元末,暴民甚至開始追著官軍打,簡直反了天了。

可能就是因為實力對比出現變化,各地的頭面人物,也越來越沒有面子了。

最早的時候,朝廷完蛋,對于地方豪強可能還不是壞事,因為他們就可以自己謀求上位了。哪怕沒人造反,大族門閥也會主動謀求更高的地位;到隋唐之后,豪強已經很難自己出面謀求天下,只能各自支持一個有能力也好說話的代理人,代表自己這個團體的利益;而到了元朝滅亡這會兒,就算一些士紳捏著鼻子去支持朱重八,他也不怎么領情。嘴上說得倒是好聽,但實際上一有機會,就要給縉紳先生們找茬,實在是缺乏職業道德。再這么下去,天知道今后還會遇到什么情況,不會轉頭就朝他們動刀子吧?

而且,要是后世,不靠各個豪族養出的高級文人,只靠那些下層出身的讀書人,就能打天下了,那可怎么辦?豪門大族,還有存在的必要么?

對這些問題,爪哇元確實進行了深入的反思。連在那邊臨時當過幾年小官的羅先生,都有不少了解。

對于這兩個問題,爪哇元也分別得出兩個結論。其一,是需要杜絕不良影響,讓那些扶不起的蒙古人滾出大元。其二,元朝閑著沒事兒在那抬舉蒙古人,有個屁用?又沒什么收益,又被人反感。需要改變政策,去抬舉最能打的漢人才對。

對他們來說,現在的好處是,由于不在漢地,漢人并不多,所以這個想法,還真的有可行性。時間長了,甚至感覺漢人還不太夠,放松了一些標準。這些漢地的元朝遺老,和南洋的漢化人群,就成了他們的“國人”基本盤。

在實踐中,可能是在滿足軍事需求的同時,也要隨時準備進行鎮壓,所以,一方面,元軍很喜歡大量征發土人充軍;另一方面,也對軍事技術和訓練嚴格限制。不被認為是“自己人”的士兵,很難獲得充足訓練的機會,更不可能接受兵法教育,學習指揮的技術。

羅先生當初對此有些不解,說后趙也好,金國也好,都是嚴格區分本族和被統治者,覺得這樣能保持戰斗力,但最后都失敗了,為什么不考慮這些教訓呢?

結果人家告訴他,那幾家是用蠻夷當本部,漢人當附庸,用戰斗力不行的蠻夷,鎮壓潛力巨大的漢人,自然不行。如果反過來,用漢人當本部,蠻夷當附庸,漢人鎮壓蠻夷,就是當年周天子那套禮法,符合文武圣王的教導,享國足有八百年,可見就很成功了。

現在元軍中,正規軍的部分,一般由豪族自己的家丁,和朝廷組織的專業募兵組成。元廷會從土人身上收錢,提供不錯的軍餉,專門養活這些人。所以,雖然規模不算大,但這支軍隊的戰斗力還算可以。他們也很鄙視當地土人,覺得這些人都是些不堪用的異類,不屑于與之為伍。

要是德里蘇丹國還在,他們的計劃可能還要難一些。但十年前那會兒,德里蘇丹國被帖木兒皇叔給盯上了。

德里蘇丹國是天方教擴張的前線,最有名的幾個加齊國家之一。王大喇嘛之前說過的,毀滅那爛陀寺,最終消滅天竺佛教的,就是他們。不過,出于紫帳汗國也不太懂的……大概是某種宗教原因吧,帖木兒皇叔還是向他們發起了圣戰,最后成功消滅了這群佛敵。

之后,德里蘇丹國就在帖木兒勢力的打擊下,趨于瓦解。東南部的孟加拉地區,出現了一眾小王國,彼此互相攻伐。

目前看,這幾年,明朝沒有進行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但元軍并沒有因此放下心,反而更加警覺起來,甚至主動出擊進行試探。一些有識之士,也主張趁這個機會,盡快擴充實力,增強后方。這些零散的勢力,自然也就成了爪哇元準備動手的目標。

他們要是成功了的話,歐洲人就算過去,估計也搶不到好處了。到時候,維持航海的動力,恐怕也會消散很大一部分吧。當然,這和紫帳汗國就沒多大關系了。

(本章完)


上一章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