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日音樂家第一百零七章 “神之主題”初現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奇幻>> 舊日音樂家 >>舊日音樂家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零七章 “神之主題”初現

第一百零七章 “神之主題”初現


更新時間:2024年12月31日  作者:膽小橙  分類: 奇幻 | 神秘幻想 | 膽小橙 | 舊日音樂家 


“這就是”

“神之主題!?”

“圣塞巴斯蒂安所創造的神之主題!?”

肅然站于鏡頭之外、陰影之中的教宗,只覺得這臺立式鋼琴所響起的單音,似乎正在往天地之間灌注什么簡潔、樸素卻近乎于真理的東西!

歷史長河之中,也似乎被定格了一條,用以標記一起不容忽視事件的錨!

四小節之后,范寧右手的4、5指添加女高聲部。

單手控制兩個聲部,“神之主題”遵循賦格的發展原則,在上方五度進行守調答題。

然后是左手加入,依次進入第三個男低聲部,第四個男高聲部。

d小調的性質,使得“神之主題”在四部進行的總體聽感上,略帶一絲黯淡的悲憫色彩。

但它具備完全意義上的多義性,絕非是傷感、悲慟一類的具象情緒的體現!有很深的秘密蘊含其中,“爍光禱文”、“攀升禱文”、“守夜人之秘”等等密傳,不過都是由其發展引申出來的產物!

這是對信眾或神職人員而言的,而對更廣泛的聽眾,也有另一個非宗教意義的形容詞從內心升起——

他們都覺得這《賦格的藝術》主題的氣質,就像,就像

格言!

如同格言般的“神之主題”!

“如此樸素的對位技術,為何卻使我可以聯想起畢生所研習的任何一條‘燭’之密傳?”

“還有,非常之多深奧的‘鑰’之密傳等等其他!”

不僅神父們的靈性被照亮,甚至,包括諸多學派的有知者也頃刻心有所感。

是的,這第1條對位法,在技法的運用上極其“原始”或“留白”。除了在間插段用了兩次模仿模進以外,基本上都是單對位的進行,就連固定的答題都沒有。甚至在中部,主題都沒有轉到平行大調上去!

但這對它美妙的聽感和莊嚴的氣質沒有產生絲毫影響,它音符與音符間的對位仍是妙不可言的,仍是能讓每一條密傳的研習者,都在其中找到了表述和揭示的影子!

第2條對位法,范寧提手落鍵,奏出相同的“神之主題”單旋律。

這次是右手換左手、先于男低聲部呈現的。

但是,從主題尾部的幾顆音符開始,出現了八分附點的節奏變形。

“噠——噠噠——噠噠——噠.”

這個跳躍的律動突然就成為了樂曲主要的節奏樂思,以搖曳而富有動力感的形態,開始在各個聲部中得到貫徹!

“動力變強了,規模變大了,呈示部的規模在變大”教宗眼前一亮。

“拉瓦錫師傅這一條賦格倒是沒有那么‘減省’了。”站在教宗身后的審判長梅拉爾廷心中也在思索,“同樣是為我教眾展示‘神之主題’,但附點的節奏動力性樂句已經成篇幅出現,成為了實際意義上伴隨主題出現的固定答題,而第一首是沒有固定答題的,不僅如此,主題的補充進入已經構成了副呈示部。.”

中段,展開部。

另一條不同色彩的“神之主題”,第一次在高音區,以落落大方的姿態被范寧奏出!

明亮的F大調!d小調的平行大調!

原本,格言似的主題色彩是偏黯淡的,這一下,似乎多義性和可能性再度被拓展一步。

以附點的弱奏收尾終止后,范寧再度提起右手,奏響第3條對位法的主題。

這一次,“神之主題”的形態發生了更顯明的變化。

以III級的fa音為對稱軸,所有的音符落鍵,音與音之間的上下走向,全部反了過來!

“倒影!”

“原來‘神之主題’的倒影,同樣具備莊嚴而悲憫的聽感!”

這一下,整首賦格曲的主題相當于都跟著變為了倒影的模仿,而且由于是類似“守調答題”的倒影,旋律中出現了“midola”的結構,和聲上帶上了a小調的色彩。

于是整個“神之主題”內部,短短四個小節的長度,也就帶上了d小調一a小調一d小調的調性偏離運動特征!

某種深奧的秘密,再度范寧被具象化地描出了幾筆。

“這里的固定對題,倒是比上一曲更‘固定’了”請假趕來阿派勒現場的瓦爾特指揮,心神緊緊跟著樂思在流動,“它與主題好像構成了嚴謹的八度二重對位轉位關系!復調技法的運用因素,似乎有了遞增的趨勢!”

瓦爾特記得,當年在南國的狐百合原野上渡過夏日時,他曾經與老師舍勒無意間聊起過教會關于圣塞巴斯蒂安與“神之主題”的傳說。

但確實做夢也不敢去想,在有生之年,自己居然聽到了“神之主題”的真正演奏和布道!

第4條對位法,范寧為聽眾展現的,仍然“神之主題”以d小調III級音為軸的倒影。

但這一次是先嚴格答題,再守調答題,順序剛好與第3條相反。

主題緊湊的進入,半音化的對位,讓音樂氣質帶上了某種熱忱和行進感。

展開部的規模明顯進一步擴大,“神之主題”的倒影連續作了上下五度的轉調,再現部運用了兩次三、六度音程的卡農模仿!

“不,不止與此.”

教眾們已經入迷,教宗更是深深為之驚嘆。

“其中蘊含的奧秘還不止是‘爍光禱文’、‘守夜人之秘’這種隱知層次.”

“就連‘燈影之門’、‘啟明之門’、‘旋火之門’的靈知,它都有隱隱描繪和教導的跡象!”

“這會不會隱喻了‘不墜之火’的另一位格?會不會和三位一體的秘密教義有關聯?”

某種關于“無終賦格”的奧秘——在之前只有范寧悟知的奧秘——此刻已經悄然植入了這些信眾的隱知體系中,只是因為初次顯揚,他們還沒有能明確地感受到!

當然,也不僅是信眾,幾乎全世界的聽眾都豎起了耳朵,不肯放過任何聲部與聲部之間運動的細節!

這種中古時期的復調音樂風格,無論它還能不能為現代音樂家所著迷,至少一個逃不過的事實是——一切作曲技法都離不開“對位”的基本功,而它的復調寫作精妙之程度,簡直就是“賦格曲”的標準教科書,完全意義上的寫作范本!

第4條對位法結束后,聽眾們意猶未盡地繼續在那等待,范寧卻暫時收回了演奏的狀態,起身在鏡頭前規規矩矩地行了一禮。

于是一波帶著崇敬的掌聲呼嘯而過。

“嗯?看來這一站,《賦格的藝術》是暫時到此為止了?”

“第4條,暫時只演到第4條。”

此刻正在兩塊不同大陸觀演的樞機主教——一個米爾,一個黎塞留——均覺得自己有些被“吊了胃口”。

這四條賦格曲寫得實在是過于精妙絕奇。

本身,賦格就是具備一個聲部一個聲部逐漸出現的奇特聽感,復調技法又逐漸加多,竟然讓人領悟到了一種從無到有的“創世之力”!!

加之這“神之主題”本身實在太過偉大,原形也好,倒影也好,都讓人想要一遍又一遍的聆聽。

他們實在是想知道后續的發展!

聽眾們預先從特納藝術院線就知悉過安排——拉瓦錫神父的這次公開演奏至少有五六站,每一站《賦格的藝術》與《二十圣嬰默想》是交替呈現幾條,直至最后才會演奏完畢。

這“連載”的做法確實有些讓人魂不守舍、食不知味啊。

不過后一部作品也讓人同樣有充足的、為之期待的理由不是么?

“難道也是展示高超對位技巧的復調音樂?”有位現代藝術家如此猜想道。

“好像不一定。”旁邊的人眼睛瞇起,“你看他的腳部!起始就把踏板踩了下去,而且踩得還比較深!”

只見范寧重新坐回鋼琴。

“拉瓦錫”的目光在虔誠抬頭望天,雙手卻在琴鍵上空遲遲未落。

似乎這第二部作品的起始觸鍵,需要尋找到某種特別的靈性狀態!


上一章  |  舊日音樂家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