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第四百九十六章 兵部戒備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九十六章 兵部戒備

第四百九十六章 兵部戒備


更新時間:2024年02月10日  作者: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分類: 玄幻 | 原生幻想 | 輕小說 | 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兵部院子里,此刻也異常起來。

紫帳汗國中央,實際上有兩套系統。一套是兵部,下面管著各個行省的軍區,負責登記兵員、安排獎賞撫恤、進行軍械訂購和后勤物資籌集等等。一套是南北都元帥府,下面管著各個戰團和軍需倉庫,負責集結軍隊,編制集訓計劃,和運輸線安排之類。

如果發生大戰,還會另行組織一套指揮機關,一般習慣稱為幕府。劃撥過來作戰的軍隊,就接受幕府的指揮。戰場內外的調度,軍需物資的發放和索取,都是這些人在進行管理。

在剛建帳那會兒,實際上只有一套指揮機構。疆域擴大之后,也只是各家都有各自一套機關,相當于好幾個中央軍事機構,大家分別負責不同方向。后來,海倫娜太后陰謀廢黜了最大的世侯李家,為了抵消他們的職能,把前線和后方兩部分分開,各家的幕府也就只管前線,不再干預地方人事安排和招兵、生產了。

另一方面,其實也是因為,現在的戰爭越來越復雜。單靠擺賽汗本人,或者派出指揮的大將,帶著一些親信幕僚,已經越來越不夠指揮大軍所需了。而且,像當年那樣,什么都靠臨時動員公民,也不太現實。常備軍隊和特殊兵種的維持,也只能靠整個國家一起,才能承擔得起。

所以,幕府實際上也越來越脫離主將本身。到巴西爾三世的時候,因為征討東歐和南意大利的需要,他把幾支常備軍隊的編制正式確定下來。像之前凱旋式上出現的“巴西爾之錘”,就是這種軍隊。

他們打完仗也不會解散,而是一直維持著訓練,隨時可能出去作戰。指揮官可以單獨任命,但軍隊中的各種機構,自然也必須常設才行。實際上,已經成了一種有幕僚、無主官的狀態,形成可以獨自運轉的機構了。

而元帥府和兵部,也是那時分出來的。南北戰爭之后,南衙世侯名義上的首領,稱為南衙元帥,有很大的權力,已經幾乎可以包攬所有軍事事務。但時間長了,哪怕各個世侯自己,都覺得這個職務權力太大,很容易出問題,因此也拆分了不少。

后來,同樣是因為國土越來越大,管理越來越復雜,索性把整個軍隊的人事、行政部分,都拆了出來,讓原本一直是虛職的兵部,有了實際的職能。剩余的那些,則設立南北都元帥府負責。希臘語里,沿用羅馬的習慣,把兵部首領稱為軍務尚書,也是由此而來。至于元帥府,因為南衙勢力大,大部分時候還是南衙元帥負責,有時也會派其他沒上一線的高級將領指揮。這幾個月,因為南衙元帥張公亮隨著大汗出征了,就是戰帥在臨時負責。

現在,按理說是這幾個部門最忙的時候。戰爭剛剛結束,一大堆后續事情都要處理:戰爭中積累的功勞,要進行最后的核查與登記,然后按照標準,進行獎賞。有人陣亡、傷殘,要分發撫恤,還得通知地方官府,根據具體情況,對其家庭安排額外的照顧。

而且因為軍制問題,戰爭結束之后,整支軍隊作為一個統一的單位,會在凱旋后被正式解散。作為軍隊指揮中樞的各個幕僚部門,會轉回原來的機關。而大部分征調來的軍隊,也會回歸自己的戰團。

而對于具體的士兵來說,哪些人留下來,哪些人回家,兵部也要和幕府的文吏對接,按照戰爭中的表現,和士兵個人的意向,進行登記。有些人會返回原籍,加入地方戰團;有些人會轉入常備部隊;還有些人則會直接退役。

加入地方戰團的人,因為有了實際作戰的經驗,往往可能獲得提升,這種人就需要進行記錄,把他們的作戰履歷文件,調撥給當地軍府,好安排合適的位置。當然,也有人可能就此解甲還鄉,這時候還需要把履歷文件劃給當地縣衙——因為紫帳汗國的退伍老兵,往往也是基層的吏員,甚至兼職教師,總之都是很珍貴的資源。

并且,汗廷往往在戰爭結束后,招募一部分老兵,前往新開拓地區,建立新的農莊。尤其是一些原本并非公民的人,盯上的就是這個機會。這次出征,阿勒曼尼地區就有很多當地人慕名前來投軍。他們大多是那里的窮苦人,實在混不下去,只能找個新出路。他們沒什么家底,也不在乎遠徙,因此很多人被安排到了克里米亞以北廣袤的羅斯地區,獲得土地,開墾農莊。這些年,已經有不少人搬遷過去了。

可以說,每一個士兵,都有不止一份案牘公文要處理。兵部和元帥府衙門,本身倒不會管這么細,但整體的人員分撥、任務分配,肯定得他們來調度。

而其他東西,例如戰爭中收繳來的戰利品,也要進行整理登記,再分門別類進行回收利用或者干脆廢棄。這些,同樣要由他們來進行管理。

更讓工作雪上加霜的是,現在汗廷已經有了對埃及動兵的意向。雖然還沒有正式下達命令,但大家都知道,地中海的冬季不適合航行,一開春,大調動就可能會開始。所以,也需要提前進行各種準備。這兩項工作,算是撞到一起了。

現在的戰爭,已經比古典時代復雜多了。雖然很多軍隊,尤其是歐洲人那種,在專業程度上,可能還比不過當年的羅馬人,但紫帳汗國自己,總不能去學他們。

調配每一件物資,都需要數不清的人齊心協力。

比如,運輸糧食到前線,就不是一道命令能解決的。在開戰之前,各個軍團還沒集結完成的時候,汗廷就會下令設立指揮機構,其中最重要的部門就是行軍總管府。府里的幕僚們會連天加夜地算來算去,預計軍隊需要的各種物資。元帥府則會把下轄各個武庫、糧倉的情況進行匯總核實,與他們協調。

絕大部分時候,這些儲備物資是不太夠的,而且總得多留余量。因此,元帥府會把缺額報給兵部,兵部則會根據自己掌握的各種信息,去找戶部、水部、各個行省等各種機構,要求他們調撥。

一旦需求確認,戶部就會把糧食集中到兵部規劃、指定好的倉儲中心。這一步,是地方衙門或者他們征調、雇傭的民間運輸者完成的。進入倉庫之后,元帥府會專門安排輜重隊,向行軍總管府指定的各個地點進行輸送。因為后方倉庫尚且能保證安全,但倉庫到前線集結地之間,往往就開始有敵人活動,需要進行專門的護送和路線規劃了。

前線軍隊有時候會指定一個集結地,但也有很多時候,各個軍團會分頭行動,多路作戰。因此元帥府需要盡可能調動自己掌握的有限力量,或者借助前線守備戰團以及地方部隊的幫助,一方面也得盡量避免占用寶貴的一線兵力,一方面又必須保證安全,盡量減少損耗。每次調度,同樣是非常傷腦筋的事情。等行軍總管安排各支部隊把東西都取走,他們才能松口氣。后續的分配和前線輸送,就有他們自己負責了。

一袋軍糧,就得前后經過三四個中央部門,和不少于十幾個地方衙門,經過四五種不同身份的運輸者轉交,才能最后送到前線軍團士兵的干糧袋里。

更何況,很多時候,兵部和元帥府還得對這些物資進行進一步地處理。比如戶部給過來的,一般都是便于保存的小麥粒,但這種東西,就算脫粒之后,也只是理論上可以直接吃。天天讓前線吃煮麥飯,軍團兵肯定要鬧事的。

所以,兵部還得想辦法安排磨坊,做出面粉,進而制造軍糧。傳統的硬面包實際上不太方便,而且也容易出問題,所以現在已經換成新方式了:紫帳汗國帶來了東方的大鐵鍋,他們會把面粉倒進鍋里,加油炒熟。如果條件允許,還會加入其他一些材料。這種被稱為“炒面”的干糧,是元朝那邊最先流行起來的,相比而言,更容易攜帶和保存,事態緊急的時候,吃起來也方便。

這種干糧的制作,就一直是兵部經營的作坊在處理。時間長了,甚至有了些名聲。而這種東西,當然也是要費心思去管的。

如今,戰場上與敵人的戰爭結束了,但一場與文山卷海的戰爭才剛剛開始。雖然這些工作都默默無聞,遠沒有戰場上的拼殺更引人注目,更容易打出聲名,但大家其實都知道,這些繁雜的公文和精細的網絡,才是羅馬軍隊效率超過蠻族的基礎,也是對方最難以學會、抄走的部分。

作為這場戰爭的指揮者,兵部與元帥府自然十分繁忙。郭大俠加班,確實不是單純找借口——雖然都是后方的文牘工作,但這種事務,反而很需要富有戰場經驗的人來統籌安排,不能讓不了解軍隊的書吏就草率下決定。所以,他的工作量和責任,也確實是很大的。

不過今天,辦公大院里的日常氛圍,還是被打破了。

一眾書吏抱著文卷,匆匆從辦公的小樓里出來,把文檔放進地下室,仔細擺好。一大群本來在伏案寫作的人,也久違地穿上鎧甲,在門口境界。還有人不斷從辦公地點進進出出,傳遞各種消息。

兵部尚書鮑里斯·庫布拉特也在大門口,踱來踱去。

因為職能問題,兵部和元帥府的辦公場所,一直以來都是在一起的。這樣,處理很多日常事務,就方便了不少。最起碼,文吏們搬運海量公文的時候,就能節約不少力氣。

而今天,街上剛亂起來的時候,大家并沒有過于在意。只要在大都住過一段時間的人,都知道,但凡遇到節日或者慶典,要是想街上沒有人鬧事,恐怕只有讓天父親自來管才行。尤其這回凱旋式規模很大,滿街都是醉漢和游手好閑的市民,要是沒亂起來,大家反而得懷疑,他們是不是在策劃什么更驚人的狠活了。

對此,兵部和元帥府衙署,已經熟練地做出了應對:這幾天,守衛的數量是平時的兩倍,輪班的官吏和衛士也不準回家,都得在辦公室打地鋪,以便有事的時候,能及時應對。按理說,這種準備就足夠了,畢竟哪怕是喝高了的市民,也沒幾個敢跑這邊撒野的。

至于有組織的黑幫——能在大都有組織,往往不是他們自己厲害,而是有人需要他們。這些人,總不至于和汗廷最重要的部門過不去吧。

不過,事情的發展,還是很快超出了預期。竹林坊那邊,大火燒了起來,而且遲遲沒見有人反應。

紫帳汗國的管理方式和古羅馬不同,早就把處置災害的職責收歸官府,而且首都里,各個勢力眼線眾多,一般來說也不會出現故意放火然后向當地人收錢這種古典方式。正常情況下,大都縣的衙門,會調集人手去維持秩序,撲滅火災。守夜人戰團和其他幾個營地的駐留士兵,也會很快出發,控制局面。因為很多時候,城里火災最大的破壞,往往不是大火本身,而是火起之后,趁火打劫的人。

但這次,大火燒了將近半個時辰,還沒有人去管。辦公區里,一些敏銳的老軍官,就感覺到不對了。

為此,他們立刻派人,去皇宮發出警告,還另外派了使者,去看守夜人那邊的情況。不過擺賽汗一家都去城外宴飲了,皇宮現在沒有能拍板的人值守。而守夜人那邊的反應也不對勁——他們明顯不太想去管這件事,言行間,都在試圖搪塞。顯然,估計已經知道了一些情況,但這里又有讓他們投鼠忌器的事情。到最后,守夜人甚至試圖把兵部的使者拖住,不過使者早有準備,自己還沒出來,外面監視的手下就已經回去報信了。因此,這里留守的人,雖然還完全不清楚來龍去脈,但也立刻開始了準備。

庫布拉特認為,外面的情況或許會很復雜,現在應當自守為主,防止衙署遭到破壞。不過自從大火燒起來,戰帥就有些坐立不安,一直再說,自己應該去看一看。

大家當然反對這種情況。

他現在是這里的主心骨,也是整個院子里最能打的——不少人還篤定地認為,他是大都乃至全羅馬最能打的。他要是跑過去了,且不論冒險深入不明地區的安危問題,這邊又怎么辦?竹林坊那就是個貧民區,再怎么重要,也遠沒有這邊重要。而且萬一賊人想要調虎離山呢?

因此,眾人紛紛進行勸說。他幾次想走,說要看看自己兒子女兒跑哪去了,都被大家七嘴八舌留了下來——要是只有郭破奴,或許大家還懷疑她會亂跑,瞎湊熱鬧。但郭康,多少年了,都是個老老實實的“宅男”,每天過著家里、教會兩點一線的生活,很多人都了解他。他就算出外勤,也早該回去了。怎么可能突然跑去跟人放火啊……

(本章完)


上一章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