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恢復默認
作者:糖油粑粑真好吃
更新時間:25030601:32
(感謝偲偲不是猜猜投了12張月票。)
這些年來,當初在李家旁邊的那女娘幫扶會里頭,上過李三娘那新式穩婆學堂課程的人,有的已經考進了太醫署,有的早就被李三娘送到了大唐別處開婦產堂去了。
后來也有人成了這穩婆學堂里的先生,一批批教導那些大唐各處來此學習如何成為一個新式穩婆的人。
在這些人之中,與李三娘有師徒之名的,不過也就三個人罷了。
大弟子秋香那是一直就跟在李三娘身邊的。
李三娘尚未進入太醫署的那兩年里頭,多是秋香跟隨在旁,于永平坊醫藥三堂坐診。
但其實秋香一直履行的是面上是弟子,實為護衛的活計。
幾年前,李三娘就和秋香談論過,要不要把她從不良人里頭要出來,不再給李三娘做護衛,而是出去去過那平凡的普通人的生活。
秋香拒絕了。
說是習慣了和李三娘呆在一起的日子,往后就這么跟著李三娘過,她覺得很好。
而李三娘的二弟子則是后來,一直跟隨在她身旁的宋茯苓了。
宋茯苓的名字都是李三娘收徒那一日給她取的。
雖然李三娘說是要把宋茯苓外放,讓她到長安之外的地方去歷練一番;
但是,這么多年下來,和宋茯苓呆在一起久了,隨著李三娘身上的官越做越大,宋茯苓幫她的也就越來越多。
如今都變成李三娘離不開宋茯苓來了。
但李三娘已經想好了,至多再有一年,宋茯苓終究是得自己出去獨立坐堂,好好歷練一番才好。
至于李三娘的三弟子,可不就是原本在平康坊里蒔花樓上的鈴蘭么。
鈴蘭在收養了九娘與江湖俠客的孩子,也就是小平安,就退出了蒔花樓,在李家附近買了院子,過起了平淡的日子來。
因著李三娘當年給蒔花樓做過一段日子的女醫,鈴蘭起了心思,就和李三娘學習,在往后的日子里,她就回到了平康坊,成為了各家花樓背后那個專門給花娘看診治病的女醫師了。
在李三娘成為了太醫署里的醫正之后,就提議了于長安城平康坊里頭設置婦醫堂。
就近于花樓之中選取適合的人來學習醫術,專門為平康坊內的女娘婦人看病。
鈴蘭就在這時被李三娘直接任命為這婦醫堂的堂主了。
當然了,李三娘的這個專門在平康坊里頭設置婦醫堂的事,一開頭是不被太醫署里的人接受的。
后來,李三娘專門寫了一份折子,于大朝會之上,把在平康坊里頭設置婦醫堂的重要性,與整個兒長安的花柳病病人和傳播速度以及人數的關系給列舉了出來。
尤其是朝堂之上那些最是喜愛去平康坊里頭尋歡作樂的文官們,在聽了大朝會上李三娘那念折子時她那鏗鏘有力的聲音,心里頭可是既膈應又害怕啊。
是以,這婦醫堂最后就建成了。
而與李三娘沒有師徒之名,卻有師徒之實的幾人里頭,于雪蓮是在李三娘的幫助下,帶著小婢女石榴在她自己病好之后,就進了長安城郊外的戒毒所,于清陽郡主手下做活去了。
現如今于雪蓮已經是七品官了,于家再也無法拿捏她的婚事了。
李三娘也曾問過于雪蓮可有意成親?
于雪蓮給李三娘的回答是:“師傅,成親作甚?
這世上除了權力之外,哪里還有對女子來說是好的東西?
就看郡主她,她不得不聽從父命成了親,但好歹能自己選人,找了一個好拿捏的,也能因著手上的權力而在斡旋之后,可以在婚后繼續留在朝堂之上!
可世上女子,又有幾個人能如郡主這般?
更別說是能像師傅這樣兒不可替代的女醫師了。
我只是運氣好遇到了師傅,得師傅幫助才能考醫師,進太醫署,入官場,于郡主手下做個小官。
我若是成親了,師傅,焉知我還能保住現如今手中這一切?”
李三娘理解于雪蓮的選擇,于雪蓮當初為了反抗家中為她安排的婚事都能用絕食來抗議,現在她手中有好不容易得來的自由和權力,她如何會放手呢?她如何能放手?
另一個與李三娘有師徒之實的孫春蘭,自從十年前拖家帶口的被李三娘安排著去東都洛陽開了婦產堂分堂后,就一直呆在了洛陽。
如今洛陽的婦產堂分堂就是除了長安城里的那個總堂之外,大唐里頭最大的分堂了。
江南和西域那邊的分堂盡皆都趕不上洛陽這個大。
孫春蘭因著天生就是石女,無法與男子交合,也無法生孩子,也就斷了成親的念想。
不過,幾年前孫春蘭就收養了一個小女娘,親自帶著這個小女娘識字讀書,一點點的把她從李三娘身上學到的都教給了那個小女娘。
這回李三娘收到的來自孫春蘭的信,里頭就寫著她已經給這小女娘定了親,信中還說,等將來她回到長安來,一定要帶著這小女娘來給李三娘看。
如今大唐各處一共五處大的婦產堂,長安城里永平坊那一家是總堂,孫春蘭在的是洛陽分堂,剩下三處,一處在西域邊城,一處在江南東道,最后一處在廣府(今廣州地區)。
西域那處婦產堂分堂的堂主是金珍寶,就是當初和孫春蘭一起跟著李三娘在穩婆學堂里頭學習的商戶人家的女娘。
江南那處分堂的堂主是姚青青,她是拖家帶口,連婆母都一塊兒跟著去江南東道了。
而廣府那處分堂,則是鐘離文蓮家的人,是鐘離文蓮的堂侄女,名叫鐘離亭的一個女娘。
李三娘這會子手里就正在看鐘離文蓮的信,自從在長安舉辦了第一屆醫師交流大會,且是圓滿成功的舉辦,那“平民成藥,富人補藥”的事兒就讓李三娘和鐘離文蓮有了聯系,兩人在后來的交往就很是頻繁。
鐘離文蓮不愧是能對外掌管鐘離家大半商事的人,她竟是能在四十余歲的年紀跟著自家商隊去了廣府!
李三娘看著信中所寫廣府之景,說她見到了白皮子的番人,說那些番人的粗魯,說吃了很多未曾見過的果子,林林總總的竟是寫了五六頁紙去。
這給李三娘看得,都想跟著一塊兒去廣府瞧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