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第六百八十五章 天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 >>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八十五章 天譴

第六百八十五章 天譴


更新時間:2024年06月11日  作者:三秋空城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三秋空城 | 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 
再次見到黎元洪時,短短兩個月已經時過境遷:黎大總統又下臺了。

而且這次明顯是很不爽的那種下臺,——被逼的。

“李大學士坐火車被打劫,我也被打劫,而且被劫走的還是總統之位。”黎元洪很無奈地說。

這段時間北京城里一直鬧“驅黎運動”,連很多公務員都參與進去,準確說是參加了針對北洋政府的討薪風潮,沒錯,又發不下錢了。

這其實挺致命的,雖然人家不是說有奶就是娘,但沒奶也不行啊。

黎元洪本來不想退位,但直系逼得太狠,黎元洪決定離開北京,把自己的總統府遷到天津。出發前他讓姨太太帶著“民國之璽”“大總統印”和“陸海軍大元帥印”三枚圖章出走,躲進東交民巷的法國醫院。然后自己與幾名要員乘坐專列前往天津。

但他的舉動被曹錕知曉,火車剛進站,就被直隸高官王承斌堵在車廂里。

一困就是十多個小時,黎元洪被逼無奈,只能告訴他們印信在東交民巷,然后答應退下總統位置。

對黎元洪來說,絕對是實打實的侮辱。

李諭看進進出出的仆人在搬行李,問道:“您要搬走?”

“這里待不住了!”黎元洪說。

“好在天津不遠,”李諭說,“那里也有您的不少老朋友。”

黎元洪苦笑一下:“我準備先去上海,看看事情還有沒有可為。”

李諭知道后來的形勢發展,但沒法說太多,只能預祝道:“一路順風。”

黎大總統雖然當初卷入辛亥革命是被逼無奈,但隨后他一直表現得像一個堅定的共和主義者,他是打從心底相信共和。余下的幾年,每逢民國雙十節,黎元洪都要張燈結彩慶祝,因為他認為自己這一輩子最值得驕傲的一切,都是革命以及共和賜予他的。

可惜現在“共和”幾乎成了笑話。

再之后,民國政壇這座舞臺上演的戲碼就是大名鼎鼎的曹錕賄選總統。

最近幾年國會已經連人都湊不齊,要想舉行國會選舉,起碼要五分之三以上的人到場,也就是要超過583人。

但現在的國會連三百人都拉不出來,更別提583個。

所以曹錕才想出了只要參加國會的議員就送出席費500大洋的主意。

臨近選舉日期,曹錕方面甚至直接宣布,只要議員列席會議,哪怕不選曹錕都可領取五千元,才勉強湊夠人數。

選舉結果嘛,不用多說,肯定是曹錕高票當選。

話說現場還有幾張有意思的廢票,其中一張上面的名字竟然是“孫美瑤”,就是此前的那個火車劫匪,明顯是某個議員在惡作劇。

另有一張廢票上寫的是“五千元”,相當之嘲諷。

這場賄選活動一共花了1300多萬大洋,不是小數目。

不過這些錢并非出自曹錕本人,各省多有贊助,比如閻錫山就贊助了50萬。

有贊助的,肯定有拆臺的。曹錕賄選時,奉系老大張作霖就揚言,如果不接受曹錕的賄賂,可以向自己領取同樣數額的錢。張作霖稱之為“反賄選”。

但該說不說,曹錕這人也做了點實事,比如他上任三天后,就頒布了第一部正式的《中華民國憲法》,即俗稱的“雙十憲法”。

這部憲法可以說標志著歷經十年風雨的制憲大業終于完成。

“號外!號外!日本東京大地震,死亡數萬人!”

因為信息傳輸的不便,這場昨天就發生的地震,消息今天才傳到國內。

李諭剛好和竺可楨、李四光從北大校園走出來,竺可楨買了一份報紙,看了看說:“嚯,這么厲害?整個東京周圍全都夷為平地?連日本皇宮都被波及。”

當時日本裕仁天皇正在東京赤坂離宮招待外賓,結果突然一陣劇烈震動。天皇嚇得趕緊跑到殿外的花園,正好目睹剛落成的高達12層的東京塔頃刻間倒塌,斷裂成兩段;與此同時,周邊高點的建筑幾乎無一幸免地坍塌,猶如土崩瓦解。

李四光也瞅了瞅報紙:“還有海嘯,幾千艘船沉沒。不過從報道的規模看,震源應該不在東京灣里。”

李諭不以為意道:“確實,要是在東京灣里,恐怕就不是幾萬人了,往少說也要近百萬死傷,整個日本關東平原可能都會被海嘯吞沒。”

李四光說:“記得兩百多年前的清朝康熙年間,山東曾爆發一次規模很大的地震,死傷人數也在五萬人之上。”

竺可楨突然說:“如果有辦法預測地震就好了。”

“預測是不可能的,”李諭搖了搖頭,“就算預警,也做不到。”

李四光畢竟是搞地質的,說道:“預警?您指的是美國人提出的那套機制?”

“對,”李諭說,“半個世紀前,一個美國人曾設想,可以利用地震波的橫波與縱波的速度差,提前幾十秒給震源外圍的城市發送電報訊息。”

原理很簡單,地震有兩種波,橫波和縱波。

縱波傳播速度快,大概是7km/s,但是破壞力小;

橫波傳播速度慢,大概是4km/s,但是破壞力大。

震源之上叫做震中,這里肯定最先受到地震波沖擊,它就可以向四周發射訊號,方法則是以光速傳播的電磁波。

提出的人叫做庫珀,年代為1868年,距離麥克斯韋提出電磁波概念僅僅6年,甚至赫茲還沒有證實電磁波的存在,更沒有無線電的知識。

李諭繼續說:“可惜這個系統無法實操,因為首先不可能知道地震在哪爆發;其次,那個地方不見得有無線電收發裝置。”

可用的地震預警機制,即便最早的日本,也要1990年代左右。

李四光嘆道:“您說得很對,這就是問題所在,我們只能被動承受地震的災害。”

李諭小時候聽過一個謠言,是說“李四光曾預言了四個大地震,前三個已經爆發,包括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第四個將會在哪里云云”。

但其實人家李四光晚年才開始搞地震研究,更沒有說過這樣的話,只是描述了一下地震帶。

不知道這個謠言怎么就傳出來了,而且傳得幾乎盡人皆知,挺奇怪的。

從傳媒學的角度看,當時編這個謠言的人確實挺會編的。謠言嘛,編得看起來言之鑿鑿才能流傳出去,加上李四光這樣的大名,無疑是最好的催化劑,因為普通人很難考證李四光到底有沒有說過類似的話。

所以嘍,這就是辟謠難的地方。

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

后來各國對新聞的管控,有一些也是基于這樣的考量。萬一有人控制了一定的傳播媒介,不需要很大的媒介,然后發布謠言,就會傳播很廣。再想辟謠挽救,會花好幾倍的成本。

關鍵很多人就是喜歡聽謠言編出來的故事,非常難辦。

竺可楨說:“死亡人數相近,這次日本關東大地震,與兩百年前的山東地震規模看來差不多。”

聽了他的話,李諭靈光一閃,對李四光說:“李博士,有沒有興趣建立一套地震等級的理論模型?”

“地震等級?”李四光問。

“就是對地震規模進行量化分析,”李諭說,“好處很多,可以指導救援工作,也能幫助地震研究。”

李四光很感興趣,問道:“怎么進行量化?”

李諭把他們又拉回北大的辦公室,在紙上畫了起來:“比如在距離震中100km的地方,將地震儀的某個微小振幅定為基準。然后以實際振幅除以這個基準振幅,再用數學上的技巧,比如取對數,得到一個數字,就是較為準確的量化結果,即地震等級。”

這套模型,其實就是1935年時美國加州理工的里克特和古騰堡共同制定的里氏震級。

原理一點不復雜。

按照這套模型,基準的振幅為1微米,也就是10的6次方米。

要是振幅達到1m,用1m除以1微米,就是10的6次方;取對數,就是6,即6級地震。

同理,要是振幅10m,就是7級地震;

振幅100m,就是8級地震。

但這個辦法有局限性,超過7級就不太準了。但它還是流傳最廣的一個模型,即便后來有了很多替代模型,名字還是沿用下去了。

李諭穿越前,用得最廣的是一個能量公式,確切講是個經驗公式(沒有那么準確,畢竟人們對地震的很多東西研究得還不是很明白),但用得很廣泛:

地震能量E10(4.81.5M)

其中M就是地震等級。

按照這個公式,兩級地震之間的能量差距是32倍左右。

如果差距兩級,比如6級地震和8級地震,能量相差就是1000倍左右。

而如果地震等級只差0.1,就是100.15倍,即1.4倍左右。

關東大地震最初測出來是7.9級,后來修正到8.1級。

別看只差0.2,其實能量差距是2倍之多。

李四光雙眼放光:“非常好的辦法!如果加點數學計算,幾乎都可以測出地球任一地方的地震等級。”

李諭說:“就是這樣!”

竺可楨在一旁看得嘆為觀止:“李諭先生的科學思維再次讓我無與倫比地欣賞。”

李諭笑道:“還得多虧你的一句話提醒了我。”

李諭和李四光說干就干,反正李諭有的是錢,什么項目想搞就搞,很快就建立好理論框架,緊接著測了幾次關東大地震的余震,效果非常不錯。

這樣一來,數據也有了,論文立馬寫好!

借著關東大地震的新聞熱度,這篇“雙李”寫就的論文首先發表在中國的《科學雜志》上,迅速被翻譯成多國文字發表。

只不過從此以后,里氏震級要改名叫做“李氏震級”了。

好在對中國人來說讀音一點沒變化,無感轉變。

日本人被震了上千年,都快被震瘋了,對這篇論文尤其關注,要不是東京帝國大學也在地震中受到嚴重損毀,現在就想請李諭和李四光過去進行演講。

李諭本人不缺名聲,借著這篇論文,李四光也早早成了一名國際知名學者。

地震雖然無法預測,但還有很多可以研究的地方,比如就像上面說的,地震等級就是個學問;另外,還有一個關于地震破壞能力的重要指標,即烈度。

烈度這個詞,學過土木的人肯定不陌生。其實建筑學上不講震級,講的是烈度,就是一場地震可能會對建筑物造成什么程度的破壞。

烈度蠻重要的,因為不見得小地震就造不成大災害,關鍵看它爆發在什么地方。

李諭和李四光忙著搞科研的功夫,張鎮芳突然找到李諭,提到了一件事情:“李大學士,清宮遜帝也想給日本捐款。”

李諭說:“他湊什么熱鬧?上海紅十字會不是已經出于人道主義進行捐款了,還派了救援隊,北洋政府也捐了20萬元,對于我們這樣的窮國來說,可以說仁至義盡。再說了,遜帝手里有幾個錢咱們還不清楚嘛,最近都是從鹽業銀行拿的抵押款,他們手里除了紫禁城里的文物還有什么……我去,他們難不成就是想捐贈文物?”

張鎮芳說:“正是您想的那樣!”

“這不搗亂嘛!”李諭深表無語,剛幫著紫禁城保護了建福宮大批文物,小皇帝就又惹是生非。

歷史上,這次是溥儀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捐贈。

關東大地震的影響還是挺大的,幾乎震動了全世界。

——這就是不公平的地方,發達國家出點事,全世界都知道。落后國家死了上千萬人,也不見得有人在乎。

這種事不是一次兩次,以后還會發生很多,直到李諭穿越前,還是沒變。

隨便一舉就有很多例子,比如伍連德參與的那場鼠疫,要不是因為香港爆發了,英國人也受到沖擊,不會引起重視。

后來非洲出現等級最高、超過艾滋病毒的埃博拉病毒時,很長時間里歐洲人滿不在乎,直到有個偷渡客突然抵達了歐美,這些洋老爺才害怕了,原來只要搭乘飛機,世界另一頭的病毒也可以在24小時內就抵達歐美核心區。

至于戰爭例子更多了……

說回溥儀小皇帝,他出于同樣的動機,想讓全世界知道宣統皇帝大大的善心,決定拿出一筆巨款助賑。

當然了,他們沒有現大洋,于是拿出了估值差不多五六十萬大洋的文物,送給日本國。

嗎的!

想想就扯淡!

賑災捐文物???

腦子里長得是不是漿糊???

歷史上,日本公使可高興壞了,欣然接受!

小朝廷傻,日本公使可不傻,白送的東西能不要?關鍵還是價值連城的文物,能不要?

李諭趕緊給小朝廷打了電話,告訴他們,他可以通過鹽業銀行開辟特快渠道,迅速估值,并出于善心,在估值基礎上提高一成以資獎勵。

就是說,把文物給李諭,然后不僅馬上提供小朝廷五六十萬大洋讓他們捐款,還再給小朝廷五六萬大洋零花錢。

溥儀小皇帝不會拒絕,畢竟自己手里多了幾萬大洋;就算他想拒絕,李諭還可以搬出民國剛剛發布的文物保護法草案。

哎,真是頭大!

李諭太希望馮玉祥趕緊進京了!

至于李諭自己,不可能給小鬼子捐款,門都沒有!

因為屬實就是肉包子打狗,而且是還不記恩的野狗!

很難想象日本人那扭曲的社會心理下,做出的很多無法理喻的事情。

日本人竟然在震后混亂的那幾天里,捏造了謠言:朝鮮人要趁機暴動。

最關鍵的是日本國內權威的幾大報紙,如《朝日新聞》《每日新聞》,也報道了朝鮮人想暴動的新聞。

然后日本人就在東京搞了一場“東京大屠殺”,只不過目標是朝鮮人。

短短一周時間里,日本民間自發成立的所謂自衛團的組織,就殺了7000多朝鮮人。

辨別朝鮮人的方式是讓被懷疑路人說幾個日語單詞,雖然在日的朝鮮人大都會說點日語,但口音有區別,他們就是通過口音來分辨是不是朝鮮人,然后格殺勿論。

這個模糊的判定標準很不準,有一些來自山區的日本人也因為口音不對被殺,乃至說話結巴的日本人也被殺掉。

這幫狗已經殺紅眼了。

但真正讓李諭不能原諒的是,后來他們同樣殺了700多中國人。

所以憑什么給日本人捐款?

全世界哪個國家受災,李諭都可以幫,哪怕是八國聯軍里任何其他一個國家。

唯獨日本,不行。

這幫畜生純屬活該!

民國政府給他們捐了款,梅蘭芳還多次義演籌款,上海紅十字會也是第一批抵達的國際救援隊。

但有用嗎?日本人幾年后還不是悍然發動九一八?

所以,這不是天災,是天譴!


上一章  |  游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目錄  |  下一章