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日音樂家第一百零八章 《二十圣嬰默想》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奇幻>> 舊日音樂家 >>舊日音樂家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零八章 《二十圣嬰默想》

第一百零八章 《二十圣嬰默想》


更新時間:2025年01月01日  作者:膽小橙  分類: 奇幻 | 神秘幻想 | 膽小橙 | 舊日音樂家 


“二十圣嬰默想.或者,對圣嬰的二十次凝視.”

在琴鍵上方提腕懸停的范寧,此刻屏息凝神,默念標題。

實際上,范寧一直認為“Regard”一詞極難翻譯。

從字面意義上來說,它或許譯為“凝視、注視”沒錯,抑或深層一點,譯為“默想、玄想、觀想”.

但其實,它在法語里又是一個介詞,帶有“和有關的方面”的意思,進一步考究源頭的話,還有“尊崇、敬畏”的隱喻義.

從這個角度上,范寧揣摩起了當時作曲家梅西安在創作時,所希望代表的信仰和禱告的意味。

他如此醞釀起一種持久、莊嚴而高尚的感覺,雙手十指撐開,用凝重的音色和極弱的力度,按出了三組#F大調和弦!

第1曲,“天父的凝視”!

“天父在凝視塞巴斯蒂安,祂說,這是我的圣子,我所喜悅的。”幾乎是一個瞬間的啟示,稍有靈性感知的教眾,便立刻聯想到了《啟明經》上的原文!

他們聽到在橫跨6個八度的“時空”中,范寧雙手交替緩慢地敲擊,控制琴聲的共鳴自然地飄蕩起來,猶如氤氳在空氣中遙遠的鐘聲。

應該來說,第一曲采用#F大調的譜號,開頭又是大三和弦,主調感是很強的。

好像還是傳統語匯。

剛開始的一眾現代音樂家們也是如此認為。

但馬上,在第二組連接的和弦中間,調式就發生了奇特的現代性移位。

其中蘊含刺耳的小二度,使音響色彩獲得了令人暈眩的改變!

“現代作品!”

“這拉瓦錫的第二部作品,是一首現代鋼琴作品!”

這些先鋒派的藝術家,之前還在那里嫌“沖擊感不夠”呢這一下,忽然紛紛感到腦中嗡鳴了起來,就連范寧指尖下彈的這幾個和弦包含哪些音符,都一時分辨不出來了!

“鐺——鐺——鐺——”“鐺——鐺——鐺——”“鐺——鐺——鐺——”

第1曲作為整部作品的序言,通篇都建立在“天父主題”的初步陳述和演變基礎上,從范寧展現的節奏和力度上來說,它的每一句都是緩慢的,每一句都是弱奏的,且幾乎沒有任何變化的成分。

但在圍繞主題發展的過程中,因它這種執著的規律,反正產生了強大的力量!.這種安寧又具有表情地向前推進的力量,以及永恒的節奏與緊張的和弦之間的對比,也成為了這部作品接下來所有展示“天父主題”的隱喻義基礎!

在前世,圣十字教那個指向“太陽神教”或“密特拉教”的可能起源,即古希伯來人崇拜的見證之主,出于敬畏不敢直呼其名,在經卷中都把祂的名字寫作“JHWH”——只記輔音,不記元音,無法拼讀。

恰如作曲家梅西安所論及的神秘之說,“不可名狀、難以言傳的音樂是屬于人類熱情領域中的一種表達方式”.那么在這世,教會與教會之間存在莫名聯系的這世,范寧用“天父主題”來指代“不墜之火”,如此,前面布道的“無終賦格”,就和這里“不墜之火”發生了聯系!

“什么和弦?這是些什么和弦?”

“為什么要這么去組合?”

“服了!我真的服了!!宗教體裁的音樂不應該是很古板講究的嗎?也能這么寫的嗎?這什么奇特的技法!?這種氛圍到底是怎么營造出來的!?”

人頭攢動之中,這些側耳聆聽的先鋒派藝術家們,思路仍然有些呆滯,一時間沒能分辨過來!

有人甚至向周圍人遞去了疑惑詢問的眼光,但得到的回應明顯是“你問我我也不知道啊”.

按道理說,一部作品的基本元素包括旋律、和聲、節奏、對位等等,他們這些“飽受音響刺激”的耳朵,應該是極其敏銳且見多識廣的

可現在,這《二十圣嬰默想》的第1曲,根本就沒有什么旋律與節奏的技法,單單讓他們聽幾個和弦,他們都沒聽明白!只覺得它們要么連點成線、極其瑰麗,要么帶著靜默的厚重,崇高且令人眩暈!

就這樣,音樂在壯麗持久的形式和超越時間的恒久感中結束。

沒等他們有進一步的揣摩消化,范寧的雙手,突然有力而快速地掠過大半個鍵盤,帶起一大片由極其復雜的雙音構成的琶音群!

“咚咚咚咚咚咚——”“嘀嗒嘀嗒嘀嗒”

范寧將踏板踩得很深,和弦全部混雜在了一起!

極具現代張力的、增二度和純四度的刺耳混響還沒有散去,轉眼在高音區又隱約飄過了十六分音符的鈴鐺聲,如同耀眼的星光閃爍不定。

第2曲,“星星的凝視”!

驚人的恩典,率真的閃光,頃刻間遍布祝圣的十字架。

黎塞留甚至發現,連自己胸前戴的十字架項鏈也在跟著閃動,直接映襯在了他厚厚的眼鏡玻璃片里。

這一曲的樂思主要建立在“星星與十字架”主題上,具有明顯的兩重性,以共同的半音特征音型串聯。

星星代表了圣子的誕生,是安寧而單純的喜悅,十字架則意味著受難與拯救,以及驚駭與粗暴的對待。兩者形成了強烈的戲劇對比。

范寧藉此模仿古代教會禮儀音樂中的對唱曲與詩篇圣詠,隨即又展示教堂鐘聲的轟鳴,在十字架的上方,晨星閃耀,如夢如幻.

隨后,他雙手提起,均預備在高音區的琴鍵上方。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傳

第3曲,“神與人的轉換”。

某個果決的時刻,范寧火中取栗般地交替下鍵,五個連續三度和弦下行滑落,仿佛一陣神秘的“真知之風”刮過。

這是一個貫穿整個樂章始終的定量旋律譜例,在之后的進行中沒有發生任何變化和增減——象征了永恒的界源神從居屋向塵世的駕臨。

隨后,范寧在低音區敲擊出“E——D#——F”的三個八度與神的動機相對應象征了作為凡俗生物的人類。“鐺鐺鐺鐺鐺鐺.”晦暗的重復和弦接替敲擊,帶出一片不穩定的音群。

“叮咚叮叮咚”最后左右手接連大跳,出現5組清冷的星光之音。

完整的樂句一呈現,神父們立即就聯想到了教會經義中的記載:“.欲惡如崩,從善如登,令人可怖的靈性與真知之爭。我們的沐光明者之所以成人是為了轉人成圣。”

“神與人的轉換.神與人的轉換?”一眾邃曉者級別的高層,眼里的靈性之火都在不同程度地閃動。

“拉瓦錫神父似乎隱喻了第四類起源的奧秘?教會三位一體的大功業來自界源、質源等不同的起源?”


上一章  |  舊日音樂家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