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第三百五十四章 領阿非利加宗主教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五十四章 領阿非利加宗主教

第三百五十四章 領阿非利加宗主教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分類: 玄幻 | 原生幻想 | 輕小說 | 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說他是原教旨教派,并不是冤枉他,實際上這就是新教的基本教義。

公教教會承認的典籍有三部分,除了圣經,還有圣傳,也就是從使徒時代開始,教會的歷代神學家們所著的對于教義的闡釋——用中原一點的話說,就是類似《春秋三傳》的注經成果。在此之外,歷代教宗的權威命令則是第三部分。

在公教的理論中,這三者是并列的,都有神圣性。但新教提出了“唯獨圣經”的原則,不承認歷代神父們的注經成果,也不承認教會的教令,只認經書本身。這就是所謂原教旨的理念了。

這種思路的最大問題,是表面上只認原始版本的經書,但實際上大家都知道,一個宗教想要正常運轉,只靠這點內容是肯定不夠的。圣經本身,內容十分稀少,肯定需要進行衍生擴展。

而且,很多地方的原始教義有各種問題,必須不斷打補丁,以使得理論能夠自洽。因為這些問題,甚至多次導致教會分裂。為了追求原教旨,把多少代神學家皓首窮經,不斷研究、爭論,乃至用暴力和戰爭手段得到的答案與資料,全都拋棄掉了,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就算否定了注經作品的神圣性,也沒法否定注經這種行為,實際的結果,還是得重新進行解經和注經。

而沒有了統一的權威和固定的嚴格流程,結果是,不但大家還在繼續按自己的理解注經,而且沒有了約束之后,各種七八糟的瞎尋思都出來了。說是追求原初的教義,實則一片群魔亂舞,誰也管不住誰了。

在觀摩教會運轉的過程中,郭康就能發現,很多時候,表面上的現象和實際效果,是完全相反的。

公教教會有嚴密的組織,對于釋經有著嚴格的審查過程,確保沒有問題才會正式公布。看起來,這應該是非常保守的宗教團體。但實際上,教會非常重視“與時俱進”,經常利用自己手里的釋經權,進行不斷的調整,以保證自己能跟得上時代。

而不承認圣經之外,所有的已有典籍,表面上是反權威的改革措施,但實際上反而是一種倒退。

所以,在改革時,一定要慎重。并不是所有的改革都一定成功,也不是說只要改革都是好事。盲目地攻擊權威,帶來的也不見得是好結果。這個經驗,可能不止適用于宗教領域了。

新教的出現,估計是歐洲歷史的必然。隨著時代進入近代,公教地區“禮崩樂壞”,出現這種思潮是自然而然的。現在,實際上已經有這種趨勢了。

而且,這種思潮在全世界都廣為流傳。可能是在他們的影響下,接觸了這一理論的天方教世界,也在大概二百多年之后,興起了原教旨主義潮流。

天方教的宗教團體更加松散,沒有一個能主導釋經權、對各種理論進行篩選的核心。各種派別極其眾多,有些教義,比紫帳汗國的都“離經叛道”:作為拜上帝教的一部分,紫帳汗國只是不承認摩西,而他們是連天方教的“封印先知”都不認。

像小亞的顯學之一阿列維派,就主要膜拜阿里。還有些教派干脆認為自己的教主才是封印先知,覺得其他如穆圣之類,都是為王前驅的,不作數。而且,這種教派還不少,從印度到敘利亞,到處都有。

這種松散的情況,可能也使得他們容易受到原教旨化的沖擊。不過話說回來,原教旨的拜上帝教和原教旨的天方教,誰給世界造成的破壞更大,也真不好說……

但是,必然出現,不代表就一定要接受。相反,郭康可以肯定,紫帳汗國必然不可能接受,這種必然的潮流。

因為紫帳汗國的羅馬教會,自己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新教”。

羅馬教會現在用的典籍,稱為《天父真經》,包括是《道德真經》、《尚書古經》和《天兄救世經》三部分。

其中,《道德真經》是當初張大牧首,參考道教典籍和正教經義,寫出來的。《尚書古經》則是仿照儒家的《尚書》格式,把一部分他們認為可以留用的《舊約》故事加以改編,再加入從古代埃及到古羅馬時代各種資料篇章,甚至包括一些中原故事,組合而成的文獻集。而《天兄救世經》則是摘取圣經《新約》,又補上了大量道教理論,編纂出來的,里頭連《太平經》提出的概念都能找到……

這使得郭康當年一度懷疑,羅馬教會是張大牧首等人,因為在中原飽受打擊,為了徹底過把癮,才搗鼓出來的。

而后來,了解的多了,他就不懷疑了——因為他查閱資料,發現當年張大牧首曾經提出設想,認為五大牧首區的分配過于不合理,因此希望把羅馬故地重新分為36個牧首區,建立一套更有效的制度來保證教會的高效運轉。

早在紫帳汗國還在保加利亞跟土貴族打仗的時候,這個設想就已經被他提出來了。等后來汗廷控制了大都,他就真的開始試圖推行。

由于羅馬故地絕大部分尚不在自己手里,他還專門設立了一大堆“遙領”頭銜。從文件中看,那會兒的高級教士,不乏“領阿非利加宗主教”、“領山內高盧審判長”之類的榮譽頭銜。

后來,大概是和其他勢力打交道多了,自己都覺得尷尬,他的繼任者尹道長才雪藏了師父發明的這些頭銜。

所以郭康很確定,確實就是這幫道士為了過癮搗鼓的……

當然,這也不是胡來,畢竟早期道教的組織能力是真的很高,他們的經驗當然也很有用。但這也使得紫帳汗國注定與新教思潮格格不入——因為它太新了。

原教旨主義者只承認圣經兩部,不承認其他作品;而羅馬教會的經典幾乎全都是自己寫的新作品,后來為了兼容其他正教教派,才開始承認其他典籍。這已經是不死不休級別的矛盾了。

一想到今后,少不了還得因為這種原因和不斷冒出來的敵人打仗,郭康就覺得頭大。當然,脫歡這幫人可能反而更高興了。在羅馬,很多人估計就愁沒仗打呢……

(本章完)


上一章  |  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