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晚顧卿睡的很沉。
次日顧卿早早起來,夏竹伺候著梳頭,然后下樓用餐。
昨日一整天趕馬車,顧卿中午隨便吃點干糧,晚上她也沒吃。
這些都被朱菡看在眼里,天不亮他就起來借了驛站的廚房開始忙活。
夏竹說在漁村顧卿早上喜歡喝海鮮粥,吃蝦餃,蟹黃包。
朱菡天不亮就去市場買了食材回來,就連熬粥的紫砂鍋都是特意買的。
等到顧卿洗漱完畢下樓,一桌的豐盛的早餐就連內舍人都震驚住了。
一個早餐十幾種不同的吃食,就連那喝的都有好幾種。
宮里的妃嬪們也不敢這樣吃。
“小菡還是你最懂我!”顧卿夾起一個蝦餃迫不及待的往嘴里塞,她一晚沒吃,實在太餓了。
墨離撇撇嘴,將顧卿即將夾到的虎皮鳳爪收走:“吃你小菡做的去,這是我做的,我不懂郡主,自然也不知道郡主愛吃什么!”
“這怎么還生氣了呢!”顧卿賠笑:“就給我嘗一口嘛!”
略帶撒嬌的語氣讓墨離立刻軟了三分。不但把鳳爪放到顧卿面前,還恨不得喂她吃。
以內舍人為首的一行人看著一桌子各種各樣的食物,海鮮粥、蟹黃包、蝦餃、虎皮鳳爪、蔥油餅……
香味撲鼻而來,所有人齊齊咽了一下口水。
顧卿招呼道:“舍人一起吃,吃了咱們好趕路,也不知道這里到京城要走多久。”
“十日!”內舍人嘗了一口海鮮粥,竟比宮里的其他粥都要鮮美。
“竟要這么久!”
一來一回再停留幾日,一個月就過去了。
楊沛的臉色也不好了。
他跟郡主剛見又要分開,讓他好不適應啊!
用過早膳,車隊繼續出發,楊沛跟墨離二人也開始返程。
接下來一路還是走官道,這些地方比較富有,道路寬敞平坦。期間每個驛站都有人迎接,倒也還算順利。
因為不急著趕時間,再加上顧卿暈車暈的真的很嚴重,內舍人實在是看不下去了,讓隨行的女醫幫忙診脈開藥,還多休息了一天,就這么一路走著,十三天后,總算是抵達了京城。
一到城門口,顧卿就急忙下車透氣,寧愿走路也不肯再坐馬車。
她腰酸背痛,早就想下車活動了,正好看看京城的風光。
結果一下車,就見京城熱鬧非凡,街上人頭接踵。
內舍人的馬車走在最前面開道帶路,帶著顧卿一行人前往女皇賞賜的宅院。
顧卿獲封郡主的賞賜,有部分都在京城,朝廷直接讓宅院的管家李嬤嬤領旨,讓李嬤嬤接了這部分的賞。
一座大宅院,以及打理宅子的上下十個奴仆,這半年來,宅子的日常打理開銷,用的都是宮里賞賜的銀錢,李嬤嬤將宅子維護的很好。
這宅子在京城郊區,距離皇宮有些遠,一來皇宮附近的宅院都被一二品官員以及皇親國戚給瓜分了。
二來,她的宅子在郊區,是鬧中取靜的好地方,且她的五百畝良田就在此處。
這府邸女皇命人新建的,看著尤為奢華闊氣。
比顧卿自己建的那兩座宅子看著更具檔次。
就連郡主府的牌匾都是描金的。
聽說上面的字還是女皇親賜,這等殊榮可見一斑。
“今日時候不早了,郡主先在府中好好休息一晚,明日再進宮覲見!”內舍人見顧卿欲言又止,又補充道:“郡主明日持郡主令牌禁衛軍自會放行!”
內舍人說完帶人離開。
郡主府內的下人們已經整整齊齊跪在門口就等顧卿進去了。
“見過榮昌郡主!”
這些人一看就是被官方嚴格訓練出來的下人,言行舉止都極有規范。
“都起來吧。”顧卿溫聲開口,“誰是這里的管事人,站出來自我介紹一下。”
一個四十多歲的嬤嬤走出來,低眉順眼道:“回郡主,小奴婢姓李,郡主未入住之時,負責宅子各方面所有事項。”
顧卿點頭:“我身邊這位是夏竹,也是我的貼身侍女,這半年的事,你和夏竹交接一下。”
李嬤嬤忙道:“是,奴婢領命。”
這院子里的下人,顧卿就全部交給夏竹去管理了。
她自己帶著行李住主院,朱菡住在邊上側院,其他人都讓夏竹李嬤嬤安排。
整整一個下午,顧卿都在睡覺,睡了足足兩個時辰,身體這才恢復過來。
而夏竹那邊也交接完畢了,拿著一本冊子走過來:“郡主,奴婢發現了一點不對勁。”
顧卿示意她繼續說。
“朝廷賞賜的下人,照理說都是宮中選出來的宮人,原本確實也是這樣……”
夏竹低聲道,“但這十個人入府之后,有一個人突然暴斃而亡,于是李嬤嬤從外頭買了一個丫環回來補充上……再過了沒多久,這個丫頭突然不知去向,于是宮里又賞賜了一個……”
顧卿的面色凝重起來。
這是有人想要在她的府里安插了眼線,可偏偏還被女皇發現了。
可奇怪的地方就是,女皇日理萬機,怎么對她的事尤為上心?
顧卿仔細看了那個下人的資料,宮里賞賜的,還是從女皇身邊的末等宮女中挑過來的。
“不用管,反正都跟你一樣,都是女皇派來監視我的罷了。”
“奴婢不敢!”夏竹雙膝跪地:“奴婢并未監視郡主,只是奉命將奴婢看到的回稟給圣上。”
“有何區別?”她思索一會后開口,“那個李嬤嬤,你多觀察觀察,若是沒問題,可大用,要是有什么可疑之處,立即來跟我匯報。”
夏竹點頭去辦。
顧卿這個院子里,沒有讓人進來伺候,有夏竹一人就夠了。
這一夜,也許是剛到一個新地方,她睡得不是很好,早早就醒了。
四月月份的京城早上依舊有些冷。顧卿躺在床上,即便睡不著,她也不肯起。
她太喜歡賴床的感覺了!
直到夏竹過來催促,她才不情不愿的從被窩里出來。
要進宮了,她突然有些緊張。
聽說女皇長得很漂亮,為防止大臣們看的入迷,上朝都以珠簾遮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