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是因為三位一體的闡述與增進?”
主教們對高處的秘密知曉更多,很多人回憶起在“輝光巨輪”中見到的種種神秘景象。
比如那上空金輪條帶,一直以來,有三分之二都是處于灰白狀態。
與學派的廣泛研習不同。
學派或許涉獵多位見證之主,再多知曉一位,也就是泛泛的提升罷了。
但是教會是運用信仰之力,將“不墜之火”的神力發揮到極致,而現在,同源的信仰,接近的隱知體系,平添一位“無終賦格”.
“這份載入史冊的恩典,全然歸功于拉瓦錫師傅的良苦用心!.”
“圣塞巴斯蒂安的秘密,‘無終賦格’的神名和隱知,原本是我教教義中缺失的一環。常規的教導方式是口述或撰文,雖然直接了當,卻落了淺顯和低效的下乘.”
“即便入夢或構造庇護秘儀,對于知識根基不穩的教眾,仍有較高的沖擊風險,只能采用循序漸進、分批分次的方式進行教導,這樣一來,不花費個五年十年的時間,是難以見到成效的”
“可如今,拉瓦錫師傅用音樂的語言,一曲一曲,直接為我們描繪了從不同方位或時空凝視祂的圖景和意象!還有什么方式能如此直接,又如此神妙,把不可言說的秘密具象表達出來?.”
第7曲,第8曲,第9曲,第10曲.范寧依次繼續展示“十字架的凝視”,“自高處的凝視”,“時間的凝視”,“喜悅之生靈的凝視”.
然后又是“賦予形體”與“全能的圣言”.
“這是一部鋼琴巨著!既是神秘主義文獻巨著,又是現代宗教音樂巨著!”教宗不由得捏緊拳頭,“如此手段傳遞隱知,比那些藝術史上‘第三類傳遞’的典范案例,還要高明得多!”
有時,范寧將“星星與十字架主題”的節奏進行等值擴張,凝氣注神之間,深沉的觸鍵如不斷的叩問和祈禱。
有時,他的指尖則流淌出均勻的32分音符,把聽者引入色彩斑斕的神秘花園,蔚藍色的湖水靜靜流淌,灌木林中的云雀、夜鶯、鸚鵡以及各種不知名的鳥兒,在枝頭輕盈歡快地啼鳴
短暫地,音樂曾陷入凝重的神秘時間,“星星與十字架”末尾最后三個和弦,發展為晦暗的三聲部節奏卡農。
但轉眼間范寧又展現出熱情的舞蹈和令人迷醉的號角,“東方舞蹈與素歌風格主題”、“喜樂主題”,“獵歌主題”先后以錯位模仿的方式呈現,如同舞動的巖漿或沸騰的血液,將一切光彩奪目的因素都爆發出來.
主教們感覺自己的靈性強度,在沒有境界提升的前提下,直接如接受神性灌注般地一路增強.
一曲一曲,幾乎每一曲聆聽結束,都有近半成的增長!
如果估計不錯的話,按照這個趨勢,待得整個布道完畢,神圣驕陽教會的戰力將直接翻倍!以前同樣的一位神職人員,之后平均下來,可以正面對抗自己兩個!
不僅西大陸的本土神職人員驚呆了,北大陸的也坐不住了。
不僅這些教內人士坐不住了,有些其他的官方組織人員也坐不住了。
原因很簡單,比如“無終賦格”的這些“燭”之藝術靈感,對芳卉圣殿也有幫助啊,對學院派的藝術家也有幫助啊!
而且祂執掌的相位不僅有“燭”,好像還有“鑰”!
毫無疑問,實力增長幅度之間亦有差距。
比如,回頭研習樂譜的,不如直接聽電臺錄音的;聽電臺錄音的,不如聽實況轉播的,聽實況轉播的,又不如直接在現場的。
比如,教外人士的收益,肯定沒有信眾那么夸張。
但只要能有個半成一成的實力提升,或有可能找到創作靈感啟示的突破口,誰又能拒絕?
徹底淡定不下來了。
有些今年原本沒打算去雅努斯觀看豐收藝術節現場的,或者有些原本行程制定得比較晚,只打算看最后的“七日慶典”的
這下直接開始組團包船!
“這人是越來越多了啊”
時間推移到了11月份的第一天,今天的陽光很強烈,傳統與現代兩部作品交替的短暫休整時間,不少人用手擋住額頭上方的光線,扭頭四周環顧了一圈。
“還好我來得早,這里多少還能勉強看見圣拉瓦錫的雙手。”有位聽眾撇了撇嘴,“站在后面那些人,可能連臉都看不清了”
“就跟攤大餅似的。”另外一人接過話茬,“我明明記得前一站,這同樣的距離位置還沒這么擠。”
“這段時間各地的特納藝術院線,基本除了《春之祭》,就是《賦格的藝術》與《二十圣嬰默想》!”
“音樂電臺的場地有限座,這教堂的現場卻沒有。拉瓦錫師傅布道的福音,十里之外清晰可聞,聽見了就沒有不來注目的道理。我們這些信友也好,各界人士也好,一路追隨步行足跡而來,一波疊加一波,到了今天,人自然多得挪不動腳”
“我們都是幸運蒙福的,聽說那些北大陸的提歐萊恩人,現在搶一張飄洋過海的船票都快搶破頭了!.”
剛才的范寧演奏了《賦格的藝術》中4條帶著悲憫情懷又出神入化的卡農。
其所分別例證的是“下位八度卡農”、“十二度卡農”、“十度卡農”和“擴大倒影卡農”范式,也能為絕大部分拜請儀式提供禱文配樂的參考。
期間,“神之主題”不時變形為同音反復的華彩,不時呈聲樂化的祈禱形態,或以長短時值交替的方式,與自身的倒影交相輝映
《二十圣嬰默想》則是從第13曲“神圣誕生之日”開始的。
這是一個在任何宗教中都能找到類似概念的名詞,比如前世的“圣誕節”。
樂曲一開始,范寧的右手就在高音區做持續交替拍擊,大六度與純四度縱向疊置,產生出極為清涼彌遠的鐘聲;中聲部一小節一律動,最為和諧的純音程與最為尖銳的增四度互相碰撞;低聲部則在三音組AbBB中迂回徘徊,于每小節的2/3時值處,發出極為低沉的金屬感鳴響。
紛至沓來的現代藝術家們,以及新興團體的樂評人,差點是給這開場聽跪下了。
這些人無疑是“叛逆心”最重的那波群體。
前幾年,他們是覺得誰都不服,就自己最厲害。
前一陣子倒是略有變化,開始覺得除了《春之祭》外,誰都不服。
現在?.
倒是沒有當面丟什么面子,就是感覺自己把自己給打臉了!
就說這個“神圣誕生之日”吧,哪個藝術家沒拿這種素材創作過?
多多少少都有。
不就是“圣誕節”么。
別說什么教會音樂,什么嚴肅音樂,就市井上的商業歌曲都是一大堆
但這首現代作品,不借助任何俗套的旋律,僅憑色塊的碰撞、節奏的閃動、不同層次與力度的鐘聲交織,就描繪出了極致神秘主義氛圍之下的喜悅體驗!
對教眾來說自然是感官至福。
另外的人也覺得是滿滿的高級感。
尤其先鋒藝術家們,本來就是追求新奇音響的。
其他的那些爛俗歌謠,徹底沒法聽了。
進入中段,范寧指尖下的音色又變得似神秘輕柔的木琴,先是揉搓絲綢的細碎聲響,又是豎笛的輕靈鳴叫和小心翼翼的清脆鈴聲。
再現部前夕,他的雙手一個快速上行,色彩如教堂彩色玻璃紙般閃動顫動,隨后,開頭強烈的報喜鐘聲再度回歸
教堂廣闊的布道場上,新筑起的石壇仍然縈繞著燔祭的青煙,有相當多的音樂家們,此刻在聆聽的同時,手里緊緊捏著小筆記本和筆,盯著上面記錄的和弦與構成和弦的音列,竭力思索和歸納著什么!
這部現代鋼琴曲集,他們已經一路跟著聽至后半段。
至此,他們覺得拉瓦錫這種奇特而自成體系的和聲與節奏語匯,自己好像快要總結出一些端倪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