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第四百三十五章 現在的孩子啊(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三十五章 現在的孩子啊(下)

第四百三十五章 現在的孩子啊(下)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分類: 玄幻 | 原生幻想 | 輕小說 | 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您當時沒有什么其他想法么?”老海膽好奇地問。

“想法倒是很多。”太后笑著說:“我們那邊當時流行的各種傳言,有很多都是互相矛盾的。有些故事里,君士坦丁堡還是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是羅馬人輝煌的象征;有些故事里,那邊就是個單純的意大利商棧,相關的情節也都是大家如何與這些奸商斗智斗勇,反而沒有羅馬的影子了。”

“這還算好的,就連羅馬這個詞,讓人都亂的很。”她說:“我聽大伯說,意大利那邊就有個羅馬,他還給羅馬的商人當過保鏢。那些羅馬人,應該是意大利人沒錯了。但是,那些意大利人又經常和這邊的羅馬人起沖突,那個羅馬的意大利商人還和君士坦丁堡的羅馬人打過架。所以我當時一直很疑惑,怎么羅馬的人不是羅馬人,不在羅馬的人反而是羅馬人了。到底誰是羅馬人,我們都搞不清。”

“非要說的話,他們都是吧。”老海膽評價道。

“那可就太多了。”太后說:“有兩位叔叔去過科尼亞,那邊的土庫曼人自稱‘羅姆人’,他們說那也是羅馬的意思。這些都算進來,又感覺到處都是羅馬人了。”

“有些歸類問題確實不好界定。”道衍和尚倒是深表贊同:“我旅途中遇到不少商人,對我們這一行人很好奇。很多人也是弄不清桃花石人的界限。”

“我們跟隨的商隊里,就有人覺得蒙古人是桃花石人的一支,而察合臺人不是;也有人反過來,覺得蒙古人不是,察合臺人才是。這兩伙人誰也說服不了誰。”

“按我們的觀點,他們應該都算。”老海膽評價道:“我看過一些旅行家的著作,他們說,早在巴格達哈里發還在統治的時候,大家已經明確,河中以東都是桃花石人。起碼,我們那邊的學者,都是這么想的。”

“不同地方、不同處境的人,想法可能不一樣。”太后說:“我們那時候的說法,是察合臺人喜歡自認塞里斯人,但蒙古人并不這樣想——因為塞里斯大汗的商隊,與察合臺汗國各個城市來往密切,大家都喜歡和他們做生意。但大汗卻經常派遣兵馬,攻擊那些蒙古人,導致蒙古人都很討厭他,不愿意承認自己是他的子民。”

“當然,很多事情,本來也沒法得出結論。”她指出:“你們覺得,西遼是塞里斯的一個諸侯么?”

“我們研究歷史的時候,一般是這么認為的。”老海膽對此很確信。

“西遼是契丹人菊兒汗建立的。后來,同樣在那片地方,蒙古人察合臺汗也建立了汗國。契丹人和蒙古人都是北方的塞里斯人,兩個政權的位置多有重合,那么察合臺汗國應該也是塞里斯一個諸侯吧?”太后又問道。

“確實是這樣。”老海膽同樣直接點頭認同。

“那既然察合臺汗國是塞里斯的諸侯,帖木兒一系的汗廷算不算呢?法理上,他們就是察合臺一系的分支吧。”太后繼續問。

“這個……”老海膽思考了下:“帖木兒汗國已經擴展到小亞細亞了,這么說是不是太牽強了。”

“但如果以地理位置決定政權性質的話,領土的變化就沒有意義了。”太后說:“馬其頓的亞歷山大能從我們那邊的山里,一路打到河中,大家依然認為他們是馬其頓國家。那為什么塞里斯國家就不能打到小亞去呢?”

“而且,同樣在波斯和小亞,當年還有伊兒汗國呢。伊兒汗國是明確的大元藩國,連它這個名字都是‘藩屬’的意思。你看,連它都是呢。”

“那這樣的話,恐怕塞里斯也到處都是了。”老海膽說。

“對啊,我們和西遼又有什么區別呢?無非是更遠了一些。”太后說道:“在其他方面,怕是差不多的。我們的國家制度和地方管理,可能比他們還更像中原的政權呢。”

“如果這么說的話,那還真是……”老海膽想了想,說道:“大概是塞里斯太遙遠了,我之前還沒想過這個問題。還是您考慮得仔細。”

“我哪有心思想這些。這是之前曹家小子出使回來,給我說的。”太后搖搖頭:“我其實也覺得很奇怪,這么論證下去,我們羅馬便也是塞里斯了。但我自己也找不到里頭的破綻,所以就一直當個有意思的說法記著了。”

“確實是很有趣的想法。”道衍和尚笑了笑,也點點頭,客套了一句。

“不過我覺得,仔細深究下,這說法也沒什么問題。”太后卻話鋒一轉,說道:“我聽師父們講經,說整個世界都有著同一的來源,所有的人類也有共同的祖先。既然大家都是由一而出,那么,如果要追尋大道,找到最接近至善的未來,我們的追求,也應當是歸于一吧。”

“出于一,歸于一么……”老海膽念叨了一句,若有所思地與道衍和尚對視了一眼。

“哎呀,就是隨口一說。”太后笑道:“這都是后來慢慢想的了。那時候我哪里懂這些啊。”

“也不是我吹牛,但那時候,我們那邊的女孩子,都踏實得多。哪像現在這些孩子啊,心眼一個比一個多,想法一個比一個復雜。”她搖搖頭,有些無奈地說。

“山里的形勢很復雜,不同城鎮、村社間的敵意一點也不小。有多少并肩作戰過的朋友,就有多少虎視眈眈的敵人,所以女人也得學著保衛家鄉,在男人出門之后也能養活和保護自己。再加上我也有些興趣,所以,小時候除了幫家里干活,也就是練武了。”

“但你看我大孫女啊,哎。”太后苦笑道:“她根本不喜歡學做工。她爹媽讓她去學都不行,連我催著也不行。”

“時代不一樣了么。”老和尚打起圓場:“她現在的生活條件,比您那會兒好多了,自然也就不需要都一模一樣了。”

“她有時候也這么說,但就算是宮廷里的貴婦,該學的也要學啊。塞里斯的皇帝都得舉辦親耕儀式,皇后都要親自紡織,這也不是他們生活上有需要,而是因為儀式上的需求。她還能比人家地位更高么?”太后不以為然。

“我們這邊也是一樣。我也不是不講理,但按我的了解,從愛爾蘭到契丹,所有像樣一些的文明國家,貴婦都會學習紡織。哪怕在社交的時候,這也是用得到的。”

“到后來,果然麻煩了。郭家的小子伱們都見過吧,就是特別喜歡搗鼓各種奇怪玩意兒的那個。他有次對織機感興趣,想研究怎么把這東西接到他的機器上面,就去問狄奧多拉。結果呢?她不會。”太后兩手一攤。

“平日里,其他那些圍著她的貴婦小姐,知道她沒興趣,就會主動避開這個話題。但這回,是她想湊著人家。但不會就是不會,她也沒辦法,只能回來匆忙補課。”

“這樣也不錯吧。最后不還是去學了么。”道衍想了想,說道:“自古以來,那些讀書讀出頭的人,都是自己刻苦,至少也是父母老師加以啟迪和教育,很少有被強迫著還能學好的。教育的方式也有很多,讓孩子自己意識到有這個需要,效果或許才更好吧。”

“晚啦!”太后直言:“這會兒才補有什么用,人家比她學的還快呢!”

“等她學了一點,人家小郭已經自己搞了臺織機,讓人演示了一會兒,又自己拆了一通,搞明白原理了。”她告訴兩人:“等狄奧多拉去找他的時候,人家已經改裝好了。只不過他那個機關太嬌貴,否則現在估計已經賣得到處都是了。”

三人都無奈地笑了笑。

“這孩子就是給慣壞了。”說起孫女,太后話多了起來:“她爺爺也慣著她——她當時不喜歡做工,甚至不喜歡練武!天天就在那兒看各種亂七八糟的書,我都無奈了,你是想當哲學家還是想當大汗啊?可是巴西爾最后說,讓她看就看唄,她就更加有恃無恐了。”

“那您怎么辦?”老海膽好奇地問。

“都到這份上了,只能順從她了唄。”太后無語地說:“不過我也堅持了,別的不說,練武絕對不能停。那紡織和繡線什么的還能糊弄,練武怎么糊弄?”

“哎呀,現在的孩子是真不行。他們爹娘那一代,可比他們能吃苦多了。”太后連連搖頭,又感慨起來。

(本章完)


上一章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